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習近平穿改良中山裝 外交場合首次

(2015-07-31 18:04:43) 下一個
紅衛裝? 中山裝?

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4xjpcfom/2014-03/26/content_17380363.htm

小資料:什麽是中山裝?

關於中山裝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一個是,人們將孫中山在日本買的一套衣服稱為”中山裝“,是為了更好地記得,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另一個流行的說法是,孫中山在上海一家裁縫店了做了一套衣服,它模仿了西方製服的樣式,但是孫中山強調了衣服上不同元素的重要政治性。四個口袋代表中國的四個傳統美德:禮、儀、廉、恥。中間五個紐扣,分別代表中華民國的五個政府機構分支。袖口的三顆紐扣,代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和民生。


Looking through the design, I realized the style of Sun Yat-sen uniform change!

Old style: 傳統中山裝為翻領,all four pockets layout appears outside. (above).


************************************************8
New style: 傳統中山裝為翻領,立領中山裝是中國現代服裝品牌自行設計的改良服飾。Note lower two pockets lay inside, not outside (old version).




 

習近平身穿在傳統中山裝基礎上改良的簡潔版立領中山裝,領、襟、袖口有刺繡的祥雲圖案暗紋,上衣口袋搭配黑底白色花紋手帕。據悉,傳統中山裝為翻領,立領中山裝是中國現代服裝品牌自行設計的改良服飾。
http://news.takungpao.com/world/focus/2014-03/2374556.html

中山裝潮流強勢回歸

中山裝潮流強勢回歸

3月22日,阿姆斯特丹荷蘭王室舉辦的國宴上,習近平主席向荷蘭王後馬克西瑪(Maxima)敬酒。

中國日報網3月26日電(張紫燕)3月22日,在荷蘭王室舉行的國宴上,習近平主席身著一套正式的傳統中國服飾,專家稱這一舉動展示了國家領導人的國家自豪感和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力。這套中山裝是藍黑色,立領精致剪裁,樣式更加簡潔,是對傳統“中山裝”的重新設計,非常吸人眼球。這是中國男性參加正式宴會的典型服飾。周加李是來自外交學院的外交禮儀專家,她說習近平主席的穿著不但符合國際外交的標準,還具有典型的中國民族特色。在接受一家中國報社的采訪時,說道:“習近平主席的服飾不是標準的中山裝,通常有四個口袋。相反,那是一套改良版的中式立領服裝。整個設計符合中國風格,但某些細節處又具有現代剪裁特色。比如,在左胸處設計了一個西式方形口袋。”外交部前禮賓司代司長魯培新說,習近平衣服口袋上的裝飾性色彩與夫人彭麗媛傳統大衣上的刺繡顏色相得益彰。“除了展示中國文化之美,主席和夫人的服飾搭配和諧,仿佛一套給人印象深刻的情侶裝。”時尚界認為,傳統的旗袍展示中國女性之美,而中山裝則代表男性的地位。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賀陽說:"外國人認為中山裝是禮貌的象征,因為具有典型的中國內涵。“該學院院長劉元風說:“20世紀20年代西方文化傳入中國時,中山裝開始出現。中山裝是時尚和文化的融合,有西式服裝的輪廓,但是又有中國元素。"中國藍灰色的服飾曾經是中國男性的唯一選擇,1920-1980年,它主宰了中國的男裝。因此,西方國家很多人認為中國是個”灰色的社會“,幾乎所有中國男性都穿灰色的中山裝。

毛澤東主席使中山裝流行起來,因此”毛裝“在西方聞名。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人民在服飾方麵有了更多的選擇,西式服裝開始流行。隨著外國時尚品牌湧入中國市場,越來越少的中國人對中山裝感興趣,也不再關注它的內涵。即使這樣,還是有些上了年紀的人仍然保留一兩件中山裝。包括鄧小平和江澤民在內的中國領導人,出席重要場合,比如在國慶儀式上,仍繼續穿中山裝。北京服裝學院的院長在過去幾年看到了中山裝的複興。他說有許多年輕的設計師和當地的時尚公司想使中山裝重新流行起來。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的慶典上,胡錦濤主席在天安門廣場視察國防力量時,穿了件灰色的中山裝。那件服裝具有傳統中山裝的所有元素,但設計具有西方風格,立體剪裁,獨具現代時尚感。依文集團總裁夏華女士負責慶典上國家領導人的服飾,她說:”那套衣服是對傳統中山裝的再設計。中山裝在商業場合會變得非常流行,因為看起來很正式,還代表了中國的形象。“

小資料:什麽是中山裝?

關於中山裝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一個是,人們將孫中山在日本買的一套衣服稱為”中山裝“,是為了更好地記得,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另一個流行的說法是,孫中山在上海一家裁縫店了做了一套衣服,它模仿了西方製服的樣式,但是孫中山強調了衣服上不同元素的重要政治性。四個口袋代表中國的四個傳統美德:禮、儀、廉、恥。中間五個紐扣,分別代表中華民國的五個政府機構分支。袖口的三顆紐扣,代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和民生。

(編輯:許雅寧)

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4xjpcfom/2014-03/26/content_17380363.htm

港媒:習近平穿改良中山裝 外交場合首次

新華網引述關注中國外交的觀察人士說,這是習近平首次穿中式服裝出席正式外交場合。

 

資料圖:鄧小平著中山裝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2009-01-29 03:03:03)

山裝的來龍去脈

去年英國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麵的服裝展覽,就是“名人套裝樣式展”,其中包括毛澤東、丘吉爾和查理·卓別林等人的特色著裝。毛澤東所喜愛的中山裝被列為“國際十大名人套裝”之一。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毛澤東喜歡穿中山裝

 

1949年新中國領袖的照片第一次出現在世界媒體上,這套服裝也隨之名聞世界。這種標準服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稱為“中山裝”。由於孫中山的提倡,也由於它的簡便、實用,自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民國以來,便和西服一起流行。中華民國政府曾通令將中山裝定為禮服,並修改中山裝造型,賦於了新的含義。

毛澤東主席對“中山裝”很欣賞,他一直堅持穿中山裝,因而國外朋友又稱中山裝為“毛式製服”。現在,中國領導人還經常穿中山裝。

 

   顧名思義“中山裝”是以孫中山先生為名的一種現代化中式男子服裝。

   自從滿清皇朝覆滅、民國成立之後,在20世紀20年代,中山裝一脈相承,成為我國新生代的主流標誌。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20世紀初年最早的中山裝式樣

 

    但是關於中山裝的起源,沒有第一手確切資料記載。各處眾說紛紜、考證起來莫衷一是。我在20年前著述“文化人的經濟生活”時,已經搜集到各方麵的文字、圖片史料,然而迄今無法做出確切的論斷。本博“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罷,借此也可以澄清各種不可靠的傳聞。

    多年以來,到目前至少有兩家老牌服裝店還一直在爭奪“中山裝”的首創權,至今各執一詞、各有道理,但都隻是根據當時人們的回憶,都拿不出可靠的原始證據來,因此隻能存疑。這兩家都是20世紀初年上海灘的所謂“奉幫裁縫”(浙江寧波奉化幫、又訛稱為紅幫)。一家是張氏“和昌號西服店”,是1896年寧波人在上海靜安寺路407號開辦的上海第一家西服店,創始人之一是從日本學藝回到上海的寧波鄞縣裁縫張尚義;另一家是王氏“榮昌祥呢絨西服號”,1910年在南京路西藏路口開辦的上海最大的男式西服店,創始人之一是寧波裁縫王才運。兩位都是我國成衣界的著名人物。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中山裝最初的一種設計圖

    

    據說清末民初孫中山先生多次到上海市做服裝。1911年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在日本士官服和學生製服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新型男士服裝,由上海的服裝店製作成功。又據說孫中山委托日本華僑張方誠設計了中山裝的草圖,然後到了上海,於1916年命“榮昌祥呢絨西服號”的著名寧波裁縫王才運依照圖樣製作。亦有一說是1919年孫中山將自己穿過的日本陸軍服拿去上海的亨利服裝店改為便服,成為中山裝的起源。

 

      對於中山裝的來由,費孝通先生(在80年代中)還特為做過一番解釋。他的父親費璞安曾在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費孝通說:“我們穿的這種衣服,叫幹部服、中山裝。哪裏來的,你知不知道?大約80年前,當時我父親不到30歲,去日本留學的時候穿這樣的衣服,上邊沒有這一條領,是日本的學生裝。日本的中學生到現在還穿這種衣服。這個衣服式樣是孫中山先生傳到中國來的,所以叫中山裝。把日本的學生服變一變,加上這一條領子,後來花樣多了,口袋多了。”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1945年10月重慶談判時,毛澤東蔣介石都穿著中山裝

 他們二人雖然政見不同,但是所穿的中山裝卻是同一個標準樣式

 

    總之,各種傳說有個共同點,就是:中山裝是20世紀初年民國成立前後,在孫中山參與下(指導或主持設計),在日本式製服(學生校服或士官服)基礎上,由上海市服裝店的裁縫製作成功的。至於究竟在哪一處店、由那一個裁縫首先製作,實在說不清,也就不用再糾纏不休了吧。

  關於中山裝,還有如下說法:“孫中山參照中國原有的衣褲特點,吸收南洋華僑的‘企領文裝’和‘西裝樣式’,本著‘適於衛生,便於動作,易於經濟,壯於觀瞻’的原則,親自主持設計,由黃隆生裁製出的一種服裝式樣”。認為中山裝來自南洋華僑的企領文裝,孫中山早先在1902年於越南籌建興中會分會,曾委托河內一個來自廣東的裁縫黃隆生製作了第一套中山裝,孫中山采取當時南洋華僑流行的‘企領’代替西裝的硬領,等等。但是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公認。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1956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在中南海都穿著中山裝
 

 

     中山裝的的標準款式,進行過多次改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跟原先中國傳統服裝相比,這種新式男裝有四大特點:(1)前部開襟,有一排五到七個圓形紐扣,而原先是沒有紐扣隻用衣袢的;(2)上下左右共有四個口袋,而原先是根本沒有口袋的,放什麽物品都是往懷裏一揣或者攏在長袖裏;(3)直筒形的袖口,完全不同於原先的“馬蹄袖”等;(4)不同於西裝的特點主要在於領子為圓形,帶有風紀扣,不是敞開的;還有,後部下擺處不開縫。  

   中山裝的最初款式為:上衣是立領、前門襟、9粒明扣,4個壓爿口袋,背麵有後過肩、暗褶式背縫和半腰帶。1922年中山裝改為立翻領、7粒扣,下口袋為老虎袋。後又改成現在的款式:上衣為立翻領,有風紀扣;衣身三開片,前門襟,5粒明扣;4個貼袋,各有袋蓋及1粒明扣,上為平貼袋,下為老虎袋,左右對稱;左上袋蓋靠右線跡處留有約3cm的插筆口。高檔的中山裝,在袖口部位有3粒飾扣。與中山裝配套的褲子,一般采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褲,兩側有斜口袋和後部暗袋。

 


 
毛澤東身著中山裝在天安門上

 

    20世紀前期,在孫中山倡導下,革命黨人以身著“中山裝”為榮;此後國共兩黨都采用“中山裝”為標準禮服。從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都在“中山裝”的基礎上製作軍服。正因為多年來革命領袖和幹部都穿中山裝,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全國人民便以這種服裝來表達對新時代的熱愛。於是中山裝成為新中國一款標誌性的服裝,甚至一度被世界公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服”。

   中山裝做為新中國一度推崇的常式禮服,同時也承載著一種文化禮儀,一份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請繼續點擊閱讀——

金錢掂量知識分子價值?(陳明遠答記者問)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如何淨化心靈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何時不再“死不認錯、醜上加醜”?!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陳明遠惜別辭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小評“閱讀簡直就是浪費生命”論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北京方雨和餘秋雨討論甲骨文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要學張愛玲的傲骨!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人類最早喝的是什麽酒?——米酒和葡萄酒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親昵,大大有益於健康!聞聞香味兒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簡體繁體變換”鬧笑話怎樣補救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有趣的戀愛定律請你咀嚼琢磨(圖文)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我們需要一場公廁革命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我國製定的貧困線,理應同國際接軌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對於今後我國人口收入狀況調查的建議

美國欠每個中國人500美元國債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工資統計問題不能小看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我實在被這些統計數字攪糊塗了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見聞錄:我們大多數人還很窮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政府收支需民主監督

轉說“中國模式”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貧富懸殊的真相令人震驚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請繼續點擊——

究竟什麽是“文明”?它跟“文化”的區別及聯係 中山裝的來龍去脈 

“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並不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