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文眼, taste, spirit, 強調人文眼光

(2015-12-22 14:45:58) 下一個

文眼, taste, spirit

已有 2 次閱讀2015-12-22 14:43|個人分類:Writing|係統分類:博客資訊 推薦到群組

文眼, taste, spirit, 強調人文眼光
 
思想與藝術辯征統一起來的“凝光點" - "文眼"一詞, 最早聽到, 從語文老師班主任黃顯年. 如今寫幾句, 都是黃老師的教誨 - took root, growing and bearing fruit.細致構思、精心推敲、智慧擬定文章標題,使“文眼”閃亮起來,是寫作實踐的重要程序。 閃亮“文眼”,要凸顯核心
 
In ancient China, there used to be arguments on pitchy sayings, pitchy sayings are the essential parts of writing, showing the main theme in a word, a soundbite in Western literature.
 

我國古代散文理論的概念之一。指一篇中最能體現作者立意或作品主旨、意境的語句,猶如一篇的眼目,最能傳一篇之精神,是作者藝術構思的焦點。我國古代文學理論家和散文家都很重視文眼的設置與作用。陸機的《文賦》說: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劉熙載的《藝概·文概》說: “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則後必顧之,在篇末則前必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後顧之。顧注,抑所謂文眼者也。”散文文眼與詩眼、小說焦... (本文共471字) 閱讀全文>>

 

文眼,是散文藝術意境的焦點,‘它是作者經過藝術概括和集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所描寫的景物交融在一起的焦點,也是藝術意境的脈絡。文眼好比人的眼睛,眼睛能傳出人物的神情來,文眼能傳出一篇散文的精神來。優秀的散文,不僅要創造出新鮮、深邃的藝術意境,而且要善於安設文眼。下麵試談談散文文眼的主要作用和安設文眼的必要性及應注意的問題。 文眼,能使主題更加鮮明、集中,.深刻,給人深刻的印象。文眼以集中凝煉的形象,顯現文中的主題思想。它好似“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中的一枝鮮豔奪目的紅杏。它春意濃鬱,泄露了“滿園春色”的消息,並引起人們對花木燦爛的春色的美好聯想。如峻青的《秋色賦》這篇散文的文眼,是那句農諺:“不行春風,難得秋雨。”文中寫道: ……這時候,和我伺車的一位老漢站在車窗前麵,眯著眼睛,向外望著那 一群群在田野上耕作的人們,望著那揚 天揭地的大風,自言自話地說:, “好哇,大風,你就使勁地刮吧。 你現在利得越大,秋後的雨水就... (本文共3頁) 閱讀全文>>

權威出處: 《名作欣賞》

http://xuewen.cnki.net/R2006060540000917.html

 

 
~~~~~~~~~~~~~~~~~~~~~~~~~~~~~~~~~~~~~~~~~~~~~~~~~~~~~~~~~~~~~~~~~~~~~~~~~~~~
文眼,是我國傳統的、獨有的關於文章寫作的術語。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以及確定文章的中心。
中文名文眼適用領域範圍關鍵性詞句屬 性文章寫作的術語特 點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
簡介編輯
文章中最能顯示作者寫作意圖的詞語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窺看主題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脈絡的筋節,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聯係的關鍵。清代學者劉熙載說:“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則後者必顧之,在篇末則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後顧之。顧注,抑所謂文眼者也。”也就是說,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點,能點出文眼,就是讀懂文章的一個標誌。
含義編輯
例1
《愛蓮說》的線索或文眼就是第一句“可愛者甚蕃”中的“愛”字,它是全文總帽,統領了下文。作者不僅寫了陶淵明及世人的花之“愛”,更寫了“予獨愛”,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態度。
例2
小思寫的《蟬》中,“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曆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就是文章的文眼,揭示了生命的意義,點明了主題。
例3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也是全文的文眼,點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例4
李商隱的《無題》中文眼就是全詩首句中的“別”字,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例5
李森祥的《台階》中文眼就是全文首句:“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都是以此為出發點的。
例6
鬱達夫故都的秋》“清,靜,悲涼”.
例7
項脊軒誌》“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http://baike.baidu.com/view/1309021.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7277-945223.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李勝文博客,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平靜的科學網, 不好? 很不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