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見解,智慧,軼事(個人經驗)

(2017-01-30 15:50:37) 下一個

科學文化傳承下一代 - 科學網的任務 ?

已有 240 次閱讀 2017-1-30 12:41 |個人分類:Thought Leader|係統分類:觀點評述    推薦到群組

科學文化傳承下一代 - 科學網任務!Science culture passes on to next generation - Science Net takes this task! Why?

 

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核心價值是文化 (曆史,文學和哲學),而不僅僅是S / T。

It's culture, history,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 the core value that drives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t just S/T alone.

 

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利用科學技術,而不是即時成功的東西,我們的科學網必須促進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以獲得科學和技術背後的文化,曆史,文學和哲學的堅實基礎。

 

If we wanted our next generation to hang out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ead of instant success stuff, we Science Net gotta to facilitate educating our next generation to gain solid ground on culture, history,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beh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le specialty journals publish real work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Net should tackle on this task of fulfiling S/T-related culture, history,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education. Before internet era, only a few scientists published their non-specialty comments in their collections of non-scientific essays. Majority of their non-scientific comments passed on to next generation via one-on-one dialogues or group discussions. Now, Science Net can systematically document seasoning scientists' non-scientific education (insight, wisdom, anecdote (personal experience)).

 

雖然專業期刊發表了關於科學和技術的實際工作,但科學網應該完成與S / T相關的文化,曆史,文學和哲學教育的完成任務。在互聯網時代之前,隻有少數科學家在他們的非科學論文集中發表了他們的非專業意見。他們的大部分非科學評論通過一對一對話或小組討論傳遞給下一代。現在,科學網可以係統地記錄科學家的非科學教育(見解,智慧,軼事(個人經驗))。

I prefer autobiographs over biographs written by others as I prefer the first-hand experience over the second-hand narratives/interpretation.  

我更喜歡自己寫的自傳,因為我喜歡第一手解釋經驗的敘述。

 

~~~~~~~~~~`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this post ~~~~~~~~~~~~~~~~~~~~~~~

我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的智慧

熱度 52013-1-18 16:54

我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的智慧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   的智慧            很多年前,我聽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 (  Tsung  -  Dao Lee  (T.D. Lee, Chinese: 李政道; pinyin: Lǐ Zhèngdào) (born November 24, 1926))           的演講。他說的是理論物理   -   我不知道他在說什麽。         最後,有人問了一個如何進行研究 ...3351 次閱讀|8 個評論

 

~~~~~~~~~~~~~~~~~~~~

合作者(2):導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贏得了諾貝爾獎 (乳糖操縱子)

熱度 92013-4-26 16:57合作者(  2  ):導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贏得了諾貝爾獎   (  乳糖操縱子的基因表達的控製研究  )    Collaborator (2): Collaboration between mentor and student won a Nobel Prize.        雅各布博士  , 1965  年諾貝爾醫學獎導師與學生團隊的最後一人  ,   今天去世了。我很傷感,我記得  ,   當我上大學 ...10908 次閱讀|11 個評論

 

~~~~~~~~~~~~~~~~~~`

 

聽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談頓悟與創新

熱度 72013-1-23 13:52

聽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談頓悟與創新

那年,聽  諾貝爾 物理學獎     楊    振寧講演:  【規範與對稱之美】  --   (  楊  ―  米爾斯規範場理論  )  -  我不知道他在說什麽。        最後,有人問了我還記得的問題,  如下:               “  你為什麽研究理論物理?  ”  有人問。                 楊   振寧   說:當年西南聯合大  學 ,儀器少 ...4992 次閱讀|13 個評論

 

~~~~~~~~~~~~~~~~~~~~~~~~~~~~~~~~~~~~~~~~~~

 

分享歐亞混血兒韓素音多元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熱度 12013-1-17 12:49

歐亞混血兒韓素音多元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歐亞混血兒韓素音多元文化的先鋒 ,  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韓素音 - 歐亞混血兒 - 寫了轟動一時的著作    “ 愛是生死戀 ”  。             曆史的角度來看,我很佩服她的先鋒思想 ,  領導力。她的寫作是我的最愛之一。    “我們中國人應該有一個曆史的角度來看,隻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世界各地站起來 ...

 

~~~~

且行、且學、且思、且言 2016-05-30《科研五色石》    前言       1993  年,一個懵懂的農村娃娃來到中科院數學所,從此進入了科學研究殿堂。時間一晃已過去  23  年,在這段時間裏,始終有 ...(17634)次閱讀|(31)個評論

~~~~~~~~~~~~~~~~~~~~~~~~~~~~~~~~~~~~~~~~~~~~~~

重塑科研人員的心靈 ―李國傑院士撰寫的《科研五色石》讀後感 2016-10-03寫在前麵:  我的博文集《科研五色石》承蒙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厚愛,得以順利出版,並已經可以在各個電子書店購買。在此鄭重感謝出版社的劉穎編輯,是他建議並親 ...(9147)次閱讀|(13)個評論

~~~~~~~~~~~~~~~~~~~~~~~~~~~~~~~~~~~~~~~~~~~`

科研生活:我們需要點不合時宜 2016-09-19人生活在社會中,在人類還沒有進入共產主義之前,人還不能徹底的擺脫物質匱乏的困擾,在所有的人都達到聖人的境界之前,都擺脫不了虛榮的誘惑。尤其在青年時期 ...(10847)次閱讀|(25)個評論

~~~ ~~~~~~~~~~~~~~~~~~~~~~~~~~~~~~``

科研上需要有潔癖 2016-03-28這幾天休息的時候看看書,翻了翻剛買的傳記《  癲書狂畫  ——  米芾傳  》(作家出版社),還沒有看完。以前隻知道米芾外號米癲,知道是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 ...(16086)次閱讀|(68)個評論

~~~~~~~~~~~~~~~~~~~~~~~~~~~~~~~~`

~~~~~~~~~~~~~~~~

轉載本文請聯係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張海權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39418-1030645.html   ([轉載]張益唐:我的數學人生 )

評論 (3 個評論)

舉報 [3]張海權  2017-1-31 00:26在張益唐困頓之際,數學的大問題需要潛心研究,生存大計更是亟須解決。一位北大化學係的校友聽說張益唐在逆境中還在研究數學的大問題,很想資助張益唐,但又怕被拒絕。婉轉之下便請張益唐每個季度來幫助自己開設的連鎖快餐店報稅,讓張益唐較為輕鬆地得到報酬,同時又有較多時間去研究數學大問題。除此之外,幫助張益唐落腳的新罕布什爾大學的主要人物——北大數學係1980級的校友唐樸祁和葛力明,所謂知音難遇,正是這兩位有情有義、願意扶持才華出眾的張益唐的朋友,才使張益唐落腳大學成為一生的轉折點。當然,張益唐也不負眾望,在潛心鑽研數十載後攻破了世界難題,讓人不禁覺得這兩位知音的睿智與眼光。
舉報 [2]張海權  2017-1-31 00:24現實中,我們總會因為遇到的艱難險阻而放棄自己苦苦追求的遠方,而張益唐卻從未停止攀登數學高峰、領略極致之美的堅定步伐。“數學裏有很多美,數論可能是最美的一種。數論能夠讓人理解,但它本身又有很多深奧的東西非常難證明,這種反差導致了它的一種美。數論是橫在人類智力麵前的一個橫杆,就看你能不能跳過去。這個挑戰也是一種美。舉報 [1]張海權  2017-1-30 20:38加州一家專作文獻紀錄影片的電影公司拍了一部名叫「大海撈針」(Counting from Infinity)的一小時影片。2013年9月在柏克萊開拍,去年5月到普林斯頓、去年10月分別在UNH和瑞典拍攝,斷斷續續拍了一年多,今年1月正式發表,現在網上發售。拍電影挺麻煩的,還要假裝是演員。

~~~~~~~~~~~~~~~~~~~~~~~~~~~~~~~~~~~~~

[轉載]鳳凰涅磐:一位數學家的苦戀

熱度 62017-1-28 17:17湯姆一出生就和別的孩子不同,他的眼睛異常明澈而專注,和他對視過的成年人都有一種靈魂被透視的驚惶。      北京金秋某日,霧霾一掃,太陽高照,碧空萬裏。郊外某城堡內,數學家湯姆攜太太,與友人懷舊痛飲。  湯姆一出生就和別的孩子不同,他的眼睛異常明澈而專注,和他對視過的成年人都有一種靈魂被透視的驚惶。湯姆的 ...374 次閱讀|18 個評論

評論 (18 個評論)

舉報 [18]張海權  2017-1-30 20:10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數學教授愛德華·弗倫克爾稱張益唐破解這一難題的證明有“文藝複興之美”。舉報 [17]張海權  2017-1-30 20:00張益唐:2014年9月的時候,我去英國牛津大學訪問,然後我見到了安德魯?懷爾斯,他就是我小時候在我的那本《十萬個為什麽》上看到的費馬大定理的證明者。他認出我,我也認出他。我見到他,一下就愣住了,說不出話來了。他非常紳士、非常客氣,走過來握我的手,我愣了幾分鍾都沒有說話。舉報 [16]張海權  2017-1-30 19:53沒有人會如此長時間隻做自己想做的事和淡定地麵對自己平凡的境遇,便也沒有人能像他那樣一夜之間成為傳奇。舉報 [15]張海權  2017-1-30 19:39徐安廬最大的興趣在醫學研究,未來希望投入基因科學,特別是幹細胞( stem cells )的醫學研究領域。最大的願望是研究出治愈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症、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等病症的解藥。
除了專心一意朝醫學研究邁進,徐安廬最關心的是世界上受壓迫的兒童。他在十一歲時與弟弟徐安祺共同創立了「世界兒童組織基金會」( Foundation for the World Children’s Organization ),秉持「教育即自由」( Education is Freedom )的理念,關懷兒童教育問題,並結合專家學者,完成一套共一百三十冊的英語教材,免費贈送各地貧童。希望有心的兒童和家長,能加入世界兒童組織的行列,與他一起攜手改變各國貧童的悲慘命運。
徐安廬 並在 2005 年九月份出版「不隻是天才——我的學習經驗與成長故事」一書(商周出版) 。舉報 [14]張海權  2017-1-30 19:39不隻是天才--我的學習經驗與成長故事,作者徐安廬,天才兒童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可以培養的?台灣兒童徐安廬的成長經曆,可以讓我們一探“天才""的神秘。他的學習經驗已編入 美國的教科書。在本書裏,安廬毫無保留地重現他的成長過程,其中的榮耀、挫折、苦悶與難堪,可以讓我們了解天才對知識的渴求到什麽瘋狂程度,對生活是多麽的認真與誠懇,更可以體會愛迪生說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的真正含義。  天才兒童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可以培養的?安廬的成長經驗,可以讓我們 一探“天才”的神秘。 安廬的聰明是與生俱來的,但是這個天賦沒有父母的慧眼啟發、用心栽 培,他不會德、智、體、群、美樣樣兼備,跳脫一般人認定的天才刻板印象 。他對世界貧童的“人饑已饑,人溺己溺”關懷,更是天才兒童的光環上最 耀眼的光芒,讓他“不隻是天才”。 在本書裏,安廬毫無保留地重現他的成長過程,其中的榮耀、挫折、苦 悶與難堪,可以讓我們了解天才對知識的渴求到什麽瘋狂程度,對生活是多 麽的認真與誠懇,更可以體會愛迪生說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 百分之一的靈感”的真正含義。 出版這本書,如同安廬所言:“把自己微不足道的故事寫出來,目的是 希望中國的學生和師長分享我的學習經驗。”他的經驗很難有人能雷同,但 是他主動、自主、渴求的學習態度,認真、專注、係統的學習規劃,是每個 學生都可以效法的;他的父母的“愛的教育”是每位家長或老師可以借鑒的 。"舉報 [13]張海權  2017-1-30 19:08A Man for All Markets: From Las Vegas to Wall Street, How I Beat the Dealer and the Market (英語) 精裝 – 2017年1月24日
Nassim Nicholas Taleb (序言), Edward O. Thorp (作者)舉報 [12]張海權  2017-1-30 18:23知足常樂,這個詞語應該用在足之後,沒有充足的金錢和時間,可以談足和樂舉報 [11]張海權  2017-1-30 18:21張愛玲說的那句出名要乘早,我的理解是年輕的時候,對生活的好奇和探索處於相對來說比較有欲望的時期,精力和體力都跟得上,時間比較充裕,對自己自信,對未來有期待,所以在一個領域去堅持,容易成功!舉報 [10]李勝文  2017-1-30 12:26他的眼睛異常明澈而專注-- Clean to bottom. deep to bone ! chill to spine !!博主回複(2017-1-30 17:39)科學家都是我最喜歡的人,尤其這麽高貴的科學家,令人尊敬和愛戴的人,我覺得當前我們年親人和青少年更應該愛的科學家,而不是娛樂明星,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這樣的科學家能有人給他們些傳紀故事,或者他們自己寫傳紀,希望能讀到他們更多更完整的故事和人生!多謝李老師的回複!舉報 [9]侯沉  2017-1-28 22:27大陸的文章不管怎麽寫,都不敢/不願寫出張益唐令人敬佩的另一麵。他的成就當然耀眼,但是他的氣節和某些活動更令人佩服。博主回複(2017-1-29 22:04)多謝侯老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7277-1030590.html

上一篇:Free to choose the life you like ? Nobel laureate !

4 嶽雷 陳楷翰 李穎業 李娜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刪除 回複 [4]張義國  2017-1-31 05:11
 
李傻啊!科學網就是一個官辦小編,沒有什麽文化。能完成這個嗎?
博主回複(2017-1-31 10:46)我的法語教師(巴黎大學)“鳥一點一點構建的巢。” 我們科學網誌願者博客寫作繼續推廣科學文化,堅持一直這樣做,促進科學文化,突破障礙推廣創造力。

Mon professeur de français (Université de Paris) a écrit dans sa première classe que: "petit à petit, l'oiseau fait son nid." Nous avons fait cela "Il reste encore du pain sur la planche, mais la Science Net devrait aligner une équipe qui tiendra des blogueurs bénévoles la route en promotion de la culture scientifique. Obstacles à la créativité.

My French teacher (University of Paris) wrote in her first class that: "little by little, the bird makes its nest." We did this "There is still work to be done, but the Net Science should align a team that will keep bloggers volunteers on the road promoting scientific culture." Obstacles to Creativity.
刪除 回複 [3]李娜  2017-1-31 04:57
 
前兩天科學網上一篇老師的博文是《在外文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就是文化不自信嗎?》,跟李老師這個科學“文化”所指,是否有個概念範圍不同問題?外文期刊上的論文尤其是自然科學論文大抵是理性、線性、通用性的“物理”知識,而文化自信甚至您這個科學文化,更所指藏在科學數字後的意識形態類“化學”品,往大說,是中華民俗接受、看待、理解事物所擁有的“共通的意義空間“。對嗎李老師
博主回複(2017-1-31 10:48)科學文化 = 理性、線性、通用性 = 是中華民俗接受、看待、理解事物所擁有的“共通的意義空間“ keep simple. Keep writing. Persist in it - it'll make a difference.
刪除 回複 [2]李娜  2017-1-31 04:44
 
讚同,推薦!
刪除 回複 [1]嶽雷  2017-1-30 15:41
 
  
博主回複(2017-1-31 10:53)thanks. Welcome on aboard for the train to a better space for scientists.

~~~~~~~~~`

科學文化傳承下一代 - 科學網的任務!

已有 136 次閱讀 2017-1-30 12:41 |個人分類:Thought Leader|係統分類:觀點評述    推薦到群組

科學文化傳承下一代 - 科學網任務!Science culture passes on to next generation - Science Net takes this task! Why?

 

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核心價值是文化 (曆史,文學和哲學),而不僅僅是S / T。

It's culture, history,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 the core value that drives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t just S/T alone.

 

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利用科學技術,而不是即時成功的東西,我們的科學網必須促進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以獲得科學和技術背後的文化,曆史,文學和哲學的堅實基礎。

 

If we wanted our next generation to hang out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ead of instant success stuff, we Science Net gotta to facilitate educating our next generation to gain solid ground on culture, history,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beh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le specialty journals publish real work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Net should tackle on this task of fulfiling S/T-related culture, history,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education. Before internet era, only a few scientists published their non-specialty comments in their collections of non-scientific essays. Majority of their non-scientific comments passed on to next generation via one-on-one dialogues or group discussions. Now, Science Net can systematically document seasoning scientists' non-scientific education (insight, wisdom, anecdote (personal experience)).

 

雖然專業期刊發表了關於科學和技術的實際工作,但科學網應該完成與S / T相關的文化,曆史,文學和哲學教育的完成任務。在互聯網時代之前,隻有少數科學家在他們的非科學論文集中發表了他們的非專業意見。他們的大部分非科學評論通過一對一對話或小組討論傳遞給下一代。現在,科學網可以係統地記錄科學家的非科學教育(見解,智慧,軼事(個人經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7277-1030590.html

上一篇:Free to choose the life you like ? Nobel laureate !

1 嶽雷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刪除 回複 [1]嶽雷  2017-1-30 15:4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