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2025 (58)
我的一點理解:施一公現象
已有 2782 次閱讀2015-10-22 09:16|係統分類:科研筆記
我的一點理解:施一公現象
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側麵,站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觀點也會不同。如何做到係統地、綜合地看待一個事物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謂“橫看成峰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所謂“偏信則暗,兼聽則明”。
看待一個公眾視野裏的科學家也莫不如此,施一公是國際學術界同行評估體製下成長起來的結構生物學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網絡上對於他的個人評價,兩個極端都有,有施一公的粉、也有施一公的不粉。讚美他的人也好、激烈批評他的人也好,其實雙方出發點未必一定就是心懷叵測,或許都是為了國家的好。這種觀點絕然對立的現象存在,在我看來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大家不都是追求言論自由嗎?但是不論何種觀點,我個人覺得隻要是擺事實、講道理而不是任意外延的沒有事實根據的臆測就好,雙方都有說話的權利。
學術有其複雜性,脫離了同行的評價,很難被大眾認可,百姓知道您做的哪門子研究?做過科普的人就知道科普之難在何處,有時候科技語言要變成大眾語言,會讓人啼笑皆非。科學家形成一個同行組織的目的就是大家聚集在一起,至少有人多勢眾的味道,借助於這一味道,再在公眾視野裏吹風做思想工作以達到遊說政府或者私人的目的。如果這個同行隊伍工作不利,這個學術行當的發展就會遇到極大的困難,尤其是對於需要資金支持的生物醫藥行業,表現尤為突出。除非您從事的研究直接和現實密切掛鉤,如同比爾蓋茨當年的研究、如同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百姓立杆見影看到實效。
然而,一個行業,都有其興衰過程,學術行業自然也不例外。我本人雖然在生物學研究領域,但並不精通結構生物學,僅知皮毛而已。蛋白長晶體重要不,當然重要;有沒有意義,當然也有意義。為什麽CNS上非常喜歡發表這類文章?因為有機體的生命形式最終還是需要蛋白質的參與執行,闡明一個蛋白的結構就等於提供了一種了解蛋白在細胞內如何運作的可能。當然,同一種蛋白在細胞內由於生理條件的變化,可能出現多種不同的三維結構,模式條件下所得到結論並不一定反映實際的細胞內的真實情況。這也是如今為什麽蛋白結構領域發表的高檔次論文很多,但真正依靠對蛋白結構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然後開發出來的療效上佳的藥物目前還並不是很多的原因之一吧。
任何事情,都有其遊戲規則,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接軌還是不接軌,學術同行評估應該說是學界內部大家基本同意的準則。當然,也不是說學術同行評估體係就完美無缺了,美國、英國、德國這些大牌科技強國照樣有牛人打壓業內同行的現象,日本的情況我不清楚。具體到施一公身上,他作為結構生物學領域的翹楚,我覺得他代表的應該還有結構生物學這個領域在公眾視野的形象。
借題發揮,我覺得對於個人而言,抱怨是沒有用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同行裏整出一條路子,首先完成得到同行認可的過程,然後再來變成同行中的翹楚,您老就大發了。要不就是把現在還不是行當的事闖蕩出一條血路,新建一個行當,這樣就不再隻是業界翹楚的問題了,而是影響社會發展的人物了。
接下來我以自己的研究為例,來看看同一個事情不同的方法處理的結果會是什麽樣?小Z是我最近接納的一位參與我們研究的青春痘大學生誌願者,他以前的治療病曆非常清楚:前後三次分別曆時9天、12天、12天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及江西省人民醫院皮膚科采用了抗生素結合異維A酸以及輔助中藥治療的方法,前兩次就診沒有任何改善,後麵一次就診雖痘痘的量明顯下來了但達到近乎毀容的程度。下麵是他2015年10月12號來我這裏的時候照下的左右兩側臉上局部照片,其實全貌看的話更是嚴重:
在使用我的獨特的但目前尚未申請專利也還沒有發表論文的“青春痘李氏治療法”後,前天晚上他給我匯報8天過後,用我的方法治療現在的結果是大好!原來的痘痘已經一天天在逐步消除,最早是他注意到嘴唇上下的四個痘痘徹底消除了,而且消除的方式明顯不同於以前,不是以前那種破了感染,是自然然而慢慢消除的。另外以前連續每天不斷冒出的痘痘現在是沒有新痘痘長出來了,還有就是麵部皮膚已經開始明顯地恢複,還有以前的藥物導致他排便是黑色的,現在是正常的、、、、、、總之就是大好。口說無憑,這裏來一張前天晚上他發給我的局部照片:
可是,按照現有的大家公認的模式,我不是大夫,我也沒有發表過任何研究青春痘的論文,一個兩無人員把這麽嚴重的痘痘都能給修理下來,您又如何看待呢?依我自己的看法,這不就是一個科學家幹的事情嗎?也許有人會說,你這個是蒙中的吧?俺以科學家的身份說:不是蒙的,我是用統計數據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