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饒毅

(2015-12-11 10:21:24) 下一個

博文 發表新博文

饒毅炒冷飯

已有 14 次閱讀2015-12-11 10:16|個人分類:Thought Leader|係統分類:海外觀察 推薦到群組

饒毅炒冷飯

 

魯迅說隨便翻翻. 印象中, 1980s書中概括如下圖: 文化內核很難改變. 也許, 饒先生對中國文化的熾熱大火, 能把這鍋冷炒飯烘熱.

儒家文化的延伸, 君臣父子講的是等級。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丐 講的也是等級。中華民族是中心,所以其他民族就被稱為:蠻夷,倭寇,韃子,高麗棒子,阿三.  請麵壁反思一下!說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戶口製度就從體製上定了等級。

Uploaded on Jul 26, 2010


"We do these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John F. Kennedy, Rice University, Sept. 12, 1962




This is short version of the historical speech made by American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 also known as JFK - at the height of the space race between USSR an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1962. Back in the 60s, the very inspiring and charismatic JFK president motivated thousands of scientific, engineers, technicians to work on one ultimate goal: put a man on the moon as fast possible. Today, he motivates me to work harder in order to achieve greater accomplishments, to always fight adversity, laziness and to remain focused on set goals.

I hope it has the same motivating effect on you.

http://en.wikisource.org/wiki/We_choo...
http://www.jfklibrary.org/


Category
Science & Technology


License
Standard YouTube License

https://youtu.be/Ateh7hnEnik

~~~~~~~~~~~~~~~~~~~~~~~~~~~~~~~~~~~~~~~~~~~~~~~~~~~~~~~~~``

好奇心文化>體製和機製>科學的評價體係>科學和技術(2015-12-10 20:46:16)下一個
 
 
Say mo, say mo
作者:顧學文 來源:解放日報 發布時間:2015/12/11 10:31:54
選擇字號:
?
?
對話饒毅:科學的病 出在文化上
?

饒毅 曾任教於美國華盛頓大學與西北大學,2007年回國後任教於北京大學。

■本報首席記者 顧學文

昨天,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走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台。

這是中國科學界迄今所獲的最高獎項,國人為之歡呼雀躍,科學也再次受到異乎尋常的矚目。

素來關注科學與科學精神發展的北京大學生物係教授饒毅,曾著有《饒議科學》一書,但他對科學遠不止於“議”,還直接參與了多項科技體製改革。這個過程讓饒毅深有感觸:當前更為緊迫和重要的任務是,科學精神要在文化上深入人心。

重溫科學史,是為了讓今天的人們不再沉醉於虛構的輝煌中

■科學和技術,兩者雖密切聯係,卻區別甚大

■“中國古代科學先進”的說法,並不符合曆史實情

解放周末:您有一個觀點:相比科學,中國古代的技術稍好些,但總體上也是落後於西方的。但在生活中,人們常常將科學和技術視為一體。

饒毅:科學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係的

~~~~~~~~~~~~~~~~~~~~~~~~~~~~~~~~~~~~~~~~~~~~

轉載]什麽才是“中國的”文化

已有 208 次閱讀2015-12-9 04:30|個人分類:換一個角度|係統分類:人文社科 推薦到群組

什麽才是“中國的”文化
解放日報

  葛兆光教授在上海圖書館的演講

  

  □現代中國是五方雜糅形成的,就連漢族本身,也是五方雜糅的。從秦漢到隋唐,其實不斷有外族進來,漢族也是逐漸吸納、融合、雜糅了其他民族才形成的。中國文化是複數的文化,不是單數的文化。如果沒有這個觀念,可能成為盲目的文化自大

  □“文化”使各個民族不一樣,“文明”使各個民族越來越接近。我們不必對全球化和現代秩序恐懼,也不必擔心我們的文化會被侵蝕掉,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在普遍的文明和規則中,守護好獨特的文化和傳統

  思想者小傳

  葛兆光 現為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和曆史係特聘資深教授,曾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首任院長。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思想和文化。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思想史》、《宅茲中國》、《想象異域》等。

  我今天講的這個題目,是一個很普通的題目——什麽才是“中國的”文化。略微有一點特別的是,我把“中國的”這三個字加了引號,因為我主要討論的是,究竟什麽才能算中國的文化。

  為什麽要討論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從晚清以來,一直到現在,關於中國文化的討論是非常多的,從林則徐、魏源“睜開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的“文化熱”,我們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為什麽我們今天還要來討論這個問題呢?這是因為我有以下幾個特別的考慮,先向大家“從實招來”。

  第一,是我們過去對中國文化的討論,或者給中國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我們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詞,可是說實話,你聽完了,不知道他在說什麽,這不符合一個曆史學者的習慣。我今天要給大家講得具體一點,就是什麽才能算“中國的”文化。

  第二,我也有我的擔憂。最近這些年,很多人熱衷於談論中國文化,諸如“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國文化在世界上有多大的意義”,等等。可是,很多人在談論“中國文化”的時候,首先會把它“窄化”。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可是有人卻把中國文化窄化為漢族文化,然後又窄化為漢族裏麵的儒家文化,然後再窄化為他認為是正統、經典的儒家文化,這樣就使得我們對什麽是中國文化產生誤解。

  第三,我現在非常擔心的是,當我們討論“中國文化”的時候,有一些人帶著一種很奇怪的、不知道從哪兒來的文化優越感。因此,在所謂“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就會有一種錯覺,覺得我們中國文化優於其他文化。其實,文化是一種現象、一種特征,文化無高低,民族無貴賤。因此,我們現在需要理性地、曆史地、自覺地認識中國文化,這樣才能夠和各種民族、各種文化有互相交往、互相理解與平等的態度。

  中國文化典型的五個特點

  我今天希望能夠講清楚的是,什麽才是典型的中國文化。換句話說,即中國文化的特點,什麽在中國比較明顯,在外國不太明顯,什麽在中國有,外國沒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它稱作“中國文化”。但是,我這裏還要作一個界定,下麵講的主要是漢族中國的文化。

  第一個是漢字的閱讀、書寫和通過漢字思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現在全世界除了極少數,像中國雲南納西族的東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為基礎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隻有漢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著直接的聯係。漢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這個在古代中國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說法,這就是最基本的漢字單位“初文”。這是古人通過圖像,直接描繪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這些字不夠,就加上會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標誌意義的符號。比如說刀口上加上一點,就是“刃”;爪放在樹上,就是“采”;牛被關在圈裏麵,就是“牢”。會意還是不夠用,就加上聲音,成為形聲字,比如說江河鬆柏等等。基礎的漢字主要是這三類,當然六書有六種,但主要的是這三類。大家可以看到這三類,基礎都是形。因此,用漢字來說話、思考、閱讀、書寫,就會帶來很多特征,可能會有一些重感覺重聯想、但語法相對簡單的特點。

  我經常舉一個例子,中國人對於“文”和“字”,有一種自然的感受和聯想。古代的“人”字,一看就是人,如果這個人嘴巴朝天,就是“兄”,兄原本不是兄弟的兄,是慶祝的“祝”,人的口朝天是向天“祝”和“咒”的意思。人的嘴巴朝前,又是什麽?是哈欠的“欠”。但這個嘴巴如果掉到後麵呢?就是既然的“既”,這是吃完了不吃了,所以是“既”,即已經結束了的意思。漢字都非常有意思,它形成了中國文化很多特點。簡單地說,漢字的使用帶來了書法的發達、詩歌聲律的發展,比如對偶、平仄等,這些都是單音節的漢字才有的。在古代中國,漢字這種以象形為基礎的文字,曆史上沒有中斷,延續到現在,它對我們的思維、閱讀和書寫,都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了東亞,形成了所謂的“漢字文化圈”。

  第二個特點,是“家、家族、家國以及在這一社會結構中產生的儒家學說”,這是非常有影響的。我上課的時候,尤其是給外國學生上課的時候,要出一個題,這個題就是,賈寶玉應該管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叫什麽?外國人總搞不清楚,他們說sister,我說,沒那麽簡單,用中國話來說,是表姐、表妹,但是,還是沒那麽簡單。嚴格說,林黛玉是賈寶玉的姑表妹,薛寶釵是賈寶玉的姨表妹,史湘雲隔了兩代了,更遠的表妹。為什麽中國稱謂這麽複雜呢?這是因為中國的家、家族、家族共同體,要想有秩序,必須把遠近親疏關係界定得非常清楚,這就涉及到中國倫理原則和等級秩序。簡單地說,這裏其實就是兩個原則,一個是“內外有別”,父母夫妻之間,分內和外,也就是說,女性的親族和男性的親族,等級遠近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黨,同姓;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黨,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爺爺奶奶是內,在古代中國,是分得很清楚的。第二個原則就是“上下有序”,必須講清楚上下,伯仲季叔,分得清清楚楚,不能亂。這兩個原則,在喪服製度上表現得最明顯。一個人死了之後,在這個人的喪禮上穿什麽衣服,一方麵表示你和死者關係遠近如何,一方麵通過喪服,把一個大的家庭、放大的家族、更大的家族共同體聯結起來。而中國的家庭、家族、家族共同體再放大,就是國家。西方不論是country、state都沒有“家”的意思,中國偏偏有“國家”和“家國”,因為在中國觀念世界裏麵,國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縮小的國,上下有序、內外有別的倫理在國家層麵上也是非常嚴格的。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有了儒家學說。

  第三個,漢族中國文化裏麵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樂皇帝、雍正皇帝不約而同講過幾乎相同的話,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說,儒家管社會治理,佛教管精神修養,道教管身體修煉,三教看起來蠻融洽的。其實從曆史上看,這個道理很簡單,在中國,佛教道教沒有絕對性和神聖性,所以很難看到宗教之間的辯論,也不大會有宗教之間的戰爭。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

  第四個特點,是中國最有趣的陰陽五行。陰陽不說了,五行有兩大原則。一個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是相生的輪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是相克的輪轉。第二個原則是,五行可以串聯萬事萬物,比方說,五行可以配五方,東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黃;可以配五聲,宮商角徵羽;還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鹹,等等。把萬事萬物連成一個大網絡,這是我們先人對宇宙萬事萬物認識的知識基礎,大家現在學了科學,對這個有懷疑,但是在古代,這就是我們理解世界最關鍵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還產生了一整套知識和技術。

  第五個,是中國天下觀念,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中國古代的世界觀,跟其他國家和民族很不一樣。古代中國人有一個宇宙想象叫做天圓地方,就是天圓如倚蓋,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圓的,像鬥笠一樣,地像圍棋棋盤一樣。天的中心在哪裏呢?古人想象在北極。古人夜觀天象,視覺裏天在轉,地不轉,因此“天道左旋”,當你麵朝北的時候,天是朝左轉的,你會感覺有一個地方始終不動,這就是北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極點。古人認為大地的中心在哪兒呢?“洛者,天之中也”,洛陽是大地的中心。這是因為這套觀念形成的時候,大概是東周,那時候王都在洛陽。洛陽最了不起,特別是,到了夏至那天,“日下無影”。所以,古代中國人以洛陽為中心。想象中一圈圈放大,這就是大地的形狀,所以有“九服”或者“五服”的說法,每服五百裏,兩邊各有五百裏,就是一千裏,“五服”就是五千裏,大地就是這麽方方的。但是,從這裏形成的一個觀念很重要,就是越在中心的人,文明程度就越高,越在邊兒上的人,文明程度越低,這就是南蠻、北狄、東夷、西戎,中國很早形成了“華夷觀念”,認為中國人是文明人,周圍人是野蠻人,野蠻人要接受文明人的教化,就形成了一套“天下觀念”,即以我為中心想象世界。這個想象和觀念逐漸發展,不僅成為一種民族誌、地理誌裏麵的文化觀念,也形成了政治製度即“朝貢體係”。

  這五個方麵如果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非常明顯的屬於漢族中國的文化。可是,需要再次強調的是,現代中國是五方雜糅形成的,就連漢族本身,也是五方雜糅的。從秦漢到隋唐,其實不斷有外族進來,漢族也是逐漸吸納、融合、雜糅了其他民族才形成的。

  我一直在講,中國文化是複數的文化,不是單數的文化。如果你沒有這個觀念,可能成為盲目的文化自大。

  不同以往的文化轉型

  曆史上,中國在很長時間,總是“在傳統內變”,主流文化始終還是在漢族文化傳統係統裏麵作調整,這是因為在古代中國,無論是佛教、三夷教、伊斯蘭教,還是明清天主教,始終沒有任何文化可以挑戰和改變這個漢族中國文化,所以,變化都是在傳統內部的調整、適應、改革、變化。但是,到了晚清,由於堅船利炮、西力東漸的原因,中國不得不“在傳統外變”,不得不越出傳統,文化就麵臨危機。

  從1895年到1919年,這是中國思想和文化轉型最重要的時段,在這個時段你會看到很多變化,比如說皇帝變成了總統,滿清帝國變成了五族共和的民國,傳統帝國不得不變成現代國家;廢除科舉,興辦學校;開設議會,建立政黨;剪去辮子,穿上洋裝;不再叩拜,改成握手;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破除迷信,崇尚科學;解開束縛,走出家庭。以前所謂的“三綱五常”變了,變得很徹底很厲害。麵對西洋和東洋列強,中國人處於一種焦慮和緊張的心態中。以前那種很自信、很安定的樣子已經很難看到了,優雅、寬宏和從容,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相應地,剛剛我們講的漢族中國的文化的五方麵也出現了變化。

  雖然大多數中國人仍然在用漢字,但現代漢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提倡白話文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要普及識字率,提高國民的文化程度。但是,也出現了一個新舊文化斷裂的問題。以前的書麵語言,也就是文言,它代表典雅、禮貌和尊嚴,也代表著有教養、有文化,現在不再有了。當以前的口語變成書麵語言之後,使得雅言和俗語失去等秩,同時也使雅、俗不再有分別。我不知道大家現在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從白話文成為主流之後,寫信已經不再有典雅方式了,電腦普及,網絡流行,語言和文化的格調都沒了。比如說,學生給我寫信也不署名了,最後來一個“嗬嗬”,雅俗之間已經沒有區別了。第二,現代漢語摻入了太多現代的或西方的新詞匯,這些詞匯進來以後,使得我們通過語言感知的世界已經變了。第三,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提倡簡體字,使得文字和原來的形象之間的距離更拉大了。簡體字雖然方便學習,但是離開原來的“形”,越來越像抽象符號,傳統漢文化裏麵,通過形象的文字思考、書寫和表達的這個因素,就發生了問題。

  第二個,家、家族、家國,以及儒家學說,也出現了問題。雖然現代中國尤其是鄉村仍然保持著一些傳統家庭、家族組織,中國人至今還是相當看重家庭、看重親情、服從長上,但是,城市化、小家庭化、人口流動,使得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結構關係發生了變化。過去那種密切的、彼此依賴的鄰裏、鄉黨、家族關係,已經在現代化過程中逐漸消失了。因此,儒家家族倫理與國家學說,也逐漸失去了原來的社會基礎。

  第三個是信仰世界。自從晚清以來,儒家在西洋民主思想的衝擊下,漸漸不再能夠承擔政治意識形態的重任,佛教與道教也在西洋科學思想的衝擊下,受到“破除迷信”的牽累,逐漸退出真正的精神、知識和信仰世界,越來越世俗化、體製化和旅遊化。因此,傳統的信仰世界也在危機之中。

  第四個是陰陽五行,在科學的衝擊下也越來越難以維持,它在現在已經不能完整地解釋世界萬事萬物了。陰陽五行學說,現在基本隻在中醫、風水、食補等領域裏麵還保存著。在整個現代的知識係統裏麵,它已經到了很邊緣的地方。

  第五個是“從天下到萬國”,基本的世界觀念變了。隨著晚清以後西洋進入東方,不僅摧毀了原來中國的天下觀念和朝貢體製,也重新界定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古代傳統裏麵的宇宙觀、世界觀、朝貢或冊封體係,已完全不現實了。

  上述變化說明,中國文化——尤其是漢族中國文化——已經處在一個需要重新認識和重新理解、重新更新的時代。

  “文化”與“文明”有何區別

  我今天一再強調,各種文化沒有高低,隻有文明是程度不同的。在這樣一個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能才會緩解長期以來的焦慮和緊張。我這裏想引用一位德國學者伊裏亞斯的見解,他在《文明的進程》這本書中提出,可以把“文化”和“文明”做一個界定和區分,即“文化”是使民族之間表現出差異性的東西,它時時表現著一個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因此,它沒有高低之分。而“文明”是使各個民族差異性逐漸減少的那些東西,表現著人類的普遍的行為和成就。換句話說,就是“文化”使各個民族不一樣,“文明”使各個民族越來越接近。

  接下來伊裏亞斯又指出,“文化”是一種不必特意傳授,由於耳濡目染就會獲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氣質,而“文明”則常常是一種需要學習才能獲得的東西,因而它總是和“有教養”、“有知識”、“有規則”等詞語相連。就好像說,我們經常拿著球來玩,這沒問題,但是對不起,一旦你上了籃球場就不能用腳隨便踢,上了足球場就不可以用手抱(除了守門員),很多人在一起玩就要有規則。雖然“文化”是讓你隨心所欲表現自己特色的,但“文明”是給你一些限製和規則的。如果這樣理解“文明”和“文化”,我們就不必對全球化和現代秩序恐懼,也不必擔心我們的文化會被侵蝕掉,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在普遍的文明和規則中,守護好獨特的文化和傳統。

  再接下去,我還必須說明,各個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現出一種對異質“文明”的抗拒。毫無疑問,文明始終是在不斷侵蝕文化,我們承認這一點,因為“文明”常常是在前進的,時時表現著殖民和擴張的傾向。也就是說,“文化”與傳統有關,它是特殊的,而“文明”與未來有關,它是普遍的。這兩者怎麽協調?

  我們今天講漢族中國文化的特點,那麽,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一個普遍文明規則下,能夠保存好特別的文化,同時在現代文明的時代,能夠理解這些文化在曆史中的合理性。比如說,我們在接受和讚美科學的同時,對於陰陽五行能不能有一些同情的、曆史的理解?又比如說,我們在接受普遍的法律和製度的時候,能不能夠對傳統中國的家、家族、家國的倫理和道德準則有一點曆史的理解?再比如,我們能不能在接受新的文明的時候,對傳統宗教也能夠有一些溫情?同樣,我們能不能夠在接受萬國平等原則的同時,也能對中國人理解世界的曆史習慣有一點點理解?我本人是研究曆史的,我一直認為,無論是文化還是文明,我們必須要在曆史當中看,我們承認曆史是變動不居的,我們回過頭去看文化,麵向未來看文明,對兩者都要有同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42219.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武夷山博客,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Cozzens評普賴斯
下一篇:眾人反對精減人數----日記摘抄(407)

3楊正瓴魏瑞斌王號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3]王號 2015-12-10 04:27
 
還是有點迷糊
[2]jrmereenie 2015-12-10 00:20
 
中國文化是我們的道統,需要發揚和傳承。
中國文化是複數的文化,不是單數的文化。而其中,漢文化也是複數的文化,這裏包括漢語。
將中國語言窄化為漢語,然後又窄化為漢語裏麵的官話,然後再窄化為他認為是正統、經典的北京話甚至普通話,都是不對的。
不能為了經濟發展和方便各地的人流動和交往,而以漢語和漢文化消減為單一語和單一文化為代價。每一種漢語,包括普通話,其本質都是方言。各地方言要好好保留和傳承。雖然將各地方言帶進大學學術研究的象牙塔和精英化,有助保護方言的傳承,但是方言最終還是要留在社會上的,一個不走出象牙塔到社會裏活動的一門學術領域是沒有用的,這根本不是學術。困在象牙塔裏麵根本不是學術的本意。

這裏有一點要教育國民,普通話本質也是方言,和各地方言是平等的。現代漢語文的書麵語的本質是官話白話文,和吳語白話文、閩語白話文、粵語白話文,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誰更經典、誰更正統、更不存在誰更有文化更優雅。這幾種白話文都是現代才有的,到現代才正式標準化,將所有音節逐一對字拚寫出來的。在古代,白話文隻流於市井層麵,漢語文的真正書麵語是文言文。
博主回複(2015-12-10 01:29)各地方言要好好保留和傳承,完全同意。
[1]楊正瓴 2015-12-9 06:33
 
不明覺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7277-942756.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李勝文博客,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敢於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 Fast track to English

hzai 2015-12-11 05:53 創新話題說了很多.所有的議論都未說到核心上。
看所有的NB獲得者,有誰不是個性獨特的人,去到科學頂峰或再進一步,隻個人能力之最強外顯。
問題是:我們的社會能否接受個人能力最強外顯?我們的社會能否容納個人能力最強外顯?
如果,答案是正麵的,文化是否接受和容納個人能力最強外顯?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結果是可以想象到的。" Well said! 根治痼疾,創造自由的學術環境 科學報官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942629.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JKCB 回複 悄悄話 不拋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無以重生
(2015-12-17 10:52:47)下一個

我相信中國曆史上凡是真正憂國憂民之人,無論他們曾經如何意氣風發,到生命走向成熟以後,都會產生這樣的無奈感。因為一方麵他們熱愛這個國家,他們具有曆史使命感。另一方麵,他們被這種曆史使命感束縛,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維護者。而不拋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就無法新生。

無論中國傳統文化是否還有積極的意義,都會也總是成為權貴阻礙社會進步的借口。不從哲學高度、思想領域徹底拋棄中國傳統文化,就沒有辦法讓中國走出幾千年少數人奴役絕大多數人的曆史循環。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大弊端,不是其本身既有的弊端,而是已經成為統治階級獲取統治正統地位的借口。討論中國傳統文化已經了無意義,因為這個所謂傳統文化本身也是一個曆史漸變過程的大雜燴。而其目前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抵禦現代憲政民主的盾牌。by 一劍飄塵


[ 打印 ]

[ 加入書簽 ]




閱讀 (41) ┆ 評論(4)



評論




依稀可見的夢2015-12-17 11:26:31回複悄悄話 中國傳統儒家文化還是有可取的一麵,中國的重生希望在於拋棄獨裁一黨專製說法是有道理的





煥華2015-12-17 11:17:18回複悄悄話 是嗎?





一劍飄塵2015-12-17 11:11:36回複悄悄話 曆史經不起科學分析。許多中國人有著同樣的誤區:日台韓都是中國傳統文化,都民主化了。但是你用科學分析的方法,割裂開來,一件件地剖析,就會發現:原來他們的文化已經變了,已經與中國傳統文化沒有什麽最本質的聯係。





一劍飄塵2015-12-17 11:01:06回複悄悄話信友評論:“不敢苟同,台灣,韓國和日本都沒有拋棄中國傳統文化,照樣可以成為民主國家。中國的重生希望在於拋棄獨裁專製!”[悠閑][悠閑][悠閑]韓國已經是一個基督教國家,韓國的基督教是第一大宗教。日本台灣基督教的勢力也非常強大。而且,日本文化很難說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比如,日本隻實行了三百年的科舉製度。而中國至今的高考,還可以看到科舉製度的影子。台灣從馬關條約後就開始受到日本文化殖民,然後又是美國文化的浸染,也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巨大的區隔。日、韓、台,能夠民主化,恰恰是美國文化的成果,與中國傳統文化,毫無對應關係。相反,中國傳統文化隻會起到阻礙民主化的作用。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4053/201512/419342.html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