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發文章和別人交流-科學家、學者、學徒

(2015-10-21 10:30:26) 下一個

培養科學家? 沒道理啊?科學家按理說是幾乎不能培養的啊?

已有 289 次閱讀2015-10-21 19:35|係統分類:人文社科

學術界大概有三種人: 科學家、學者、學徒,三者形成一個生態金字塔結構。論功底深厚視覺敏銳應當是學者而不見得是科學家。

科學家依賴天賦和天賦發展而成的思想體係而存在,無天賦則非科學家,可天賦無法培養隻能發掘,發掘者本身需要強悍到家的教育功底或本身也是天賦者,還需要發掘者有廣種薄收的理念,因此就出現了像蘇聯博士或劍橋博士那類多對一的培養方式,但成功率依然是不高。當然了,天賦不強的運氣型科學家也有,也功成名就,所以說科學家是最難分類的。科學家通常很低產,真就是某位大哥說的二十年2篇東西那樣的,一輩子搞不好就突破一個理論或者一個帶理論味道的重大方法體係,沒辦法,這類東西涉及麵大得嚇人,典型屬於十年乃至幾十年磨一劍的,哪裏可能一年出幾個? 但隻要出一個就早晚會導致一個領域的巨大變革。

學者就不一樣了,學者不需要像科學家那樣有驚人的天賦,但需要金錢、人脈、智慧和勤勞,甚至政治手腕和商業手段,是典型的職業人士。學者可以評上各國院士,但不見得能在人類學術史上留下一頁。但學者好培養好量化啊。。。。。。隻是學者無法真正強國。資源配比失衡的時候還會造成科學家群體的難以維係。學者轉化為科學家的比例極低,不僅在於天賦還往往在於其需要適應短平快、高大上的審核要求的巨大耗散。不管實際情況如何,我自己是不讚成美國的教育科研體製的,那是在用人不是在培養人,假如哪一天美國失去了吸引科學家的人文和經濟優勢的話。。。。。。。

 

一般來說科學家是很不忿上層拿學者的衡量標準來衡量科學家的,沒環境的科學家更是往往陷入”人民戰爭“中焦頭爛額,但也沒辦法,曆史時代問題,貴族要三代才能培養起來,從野蠻人治國到群氓治國,也才一代不是麽?

 

工程界也是這樣一個情況。處於頂級生態的大發明家和同樣處於頂級生態的科學家之間往往互通,很多學者也喜歡投機到工程界。隻是發明的門檻低,和SCI差不多就一回事,就差沒分區而已,所以看起來成果多而已,但認真琢磨琢磨,大發明家的東西往往是同一個係列的一群,並非無大的思想脈絡可尋;工程學者或投機學者也往往一群發明,但琢磨一下其後麵的思想脈絡就高低立判。不拿思想水平做評判是不行的,不管是尚未”量化管理“的工程界還是早已”過度量化管理“的學術界都是一個道理。 李克強總理咋呼的”全民創新“雖才剛剛開叫,但理論上看將與”全民學者“同樣麵臨類似的問題。治國還是不要三拍的好,懂點生態學有點文化的好,不然大局上頂不住,下麵各級投機一下,啥美好理想都會崩潰,當然了這個說深下去又是文化社會學的東西,說多了又要挨罵,打住。

 

————看到某仁兄說的“培養科學家”有感。另外,我總覺得老邪老師應當是首先是大教育家,其次才是科學家來著,為啥總愛亂搬老邪老師的態度來解釋炸藥獎啊什麽雜七雜八的呢? 另外我總愛本能地先看看一個人的論文數量,要是告訴我說他認為是代表性論文的數量超過10篇,我就二話不說把他當學者看待了,又不是超級牛魔王,怎麽可能一個人創建出好幾個思想體係還不打架?梳理能力有問題那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929886.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陳楷翰博客,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要是不爭吵,每人拿出點成果來,不更好?

8蔡小寧戴德昌楊正瓴李俊羅教明薑詠江李學寬wangqinling

該博文允許注冊用戶評論 請點擊登錄 評論 (11 個評論)

[11]wangqinling 2015-10-21 23:54
 
婁子不捅,道理不明。科學就被人糊裏糊塗蹂躪了。
博主回複(2015-10-22 00:05) 支持你的看法。。。。。。但願這次不要挨罵,嘿嘿嘿。
[10]wangqinling 2015-10-21 23:44
 
這篇說到點子上了。
博主回複(2015-10-21 23:47)呃,怕是捅簍子的貼哦
[9]楊正瓴 2015-10-21 21:54
 
科學家按理說是幾乎不能培養的啊?
不準確。

我是說,即使牛頓、高斯,仍然需要培養。
博主回複(2015-10-21 22:03)
[8]楊正瓴 2015-10-21 21:50
 
即使牛頓、高斯,也需要培養。

當然,鵝卵石是孵不出小雞的,至少目前仍然是這樣。
博主回複(2015-10-21 21:53)我暈,那是有配種的雞蛋,沒配種的雞蛋你培養看看?
[7]楊正瓴 2015-10-21 21:46
 
(1)薩克·牛頓爵士PRS MP(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母親想讓牛頓當一名農夫,於是牛頓當了農夫。
他曾從學校退學,並在1659年10月回到埃爾斯索普,因為他再度守寡的母親想讓牛頓當一名農夫。牛頓雖然順從了母親的意思,但據牛頓的同儕後來的敘述,耕作工作讓牛頓相當不快樂。所幸國王中學的校長亨利·斯托克斯說服了牛頓的母親,牛頓又被送回了學校以完成他的學業。

(2)約翰·卡爾·弗裏德裏希·高斯(德語:Johann Karl Friedrich Gauß;英語:Gauss;拉丁語:Carolus Fridericus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
父親不認為學問有何用,不讓高斯讀書。
小時候高斯家裏很窮,且他父親不認為學問有何用,但高斯依舊喜歡看書,話說在小時候,冬天吃完飯後他父親就會要他上床睡覺,以節省燃油,但當他上床睡覺時,他會將蕪菁的內部挖空,裏麵塞入棉布卷,當成燈來使用,以繼續讀書。[4][5]

(3)威廉·亨利·"比爾"·蓋茨三世,KBE(英語:William Henry "Bill" Gates III,1955年10月28日-)
父母很不願意比爾·蓋茨退學開公司。
然而,除了計算機比爾·蓋茨對什麽課程都提不起興趣。大二時他終於向父母宣布,決定從哈佛輟學以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等到他從哈佛畢業時,早已“錯失改變世界的良機”。
“我們很揪心,”老蓋茨說,“我們和其他父母一樣,僅僅是想讓孩子得到一個大學學位。”
老蓋茨並不諱言他為小蓋茨的學前教育花費的心血,鋼琴課、體育課……即便後來證明小蓋茨並沒有這方麵的特長。

見:
2015-04-27,重視課堂教學 ≠ 嚴格的課堂教學管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85645.html
博主回複(2015-10-21 21:48)你這說的全是天賦的案例啊。

另外補充:以色列學者:山寨到創新不易 科研者要允以失敗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10/4487846.html
[6]薑詠江 2015-10-21 21:35
 
研究興趣不濃,出不來科學家。
博主回複(2015-10-21 21:46)嗯,可也需要天賦支持啊
[5]李世春 2015-10-21 21:16
 
可以行政栽培啊!
博主回複(2015-10-21 21:17) 。。。。。。俺這次是不帶情緒地在寫東西的啊。
[4]羅教明 2015-10-21 21:08
 
科學家是自由競爭中冒出來的。
博主回複(2015-10-21 21:09)是啊,這才合理啊
[3]李俊 2015-10-21 21:04
 
培養與教育是一個意思。落後就要被教育。
博主回複(2015-10-21 21:07) 暈了,繞口令?
[2]楊正瓴 2015-10-21 20:44
 
能培養。
博主回複(2015-10-21 20:46)不容易說服我。
[1]熊棟梁 2015-10-21 20:41
 
代表性論文是不可能多,但是科學家尤其是應用基礎研究的科學家不發表論文就有代表作可能也不是很現實。您說的謝平研究員,其實他是說兩篇中文文章,他所發表的SCI很多的http://sourcedb.ihb.cas.cn/cn/expert/xkdtr/200907/t20090722_2156197.html。雖然我目前還是學生,但是我覺得像我所在的領域(跟謝老師很相似),都是通過一點點的積累起來的,如果不去發表就失去了和別人探討的機會,即便我現在國外,我們也是希望通過發文章和別人交流。當然,現在中國把SCI看太重了。
博主回複(2015-10-21 20:45)積累能積累,突破難度巨大,感覺上。
博主回複(2015-10-21 20:43)啊,明白了。我的理解有點走偏差出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