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2025 (6)
孔子說的兩句有用的話
已有 97 次閱讀2015-11-12 10:36|個人分類:科學論劍|係統分類:觀點評述
作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一生說了很多話,後世子孫將其輯錄成書,名曰《論語》,趙普說是半部可治天下。
通篇讀來,我認為就兩句有用:一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二是因材施教。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強求別人做。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可真能做到的又有幾人?現實生活中,人們已經習慣對他人提出要求,這樣或那樣的,自以為合情合理。
那麽,到底是不是如此呢?答案當然在“施於的人”。同樣一件事,你強求於他,同強求於她,可能對方的接受度是不同的,為什麽?因材施教的“材”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承認人和人有所不同,個性自然迥異。
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叫別人去做,結果可想而知。我們的思維定勢是:不認為這麽做有什麽不好,反正人生而便不自在——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忍耐甚至放棄了許多。
己所不欲,肯定事出有因——想一想,為什麽連自己都不想做呢?如果是這樣,又有什麽理由指責他人?
明白的人,一是做好自己,二才提出想法。至於想法別人是否能接受?一靠溝通,二靠堅持。因為有些想法如果超前,能夠理解、支持的人必定不多。
孔子第二句有用的話“因材施教”,其實與第一句話密切相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都應尊從。
說到孔子的教育思想,總體來說是失敗的,他所帶出來的七十二賢,於社會的貢獻其實不大,更別說後世影響了。他的儒家學說,實際很多部分是後世“繼承者”妄加的,並非孔子的真實想法,譬如三綱五常。
孔子雖說推崇禮儀,但他更崇尚思想自由,他與弟子一問一答,洋溢著輕鬆的氣息。他的“因材施教”,其實給“施教者”以莫大的自由,即你可以根據每個對象的不同加以引導,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教化。
假如我們的教育能夠做到“因材施教”,應試教育就不可能有那麽大的市場,中國人的思維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所以說,無論怎樣,孔子對曆史是有貢獻的,起碼這兩句話說得很有用。
2015年11月11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