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圈裏“偷窺”朋友們的生活

(2016-07-18 14:37:50) 下一個

遠離朋友圈 --

"據心理學家說,人的視野和接觸的範圍越窄,就越容易幸福,圈子越大,焦慮和擔憂就越多,幸福感往往就越低。我們已經看到,朋友圈裏的正能量主要來自心靈雞湯,而這些雞湯時間長了也不會有太多的新意,生活依然照舊,雞湯喝一點可以,但喝多了一定會膩。此外,朋友圈裏更多的是負能量,人們最願意傳播的一定是那些負麵的社會事件,各種聳人聽聞的小道消息、明星醜聞和社會苦難、各種求助與底層的渴望,看多了連睡覺都不會安穩,更談不上提高幸福感。"

博客,自造的圍城和城堡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滅其QQ。封其微博。刪其微信。去其微視。收其電腦。奪其手機。摔其ipad。斷其wifi。剪其網線。折其香煙。奪其酒瓶。。。使其百無聊賴。然後靜坐、思過、鍛煉、讀書、明智、開悟、精進!後必成大器也!" (from webs quote)

~~

價值觀才是人和人之間最深的鴻溝

(2016-07-17 19:04:09)

標簽:

雜談

 

每一次熱點新聞,社交媒體都會變成熱鬧的戰場。有人熱血沸騰慷慨激昂,也有人冷眼相看出語相譏。

在生活中我們不會隨便和別人聊起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但是有了社交媒體以後,我們的大腦像是裝上了一扇窗,路過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瞥上一眼。不管是親友愛人,還是幾年十幾年沒有見過麵的中學同學,或者是曾經幫你租過房子的中介,都能夠知道你的想法,你完全無所隱藏。因為你轉發的每一篇文章,你複製粘貼的每一條段子,分享到群聊天裏的每一張圖,都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你的觀點、傾向和態度。

你發出的每一條狀態,不管立場如何,不管有多少人點讚,必然會有另一些人不快,覺得受到了冒犯。那些衝上來和你辯論,或者激烈地屏蔽取關拉黑的人還算好的;更可怕的是你永遠不會知道有多少人默默看著你發的狀態,然後在心裏翻了個白眼,“沒想到竟然是這麽一個傻X”。

當大家都在自由表達,自然會產生觀念的衝突。生活中交集不多的人還好,但問題是那些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人同樣不可能和我們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觀點一致。分組是一個辦法,但我們不可能在發每一條狀態時都分一次組。在這件事上稱讚你三觀正,被你當成親生的朋友放在特別分享組裏,到了下一件事可能就是罵你罵的最凶的人。

因為觀點不同而造成的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困擾,美國人比我們感受得更深。很簡單的道理,因為美國有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個黨的許多政策都有著根本性的分歧,支持民主黨的人和支持共和黨的人也很難坐在一起心平氣和地對話。美國人的社交禮儀裏有一點就是,不隨便問別人的宗教信仰和政治觀點,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選舉投票時,每個選民把票投在哪個票箱也是很重要的隱私,外人不能隨便窺探。

在麵對自己親近的朋友或者朝夕相處的家人愛人時,到底支持共和黨和民主黨這件事就很難隱瞞了。尤其是到了每四年一次的大選年,矛盾就會更加激化,即使是在一個已經相對較為成熟的社會,父子大打出手、朋友變成路人、夫妻一拍兩散這樣的極端例子也難以避免。

所以每隔四年,美國的媒體上就會集中出現“政治傾向不同如何保證家庭美滿”之類的指導文章。《華爾街日報》幾年前曾經有一篇報道,講一對結婚多年的老夫妻,丈夫是虔誠的共和黨支持者,而妻子則是忠實的民主黨信徒。在一次總統大選投票前,丈夫正巧要到國外出差,於是就把自己的選票填好交給妻子,讓她代為郵寄出去。

妻子為此很苦惱,不知道是應該忠於丈夫把選票寄出去,還是應該忠於黨把丈夫的選票扔了。猶豫了很久,她最終偷偷地把選票扔掉了。後來丈夫還是在無意中知道了這個秘密,為此記恨了妻子好幾年,並且從此不再放心把自己的任何信件交給她。

引起爭吵的話題各有不同,但歸根結底是價值觀的差異。美國人投票選總統,大多數人是真誠地相信自己選擇的候選人能夠維護國家利益和自己的個人利益。但到底怎樣的政策、哪一個候選人才符合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是不是認同墮胎,是不是認同擁槍權,是不是歡迎更多的移民,是不是應該對富人多征稅,是不是支持給同誌合法結合的權利,是不是認為政府應該大包大攬包辦醫療健康體係和福利製度?根據所有這些問題而做出的選擇背後,就是人和人之間價值觀的差異。

具體到南海問題也是如此。大多數人會同意南海問題的本質是國家利益問題,也沒有人否認一個強大的國家和國民的個人利益是正相關的關係。但到底怎樣的國家才算是強大的國家?嚷嚷著要抵製菲律賓、抵製美國、抵製全世界的人,以及叫囂著要不惜一切代價打仗、“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人,到底是在維護國家利益還是反過來損害了國家利益?這些思維模式的背後,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價值觀。

但價值觀的問題其實又沒有什麽好講。因為一個人的價值觀根深蒂固,由他的心態、眼界和思考能力綜合決定。就像是網上流傳過的一句話說的,“無論掙了多少錢,當了多大官,出了多大名,讀了多少書,甚至去了多少國家,在國外呆了多少年,骨子裏的東西,包括狹隘無知的境界,都是難以改變的”。

所以放棄和別人爭辯吧。接受吧,你永遠沒有辦法改變另一個人的想法,正如你知道他永遠不可能改變你的想法。尤其是在社交網絡上,所有的爭辯都是浪費彼此的時間。大多數人缺乏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來真誠審視自己固守了多年的信仰,因為那是他所有一切的根基,一旦發生動搖就意味著他整個人生要推倒重來。為了逃避這一切,他們願意相信扭曲的事實、構建一個個邏輯陷阱,用盡一切手段來維護他們內心深處的堡壘。

最好的做法不是閉口不談。每個人都有自由表達的權利,這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人生本來就已經很累了好吧,我並不想在自己的圈子轉個帖還要自我審查,還要偷偷摸摸,還要顧忌別人是不是會受到傷害。

我們能做的就是彼此忽略。我知道你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我不會試著說服你,我沒有這樣的權利,也沒有這樣的義務,更沒有這樣的耐心和時間。你也不用試圖說服我,沒必要,你保留你的看法就好。

更好一點的心態,是試著去尊重和理解。這聽起來有點荒謬,做起來也有點困難,但如果你願意冷靜地想一想對方生活在什麽樣的環境裏,從小接受了什麽樣的教育,走過了什麽樣的一條路,那他有那樣的看法、眼界、觀點和價值觀,就不是那麽讓人不可思議難以接受的一件事。對於價值觀和我們不一樣的陌生人,我們可以揮揮手就此別過,但對於親近的朋友家人,這樣的理解也許是唯一能夠不影響彼此關係的做法。

《華爾街日報》提到的那對夫妻後來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在丈夫六十歲生日的時候,妻子給丈夫製作了一本生日紀念冊,裏麵收集了親朋好友的留言和祝福。她還給當時的總統小布什寫了一封信,請求小布什給自己的丈夫也寫一段祝福的話。她在信裏說,“我的丈夫是你忠實的粉絲,過去整整八年我一直聽他在嘮叨你多麽多麽好,所以這是你欠我的。”小布什很快就回信祝這個丈夫生日快樂,妻子也把這封信收進了生日紀念冊。不過盡管如此,兩個人後來在看共和黨大會的直播時,為了避免吵起來仍然呆在不同的房間裏。

那篇報道還提到了另一對結婚45年的老夫妻,有一天丈夫走進廚房,發現妻子在牆上掛上了小布什的照片,他很生氣,就把相框翻了個麵,倒扣在牆上。妻子發現之後,又把相框重新翻了回去。第二天,丈夫接著翻相框,妻子接著翻回去。這對老夫老妻就把這樣的拉鋸戰堅持了好幾年,到最後,他們彼此都習慣了這樣的儀式。73歲的老先生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她掛上相框,其實隻是想引起我的注意。而我把相框翻過去,隻是想告訴她,我知道了。”

兩對夫妻都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但最終他們誰都沒有辦法改變自己另一半的政治傾向,隻能努力去接受,並且把這樣的差異變成生活情趣。這其實需要很高的情商和智慧。

當然,最好的狀態,還是能夠找到那些和你有一樣價值觀的人,因為價值觀是一種迷人的東西。能夠把人和人在更深的層麵聯係在一起的,絕不是那些可以被輕易貼上的標簽。不是你們上過同一間學校,來自同一個城市或國家,有同一個星座或血型,你們就能彼此喜歡。能夠維係你們的,隻能是同樣的信仰,準則與價值觀。

價值觀體現在每一個細節裏。對某個事件的看法,對某個人的評價,某本書或者某部電影的好惡,都可以把你和一些人緊緊聯係在一起,同時又把你和另一些人涇渭分明地分開。

麵對一些人,一些事,當你激動不已而別人不明就裏,當你義憤填膺而別人無動於衷,你和他們之間,就有了一條微妙的界河,而這條界河,其實是人和人之間最深的鴻溝。

願你能夠找到另一些和你有一樣價值觀的人。因為如果可以選擇的話,相信沒有人願意和要在掛誰的相框這件事上和自己鬥爭一輩子的人生活在一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e418a0102wm9a.html?tj=1

~~~~~~~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人在遠離朋友圈?(2016-07-18 09:04:35)  馬繼華

標簽:

雜談

 

雖然我們手裏沒有騰訊公司的分析數據,但僅僅憑借個人的感受以及朋友圈裏的內容,完全可以得出結論,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減少打開朋友圈的次數,在朋友圈駐留的時間也在減少。

據說,聊天是人類最重要的打發時間方式,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聊天就和空氣一樣,很重要,但沒人會很在乎。聊天是一種無意識,無計劃,無目的的行為。所以,當騰訊開發出來QQ和微信幫助我們和更多人更方便的聊天之後,騰訊就變成了中國最厲害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為了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群”成為了社交工具中的必備,所謂的社群營銷也就成為了熱門。也就是在社群營銷被重視之後,聊天變得不再“無意識、無計劃、無目的”,聊天變成了意識清楚、計劃周密、目的直接的營銷活動。於是,美好的時代結束了,不管是群還是朋友圈,都開始商業化、組織化、管理化,人們也開始選擇逃離。

朋友圈不同於群,雖然有屏蔽朋友發言或者讓朋友看不到自己發言的功能,可是,朋友圈卻是增加微信黏性的最佳工具。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沒有朋友圈,我們一定是在隻有需要和人聯係的時候才會打開微信,而有了朋友圈,我們隻要一有時間,就忍不住好奇的去看看,朋友圈裏發生了什麽,微信從主動應用變成了被動接收,而這種被動接收信息的能力才讓微信具備了媒體屬性。

微信已經成為重要的社交平台,這種社交屬性催生了大量的社交應用,比如微信讀書、微信運動,每個人都可以“偷窺”到朋友們的生活,也能借助朋友圈了解朋友們的社會狀況。於是,在朋友圈中,我們看到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一個人的基本價值觀、一個人的愛好和誌趣,朋友圈成為了一個人在互聯網上的“真實”倒影。

當然,也正是微信朋友圈具備的典型的社交媒體的屬性,讓其成為了廣告載體。不僅微信官方開始向裏麵塞進去五花八門的據說是大數據定向的針對性廣告,更多的是朋友們開始有意識的利用朋友圈這個陣地發送自己的私家廣告,做微商的要發布產品消息,做媒體的可發布自己的觀念和文章,做培訓的還要發布各種微信群講座。

這樣的結果是什麽呢?以前微信朋友圈裏主要是大家曬的私生活照片或者分享的知識信息,包括吃了什麽美食、去了什麽旅遊景點、生活中有什麽趣事等等,這些都是大家借助朋友圈“偷窺”的目標,可是,現在的朋友圈變成了廣告集散地,除了什麽需要買,就是什麽不能吃,刷很多屏過去都難以見到幾條有價值的信息,人們也就變得越來越懶得在其上浪費更多的時間。

據心理學家說,人的視野和接觸的範圍越窄,就越容易幸福,圈子越大,焦慮和擔憂就越多,幸福感往往就越低。我們已經看到,朋友圈裏的正能量主要來自心靈雞湯,而這些雞湯時間長了也不會有太多的新意,生活依然照舊,雞湯喝一點可以,但喝多了一定會膩。此外,朋友圈裏更多的是負能量,人們最願意傳播的一定是那些負麵的社會事件,各種聳人聽聞的小道消息、明星醜聞和社會苦難、各種求助與底層的渴望,看多了連睡覺都不會安穩,更談不上提高幸福感。

人總是懼怕孤獨,社交是人類的第三層次的需求,而朋友圈緩解了現代社會高壓力快節奏少交往的人們的心理壓力,滿足了好奇人,也使得“關注”與“被關注”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所以,朋友圈絕對是微信為我們提供的好場所,也是移動互聯網碎片化時代的生存場景之一。

其實,借助朋友圈,微信也一直在希望找到突破QQ的贏利模式,朋友圈廣告就是一次重要的探索,後來的“紅包看照片”也是一次嚐試,可是,最終,微信都淡化了這些商業變現,因為,朋友圈的不純潔已經很嚴重,如果微信官方再去添亂,朋友圈很可能不再是微信的亮點,極有可能成為壓垮微信的稻草。

隨著朋友的日漸增多,朋友圈在很多人的微信中已經變成了大廣場,人們不再願意將更多的私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了,在裏麵說話也變得小心謹慎,大量的沒有價值的信息泛濫之後,人們也開始不再頻繁的點開朋友圈而樂此不疲。當然,朋友圈裏的圖片和小視頻也讓很多對流量斤斤計較的人受不了了,隻好少用甚至不用。

有人說,隨著人們使用習慣的變遷,微信正在被不同的當成不同的工具,會體現不同的價值。比如, 有人拿微信賺錢,也有人因微信受騙;有人興趣盎然地跟圈裏好友比著遊戲排名,也有人更在意運動和讀書的榜單;有人被其綁架浪費著生命,也有人利用它學習進步更新著自己的思想。但是,這樣分化之後的朋友圈裏,賺錢的還能賺到嗎,學習的還能學習到嗎?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而這些規律往往還具有同一性,也許,朋友圈的繁榮也正在達到自己的斷點,斷點之後的微信向何處去,確實值得好好深思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有道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