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培養科學家? 沒道理啊?科學家按理說是幾乎不能培養的啊?
已有 289 次閱讀2015-10-21 19:35|係統分類:人文社科
學術界大概有三種人: 科學家、學者、學徒,三者形成一個生態金字塔結構。論功底深厚視覺敏銳應當是學者而不見得是科學家。
科學家依賴天賦和天賦發展而成的思想體係而存在,無天賦則非科學家,可天賦無法培養隻能發掘,發掘者本身需要強悍到家的教育功底或本身也是天賦者,還需要發掘者有廣種薄收的理念,因此就出現了像蘇聯博士或劍橋博士那類多對一的培養方式,但成功率依然是不高。當然了,天賦不強的運氣型科學家也有,也功成名就,所以說科學家是最難分類的。科學家通常很低產,真就是某位大哥說的二十年2篇東西那樣的,一輩子搞不好就突破一個理論或者一個帶理論味道的重大方法體係,沒辦法,這類東西涉及麵大得嚇人,典型屬於十年乃至幾十年磨一劍的,哪裏可能一年出幾個? 但隻要出一個就早晚會導致一個領域的巨大變革。
學者就不一樣了,學者不需要像科學家那樣有驚人的天賦,但需要金錢、人脈、智慧和勤勞,甚至政治手腕和商業手段,是典型的職業人士。學者可以評上各國院士,但不見得能在人類學術史上留下一頁。但學者好培養好量化啊。。。。。。隻是學者無法真正強國。資源配比失衡的時候還會造成科學家群體的難以維係。學者轉化為科學家的比例極低,不僅在於天賦還往往在於其需要適應短平快、高大上的審核要求的巨大耗散。不管實際情況如何,我自己是不讚成美國的教育科研體製的,那是在用人不是在培養人,假如哪一天美國失去了吸引科學家的人文和經濟優勢的話。。。。。。。
一般來說科學家是很不忿上層拿學者的衡量標準來衡量科學家的,沒環境的科學家更是往往陷入”人民戰爭“中焦頭爛額,但也沒辦法,曆史時代問題,貴族要三代才能培養起來,從野蠻人治國到群氓治國,也才一代不是麽?
工程界也是這樣一個情況。處於頂級生態的大發明家和同樣處於頂級生態的科學家之間往往互通,很多學者也喜歡投機到工程界。隻是發明的門檻低,和SCI差不多就一回事,就差沒分區而已,所以看起來成果多而已,但認真琢磨琢磨,大發明家的東西往往是同一個係列的一群,並非無大的思想脈絡可尋;工程學者或投機學者也往往一群發明,但琢磨一下其後麵的思想脈絡就高低立判。不拿思想水平做評判是不行的,不管是尚未”量化管理“的工程界還是早已”過度量化管理“的學術界都是一個道理。 李克強總理咋呼的”全民創新“雖才剛剛開叫,但理論上看將與”全民學者“同樣麵臨類似的問題。治國還是不要三拍的好,懂點生態學有點文化的好,不然大局上頂不住,下麵各級投機一下,啥美好理想都會崩潰,當然了這個說深下去又是文化社會學的東西,說多了又要挨罵,打住。
————看到某仁兄說的“培養科學家”有感。另外,我總覺得老邪老師應當是首先是大教育家,其次才是科學家來著,為啥總愛亂搬老邪老師的態度來解釋炸藥獎啊什麽雜七雜八的呢? 另外我總愛本能地先看看一個人的論文數量,要是告訴我說他認為是代表性論文的數量超過10篇,我就二話不說把他當學者看待了,又不是超級牛魔王,怎麽可能一個人創建出好幾個思想體係還不打架?梳理能力有問題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