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作者:王凱蕾 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16/9/11 9:19:43 選擇字號:小 中 大 | ||||
原標題 科學研究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一位院士科學家的教師節寄語 新華社廣州9月9日專電 題:科學研究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一位院士科學家的教師節寄語 新華社記者 王凱蕾 “從事科學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怕坐‘冷板凳’,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教師節前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教授張培震與大學師生分享人生經驗時這樣說。 “我的經曆是很多這個年代科學家的共同經曆。”從剛上大學時對地質學有很強烈的抵觸情緒到成為國際知名的地震動力學專家,並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培震經曆了無數次“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考驗。 ——1976年,作為最後一屆工農兵學員,我被推薦上了長春地質學院,當時對地質學一無所知,認為這個專業枯燥乏味,有很強烈的抵觸情緒。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當我發現能利用所掌握的地質知識,解釋一些常見的地形地貌成因時,我開始領悟到地球科學無窮無盡的奧妙。這時,我“仰望星空”的目標是考研究生。因為大一時我聽老師說大學畢業後還能念“研究生”,就下決心把考研作為大學的奮鬥目標。那時候,我的“腳踏實地”是努力學習。我兩年半沒回過家,每天6點起床,堅持跑3000米,念一小時英語,晚上11點睡覺,周末沒有休息過一天,最終於1979年考上研究生。由於我上大學才開始讀英語,當時英語考了56分,僅僅超錄取線1分。 ——1982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博時,我“仰望星空”是拿到博士學位。但是“腳踏實地”卻十分艱辛。我到麻省理工的第一堂課幾乎沒有聽懂教授的一句話,非常恐怖,於是買一個收音機,調到24小時聯播的新聞頻道,連睡覺都戴著耳機聽,一個星期後才開始聽懂課;上完第一堂課後,我詢問教授使用的教材,卻被告知研究生課程沒有教材,內容都是近幾年剛發表的新成果,可以到圖書館查雜誌,於是,我把圖書館當成家,整天泡在裏麵讀文獻。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研究任務,我曾經三天三夜不睡覺;為了解答三道開卷試題,我提交的答卷長達79頁紙,相當於一篇科學論文。 ——1991年回國,我在中國地震局成為一名科學家,當時的“仰望星空”首先是做好科研,做出一些優秀的成果,證明自己學有所成。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一晃而過,而我頭頂的“星空”也鬥轉星移,於是我立誌要成為一名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時的“腳踏實地”就是加倍努力地工作,爭取出創新性的科研成果。我每年都堅持數月的野外考察,戈壁探索,雪域留痕,足跡遍布青藏高原和天山南北。辛勤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Nature和Science係類雜誌上發表5篇科學論文。2013年,我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品嚐到了夢想成真的滋味。 “每當我攀爬到一座山的頂峰,盡管過程非常艱苦,但能享受到撥雲見日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張培震說。 張培震19年紮根新疆、青海、甘肅和寧夏的一些自然環境惡劣地區進行野外地質考察,獲得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他說,熱愛、努力和運氣就是開啟成功大門的三把金鑰匙。搞科研要腳踏實地,耐得住寂寞,特別是一些基礎理論研究具有長期性、艱苦性、連續性和難以預測性等特點,需要研究者厚積薄發。因此,需要多一些甘於“坐冷板凳”的精神。但隻要有“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堅定決心、頑強意誌,總會得到回報。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係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