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鼓勵孩子嚐試,還要受得了他們把事情搞砸

(2016-03-08 11:55:34) 下一個

把兩個女兒送進哈佛 華裔媽媽:家長首先要能承壓(組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 (被閱讀 3150 次)
 
在美國生活的華人媽媽Michelle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哈佛媽媽”,先後把兩個女兒送入哈佛大學讀書,目前,大女兒Elaine是經濟係大三學生,小女兒Amanda在念大一。除了學業優秀,兩個孩子從小練習藝術體操,是美國競技體操隊的運動員。

Michelle的經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虎媽戰歌》的作者,同樣是美國華裔媽媽的蔡美兒。蔡美兒也有兩個女兒,一個在哈佛讀書,一個進了耶魯;同時,她們分別在鋼琴和小提琴上有很深的造詣。

“牛娃”成長的背後,“牛媽”功不可沒。作為“立洋教育”的美國升學指導師,Michelle於最近來到上海,小編第一時間對她進行專訪,看看這位“牛媽”是如何成功將兩個女兒都送進哈佛的。

“我對孩子的要求很高,不過她們說我不是‘虎媽’。”和“虎媽”一樣,Michelle篤信精英教育,不過她的做法更為理性,在對孩子充分觀察和了解的基礎上,基於孩子的個性和特點進行引導;同時,在她看來,家長自己首先要有承受力,練就一顆強大的內心,這樣的話,孩子才能承受得起壓力。
 
 
“哈佛媽媽”Michelle

“牛媽”語錄1:

家長要“受得了”孩子吃苦

“我覺得人生一定要規劃,孩子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不能讓他們覺得太寬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Michelle會製定不同的規劃。

具體來說,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多帶他們參加活動,觀察他們的表現,但是不要安排得太滿,給孩子留一點空間;初中階段,孩子的心理調節很重要,要引導他們建立自己的興趣,讓他們覺得生活很充實;到了高中的時候,學業負擔會一下子加重,這個時候學習就要占據很多時間了。

大女兒長到六歲,Michelle發現她學東西很快,也希望上進,但是做事情沒長性,有些畏難怕苦。於是,她安排女兒學習藝術體操,後來小女兒6歲的時候,也走上了和姐姐一樣的道路。

Michelle說,之所以讓女兒學習藝術體操,是源於美國人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美國的研究機構在對練體育的女生進行追蹤後發現,由於青春期帶來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大部分女生在7、8年級的時候會放棄體育訓練,堅持下來的隻有一小部分人。

“大量事實證明,最終堅持下來的孩子,往往體育練得好,學業也很優秀,而那些退出的人,不但體育不練了,而且成績也會下降。”Michelle告訴“第一教育”小編。

藝術體操的訓練是艱苦的,不僅每周要花13-14個小時練習,還要承受身體拉伸帶來的疼痛,往往身體要處在極限的狀態才能有所突破。在Michelle的堅持和鼓勵下,兩個女兒從6歲進入體操館到18歲考入大學,堅持練習達12年,成為留下來練體育的“一小部分人”。

“孩子們小的時候,我父親負責接送他們去上體操課,他說‘你工作忙,不知道孩子們練體操流了多少淚’,我回答說,‘爸爸,我就是橫著心做媽媽的。’”Michelle覺得,對孩子光有愛是不夠的,有的家長見不得孩子吃苦,孩子一哭,他們就心軟或者放棄了。作為大人,家長首先要有承受力,堅持原則,孩子才會變得堅強。
 


“哈佛姐妹”Amanda和Elaine

“牛媽”語錄2:

聰明的人很多,所以你們要更努力

美國社會提倡“表揚式”教育,但是Michelle卻有意讓兩個女兒在體操館中接受“挫折教育”。

女兒的教練來自羅馬尼亞,以前是國家隊的運動員,對學生的要求非常高,時常把女兒罵哭。Michelle坦言,之所以堅持讓孩子們練習,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她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強很厲害,做什麽都是衝著拿獎去的,不拿獎就不去。”在這方麵,比爾·蓋茨的經曆給Michelle帶來很大的啟發。蓋茨小的時候不擅長體育,但是媽媽卻堅持送他去球隊,媽媽告訴他,即便天分不好,也可以在環境中得到鍛煉。

“我告訴女兒,你們很聰明而且有能力,但是這樣的人很多,所以你們要努力才行。”Michelle希望藝術體操的訓練能夠讓女兒知道不足而努力。

Michelle的預見是正確的,女兒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遭遇曲折,這個時候,Michelle盡管擔心,還是告誡自己保持理性,做女兒堅強的後盾,引導女兒走出困境。

大女兒到了7、8年級的時候,果然對藝術體操有了抵觸的情緒,幾次提出不練。對此,Michelle沒有一味地反對,而是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女兒一起分析情況。

處於青春期的女兒情緒化很厲害,說不出退出的合理原因,隻是一個勁兒地哭鬧,因此Michelle沒有同意女兒的要求。“任何東西要做好,到了一定的階段都是要吃苦的。”Michelle告訴女兒。

後來,女兒升入9年級,這是學業上非常關鍵的一年(美國基礎教育為12年,其中9-12年級為高中階段),此時,Michelle明顯地感到了女兒的焦慮:一方麵,學習強度驟然增大,疲於應對;另一方麵,藝術體操的訓練似乎達到高原,難以精進,而同在體操隊的妹妹卻正處於上升階段,更讓敏感的姐姐倍感壓力。

“女兒的壓力太大了,我擔心她太灰心,就同意她暫時停止藝術體操的訓練。”針對女兒的狀況,Michelle決定讓女兒緩一緩。

沒想到,停止訓練一段時間之後,女兒反而放不下,天天吵著要回去練習。對此,Michelle既沒有馬上同意,也沒有斷然否定,而是私底下找到教練,和他商量為女兒製訂了一年的恢複計劃,期間女兒每周隻去上一次課,確保技藝不生疏即可。

“我勸女兒不要太著急,先看看自己的情況是不是穩定,心理承受能力有沒有提高。”就這樣,女兒平穩地度過了關鍵的9年級,學習上逐漸適應了加快的節奏,而更重要的是,在經曆了起伏之後,她發現了內心對藝術體操的熱愛。一年之後,女兒精力充沛,重新歸隊。

“牛媽”語錄3:

要讓孩子硬著頭皮去做一件事

Michelle說,女兒高中的校長曾經說過一句話,讓她感觸頗深,校長希望家長們能夠允許孩子失敗,至少一次。

“我經常對女兒說,撞牆去吧。”Michelle大笑著說,家長不僅要鼓勵孩子嚐試,還要受得了他們把事情搞砸。

Michelle的大女兒從小文采好,讀莎士比亞,喜歡寫作,隻是性格上太過於害羞,不敢在公眾場合說話。

有一次,大女兒好不容易下決心參加學校競選,她花了很多時間,認真地準備發言稿。比賽結束,Michelle去接女兒,一見麵女兒就哭了,原來不善辭令的女兒怯場,在發言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在台上呆呆站了十幾分鍾。

女兒痛哭流涕,Michelle卻很淡定,她沒有安慰女兒,隻是冷靜地囑咐女兒自己調整好情緒。

“您不怕孩子從此留下心理陰影嗎?”小編忍不住問。

“我覺得孩子要有勇氣去承受危機,如果這些都不能承受,那麽就不要談什麽去哈佛接受挑戰了。”Michelle回答。

Michelle看上去對女兒的弱項不屑一顧,其實一直都很上心。她知道女兒擅長寫作,斷斷續續地在校報投稿,就鼓勵女兒加入校報的工作。

采訪、編輯的工作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這對女兒來說是空前的挑戰。Michelle親自上陣,指導女兒與人溝通的能力,在她的督促下,女兒硬著頭皮去采訪,對象從學生到老師,再到校領導。

“這種硬著頭皮去做一件事情的經曆非常重要。”日複一日的鍛煉使得女兒逐漸變得自信起來,加上原本深厚的寫作功底,等到11年級的時候,她已經成為校報的骨幹人員,棘手的稿子都由她處理了;與此同時,女兒在學校裏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成為了知名人物。

“人要對自己的命運有一定掌控的勇氣。”這是Michelle信奉的一句話,在家庭教育中,她是這樣要求女兒的,讓她們從小接受鍛煉,勇於承受挫折;她也是這麽要求自己的,既有“虎媽”般的嚴厲和決斷,又有理性的智慧和從容的心態,指引孩子一路成長,走向成功。

一些
80-89 歲老年夫婦,他們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吵架。但隻要他們感到自己真的能在困難時刻依賴另一個人時,他們根本就不會記得那些爭吵了。所以我們學到的是,良好、親密的關係有利於我們的健康和完好狀態。這是老智慧,是祖母和牧師的忠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