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哥德爾並不苟同。
赫茲,法國的彭加勒和杜恒等,他們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以科學標準衡定人思想的觀念。而與科學主義對立的人本主義的發生可追溯到14世紀的文藝複興時期。到了19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存在主義以同樣強調人本存在的理念與科學主義形成對峙。將人本主義看作始終對科學主義進行批判的思想至少在表麵上是合理的。
已有0位網友點讚!
半神半鬼的科學主義
|| 推薦到群組
半神半鬼的科學: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科學主義
I read Ref. #1, but I realize I can't digest it now - as I see science/tehcnology could be good or bad depending on how you use. Put in my collection, hoping write some more later on.
If you don't think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科學主義:
Read this statement from Ref. #2, fasinating!
要論在科學行業裏就職的實惠,中國的老祖宗天意般地把它刻化得入木三分。科(=禾+鬥)者,鬥糧之位也。不管各朝代如何定義鬥之大小、糧之類別,在體製內鉄定是一個溫飽狀元。衣食住行,理論實驗,花的是眾生交納的官銀或是貴人捐的善款。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諸行相比,倉廩實而有餘。即使遇上城頭更換大王旗,這飯碗想玉碎都難。至於後麵怎麽發揮就是人各有誌了。天下寒門子第居多,要走到這步,需機遇努力齊順,職業生涯算是有所成就。
科(=禾+鬥)者,鬥糧之位也 Comment: Bingo! That's why ”學而優則仕!“ - the scholars got be decorated with offiical titles, positions to dictate others. They don't want to stay at 科(=禾+鬥)者,鬥糧之位也.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同樣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廟堂。那些有關院士偷雞摸狗、準院士包N奶、名家大師造假行騙的新聞和八卦,可歸於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的範疇。有人一根筋地要品嚐牢飯的滋味,擋不住的。怕的是:和尚念經而不信佛,道士修行而不信君。搞久了,魂沒啦。
從事科學事業以及科學的成就讓成千上萬的人有了個溫暖的家,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給點力吧,讓她健康而有尊嚴地繼續向前走。
I's shocked by his statement, so much deep, deep into your heart!
什麽是主流文化?難道不是成千上萬普通人的那份刻骨銘心的愛國情懷嗎?誰生活在主流社會裏? 難道不是那些靠日夜辛勞來保著一國之命脈的芸芸眾生嗎? 不管是客居還是安家,不管是窮人還是富翁,你對居住國有一份情,有一份愛,有一份貢獻,你的外表和內心就融入了主流社會及其文化一分。這種事想裝是裝不像的。當你無法移情別戀時,你就是完全生活在主流社會中的一員,還上哪融入去?別人來融入你在的主流社會還差不多。換個角度看,如果還有一種把一個國家絕大多數民眾的愛國之心、之行排斥在外的主流社會和文化,你願意融入嗎?
“不管任何朝代,有本事勤於做事的人終究不會吃虧”,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916302.html
*************** Reference #1 ***************
史詩般科學主義批判雄文,如飲美酒,如沐春風
已有0位網友點讚!
• 太離譜。 “神性本體哲學” 哈哈。這是哪個民間哲學家,還是民間神學家的大作。-Mr_Anderson- ♂ (1611 bytes) (43 reads) 06/21/2015 postreply 00:30:39
• 很遺憾,這些磚頭全都脫靶了。哪怕有一句能切中要害,都是令人興奮的。-風聲雨聲- ♂ (916 bytes) (27 reads) 06/30/2015 postreply 07:11:10
• 你這反駁,也不過是"在外圍繞著彎扔石頭"而已,用一句什麽"正確"就把對方的論據打發了?-飛*星- ♂ (0 bytes) (3 reads) 07/20/2015 postreply 11:30:19
• 鼎。說得非常好!-飛*星- ♂ (0 bytes) (0 reads) 07/20/2015 postreply 11:31:35
******************** Reference #2 ********************
走出神壇的科學(1)
互聯網和高教的普及把科學研究早期形成的神秘感和神聖感洗刷得所剩無幾。在建立新的威望和聲譽的過程中,一些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非職業道德的行為甚至犯罪以秒計的速度在全球迅速轉播,孿生了對科學家整體的信任危機。如今,難以計數的民眾成了科學殿堂未來走向的評判,加上時不時出現的財政困難,形成了支持花錢搞科研的勢頭遠遠低於期望值的一種現象。除非政府以專橫的手段增加投資,否則科學家們將麵臨一波波基金短缺的壓力。
科學的成就很迷人,可要走李白詩中的蜀道就得有些思想準備了。
_________
--------
科學界裏五花八門的忽悠活動,正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來損耗人們對科學家追求真理的那份信賴和尊敬。科學行業究竟是以追求真理為本呢還是把它當個臨街商鋪賺銀子算了?這裏就聊兩個簡單的例子。關於這個話題,請注意宣揚科學精神與在江湖上賣大力丸本質上之不同。
幹過科研基金評審人的學者應早知道,一個課題主持人(PI)發表過幾百篇科研論文不足掛齒。 有好事者統計過,一周弄出一篇論文已不算是什麽大本事。當年義和團的大師兄發神符的速度有這麽快嗎?稍稍留意一下會發現,交銀子發文章的國際生意很火嘞。還有另一麵的奇葩,沒搞出什麽名堂的人可理直氣壯地說“吾不恥與爾等為伍”。忽悠對忽悠,一奇景。
開個學術交流會,經常如同中國春運時趕車的客流,人氣真旺。科學界的這種“盛世”經常把報告人的時間縮短到迷你裙的長度。張貼報告(post)鋪天蓋地,把上衛生間的時間扣掉,找到有興趣的報告時,該走人了。會議的一個統計規律是,與上午相比,下午參加大會報告的人數減半或減過半是正常,隻溜掉三分之一屬反常。如果周圍玩智能手機的夥伴們不弄出動靜來,應報以感激之情。
大會報告本來是一個學科承前啟後的總結和前沿發展概論的專場,如今特聘牛校牛人來粉飾裝潢場麵的勢頭不見改觀。大腕中一直都能玩出點名堂的不是沒有,但太少;加上多數走的是學而優則仕的雙軌道,想出點有深度的活常常是力不從心。寄予高期望的大會報告中,陳芝麻爛糠或奇門遁甲之類的內容不罕見,耍牌子的動機收到的是砸牌子的效果。許多優秀人才見此狀而心灰意冷。“要麽庸俗,要麽孤獨。”不應該成為多數科學人的選項。
忽悠他人之人也在忽悠自己,不管有意無意,婆規媳隨,都是在練怡害子孫的損招。此類鬧劇該慢慢收場了。在互聯網時代,何方神聖出過幾貼靈丹妙方,那位凡夫做出了貨真價實的優質品,大家都可查得很清楚。忽悠就算完全是為了弄些銀兩支付花費,也要有點“盜亦有道”的品位。
科學界應該在文明程度上起點表率作用,生命力也會隨之旺盛起來。與社會上的一些陰暗麵比爛,贏的層麵大嗎?
___+++++++++
普遍的觀點認為,出良策與挑毛病相比,難度不是一個檔次。科學界的有些事老在一個怪圈裏打轉,難道不是無計可施嗎?其實這可能是個習慣問題。隻要大家認為有必要作些改革,群策群力,隻怕是有用不完的錦囊妙計。這裏探索幾種方法的可行性。
在評基金、加俸祿、進官爵的遊戲規則中,添一條:每人最多隻允許有三或五篇論文參評,多列者按隨機抽樣取其文。這樣對論文的質量和數量之間的平衡會不會有正麵的調控作用?如必要,條件可更嚴格些。比如說,一篇論文力助作者金榜提名後,不許反複用它招財進寶,讓其回歸學術價值。此外,有應用成果可加分等。想想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樣的頂級大師,拿得出多少論文來亮身份擺譜?即便是多產之王歐拉(Euler), 傳世之作也是屈指可數的。若沒記錯,諾獎評選,基本上也就是一篇定音。這樣一來,作者和讀者的生活質量可能會有所改善,比如說多點時間與親友們在一起或幹點其它有興趣的事。類似的建議在學術界曾提出過,隻是利益糾葛一冒頭,都認慫了。
處理與會議有關的病灶,複雜性要相對少些。如果實在沒有值得讓幾百上千聽眾都感興趣的進展,大會報告取消或減少報告人數就行了。中國的最高科學技術獎,寧缺勿爛,還真是個難得的範例。請些用人單位的主管來談談本學科的就職前景是非正式大會報告的一種選擇。分會上有公認的精彩報告,可列入未來大會報告的候選人名單。多開交叉型的地區性學術會,為大區、國家級和國際級的大會選材備料。為避免學霸及藩王式地幹涉會議組織,異地匿名選稿且每年變動,不妨作為一選項。
科學的生存需要一片淨土。大家如果連這點事都搞不定,轉行到江湖上去跟黑白道叫勁,爭地盤糊口,底氣在哪?
+++++++
要論在科學行業裏就職的實惠,中國的老祖宗天意般地把它刻化得入木三分。科(=禾+鬥)者,鬥糧之位也。不管各朝代如何定義鬥之大小、糧之類別,在體製內鉄定是一個溫飽狀元。衣食住行,理論實驗,花的是眾生交納的官銀或是貴人捐的善款。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諸行相比,倉廩實而有餘。即使遇上城頭更換大王旗,這飯碗想玉碎都難。至於後麵怎麽發揮就是人各有誌了。天下寒門子第居多,要走到這步,需機遇努力齊順,職業生涯算是有所成就。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同樣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廟堂。那些有關院士偷雞摸狗、準院士包N奶、名家大師造假行騙的新聞和八卦,可歸於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的範疇。有人一根筋地要品嚐牢飯的滋味,擋不住的。怕的是:和尚念經而不信佛,道士修行而不信君。搞久了,魂沒啦。
從事科學事業以及科學的成就讓成千上萬的人有了個溫暖的家,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給點力吧,讓她健康而有尊嚴地繼續向前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當一個大型國際科學合作項目來敲門時,除非跑龍套的群眾影員也算影視界的星級人物,否則別以為自己出頭露臉的好機會來了。舞台上響亮登場的是律師團隊,因為他們熟知各國的相關法規,包括投資、稅務、海關、知識產權、勞資關係、甚至潛規則等。這幫夥計把遊戲規則定好後,科學家才開始玩遊戲機。這麽走一趟也有好處,就是對科學團體在江湖上的位置知情多了。
找出差距,改進自己,官途的無限風光是要靠科學家們自己去打造的。
+++++
不時地耳聞一些忿忿不平的感慨: 伯樂們是咋啦,患眼疾了吧?本人少時譽為神童,弱冠前獎牌四壁,入世用的證書上少不了名校的鋼印,還有許多絕技在身都不提了,反正俺絕對是一寶馬良駒的料。現在就缺個官銜,幾品都行,沒品也行,怎麽就是沒人成全?
伯樂們也經常納悶,別扯那些記載傳說中能呼風喚雨的國之棟梁,這年頭找個能應對日常事務的厚道人都得費九牛二虎之力。有時花大錢、花時間、花精力來挑選和培訓一批後備力量,到頭來顆粒無收的風險不能完全排出。誰之過?千裏馬還是伯樂?世事無常,還真是沒有標準答案。
雖然認為自己是良材美玉的有誌者為數不少,可伯樂們與時俱進,功力已絕非當日吳下阿蒙,除了常規的絕活,現代奇招層出不窮。合格的是難找,不合格的倒是容易分辨。參加過各種類型的官員培訓班的畢業生, 對其係統之完整應略知一二。
無論是公衙還是私企,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襲古的部落,選人材就一句口水話:徳才兼備。把互聯網翻個底朝天,去掘地三尺地查資料,想找幾個反例,難。科學界也不例外。就按最低標準羅列點東西供參考。
別讓大多數人煩你,這是徳的底線之一。認為別人不如我官照做丟分。知道自己的不足加分。熟知行規國法加分。別讓就職機構和你自己攤上麻煩事是個前提。比如說,一個知識產權或造假的官司讓一個科研所或企業敗落或破產的實例已經多得不是新聞。努力工作令人讚賞。利用職位謀私利是為官的大忌。好啦,如果你已經展示的才能與部門的需求接近,伯樂的眼疾可能會好轉。
不包括項目開支,支付一個有博士學位、剛入門的科學家或工程師的年薪加福利,要在十幾萬美元上下做預算。如果你是一個五人團隊的隊長,每年你要負主要責任拿到五十萬兩以上的銀子,這樣才能“養家糊口”。溫馨提示: 嚴格地講,沒人給你和你的隊友開工資,給你的是一個為自己和大家保住工作、展示才華的投資平台。多幹活加運氣好,得個諾獎之類的榮譽,屬於意外之喜。
行家知道,除非在某個方向一直有可靠的進展,財源不斷,否則換研究方向不是什麽稀罕事。這就要求科學家尤其是領路人經常更新知識和技能,思路廣而靠譜,還能舌戰群儒,集眾人之力去爭取各方的支持,並按時地給投資人回報。隻知道等著別人給自己派活幹的領導,不在討論之列。
什麽事情都會有些例外,按常識走路實在。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
+++++++
賣個關子讓大家自己去琢磨喬哈理窗吧。可以自學,老少皆宜;領悟多少,因人而異。如果手頭寬裕,又感興趣,心理素質好,花六到七千美元(在美國)和四到五天時間,去有一流心理學家執教的培訓班裏檢驗一下喬哈理窗的真假。此外,該窗創始人之一的身世和胸懷,與《射雕》裏寫《九陰真經》的黃裳相比,要感人得多。
********
融入主流社會和文化
認識赫伯特十幾年了。他住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一個小鎮上,是個聰明能幹的製造工程師。中等個頭,人瘦瘦的,五十多歲。因做科研產品需要特殊的加工工藝,與他交往頗多。同事加友情,平時嘮嗑很隨性。911悲劇事件不久後的一個晚上,出差居住的酒店有鄉情樂隊演出,去酒吧湊熱鬧,正好碰到赫伯特獨自一人在桌邊喝啤酒,就和他天南地北地扯開了。當他告訴我,如國家需要,他就要加入軍隊去鏟除恐怖分子,把我聽得有點摸不著白。他是個單身漢,家裏有老母親靠他伺候瞻養,身板好像與孔武有力的軍人也不挨邊。看出我的困惑,他挽起左手袖,讓我看他小手臂兩麵一串不規則的孔狀傷痕,他說那是越共特工的衝鋒槍所賜。在他的腹部側麵和後背,還看到一對細條痕,是利刃紮透的。酒吧裏人多燈暗,其它舊傷他就沒再給看。
原來赫伯特曾是越戰時美軍特種部隊的一員,在叢林中幹奪命生意的。自己幾次差點被閻王爺招安,康複後又和隊友們不知死活地鑽進森林夜幕。越戰結束,他們乘船回到加州的聖地亞哥(San Diego)軍港。剛下船,一名軍官走過來,麵無表情地告訴他和隊友: 活計們,回家吧,這沒你們什麽事啦。聽完這段涼颼颼的歡迎辭,這群日夜思國夢國的士兵們全懵了, 這就是母親給曆盡艱險、遠道歸來的孩子們的擁抱嗎?沒有一句安慰鼓勵的話,不供一頓暖心窩的家鄉飯,按時驅離。大家那時能做的,除了怒罵泄憤,就是把政府頒發的所有各種榮譽勳章,通通扔進大海。赫伯特回到家鄉,想不通,兩年中整天爛醉如泥。那種生不如死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一個雷雨交加的深夜。在閃電的光亮中,他意識到母親正以弱小的身軀,踏泥趟水,步履艱難地背著他往家車走,內心裏罵了自己一句,拉圾。第二天,他到附近的社區大學注冊,然後邊打工邊上學。拿到個技術學位後,在鎮上的一個製造廠一幹就是二十幾年。
我心中疑問很多。先問他,就憑你全身上下這麽多的光榮記錄,還不去辦個傷殘證,吃香喝辣全有啦。至少學費國家是全包的呀。像看外星人似地掃了我一眼之後,赫伯特說,我是為我的國家而參戰,又不是為了什麽福利去賣命;我的有些戰友傷得比我還重,沒拿國家任何補貼,自食其力。其實按政策規定,他已被定為甲級傷殘,二十幾年前每月就可領幾千美元。我又問,這戰要打也該是別人的事,你罪也受夠了,為什麽還要去打?他淡淡一笑,回答說,我要讓那幫狗XX知道,美國能征善戰的人多的是,還沒死絕。後來得知,廠裏還有幾位越戰老兵。想從他們那裏挖點故事,沒門。最多就是說,都過去了,還提它幹啥。
說到這裏,就想起中國的鄧稼先先生。海外的華裔再牛,還沒有遇到對鄧先生有絲毫不敬的。每次讀他的軼事,猶如有幸相識一天神,掩卷難寧。君不見,事業初成化仙鶴,啼聲常留作歌吟。早年有一近鄰友人,曾在羅布泊試驗場與鄧先生共事二十多年。 友人說,老鄧平時的舉止言談,溫和友善,很普通的一個人;可大家就買他的帳,聽他的。友人又說,後來有些報道把他寫得非常高大,我們覺得與他本人不相符,很不習慣。他能鎮得住場麵,除了紮實的專業水平,那是因為他沒有私心雜念,一心要把核武搞成,把命搭上也認啦。那時候大家都這樣,不就一條命嗎,為國嘛,還能想啥呢?
什麽是主流文化?難道不是成千上萬普通人的那份刻骨銘心的愛國情懷嗎?誰生活在主流社會裏? 難道不是那些靠日夜辛勞來保著一國之命脈的芸芸眾生嗎? 不管是客居還是安家,不管是窮人還是富翁,你對居住國有一份情,有一份愛,有一份貢獻,你的外表和內心就融入了主流社會及其文化一分。這種事想裝是裝不像的。當你無法移情別戀時,你就是完全生活在主流社會中的一員,還上哪融入去?別人來融入你在的主流社會還差不多。換個角度看,如果還有一種把一個國家絕大多數民眾的愛國之心、之行排斥在外的主流社會和文化,你願意融入嗎?
“吵什麽吵?什麽融這融那, 都是吃飽撐的。走,咱們去弄兩盤涼雜碎,喝幾盅。今晚得把麻將革命進行到底。” 你看,這也是一種活法。自我世界之外,總是還有一大片藍藍的天。幹什麽都行,快樂就好。
http://bbs.wenxuecity.com/kxtw/26553.html
(assessed on Aug. 26,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