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湯超:生命是什麽?- 薛定諤從物理學探索人類生命奧秘 |
1/13/2016 1:21:01 AM | 瀏覽:65 | 評論:0 |
| ||||||
從物理學和生物學結合的視角,我們可以一窺經典之堂奧,走進薛定諤的科學王國,探索人類生命的奧秘。 1.什麽是物理學 生命是什麽?關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回答。信徒以為生命是上帝的作品。文學家把生命當作情感的載體。化學家認為生命是一係列化學反 應,早期的生物學家並不追問生命的本質,他們關心的是生命是如何進化的。如今,分子生物學家會把生命的基石理解為一係列基因和蛋白組。 薛定諤是一位物理學家。他希望從物理學的角度去理解生命是什麽。為什麽薛定諤認為物理學能夠對理解生命的本質提供獨特的啟發?這要從什麽是物理學講起。 埃爾溫·薛定諤 現代物理學的起源,是從觀察天體開始的。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我們的祖先在遠古時代就開始觀測天象,並試圖理解宇宙的秩序。早期的理論是“地心說”,即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但是,這一假說和一些觀測到的天文現象不符,比如,行星有逆行現象,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天才的天文學家托勒密修正了“地心說”,提出每個行星都 在“本輪”上勻速轉動,而本輪中心又在“均輪”上繞地球轉動。這套理論較好地描述了天體運行的軌道。這就是在觀測數據的基礎上提出對原有理論的修正。 哥白尼覺得這套理論過於繁瑣,他提出了“日心說”。“日心說”隻是一種假說,當時並不能更好地解釋天體運行,因為哥白尼假設天體運行軌道是圓形 的,現在我們都知道,天體的運行軌道其實是橢圓形的。更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觀測並不很精確。後來,丹麥科學家第穀精確觀測了大量天體數據,他的助手開普勒 利用這些數據,提出了我們現在熟知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 再到後來,牛頓認為,三大定律揭示的隻是表麵現象,還沒有解釋天體運行的本質。他認為,一個更基本的東西就是引力。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把開普勒的三大定律做了更簡潔的概括,把所有的力學運動都統一起來了。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 這就是物理學發展的一般規律:先做觀測、積累數據,然後提出假說和一些唯象模型。這些模型可能是粗糙的、表麵的,但是,隨著數據越來越精確、越來越豐富,會出現更加簡潔、深刻和普適的理論。在這一過程中,新的分析工具也會被開發出來,比如,牛頓就發明了微積分。 2.從物理學理解生命 物理學家有一句玩笑,說在物理學家看來,所有的問題都是物理學的問題。薛定諤覺得,物理學一定能對理解生命的本質有幫助。 在薛定諤的時代,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理解遺傳的物質基礎是什麽。人們還不知道DNA是長鏈條雙螺旋結構,也不知道 DNA 的內部組成成分,不知道遺傳物質是核酸。當時的技術條件僅僅能識別染色體。 薛定諤注意到,生物學家會用 X 射線引發突變。他進一步發現,X 射線能夠影響到的原子數量很少,也就是說,一個突變涉及的原子數量很少。但為什麽卻會引起這麽大的影響?X 射線照過去,就會讓果蠅要麽長不出翅膀,要麽沒有眼睛。 薛定諤推測,原子本身不可能帶有太多的信息,真正的遺傳密碼是在基因之中。一個基因包含原子數量之少是無法克服漲落效應的,但是,遺傳性狀的穩定性來自於基因的結構。物理學家熟悉的晶體的結構不可能是大量信息的載體,生命的密碼應該是建立在非晶體的結構之上。 雙螺旋結構的DNA 薛定諤在本書中提出的另一個革命性觀點是“負熵”。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是一定會發生的,熵增過程是一個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最終歸於熱寂。那麽,生命為什麽能夠做到從無序到有序,並能夠生生不息? 薛定諤認為,生命體是處於一個開放狀態下,不斷地從環境中汲取“負熵”,這種“新陳代謝”使得有機體成功地消除了當它自身活著的時候產生的熵。 普利高津後來提出了“耗散結構”,試圖解釋無序如何能達到有序,但他的理論並不完美。這一機製到底是怎麽作用的,我們尚未完全理解。 在薛定諤之後,生命科學出現了兩次革命。一是分子生物學的革命,標誌是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分子生物學的出現,受到薛定諤等物理學家的極大 影響。同時,物理學還為生物學提供了X射線、核磁共振、電子顯微鏡、高速離心機等工具。二是基因組學,就是我們說的測序,這是數學、計算機科學和生物學的 交叉。 分子生物學使得我們像了解一輛汽車的零部件一樣,對蛋白質和基因有了透徹的了解。基因組學則是把“生命天書”拷貝了下來。這好比是汽車的修理手 冊,出來什麽故障,怎麽修理,這本書上都有。甚至像我們為什麽會衰老,怎樣防止人們衰老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在這本天書裏麵,但是,我們對這本天書還沒 有完全讀懂。 現在,生命科學正在經曆第三次革命。這次革命最大的特點是:生命科學和物理、化學、工程不再是簡單的交叉,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共同發展,共同驅動。 生命科學和物理學有什麽共通之處?既然生命體係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就逃不掉最基本的物理定律。蜻蜓的翅膀和波音 747 的翅膀同樣符合流體力學原理。菠蘿、向日葵和鬆果都有螺旋圈,而這種螺旋圈都符合斐波那契數列規律,暗合黃金分割的美學原理。 細胞裏的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是一種遍布於整個細胞內部的膜狀網,連接並圍繞著細胞核。科學家發現,內質網的結構很像是為了多停車輛而建造的螺旋型多層停車場。按照微分幾何的描述,這種結構能使能耗最小化,表麵積最大。 3.生命的未來 當然,生命科學的進步並非僅僅是對已有的數學、物理學的應用,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一定會激發新的數學、物理學進步。我們通過研究行星運動發明 了微積分,通過研究通訊發明了信息論,生命科學也需要適合於它的新的數學。我們都知道生命能夠處理信息,我們也看到隨著技術的進步,電腦、手機等處理信息 的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和生命體處理信息的能力相比,這些人造物的能力仍然很低級。 IBM 製造出的電腦戰勝了人腦,獲得了電視百科知識競賽的勝利,但IBM沒有告訴我們,他們的電腦在處理信息的時候消耗的能量是 100 千瓦,而人腦隻消耗了 20 瓦。從這一角度來看,IBM 電腦確實勝之不武。若從處理信息時消耗的能量來看,電腦還不如最低級的大腸杆菌呢。在研究生命科學的時候,我經常會感到所用的數學工具不順手,或許,隨著 更多的物理學家、數學家關注生命科學,我們能夠開發出來一套更適合生命科學的新數學工具。 生命科學迅猛發展 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有可能會引發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對我們的生活、經濟都會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基因組測序的技術發展很快,未來基因組測序的成本可能大幅度降低,並對醫療行業帶來很大的影響。合成生物學也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 現在,有些公司在嚐試讓細菌吃木頭,產生酒精,然後再用酒精做能源。基因編輯技術也將出現革命性的突破,但這將引起更多的科學倫理爭議。我們必須在進一步推動科學研究的同時,加強對科學倫理的研究和討論。 與此同時,應該加強對科學的普及,讓公共政策討論建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比如,轉基因農作物對人體和環境潛在的負麵影響和化學、農藥對人體和環境的負作用孰重孰輕,這要用數據和事實來說話,不能限於意氣之爭,或是迷信陰謀論。 大家最近討論較多的另一個話題是所謂的“奇點”,即有些未來學家預測,未來電腦智能會和人腦智能匯合,或許人類進化的下一步就是機器人。這種說 法很有意思,但進化的未來到底是什麽,沒有人說得清楚。從某個角度來說,進化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進化論講的是適者生存,判斷誰是適者的標準就是其後 代會更多,但是,現在的社會精英會有更多的後代嗎?成功人士會有 100 個孩子? 現在人類的預期壽命比原來大大提高,這一是靠公共衛生的改善,二是靠抗生素,當然,營養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我們或許已經從適者生存變成了人人平等,生存能力差的人現在有了同等的生存機會。這對曆史進程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人類未來將進化向何處 科學並不是完美的,也不是萬能的。科學的發展本身就有其曆史上的偶然因素。數學從幾何學開始,是因為古代的人們要丈量土地。物理學從牛頓力學開 始,也是因為我們作為人類,能夠感知到的現象,首先是蘋果落地、行星轉動,然後,我們才開始去探索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比如電磁、原子、量子力學。 我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曾經告訴學生,你們不要覺得物理學天經地義就應該是這樣的。設想人類不是像現在這樣大,假設我們像細菌一樣小,生活在別人 的細胞裏,卻和人類一樣聰明,那麽,我們先發明的物理學會是什麽,是牛頓力學嗎?學生都搖頭。我們先發明的數學會是微積分嗎?學生也搖頭。其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