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不同人為了不同目的讀書。
假設讀書是為了學習真理。因為有各種各樣的真理,所以有各方麵的書,但書上寫的未必是真的,所以看了就信,恐怕會誤導自己。真理從自然中走出,通過作者,反映到書本上,然後通過人的眼睛,走進人的大腦,通過人的活動,變成人的一部分。人可以省掉書這個步驟,通過自己的探索分析研究,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真理。
人在出生的時候,基因裏被注進了使命,這個使命帶領著人在人世間行走,去完成這個使命。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巨大的係統,天狼星上的閃爍根據蝴蝶效應會帶來一個不同的人。這大約是星座算卦理論的根據。
讀書要考慮作者。書可以算作一種觀測數據。每一種觀測數據都有前提條件,這個前提條件包括作者當時的環境,作者本身的觀測素養。一個本身不會使用儀器的人的觀測數據用處並不太大。這裏的儀器指的是人的感官和大腦,他們被人用來觀測世界,最後產生書。所以真要以真理為目的,以這一點來考量,方舟子的書就比唐駿的書有價值的多。從這一點考量,有文字素養的作者比類文盲強。恰到好處的文字比過譽或者苛責的文字強。平和的文字比煽情的文字強。當然,現實中不可能隻從一點考慮。
讀書還要考慮讀者本身。這個在無意識當中完成。因為你讀書的時候,自然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理解能力,自己的語言水平。如果你不懂鳥語,大約不會拿起一本英文書。如果你喜歡某個作家的寫字風格,那麽你就會趨之若鶩。隻有契合讀者的書,才能讓這個讀者增加知識。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書也是類似,如果某個作者的書和你投緣,不管他造了多少,不管好壞,你都會追讀,而且還嫌少。如果你和某種風格不投緣,不管是你的層次比作者高還是你的水平比作者低,你隻會覺得浪費時間。如果你是一個忠於自己的性情的人,那麽也許就是喜歡煽情的文字,不把你煽情煽到咧著大嘴嚎啕大哭,你就覺得這書沒價值。而如果你是一個理性思考的人,假如書裏隻有煽情,那你大抵會棄之如破鞋。
大多數讀者都隻有有限的視角,隻從自己的視角去理解問題,所以隻對有限的東西感興趣。這大約就是所謂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每個人都畫地為牢,隻在自己的羊圈裏呆著。但想象力讓人可以轉換視角,意淫一樣的意念能力甚至會轉換心理狀態。人類的心理狀態來源於各種刺激,這種刺激可以來自外部,也可以來自內部,假若你能自己模擬出另外一個人所受的刺激,把它們作用於你自己,你可能會變成那個人。假若你直接截獲刺激之後的反應,通過更容易的方法讓你自己也產生同樣的反應,那麽,也許你會容易地變成那個人。
這種理想狀態隻有孫猴子這樣的理想人物才能做到,他會七十二變,大約可以變成神仙野獸阿修羅妖怪菩薩領導和小嘍囉。一般人大約隻能試著去同情別人,揣測別人的心理狀態,模擬出一些心理狀態,但並不能真的變成那個人。要不然,世界就麻煩了,男的變女的,女的變男的。剛才床上還是個女人,怎麽一轉眼變成個帶瓣的?今天流行王菲,大街上一溜兒全是王菲。明天蒼老師得寵,摔一跟頭砸了一窩蒼老師。汪峰唱歌喊一聲我愛你,往台下一看傻眼了:這麽多章子怡,個個如狼似虎,嗷嗷待哺,給小狼似的,這可咋辦?昨天習包子開會,滿座全是包子,生煎包豆包糖包人肉叉燒包灌湯包狗不理,全到齊了。所以老天爺暫時還不敢讓人都這麽聰明。但如果讓人自由發展,也許總會有走火入魔出現,例如當你試著變成另外一個人的時候,真的變成了那個人,還變不會來了。這就是類似邯鄲學步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假作真時真亦假。
而讀書的目的也是基於一個係統決定的。這個係統包括讀者本身,讀者所處的環境。一般來講女人大約喜歡風花雪月,可是如果她這時候剛失戀(據說不經曆一場真正的失戀就不能讓一個人成熟,但也可能毀了一個人),她也許會把那本她熱戀中愛不釋手的情書撕得粉碎。不管多麽愛書的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霧霾中也沒法閱讀。
一個人為生活所迫,有時候不得不讀一些書,例如從前為了升學而讀政治課——就是唐僧的經書,現在為了工作而讀專業課。理想的狀態是讀進去愛上她,但正如大多數人都不能象孫猴子一樣七十二變,大多人也不能簡單地愛上自己不愛的人,何況僅僅是一本書。但恨就容易多了。所以,遇上不得不讀的書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把它撕爛了嘲笑一番。我就聽說過這麽一個人,那時候他正在發誓讀所有馬克思的著作,他準備把裏麵的內容一一駁倒,這得要多大的恨才願意一頭鑽進經書裏不肯出來呀。但同樣,經書之所以為經書,自然不是凡夫俗子能輕易打倒的,大多數人都象孫猴子一樣,對方一念經,自己就頭疼得打滾。所以有時候隻能換一種方法,利用人自身的弱點來糊弄自己,例如,如果你貪吃的話,讀點政治就賞自己點好吃的。如果你貪色的話,看點經書就犯犯淫戒。時間長了,你的大腦就被你弄糊塗了,以為吃東西就是讀政治,做愛就是念經,就算後來不讓吃,不讓摸,也念經念得津津有味,樂不思蜀。天地良心,我可沒說你是巴普洛夫的狗。我隻是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著讀著,書中就隻有書了。要不然說孔夫子搬家淨是輸呢,人要是變成孔夫子一般的書呆子,大約在現實生活中就總是輸,到處碰壁,碰得頭破血流,滿地找假牙。
讀書是一個傳送過程,知識從書中走進腦子裏。所以有傳輸速度的問題,有載貨量的問題。傳輸速度就是讀書的速度,有人一目十行,有人則要反複把玩。載貨量就是信息的密度。有的書裏全是幹貨,超載嚴重,很容易把車壓垮,把路堵塞。就是把讀者看書的興趣消滅,這是厚重讀物被塵封的根本原因。所以大多數書,總是說點兒正事,然後再扯淡半天。發展點兒情節,就來段景物描寫。給點燒餅,再灌點兒水。不至於把讀者噎死。也不能純灌水,總搞笑,要不讀者會被餓死,至少沒有營養,時間長了大腦大約會萎縮,會癡呆。
大腦大約和人的軀體各部分一樣,負荷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過重了會把大腦壓垮,過輕了起不到鍛煉的作用。所以書的重量要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