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楓 二十多年前的初夏,我戀上了冬妮婭。 那一年,“文化大革命”早已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革命沒有完,正向縱深發展。 戀上冬妮婭之前,我認識冬妮婭已近十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我高小時讀的第一本小說。一九六五年的冬天,重慶的天氣格外荒涼、沉悶,每年都躲不掉的冬雨,先是悄無聲息地下著,不知不覺變成令人忐忑不安的料峭寒雨。 強製性午睡。我躲在被窩看保爾的連環畫。母親悄悄過來巡視,收繳了小人書,不過說了一句:家裏有小說,還看連環畫!從此我告別了連環畫,讀起小說來,而且是繁體字版的。 奧斯特洛夫斯基把革命描寫得引人入勝,我讀得入迷。回想起來,這部小說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描寫伴隨著戀愛經曆的革命磨煉之路:保爾有過三個女朋友,最後一個女友才成為他的妻子;那時,他已差不多癱瘓了。質麗而佐以革命意識的達雅願意獻身給他——確切他說,獻身給保爾代表的革命事業。革命和愛欲都是刺激性的題村,像時下警匪與美女遭遇的故事,把青少年弄得神情恍惚,亢奮莫名。但革命勻愛欲的關係我當時並不清楚:究竟是革命為了愛欲,還是愛欲為了革命?革命是社會性行為,愛欲是個體性行為;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而愛欲是偶在個體脆弱的天然力量,是“一種溫暖、閃爍並變成純粹輝光的感覺”…… 像大多數革命小說一樣,愛欲的伏線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中牽動著革命者的經曆,但革命與愛欲的關係相當曖昧,兩者並沒有意外相逢的喜悅,反倒生發出零落難堪的悲喜。在“反”革命小說中,革命與愛欲的關係在陰鬱的社會動蕩中往往要明確得多。帕斯捷爾納克寫道,拉娜的丈夫在新婚之夜發覺拉娜不是處女,被“資產階級占有過”,於是投奔革“資產階級”的命;日瓦戈與拉娜的愛情被描寫成一盞被革命震得劇烈搖晃的吊燈裏的孱弱燭光,它有如夏日曠野上蒼涼的暮色,與披紅綻赤的朝霞般的革命不在同一個地平線。 愛欲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處於什麽位置?它與那場革命的關係究竟怎樣?從一開始我就下意識地關心冬妮婭在革命中的位置。我老在想,為何作者要安排保爾與冬妮婭在冰天雪地裏意外重逢?在重逢中,保爾用革命意識的“粗魯”羞辱初戀情人的驚魂,說她變得“酸臭”,還佯裝不知站在冬妮婭身邊的男人是她丈夫。 這樣敘述自己的初戀,不知是在暗中抱怨革命對初戀的閹割,還是在用革命肥皂清洗初戀中染上的資產階級藍色水兵服和肥腿褲上的異己階級情調。出逃前夜,保爾第一次與冬妮婭摟抱在一起好幾個小時,他感到冬妮婭柔軟的身體何等溫順,熱吻像甜蜜的電流令他發顫地歡樂;他的那隻夥夫手還“無意間觸及愛人的胸脯”……要是革命沒有發生,或革命在相愛的人兒於溫柔之鄉緊挨在一起時嘎然而止,保爾就與資產階級的女兒結了婚,那又會是另一番故事。 他們發誓互不相忘。那時保爾沒有革命意識,稱革命為“騷亂”。 熱戀中的情語成了颶風中的殘葉,這是由革命意識造成的嗎? 這部小說我還沒有讀完第一遍,大街上、學校裏鬧起了“文化大革命”。我不懂這場革命的涵義,隻聽說是革“資產階級”的命;所有資產階級都是“酸臭”的,冬妮婭是資產階級的人,所以冬妮婭是“酸臭”的。可是,為什麽資產階級的冬妮婭的愛撫會激起保爾這個工人的孩子“急速的心跳”,保爾怎麽敢說“我多麽愛你”? 我沒空多想。帶著對冬妮婭“酸臭”的反感,懷揣著保爾的自傳,加入“文化大革命”的紅小兵隊伍,散傳單去了。 其實,一開始我就暗自喜歡冬妮婭,她性格爽朗,性情溫厚,愛念小說,有天香之質;烏黑粗大的辮子,苗條嬌小的身材,穿上一襲水兵式衣裙非常漂亮,是我心目中第一個具體的輕盈、透明的美人兒形象。但保爾說過,她不是“自己人”,要警惕對她產生感情……我關心冬妮婭在革命中的位置,其實是因為,如果她不屬於革命隊伍中的一員,我就不能(不敢)喜歡她。 “文化大革命”已進行到武鬥階段。“反派”占據了西區和南區,正向中區推進;“保派”占據了大部分中區,隻餘下我家附近一棟六層交電大樓由“反派”控製,“保派”已圍攻了一個星期。南區的“反派”在長江南岸的沙灘上一字兒排開幾十門高射機關炮,不分晝夜炮擊中區。 不能出街,在槍炮聲中,除了目送帶著細軟、扶老攜幼出逃的市民,我讀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就在那天夜裏,自動步槍的點射和衝鋒槍的陣陣掃射通宵在耳邊回蕩,手榴彈的爆炸聲不時傳進我陣陣緊縮的恐懼中;總攻交電大僂的戰鬥在我家五百米遠的範圍激烈進行。清晨,大樓冒起濃煙。“保派”通宵攻擊未克,幹脆放火,三麵緊縮包圍。死守的“反派”槍手們終於棄樓而逃。 我家門前的小巷已經封鎖了,四個與冬妮婭一般大的女高中生戒守在這裏。時值七月,天氣悶熱,繃緊的武裝帶使她們青春的胸脯更顯豐實,讓人聯想起保爾“無意間”的碰觸。草綠色的鋼盔下有一張張白皙、嬌嫩的臉,眼睛大而亮麗。重慶姑娘很美……她們手中的五六式衝鋒槍令我生羨,因為保爾喜歡玩勃朗寧。 她們的任務是堵截散逃的“反派”隊員。對方沒有統一製服,怎麽知道那個提駁殼槍、行色匆匆穿巷而過的青年人是“反派”還是自己人?唯一的辨識依據是同窗的記憶。提駁殼槍的青年男子被揪回來,駛殼槍被卸掉,少女們手中的衝鋒槍托在白皙柔嫩的手臂揮動中輪番砸在他的頭上、臉上。胸脯上……他不是自己人,但是同窗。 我第一次見到了單純的血。 驚顫之餘,突然想起冬妮婭;她為什麽要救保爾?她理解革命嗎?她為了革命才救保爾嗎?保爾明明說過,冬妮婭不是自己人。 革命與愛欲有一個含糊莫辨的共同點:獻身。獻身是偶在個體身體的位置轉移,“這一個”身體自我被自己投入所欲求的時空位置,重新安頓在純屬自己切身的時間中顛簸的自身。革命與愛欲的獻身所向的時空位置,當然不同;但革命與愛欲都要求嘲笑怯懦的獻身,往往讓人分辨不清兩者的差異。 沒有無緣無故的獻身,獻身總是有理由,這種理由可稱為“這一個”身體自我的性情氣質。革命與愛欲的獻身差異在於性情氣質。保爾獻身革命,冬妮婭獻身愛情。身體位置的投入方向不同,本來醞釀著一場悲劇性緊張,但因保爾的出逃而輕易地了結。保爾走進革命隊伍,留下一連串光輝業績;冬妮婭被革命意識輕薄一番後拋入連曆史角落都不是的地方。 保爾不是一開始就打算獻身革命,獻身革命要經曆許多磨煉。奧氏喜歡用情欲磨煉來證明保爾對獻身革命的忠貞,但有一次,他用情欲磨煉來證明保爾對獻身情愛的忠貞。在囚室中,保爾麵對一位將被蹂躪的少女的獻身。同情和情欲都在為保爾接受“這一個”少女的獻身提供理由,而且,情欲的力量顯然更大,因為,保爾感到自己需要自製的力量,同情顯然並不需要這祥的自製力。事實上,被赫麗絲金娜“熱烈而且豐滿”的芳唇激起的情欲,抹去了身陷囚室的保爾“眼前所有的苦痛”,少女的身體和“淚水浸濕的雙頰”使保爾感到情不自禁,“實在難於逃避”。 是冬妮婭,是她“那對美麗的、可愛的眼睛”使保爾找到了自製的力量,不僅抑製住情欲,也抑製住同情。這裏根本就沒有某種性道德原則的束縛,僅僅因為在他心中有“這一個”冬妮婭。保爾的“這一個”身體自我的愛欲隻趨向於另一位“這一個”身體自我,她是不可置換的。 革命意識使保爾的情欲力量改變了方向。與冬妮婭臨別前的情語被革命意識變成瑟瑟發抖的、應當嘲笑的東西。革命意識的覺醒意味著,“我”的身體自我的情欲必須從屬於革命,由此可以理解,為什麽革命中會有那麽充沛的身體自我的原生性強力。 “九·五命令”下達,所有武鬥革命團體按照領袖的指示交出各種火器。大街上熱鬧非凡,“保派”武鬥隊正舉行盛大的交槍典禮。典禮實際是炫耀各種武器;解放牌卡車拖著四管高射炮,載著全副武裝的戰鬥隊,在市區徐徐兜圈。 我被一卡車戰鬥隊員吸引住了:二十個與冬妮婭一般大的少女端坐車上,個個懷抱一挺輕機槍,頭戴草綠色鋼盔,車頭蓋上還趴著一位女高中生,握著架在車頭上的重機槍,眉頭緊鎖——特別漂亮的劍眉,凝視前方。少女的滿體皆春與手中鋼槍的威武煞人真的交相輝映。 傍晚,中學舉行犧牲烈士的葬禮。第一個儀式是展示烈士遺體,目的不是為了表現烈士的偉大,而是表明“反派”的反革命意識的殘忍。 天氣仍然悶熱,屍體裸露部分很多,大部分屍體已經變成深灰色,有些部位流出灰黑的液體,彌散著令人窒息的腐氣;守護死者的戰友捂著灑滿香水的手帕,不時用手中的幹樹枝驅趕蒼蠅。 一個少年男子的屍體。他身上隻有一條褲衩,太陽穴上被插入一根姆指粗的鏽痕斑駁的鋼釺,眼睛睜得很大,像在問著什麽,眼球上翻,留下很多眼白。 草坪上躺臥著一具女高中生的屍體,上身蓋著一截草席,裸露著的腰部表明她上身是赤裸的;下身有一條草綠色軍服短褲。看來她剛“犧牲”不久,屍體尚有人色。她的頭歪向一邊,左邊麵頰浸在草叢中,慘白的雙唇緊貼著濕熱的中國土地,本來,她的芳唇應當期待著接納夾雜著羞怯的初戀之吻;沒有鋼盔,一頭飄散開來的秀發與披滿黃昏露珠的草葉織在一起,帶點革命小說中描寫的“詩意”。她的眉頭緊鎖,那是飲彈後停止呼吸前忍受像摔了一跤似的疼痛表情……一顆(幾顆?)子彈射穿她的頸項?射穿胸脯?射穿心髒? 我感到失去了某種生命的維係,那把“這一個”身體自我與“另一個”身體自我連在一起的感覺。我想到趴在車頭上緊握重機槍的女高中生的眉頭,又突然想到冬妮婭,要是她也獻身革命,跟保爾一同上了那列火車…… 武鬥團的趙團長向圍觀的人群發表情緒高昂的演說,“為了……(當然不是為了這些死屍的年輕)誓死血戰到底!”然後從腰間別著的三支手槍中拔出一支左輪槍,對著天空,他的戰友們跟著舉起槍。葬禮在令人心驚肉跳的鳴天槍聲中結束。 革命的獻身與愛欲的獻身不同,前者要求個體服從革命的總體性目的,使革命得以實現,愛欲的獻身則隻是縈繞、鞏固個體身位。“這一個”愛上了“另一個”的獻身,是偶在個體的愛欲的目的本身,它縈係在個體的有限偶在身上;革命不是獻身革命的目的本身,它要服從於一個二次目的,用奧氏令人心血上湧的話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鬥爭是革命,“解放全人類”是這種革命的二次(終極)目的。為了這一目的,個體必須與自己的有限偶在訣別,通過獻身革命而獻身到全人類的無限恒在中去。在無限恒在中有偶在個體的終極性生存理由,棄絕無限的全人類,有限偶在的個體身位據說就喪失了活著的理由。無限恒在與有限偶在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是緊張的,克爾凱戈爾吟哦道:“棄絕無限是一則古老傳說中所提到的那件襯衫。那絲線是和著淚水織就、和著淚水漂白的,那襯衫是和著淚水縫成的。”“反”革命的小說《日瓦戈醫生》表達的正是這種“棄絕無限”,所以,它充滿在為了無限的革命中驚恐得發抖的淚水。 在基督臨世之前,世界上的種種宗教已經星羅棋布,迄今仍在不斷衍生;無論哪一種宗教,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寂靜的還是迷狂的,目的不外乎要把個體的有限偶在身位挪到無限中去,盡管這無限的蘊含千差萬別,有神明,有大全,有梵天,有天堂,有淨土,有人民。但革命的無限恒在使魂縈偶在的個體愛欲喪失了自在的理由;棄絕革命就意味著個體偶在的“我”不在了。 在諸多革命中,許許多多“這一個”年輕身體的腐臭不足以讓人驚怵,陳示許許多多“這一個”青春屍體,不過為了革命的教育目的:這是個體為認同“人民”必須支付的代價。保爾與冬妮婭分手時說,“有許多優秀的少女”和他們“一道進行殘酷的鬥爭”,“忍受著一切的困苦”。他要冬妮婭加入殘酷的鬥爭,像他的政治輔導員麗達一樣,懂得何時拔出手槍。 武鬥過後,在軍事管製下,中學生們繼續進行對個體偶在的靈與肉的革命,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那時,我已經過了中學生的年齡,廣闊天地令我神往。下鄉插隊的小火輪沿長江而下,駛向巴東。在船上,我沒有觀賞風景;隻是又讀了一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發覺自己的閱讀速度大有長進,識繁體字的能力也提高了。 我仍然在想,為什麽冬妮婭沒有跟隨保爾獻身革命。第一次讀時,曾為冬妮婭和保爾惋惜:要是冬妮婭與保爾一起獻身革命,成為革命情侶,該多好。現在,這種惋惜感淡薄了許多。但冬妮婭隻是出於單純的情愛愛保爾,仍然得不到我的理解。 高中畢業生聚集的知青點“插”在布滿稀疏落寞的灌木和夾雜著白色山石的丘陵上,折斷的崖石和順著石縫糾結在一起的枝丫,把高中生們領入情愛附屬於革命的山麓,如保爾所描述的那樣。 知青點的團支書是個十九歲的姑娘,算不上漂亮,但眼睛長得好看,性情爽朗、幽默,是個聰明的女孩子。她與身為當地貧農兒子的團支部宣傳委員談戀愛。在月光下,這對令我欣慕的革命情侶(敢於衝破城鄉隔離的戀人)常常離開大家,在鋪滿露水的黑越越的叢林中談革命工作,交流玫瑰紅的革命體會。他們從樹林中回來,總會帶給我們充滿遐想的革命指示。在他們的革命熱情(愛欲?)支配下,知青點的政治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宣傳委員雖識字不多,卻能言善辯,做政工很有魅力。像保爾一樣,他也喜歡讀革命小說:《烈火金剛》、《林海雪原》、《敵後武工隊》…… 一個初夏的傍晚,我從工地回來,看到團支書渾身濕漉漉地躺在穀場的木板上,盡管麵無血色,略帶微笑的表情似乎還在啜聞田野幽遙的夜色空明中輕微的氣息。她跳塘自殺了!這怎麽可能,她怎麽會死!青春的生命才剛剛開始,還有那麽多生命的悲歡等著她去擁有。這個姑娘難道不是將來某一天要在新婚之夜撩起脈脈溫情,在將來某一天用顫然的手臂抱起自己的嬰孩的那個她嗎?我不相信她已經死了,那是不可能、不應該的。我不自禁地拉起她的手腕,希望能找回脈動。因為我的舉動,在場表演性地慟哭的農婦們的嚎啕曼然而止,好奇地看著我……她沒有醒過來,我卻一直在等待她那曾燃起情霞的呼吸;一種無法言表的毀滅感成了唯一漫漫無盡的出路…… 宣傳委員始終沒有在場。後來聽說,我們的團支書死於情愛的挫傷,他作為第一個同她發生那種最屬己的、歡樂得驚悸莫名的肌膚之親的人,並沒有珍惜她帶著革命情愫的獻身;為了自己的遠大革命前程,他不得不輕薄她。 在猛然碎裂的心緒中,我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開始感到:保爾有過的三個女朋友都不過是他獻身的證明材料:證明忽視個人的正當,以及保爾在磨煉過程中的意誌力。 保爾聲稱,獻身革命根本不必有以苦行來考驗意誌的悲劇成分,他並不想成為革命的禁欲主義者。但情愛必須歸屬革命,已具有革命意識的保爾對冬妮婭說:“你必須跟我們走同樣的路。……我將是你的壞丈夫,假如你認為我首先應該是屬於你的,然後才是屬於黨的。但在我這方麵,第一是黨,其次才是你和別的親近的人們。”革命的“我們”成了保爾與冬妮婭個體間的我—你情愛的條件。隻有為了黨,夫妻情愛才是正當的。 “冬妮婭悲傷地凝望著閃耀的碧藍的河流,兩眼飽含著淚水。” 冬妮婭的心肯定碎了,寒徹骨髓的毀滅感在親切而又不可捉摸的幸福時刻突然觸摸了她一下。 可是,多麽可愛的冬妮姬!她沒有接受自己所愛的人提出的愛的附加條件。她愛保爾“這一個”人,一旦保爾丟棄了自己,她的所愛就毀滅了。 我開始覺得,那些乘槎馭駿的革命者最好不要去打擾薄如蟬翼的愛欲。革命者其實應該是禁欲主義者,否則難免使執著於愛欲的“這一個”成為革命者的墊腳石。愛欲是純然個體的事件,是“這一個”偶在的身體與另一“這一個”偶在個體相遇的魂牽夢縈的溫存,而革命是集體性的事件。社會性的革命與個體性的愛欲各有自己的正當理由,兩者並不相幹。 我開始懂得冬妮婭何以沒有跟隨保爾獻身革命。她的生命所係固然沒有保爾的生命獻身偉大,她隻知道單純的綣綣相契的朝朝暮暮,以及由此嗬護的質樸蘊藉的、不帶有社會桂冠的家庭生活。保爾有什麽權利說,這種生活目的如果不附麗於革命目的就卑鄙庸俗,並要求冬妮婭為此感到羞愧?在保爾憶苦追煩的革命自述中,難道沒有流露出天地皆春而我獨秋的怨恨? 在那革命年代,並不是有許多姑娘能拒絕保爾式的愛情附加條件。冬妮婭憑什麽個體氣質抵禦了以情愛為籌碼的獻身交易?我想知道這一點。冬妮姬身上有一種由歌謠、祈禱、詩篇和小說營造的貴族氣,她懂得屬於自己的權利。有一次,麵對保爾的粗魯,冬妮婭說:“你憑什麽權利跟我這樣子說話?我從來就不曾問過你和誰交朋友,或者誰到你家裏去。”革命不允許這樣的個體權利意識,保爾的政治輔導員兼情人麗達和補償保爾春情損失的達雅沒有這種權利意識。 冬妮姬是“從一大堆讀過的小說中成長起來”的,古典小說的世界為她提供了絢麗而又質樸的生活理想。她想在自己個體的偶在身體位置上,擁有尋常的、純然屬於自己的生活。革命有千萬種正當的理由(包括謳歌同誌式革命情侶的理由),但沒有理由剝奪私人性質的愛欲權利及其自體自根的價值目的。 獻身於偶在個體的愛欲的“酸臭”與獻身於革命的粗魯,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中發生了一場曆史性遭遇,並以無產者氣的粗魯羞辱貴族氣的“酸臭”告終。它是否暗示,那場被認為“解放全人類”的革命以滅除偶在個體的靈魂和身體用最微妙的溫柔所要表達的朝朝暮暮為目的呢? 我很不安,因為我意識到自己愛上了冬妮婭身上繚繞著蔚藍色霧靄的貴族式氣質,愛上了她構築在古典小說嗬護的惺惺相惜的溫存情愫之上的個體生活理想,愛上了她在純屬自己的愛欲中盡管脆弱但無可掂量的奉獻。她曾經愛過保爾“這一個”人,而保爾把自己並不打算拒絕愛欲的“這一個”抽身出來,投身“人民”的懷抱。這固然是保爾的個人自由,但他沒有理由和權利粗魯地輕薄冬妮婭僅央求相惜相攜的平凡人生觀。 我用“文化大革命”的經曆和對這場大事的私人了解來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種經曆和了解是片麵的,世上一定還存在著別一種不同的革命,隻是我沒有經曆過。“史無前例”的事件以後,我沒有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的形象已經黯淡了,冬妮婭的形象卻變得春雨般芬芳、細潤,亮麗而又溫柔地駐留心中,像翻耕過的準備受孕結果的泥土。我開始去找尋也許她讀過的那“一大堆小說”:《悲慘世界》、《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白夜》、《帶閣樓的房子》、《嘉爾曼》…… 這一私人事件發生在一九七五年秋天。前不久,我讀到法國作曲家Ropartz的一句話:Quinous dira la raison de vivre?(誰會告訴我們活著的理由?)這勾起我那珍藏在茫茫心界對冬妮婭被毀滅的愛滿含憐惜的這段經曆,我仍然可以感到心在隨著冬妮婭飄忽的藍色水兵衫的飄帶顫動。我不敢想到她,一想到她,心就隱隱作痛…… http://www.godoor.net/text/wenhua/sixiang26-6.htm |
內容梗概
主要內容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講述保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1]
爾·柯察金從一個不懂事的少年到成為一個忠於革命的布爾什維克戰士,再到雙目失明卻堅強不屈創作小說,成為一塊堅強鋼鐵(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這是一部帶有自傳味道的小說,它讚揚了在絕望的命運中仍堅強不屈,向命運挑戰的精神,鞭韃了那些隻會作威作福的資本家與資本主義社會的醜陋,表現出了作者所代表的當時無產階級對受壓迫命運的抗爭精神。
故事情節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烏克蘭某鎮一個貧苦工人家的小兒子,父親死得早,母親則在富人家當廚娘,
保爾·柯察金(3張)哥哥阿爾·焦姆是個鐵路工人,受盡了資本主義製度剝削和壓迫人民的痛苦。在被迫退學後,他當過車站食堂的小夥夫,做過發電廠的工人,之後認識了冬妮婭——一個林務官的女兒。低下的社會地位和苦難的生活練就了保爾一副不屈不撓的性格。十月革命爆發後,紅色政權遭到了外國勢力幹涉和本國反動派的聯合圍攻。烏克蘭的政治形勢也空前的激烈動蕩,保爾通過哥哥認識了朱赫來。朱赫來是個老布爾什維克戰士,紅軍撤退時將他留在了鎮上。朱赫來很友好,教保爾學會了英式拳擊,還培養了保爾樸素的革命熱情。一次,因為解救朱赫來,保爾自己被關進了監獄。而後愚蠢的敵人卻很快把他錯放了。出獄後的保爾慌不擇路,跳進了冬妮婭家的花園。冬妮婭很喜歡熱情、倔強、個性剛強的保爾,保爾也被漂亮、整潔、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樣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婭所深深吸引。
後來,保爾在朱赫來的影響下參加了紅軍。成為了著名的科托夫斯基騎兵師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戰友們曾一天向敵人發起十七次衝鋒。在戰鬥之餘,他還喜歡讀小說,一有空就講給戰友們聽。一次激戰中,他頭部受重傷,被送進了醫院;出院後,保爾住進了冬妮婭親戚的家。因為他的一隻眼睛失明了,所以不能再回前線了,但他不忘工作,立刻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種已所能及的工作。
一次參加工友同誌的聚會,保爾因帶著穿著漂亮整潔的冬妮婭同去,遭到了工友們的譏諷和嘲笑。保爾意識到冬妮婭和自己不是—個階級,希望她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上,但卻被她回絕了,兩個人的感情不得不產生分裂,從此保爾便離開了這個文靜的女孩。
為了供應城市木材,保爾參加了鐵路建築。暴雨、泥濘、大雪、凍土,工作條件越來越惡劣,武裝土匪的騷擾和疾病、饑餓也都威脅著保爾和同誌們。但鐵路還是如期修通了,已升為省委委員的朱赫來為他們的革命熱情深深感動,他說:“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由於成績突出,保爾被任命為某鐵路工廠的團委書記,女政委麗達經常幫助保爾,幫助他提高認識,搞好工作。保爾漸漸愛上了麗達,但又以革命為由放棄了自己第二次萌動的愛情。保爾因傷寒再次回鄉住進了醫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醫生又在他脊柱上發現了一處彈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傷,於是保爾又回到家鄉養病。
在家鄉養病期間,保爾到烈土墓前憑吊戰友,感慨萬千,發出了感人至深、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有一次差點死了,但他想起了戰友,覺得自己應該活下去,畢竟生命每個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鬥爭。’”病愈後,保爾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堅決地和各種非主流思想和“歪風邪氣”作鬥爭。
1924年,黨組織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擔,讓他長期療養。他的視力越來越差。在海濱療養時,保爾認識了達雅——一個出身工人家庭的女孩兒:在達雅家中,保爾鼓動了達雅對老頑固父親的造反,並引導她加入了蘇維埃,最後達雅和保爾結婚了。
1927年,保爾完全癱瘓,繼而雙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喪氣,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但堅強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穀。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保爾開始了創作。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人從小到大的經曆,告訴人們一塊“鋼鐵”是經曆過許多磨難才能煉成的。
1934年,在母親、妻子以及同誌們的幫助下,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十四日,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部)終於出版了!
編輯本段
作品目錄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初入社會
第二章 偷槍事件
第三章 認識冬妮亞
第四章 猶太人遭難
第五章 襲擊押送兵
第六章 被捕以後
第七章 謝廖沙參軍
第八章 衝鋒陷陣
第九章 死裏逃生
第十章 車站邂逅
第十一章 黑夜殺盜
第十二章 準備休假
第十三章 調動工作
第十四章 青春無悔
第十五章 戰鬥新生活
譯本一覽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文譯本:
1961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梅益譯,少年兒童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1995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曹縵西、王誌棣譯,譯林出版社
1996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尚之年譯,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6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仰熙、鳳芝譯,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7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文劍譯,華齡出版社
1997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李兆林譯,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王誌衝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8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劉心語譯,新世紀出版社
2000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田國彬譯,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黃小芃譯,四川文藝出版社
2002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龔逸群譯,學林出版社
2003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樓瑛譯,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3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柯原譯,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3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張潔譯,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3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黃樹南譯,漓江出版社
2003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孫綱譯,南方出版社
2007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邢兆良譯,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8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周露譯,中國書籍出版社
2009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劉軍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吳心勇譯,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1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袁崇章譯,湖南文藝出版社
(搜集整理:踏破江北街)
編輯本段
人物介紹
保爾·柯察金(愛稱:保夫魯沙,俗稱:保爾)——本文主人公
中文版封麵
費奧多爾·朱赫來——布爾什維克,引導保爾走上革命道路,水兵,黨的地下工作者,省肅反委員會主席,軍區特勤部副部長
謝廖沙·布魯紮克——保爾童年時的朋友,紅軍戰士,共青團區委書記
瓦莉婭·布魯紮克——謝廖沙的姐姐,共青團員
冬妮婭·圖曼諾娃——林務官的女兒,保爾的初戀情人
杜曼諾夫——冬妮婭的父親,林務官
麗達·烏斯季諾維奇——紅軍師政治部工作人員,共青[2]團省委常委,保爾的真愛
伊萬·紮爾基——紅軍戰士,共青團區委書記
伊格納特·潘克拉托夫——碼頭工人,貨運碼頭共青團書記
尼古拉·奧庫涅夫——機車庫共青團書記,共青團區委書記
多林尼克——木匠,黨的地下工作者,市革委會主席
阿基姆——共青團省委書記,烏克蘭共青團中央委員會書記
托卡列夫——老鉗工,築路工程隊隊長,區黨委書記
亞曆山大·普濟列夫斯基——紅軍團長
列傑尼奧夫——老布爾什維克
阿爾焦姆·柯察金——保爾的哥哥,鉗工,市蘇維埃主席
波利托夫斯基——火車司機
布魯茲紮克·紮哈爾·勃魯紮克——謝廖沙的父親,火車副司機
瑪麗亞·雅科夫列夫娜——保爾的母親,稅務官家裏的廚娘,忠實的教徒
達雅·柯察金娜(愛稱:達尤莎)——女工,保爾的妻子
德米特裏·杜巴瓦——共青團區委書記,托派
沃洛佳·圖夫塔——共青團省委登記分配部部長,托派
茨韋塔耶夫——鐵路工廠團委書記,托派
瓦西裏神父——烏克蘭社會革命黨黨徒,反革命分子
維克多·列辛斯基——波蘭世襲貴族,中學生,告密者
彼得留拉——白匪頭領
涅利·列辛斯卡婭——波蘭世襲貴族,維克多的姐姐
弗羅霞——保爾童年時曾與她一起做工,保爾負傷後她曾護理他
克利姆卡——保爾童年的朋友
保爾
保爾又是以作者自己為原型塑造出來的帶有自傳性質的典型形象,作家是以自己的生活經曆和真情實感為基礎來描寫保爾的。因此,保爾的動人事跡不是藝術上的虛構,而基本上是真人真事,惟其真實,所以更加感人。但作者又反對把這部小說完全看成作家的自傳,因為“這是小說,而不是傳記”。他在保爾身上集中了他同時代許許多多同類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他說:“在這本書中,我寫的不是保爾·柯察金一個人,而是千百萬柯察金,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幸福而奮身投入戰鬥的千百萬男女!”保爾的形象既是自傳性的,更是梗概性的,是社會主義青年一代中最光輝最典型的代表。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個在布爾什維克黨的培養下,在革
保爾·柯察金
命烽火和艱苦環境中鍛煉出來的共產主義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崇高的道德風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跡般的生命活力和鋼鐵般的堅強意誌,譜寫著把一切獻給黨和人民的壯麗詩篇。
保爾是一個自覺的、無私的革命戰士,他總是把黨和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與火的戰爭年代,保爾和父兄們一起馳騁疆場,為保衛蘇維埃政權而努力,同外國武裝幹涉者和白匪軍浴血奮戰,表現了甘願為革命事業獻身不怕犧牲的精神。在那醫治戰爭創傷,恢複國民經濟的艱難歲月中,他又以全部熱情投入到和平勞動之中。雖然他曾經金戈鐵馬,血染疆場,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沒有考慮個人的名利地位,隻想多為黨和人民做點事情。黨叫他修鐵路,他去了;黨調他當團幹部,他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來幹。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犧牲愛情。他愛麗達,但受《牛虻》的影響,要“徹底獻身於革命事業”,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來了個不告而別。在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後,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夠繼續為黨工作。正像他所說的:“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保爾更是一個剛毅堅強的革命戰士,他在人生各個方麵都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在敵人的嚴刑拷打麵前,他寧死不屈;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他勇往直前;在與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鬥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卻步,創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跡。尤其是他在病榻上還奮力向藝術的殿堂攀登的過程,表現了一個革命戰士鋼鐵般的意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保爾又是一個於平凡而偉大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履曆表中,沒有什麽驚天動地的偉大業績,他總是從最平凡的小事做起。麵對疾病的沉重打擊,他也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而且就是在他與病魔抗爭的英雄主義激情中,他包含有“左派”幼稚病的危險。保爾後來也終於認識到他不愛惜身體的行為不能稱之為英雄行為,而是一種任性和不負責任。因此,保爾是偉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漸曆煉成熟起來的鋼鐵戰士,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讓人感到親切的榜樣式人物。
保爾性格:頑強、執著、刻苦、奮進、勇敢、奉獻、寬容、誠實、堅強、不為命運所屈服。
保爾精神:自我犧牲的精神,頑強堅韌的意誌,堅定不移的信念,熱愛讀書的精神。
冬妮婭
保爾初戀對象,她是一個林務官的女兒。她純潔善良,美麗動人。她曾把《牛虻》這部小說介紹給保爾看。這部書啟發了他的思想。她是在偶然的相遇裏認識保爾·柯察金的,由於他的倔強和熱情,她不自覺地喜歡他,而愛他。但由於階級出身的關係,她沒有和當時許多的青年一樣去參加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鬥爭,因她庸俗的個人主義,保爾放棄了他們的感情。
朱赫來
共產黨員,一個堅強的紅軍戰士,勇敢、機智、正義,善於領導和組織群眾,他在革命鬥爭中很好地團結了廣大的工人和教育了無數的青年,保爾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養而成長起來的。
阿爾焦姆
他是保爾的哥哥,一個火車司機,鉗工,市蘇維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階級的高貴品質,和敵人進行了不懈的鬥爭,他是朱赫來最好的助手。
麗達
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是保爾真正深愛的對象。她漂亮、機智,打扮簡單而幹練,心地善良而堅定。她酷愛工作,善於出謀劃策,能夠積極應對突發事件,不讓私人的感情影響工作大局。她愛憎分明,熱愛自己所信仰的共產主義,與保爾誌同道合,配合默契。
謝廖沙·勃魯紮克
謝廖沙像普通的男孩子一樣,他也會淘氣、會倔強,甚至有點反叛。在學校裏,謝廖沙和保爾都把這裏的神父恨透了。謝廖沙和保爾一起捉弄神父。在神父家的廚房裏等到補考的時候,他們把一撮煙末兒撒在神父廚房裏預備做複活節糕的麵團上。在保爾被神父趕出學校的時候,謝廖沙還是沒有勇氣與好朋友一起承擔一時調皮犯下的錯誤。
編輯本段
創作曆程
中文版封麵
1927年初,22歲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癱瘓,臥病在床,並且雙目失明。正是在這一人生的艱難時刻,奧斯特洛夫斯基決意通過文學作品,來展現當時的時代麵貌和個人的生活體驗。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與病魔做鬥爭的同時,創作了一篇關於科托夫騎兵旅成長壯大以及英勇征戰的中篇小說。兩個月後小說寫完了,他把小說封好讓妻子寄給敖德薩科托夫騎兵旅的戰友們,征求他們的意見,戰友們熱情地評價了這部小說,可萬萬沒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郵局弄丟了。這意外的打擊對他來說,實在是太殘酷了,但這並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誌,在參加斯維爾德洛夫共產主義函授大學學習的同時,他開始構思《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當時作者已經雙目失明,全身癱瘓。這部書是他強忍病痛,在病榻上曆時三年完成。故事就取材於他的親身經曆。
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一個蘇聯紅軍中的騎兵,在1920年秋在蘇聯國內戰爭中的一場戰鬥中負重傷,23歲時全身癱瘓,24歲時雙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驚人,憑著口述請人紀錄寫成這部基於本人故事的小說。
小說寫成後被出版社多次退稿,後經朋友們的努力在《青年近衛軍》雜誌上從1932年到1934年分11期連載發表。小說受到評論界的冷遇,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追捧。1935年米·科利佐夫在蘇聯《真理報》上發表介紹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報道,造成全國轟動。同年10月,奧斯特洛夫斯基被授予國家級最高榮譽列寧勳章。在之後的兩年中小說被用各種語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
編輯本段
點評鑒賞
外界點評
①這是一部閃爍著崇高的理想主義光芒的長篇小說;
②成功地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無產階級英雄形象;
③小說寫人物以敘事和描寫為主,同時穿插內心獨白、書信和日記、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④小說的景物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也都相當出色,語言簡潔優美,富有表現力。人物形象——典型情節——性格特征:保爾·柯察金當過童工,從小就在社會最低層飽受折磨和侮辱。後來在朱赫來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後他經曆了一係列的人生挑戰,使自己越來越堅強。即使在傷病無情地奪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臥在病床上時,他仍不向命運屈服,而是以頑強的毅力進行寫作,以另一種方式實踐著自己的生命誓言。有著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堅定不移的信念、鋼鐵般的意誌和頑強奮鬥的高貴品質。
這本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大的影響,書中濃鬱的英雄主義、理想主義、獻身主義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成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
——張潔:摘自綜合報道《一本書,兩國事,三代人》,《北京青年報》,2000年2月16日
藝術特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小說,小說中的許多故事都來自於作者的親身經曆,因此讀起來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於生活事實,對人物和情節做了大量典型化處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一樣,對自傳體小說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小說的全部描寫都圍繞著主人公的成長來展開,結構緊湊自然.在刻畫主人公性格的時候,又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他的優秀品質。通過描寫保爾怎樣對待監獄、戰爭、工作、友誼、愛情、疾病、挫折,以及怎樣對待革命與個人、公與私、生與死等重大問題的態度,把保爾這一鋼鐵戰士的形象塑造得格外豐滿生動,光彩照人。
小說寫人以敘事和描寫為主,同時穿插內心獨白,書信與日記,格言警句等。環境描寫語言簡潔優美,富有表現力。
思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新人成長曆程和揭示新人優秀品質的優秀小說。當一位英國記者問作者為什麽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書名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說:“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隻有這樣它才能成為堅硬的,什麽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鬥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麵前不頹廢。” 這個書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自己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過保爾從一個工人子弟鍛煉成長為無產階級戰士的過程。小說告訴人們,一個人隻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隻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係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鬥爭中百煉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麽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想去努力奮鬥。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麽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保爾在憑吊女戰友瓦莉亞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發:“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隻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可以這樣來概括小說的主題思想:人的一生應當像保爾那樣去度過,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由小事起步,努力鍛煉自我,你也會是一塊鋼鐵,相信,你一定有抓住“風箏”的一日。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生活中一點小小的困難沒什麽大不了,隻要勇敢地去麵對,等事情一過,你會發覺,原來自己是有毅力的.保爾·柯察金的精神,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隻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作品賞析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所描述的事件發生於1915年直到1930年初那一段曆史時期。保爾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書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爾什維克
書名和主角:保爾(2張)朱赫來的影響下從自發走向自覺的。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會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舊世界,必須成為“勇敢堅強的階級弟兄”和“堅決鬥爭的鋼鐵戰士”。在積極投身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鬥爭中,他認識到,一個人隻有和祖國聯係在一起時,才會創造出奇跡。他曾說:“我讚成那種認為個人的事情絲毫不能與集體的事業相比的革命者。”
保爾總是把黨和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與火的時代,保爾和戰友們一起馳騁於疆場,為保衛蘇維埃政權,同外國武裝幹涉者和白匪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那醫治戰爭創傷、恢複國民經濟的年頭,保爾又以全部熱情投入到和平勞動之中,他那種苦幹精神和拚命精神,正顯示了第一代建設者們的崇高品質。
保爾從未屈膝投降過。他總是隨時準備承受對自己最沉重的打擊。他經受住了一切考驗,在對待友誼、愛情和家庭等問題上,他也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崇高的共產主義道德原則。
保爾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後,非常苦惱,不能自拔。他產生了自殺的念頭,這時故事情節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程度。自殺就等於背叛革命——正因為如此,手槍的槍口才那樣“鄙夷地瞪著保爾的眼睛”,於是,他以冷酷無情的嚴峻態度譴責自己說:“老兄,你平時說什麽要幹出一番英雄事業來,原來全是紙上談兵!……你有沒有嚐試過戰勝這種生活!……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設法衝出這個鐵環嗎?即使到了生活實在難以忍受的時候,也要想辦法活下去。要使生活變得更有益。沒有比掉隊更可怕的了。”對於一個雙目失明的青年共產黨員來說,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夠繼續為黨工作。他以堅強的毅力克服了悲劇命運的打擊,開始了為爭取歸隊而進行的鬥爭。保爾也以自己的畢生精力,實踐了自己的生活原則:“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是保爾戰鬥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他革命樂觀主義的深刻概括。
小說的時代背景
第一部主要以前蘇聯的國內戰爭為背景;第二部主要以經濟恢複和社會主義建設為背景。
小說的情節線索
少年保爾的生活與反抗--戰士保爾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建設者保爾的忘我工作--鋼鐵戰士保爾與疾病頑強鬥爭。
揭示小說標題的含義
“鋼鐵”指信念、意誌和毅力。
“鋼鐵是在烈火和驟冷中煉成的”。這“烈火和驟冷”指特殊的、艱苦的環境和條件,在小說中具體體現為殘酷的戰爭環境、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勞動條件以及常人難以忍受的病痛。
揭示小說的主題思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新人成長曆程和揭示新人優秀品質的故事。
當一位英國記者問作者為什麽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書名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說:“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隻有這樣它才能堅硬,什麽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鬥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麵前不頹廢。”
這個書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自己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小說告訴人們,一個人隻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中戰勝自己,隻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係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鬥爭中百煉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麽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解去努力奮鬥。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麽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保爾在憑吊女戰友娃蓮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述: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可以這樣來概括小說的主題思想:人的一生應當像保爾·柯察金那樣去度過。
藝術評價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共產主義國家最著名的“革命小說”之一。
蘇聯作家法捷耶夫曾高度評價這部作品:“整個蘇聯文學中暫時還沒有如此純潔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肖洛霍夫說它是“生活的教科書”。但在一些西方學者眼中它隻是“斯大林的宣傳機構炮製的神話”,馬克·斯洛寧說它“文筆平淡,結構鬆散”,列·費·葉爾紹夫說它“簡潔明快,幾乎隻用動詞”。
自1980年代中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逐漸為蘇聯人所淡忘。1997年莫斯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八輯的“名著重讀”係列,其中沒有收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同時,也有人呼籲不要丟掉保爾·柯察金這樣的英雄。俄羅斯《真理報》1997年6月17日《保爾·柯察金和洛麗達》一文中說“……勞動人民的子弟們應當知道他們的祖輩、父輩在沙皇時代是怎樣生活的,他們怎樣為革命、自由而戰鬥,怎樣進行了勞動人民的革命,怎樣在自己的國家裏建立了社會公正的製度,怎樣打敗了法西斯!……因此,無論如何,不應當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年近衛軍》、《真正的人》這些作品從現有讀物中刪掉……”
編輯本段
所獲成就
1942年梅益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根據英文版翻譯成中文[3],之後從1952年至1995年的44年間,一共印刷出版57次,發行250萬冊。
中國共產黨黨員吳運鐸在軍火研製過程中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但他堅持工作,寫作了自傳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1980年代的身殘誌堅的張海迪也被譽為“當代保爾”。
影視劇目
這部小說曾經多次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
1957年蘇聯根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二部拍攝了電影《保爾·柯察金》。
1985年南斯拉夫根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拍攝電影。
1999年時,中國大陸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原著改編了一部同名的電視劇,劇中使用了多名烏克蘭演員並用中文配音。這是第一部中國改編的蘇聯電視劇。2000年播映受到好評。編劇:梁曉聲等。總導演:韓剛。該劇獲得第1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和第20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長篇獎。
編輯本段
作者簡介
生平簡介
蘇聯作家,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於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烏克蘭維裏亞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他排行第五,11歲便開始當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團,隨即參加國內戰爭。1923年到1924年擔任烏克蘭邊境地區共青團的領導工作,1924年加入共產黨。由於他長期參加艱苦鬥爭,身體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到1927年,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鬥爭。1927年底,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與病魔做鬥爭的同時,創作了一篇關於科托夫騎兵旅成長壯大以及英勇征戰的中篇小說。兩個月後小說截稿,他把小說封好讓妻子寄給敖德薩科托夫騎兵旅的戰友們,征求他們的意見,戰友們熱情地給予小說好評,可萬萬沒想到,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給朋友們審讀時被郵局弄丟了。這一殘酷的打擊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
並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誌,反而使他更加頑強地同疾病作鬥爭。
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戰鬥經曆作素材,以頑強的意誌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獲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時代人的真誠而熱烈的稱讚。1934年,奧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1934年底,他著手創作一篇關於科托夫斯基師團的“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風雨所誕生的》),但隻創作完第一部,後人根據他的思路才把此書寫完。1935年底,蘇聯政府授予他列寧勳章,以表彰他在文學方麵的創造性勞動和卓越的貢獻。1936年12月22日,由於重病複發,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羅斯人,不過他的出生地卻在烏克蘭。父親是釀酒廠的製曲工人,也曾在外村或城裏打零工.還當過五年郵差。他到過彼得堡,服過兵役,接觸過進步的大學生,知道一些革命者與沙皇作鬥爭的故事。母親出身貧寒,小小年紀就不得不去給人家幹活,放鵝、種菜、照看孩子。他們婚後生下六個兒女,夭折了兩個。奧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麵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母親除了做家務帶孩子,還替人家做針線,當女傭。他十歲那年,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全家為逃避戰火,輾轉到達舍佩托夫卡定居。這時,日子過得更加艱難。
二十六歲,他著手創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十七歲完成第一部,次
&
年得到發表和出版。1934年小說出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被吸收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隨後,奧斯特洛夫斯基開始創作另一組三部曲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以表彰他在文學方麵的創造性勞動和卓越貢獻。三十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二部問世。三十一歲榮獲列寧勳章;三十二歲,也就是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十四日,完成了另一部長篇《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部)的校訂工作.八天後,即十二月二十二日,他就與世長辭了。遺體葬於莫斯科的新聖女公墓
書評
毅力的表現往往是一個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驚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更會堅強地去麵對。這是我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大的感慨。
作者尼古拉·阿曆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年生於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當過童工,飽嚐過屈辱。十月革命後投身於捍衛蘇維埃政權的鬥爭。1920年秋在戰鬥中負重傷,轉到勞動戰線,跳進第聶伯河打撈木材,因而患上傷寒和風濕症。後來又因勞累過度,健康日益惡化,終於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他以驚人的毅力和病魔鬥爭,在病榻上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他在致友人信中寫道;“隻有我們這樣的人,隻有像我們這樣發瘋似地愛生活、愛鬥爭、愛那新的更好的新世界的建設工作的人。隻有我們這樣能夠了解並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義的人才不會隨便死去,哪怕隻有一點機會,就不能放棄生活!”這段話十分經典,對我感觸很深。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後,我才領悟到:一個人的毅力對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響的。就說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保爾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憑什麽使自己繼續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這樣,十幾歲就立足殺場,英勇殺敵,熱愛祖國,在戰場上,他受了重傷,身體稍加修養便立即投入革命工作為什麽?仍然是毅力。年輕的帕唯爾後來疾病纏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療傷的機會他也不願意放棄工作,毅力真是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啊!
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許多名人誌士也是在挫折中鍛煉了自己,考驗了自己,使其成為千古佳話。不要以為當作家寫一本書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往往在這過程中會有挫折和困難等著你去迎接。例如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花了30年時間,司馬遷編《史記》曆史20多年等等。古今中外,有誰能夠一步登天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自卑,要有信心,因為挫折是培養毅力的必要前提。巴爾紮克曾經說過:“挫折是塊磨刀石。”再鋒利的刀一直不用,也會變得鈍。這時,就需要“挫折”這塊磨刀石使它重新鋒利起來。人的一生很精彩,有酸甜苦辣,沒有悲歡離別的傷心,又怎能有重逢的喜悅?毅力需要堅持,同時也需要毅然斷然的決斷,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麵對嚴峻的考驗是能斷然處之的,而這種斷然之處,又非常有利於持之以恒。在堅持的同時,還要有生活節律。提倡毅力並不是主張一味蠻幹,是毅力和節律並行,兩者都不容忽視。節律過快,頻率過高,要一直堅持下去,是十分困難的。生活猶如長跑,一下衝在前麵,並不一定就能奪標。相反,如果保持適中的節律,就能取得好成績。成功者前進的每一步也許是細小的,但他一直前進著,永不停滯,積之一年,十年,幾十年,那就十分驚人,十分可貴了。忽冷、忽熱、忽鬆、忽緊,也就談不上毅力了。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其毅力何在?每個人做什麽事心中都有一種動力,而我們被這動力支持著,直到成功。
現實如此不堪,為之流血為之奮鬥了大半生,不過落個被利用的結局,真相不可拯救,就讓酒精來拯救我迷失的靈魂吧!他選擇了沉淪,選擇了自我的放逐,和美國嬉皮士如出一轍。拯救不了世界,人總得拯救自己。
作者介紹
奧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著名無產階級革命作家,出生於烏克蘭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2歲開始勞動生涯,15歲加入共青團,參加過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戰爭。1920年因傷重轉業,投入到經濟建設的潮流之中,先後負責過團與黨的下、中層領導工作,是蘇維埃:“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在傷病複發導致身體癱瘓、雙目失明後,他又是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1935年獲得國家最高榮譽——列寧勳章;1936年逝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就是作者的化身,表達出了自己不向命運低頭的革命精神。更是告訴我們的年輕人,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隻要自己不屈服,那就可以創造奇[1]跡。
編輯本段
其他
1人活著,不應該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應該追求生命的質量。
2 人活著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他的整個生命奉獻給全社會。
3 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斷超越自我。
4 生命中可能會刮風下雨,但我們可以在心中擁有自己的一縷陽光。
5 天並不都是藍的,雲也並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卻永遠都是鮮豔的。
6 數千人形成一個強大的變壓器,形成一種永不枯竭的原動力。
7 “不必召開群眾大會了,這裏沒有哪個人需要宣傳鼓舞,托卡列夫,你說話很準確,他們確實是無價之寶,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朱赫來說。
8 憂傷,以及常人的各種熱烈的或者溫柔的普通感情,幾乎人人都可以自由抒發,唯獨保爾沒有這個權利,它們被永不鬆懈的意誌禁錮著。但是工作越接近尾聲,這些感情越經常地衝擊他,力圖擺脫意誌的控製。要是他屈服於這些感情中的任何一種,聽任它發作,就會發生悲慘的結局。
9 青春啊,無限美好的青春!這時,情欲還沒有萌動,隻有急促的心跳隱約顯示它的存在;這時,手無意中觸到女友的胸脯,便驚慌地顫抖著,急速移開;這時,青春的友誼約束著最後一步的行動。在這樣的時刻,還有什麽比心愛姑娘的手更可親的呢?這雙手緊緊地摟住你的脖子,接著就是電擊一般熾熱的吻。
10 冬天過去了,春天推開了緊閉著的窗戶。失血過多的保爾,經受住最後一次手術,意識到再也不能待在醫院裏了。十多個月,周圍的病員在受煎熬,垂死者在呻吟、在決別,這種氣氛,比自身的痛苦更讓人受不了。
11 保爾的心又怦怦的狂跳起來了。他那朝思暮想的願望實現了!鐵環已被砸碎,他又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戰鬥的隊伍裏,開始了新的戰鬥曆程。
12 鋼是在烈火裏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鬥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中從不灰心喪氣。
13 任何一個傻瓜在任何時候都能結束自己!這是最怯弱也是最容易的出路。
14 收起槍,別跟任何人說。哪怕,生活無法忍受也要堅持下去,這樣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有價值。
15 領袖的逝世沒有引起黨的隊伍渙散。就像一棵大樹一樣,強有力的將根深深地紮入土壤中,即使削掉樹梢,也絕不會因此而凋零。
16 他已經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戰鬥的能力,活著還有什麽用呢?在今天,在淒涼的明天,他用什麽來證明自己生活得有價值呢?又有什麽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嗎?當一名力不從心的旁觀者,看著戰友們向前衝殺嗎?
17 深秋時節,陰雨綿綿。寒冷的雨點浸透衣服,冰冷著肉體。築路隊每天從清早幹到深夜。夜裏,大家穿著雨水浸透的、汙泥漿硬了的衣服躺在水泥地上睡覺,相互用體溫來取暖。每天吃的是一磅半像無煙煤一樣的黑麵包,有時連這也供應不上。奧力克匪幫也不斷襲擊。共青團員們邊戰鬥,邊勞動,到處響徹鐵棒和鐵鍬碰擊石頭而發出的聲音,到處看見在緊張勞動中彎著的脊梁。不久,寒冬來了。人們仍然在冰天雪地裏奮力勞動,刨開凍硬的土地。隻要我們這口氣不斷,一定要建成這條鐵路。朱赫來到工地,看到這種景象,極為感動:“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啊!”
18 被病魔嚴酷襲擊的保爾,一麵向怠工行為展開鬥爭,一麵帶頭勞動,掀起競賽。他每天天亮之前,拖著那雙浮腫僵硬的腳,主動為同誌們預備好開水和熱菜,盡管保爾一連一天發著高燒,仍然用一把大木鏟在鏟雪。重傷寒終於把保爾擊倒了。一具無名的美發青年的屍體給抬到月台上,這個青年就是保爾。
19 保爾沒有死於傷寒,他又從死亡線上換氣回來了,又頑強地戰鬥在革命崗位上。
20 要抓緊時間趕快生活,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個意外的悲慘事件,都會使生命中斷。
21 我們的國家正在複興,正在強大起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大有可為的。
22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
23 要是一個人不能改掉壞習慣,那他就毫無價值。
24 不管怎樣我得到的東西要多得多,失去的東西是沒法同它相比的。
25 不要在你的生活裏留下痛苦的回憶。
26 我們的生活裏不僅有鬥爭,而且有美好的感情帶來的歡樂。
27 要全力以赴的工作,像一匹馴順的馬拉著重物爬坡一樣。
28 要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
29 使我離開戰鬥行列的,隻有死。
30 一年又一年地回憶著,像一個鐵麵無私的法官檢查著自己的一生。
31 就是到了生活已經無法忍受的時候,也要善於生活下去,要竭盡全力,使生命變得有益於人民。浪費人力,等於犯罪。
32 任何人都無權糟蹋自己的健康。
33 當一個人身體健康、充滿青春活力的時候,堅強是比較簡單和容易做到的事,隻有生活像鐵環一樣把你緊緊箍住時,堅強才是光榮的業績!
34 為使你的生命變得有益於人民,你盡了一切努力了嗎?
35 海浪在他腳下拍打著零亂的石堆,從遙遠的土耳其刮來的幹燥海風吹拂著他的臉。港灣的海岸呈不規則的弓形,一條鋼骨水泥築成的防波堤擋住了海浪。蜿蜒起伏的山脈延伸至海濱突然中斷。城郊一幢幢白色小屋排列在山峰之中,伸展到很遠的地方。
36 幸福,就在於創造新的生活,就在於改造和重新教育那個已經成了國家主人的、社會主義時代的偉大的智慧的人而奮鬥。
37 生活的主要悲劇,就是停止鬥爭。
38 人的美並不在於外貌、衣服和發式,而在於他的本身,在於他的心。要是人沒有心靈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漂亮的外表。
39 利己的人最先滅亡。他自己活著,並且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這個“我”被損壞了,那他就無法生存了。
40 所謂友誼,首先是誠懇,是批評同誌的錯誤。
41 共同的事業,共同的鬥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42 我在自己的一生裏也曾經曆過被遺棄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種東西卻救了我:我的生活永遠是有目的、有意義的,這就是為社會主義而奮鬥。
43 隻有像我這樣發瘋地愛生活、愛鬥爭、愛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設的人,隻有我們這些看透了認識了生活的全部意義的人,才不會隨便死去,哪怕隻有一點機會就不能放棄生活。
44 要永遠覺得祖國的土地是穩固地在你腳下,要與集體一起生活,要記住,是集體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體脫離,那便是末路的開始。
45 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不管那話多麽尖銳。
46 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這裏——覺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體裏麵。對於我,做一個戰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個人問題都不如社會主義事業那樣永久。
47 醫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寶貴的藥品,就是勞動。
48 生活賦予我們的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誌願,充滿著求知和鬥爭的誌向,充滿著希望、信心的青春。
49 勇敢產生在鬥爭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我們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頑強、堅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礙。
50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時,也還能以你所創造的一切為人們服務。
51 在人生的任何場合都要站在第一線戰士的行列裏。
52 “小弟弟,我小時候跟你差不多,”朱赫來說,“渾身是勁,總想反抗,就是不知道力氣往哪兒使。我家裏很窮。一看見財主家那些吃得好穿得好的小少爺,我就恨得牙癢癢的。我常常狠勁揍他們。可是有什麽用呢,過後還得挨爸爸一頓痛打。單槍匹馬地幹,改變不了這個世道。保夫魯沙,你完全可以成為工人階級的好戰士,一切條件你都有,隻是年紀還小了點,階級鬥爭的道理,你還不大明白。小弟弟,我看你挺有出息,所以想跟你說說應該走什麽路。我最討厭那些膽小怕事、低聲下氣的家夥。現在全世界都燃起了烈火。奴隸們起來造反了,要把舊世界沉到海裏去。但是,幹這種事,需要的是勇敢堅強的階級弟兄,而不是嬌生慣養的公子哥兒;需要的是堅決鬥爭的鋼鐵戰士,而不是戰鬥一打響就像蟑螂躲亮光那樣鑽牆縫的軟骨頭。”
53 我隻相信一條:靈感是在勞動時候產生的。……勞動,這是一切鈍感的最好的醫生。
54 幸福是多方麵的。我也是很幸福的。創作產生了無比驚人的快樂,而且我感覺出自己的手也在為我們大家共同建造的美麗樓房——砌著磚塊,這樣,我個人的悲痛便被排除了。
55 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績上,而是英勇地勞動著,努力要把勞動的錦標長久握在自己手裏。
56 理想對我來說,具有一種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總是充滿著生活和泥土氣息。我從來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57 誰若認為自己是聖人,是埋沒了的天才,誰若與集體脫離,誰的命運就會悲哀。集體什麽時候都能提高你,並且使你兩腳站得穩。
58 歲月給我們經驗,學習給我們知識。
59 愛國心再和對敵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來,隻有這樣的愛國心才能導向勝利。
60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3]
61 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績上,而是英勇地勞動著,努力要把勞動的錦標長久握在自己手裏。
62 理想對我來說,具有一種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總是充滿著生活和泥土氣息。我從來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63 誰若認為自己是聖人,是埋沒了的天才,誰若與集體脫離,誰的命運就會悲哀。集體什麽時候都能提高你,並且使你兩腳站得穩。
64 光明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65 愛國心再和對敵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來,隻有這樣的愛國心才能導向勝利。
66 對時間的慷慨,就等於慢性自殺。
67 友誼,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的崇高美好的友誼,深切的同情,對別人的成就決不惡意嫉妒,對自己培養一種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意識。
68 人支配習慣,而不是習慣支配人。
69 不管一個人多麽有才能,但是集體常常比他更聰明和更有力。
70 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裏鍛煉出來的,所以才能堅硬和什麽也不怕。我們的一代也是這樣的在鬥爭中和可怕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學習了不在生活麵前屈服。
71 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http://baike.baidu.com/view/19536.htm
記憶:父親的那本厚厚泛黃的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來源: 子英 於 2009-07-15 22:59:31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486次字體:調大/調小/重置 | 加入書簽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貼 | 查看當前最熱討論主題
記憶:父親的那本厚厚泛黃的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是多年前的一個暑假,大人上班去了,在家裏到處找書看,哥哥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泛黃的書,是五十年代出版的,直排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爸爸的珍寶,其實是當年的書,爸爸一直帶在身邊的,這本書的年齡差不多比我們兩個的年紀加起來還要大,我們就漸漸的一天一天的從小人書進了大人書的世界,一天一天的,就把整部書看完了,書的味道是從那幾十年的書頁裏傳出來,好象是五十年代的氣味,最記得是保爾和他的同學的故事,還有就是他當騎兵的故事,直到後來在廣播裏聽到連續閱讀這本書,故事就變得活起來了,保爾的路是怎麽走過來的呢,一個真實的成長故事,有一天再想起的時候,就明白為什麽他和冬妮婭是無話可說了,是她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到很多人正在吃的苦,她不可能做她沒學過的事情,去感受其他人的苦楚,為了其他人的幸福而活,
這就和保爾是兩個世界的人了:
是經曆過戰爭和磨難,在天寒地凍裏拚命,盡力和其他人一起的工作的的保爾,
還有會什麽話對她好說的呢,一個再上火車,一個留在原地,形同陌路。。。。。。;
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個名字和這本書,快三十年了,還是沒有任何一本新版的,能帶給自己同樣的感受。。。。
Note: I got the similar experience - the book I got from my father was in the traditional version of Chinese.
來源: lmjlmj 於 2013-04-11 16:34:55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14次 字體:調大/調小/重置 | 加入書簽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貼 | 查看當前最熱討論主題
回答: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冬妮婭 由 TJKCB 於 2013-04-10 19:28:55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何在故鄉被指歪曲曆史
濱州傳媒網 2011年01月12日 10:38 來源:資料圖
核心提示:1991年,蘇聯解體,文壇“解凍”,《鋼鐵》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受到了批判。人們認為
,這本書歪曲了曆史,違反了“生活真實”。從大的方麵來說,《鋼鐵》所描寫的1915~1932年這段時
期,是烏克蘭與俄羅斯各族人民經受著劇烈社會動蕩的年代,接連不斷的國內或對外戰爭,黨內多次
的鬥爭和清洗,給人民和黨帶來了巨大災難。《鋼鐵》對許多重大曆史事件隻有簡單、傾向性的敘述
,缺乏客觀、全景式的描寫;特別是充滿困惑、陰謀、痛苦和悲劇性的黨內鬥爭,成了左派幼稚病者
和斯大林路線擁護者高唱凱歌、節節勝利的過程,這些人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災難卻被回避開了。更
重要的是,《鋼鐵》把當年為了實現烏克蘭獨立而戰、烏克蘭的民族英雄西蒙?彼得留拉描寫成為無
惡不作的“匪幫”,這是今天的烏克蘭人民難以接受的。
正是基於以上一些原因,在今天的俄羅斯和烏克蘭,《鋼鐵》被定位為一部有嚴重錯誤的作品而
被廣大讀者冷落。奧斯特洛夫斯基這一響亮的名字逐漸被人們淡忘。可在遙遠的東方,他的“知音”依
然存在。
保爾・柯察金劇照(來源:資料圖)
本文摘自:《同舟共進》2009年第2期,作者:盛禹九,原題:《真實的“保爾 柯察金”》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下簡稱《鋼鐵》)一書在我國曾是風行一時的“紅色經典”。年輕時,
我曾不止一遍地讀它,並為書中許多動人情節和名言警句感動。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說:“我
在這本書裏講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書中對真實性所抱的態度是嚴肅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兩卷
集》,中國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相信:《鋼鐵》中的保爾・柯察金就是奧斯特洛
夫斯基,書中所描寫的一切是完全真實的。
至今還記得:保爾出生於窮苦家庭,當過司爐工,在哥哥阿爾青的影響下參加革命,入團入黨,
參加紅軍,在戰場上受重傷;複員後參加過“契卡”工作,擔任地區共青團的領導;由於勞累過度和舊
傷複發,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又以驚人的毅力在病榻上進行創作……他一生經曆過3次愛情:初戀情人
冬妮婭,一個青春煥發的少女,後來成了“酸臭的”闊太太;第二次和麗達的友情因偶然誤會而中斷;
癱瘓後和“忠誠的同誌”達婭度過最後年月。
兩個“保爾”?
不久前,一位俄羅斯專家朋友給我寄來他翻譯的一份資料――記者斯維特蘭娜?薩莫捷洛娃寫的《
重鑄的生平》,刊載於2006年11月26日的《莫斯科共青團員報》。這篇通訊記述了作者對奧斯特洛夫
斯基的外甥女――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奧斯特洛夫斯卡婭的一次采訪。加林娜的媽媽葉卡捷琳娜是奧斯
特洛夫斯基的姐姐,也是他晚年病中的“護理保姆”,對其情況非常熟悉。女兒從媽媽那裏了解到舅舅
的有關情況,給讀者提供了許多前所未聞的信息。
根據加林娜的回憶:
――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於軍人家庭。父親阿曆克賽?伊萬諾維奇參加過巴爾幹戰爭,在戰鬥中表
現英勇,曾被授予兩枚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十字勳章。媽媽奧爾加?奧西波夫娜出生於一個捷克林業局
主任的家庭,是一個非凡的女性,會講6種語言,而且寫過詩……(尼古拉)根本談不上是出生於無產階
級家庭”。
――“尼古拉(在《鋼鐵》中)把自己的哥哥德米特裏(即書中的阿爾青)加以美化了”,“哥哥童年
時在尼古拉心目中是有很高威望的,但是很快他們就交換了角色。長大以後,意誌堅強、性格直率的
尼古拉扮演了大哥的角色”,“舅舅是個溫柔的人,不希望鬧事。看到有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他總是力
圖躲在一旁”。
――“柳博芙・鮑利謝維奇(冬妮婭原型)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謙虛的女性”。她出身於知識分子
家庭,思想進步,十月革命後“擁護蘇維埃政權,當了一名教師,丈夫遭到了鎮壓,再也沒有嫁人”。
她很珍惜和“保爾”的一段感情,“保爾”去世後,曾專程看望加林娜一家。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忠誠的同誌(妻子達婭)在結婚後沒過幾年就離開了他”,後來“嫁給了他(
即尼古拉)的親哥哥德米特裏”,“姐姐葉卡捷琳娜成了他(尼古拉)的護理保姆”。
更使我感到驚奇的是加林娜下麵的幾段話:
――“不久前從檔案材料中發現,奧斯特洛夫斯基曾受過法庭的審判。在內戰年代,他曾拒絕參加對
白軍的射擊,也反對‘肅反’運動”。
――“媽媽不止一次地說過,他(尼古拉)在朋友麵前經常承認說:‘我們所建立的,與我們為之奮
鬥的完全兩樣……’”
――“我有機會同他的朋友阿納托裏?索爾達托夫談過一次話,阿納托裏承認說:如果科利亞(尼古
拉的昵稱)不是在1936年去世,稍後一些時間就會有人‘幫助’他離開人世”。
讀完這篇訪問記,我受到很大的震撼,腦海中頓時出現了兩個“保爾”:
一個是我過去了解到的“保爾”――《鋼鐵》一書中的“保爾”――對布爾什維克黨無限忠誠,在戰場上
英勇殺敵,工作中奮不顧身,癱瘓後頑強從事寫作……他曾經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另一個是今天我了解到的“保爾”――一個有理想、有良知、能辨別是非的真正革命者,不僅在戰場
上英勇殺敵,工作中奮不顧身,而且敢於抵製黨的錯誤路線和政策,在晚年進行了深刻反思。他同樣
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無疑,後一個“保爾”“重鑄”了他的生平,極大地擴展和提升了他的思想、道德和人生境界,更加
值得我崇敬和學習。
“保爾”最終妥協,按照“指示”將書重寫
從奧斯特洛夫斯基外甥女的回憶中可以看到,“保爾”的一生充滿著矛盾:他參加紅軍,卻“拒絕參
加對白軍的射擊”;他從事“契卡”工作,可又反對“肅反”。加林娜沒有說明,奧斯特洛夫斯基是在什麽
場合下“拒絕參加對白軍的射擊”的。這給人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人們分析說:“保爾”在戰場上是叱吒風雲的英雄,他的額部中了子彈,險些丟掉性命,在戰場上
,他是不可能“拒絕參加對白軍的射擊”的,隻能是戰場外的其他場合。那是什麽樣的場合?
1918年9月5日,蘇聯“人民委員會”公布《關於紅色恐怖的決議》。《決議》中指出:“在目前的形
勢下,以恐怖方法來保障後方的安全,是絕對必要的……必須采用將階級敵人送往集中營,實行隔離的
方法,來防止他們對蘇維埃共和國的侵害;必須將所有與白衛組織、陰謀和叛亂活動有關的人予以槍
決。”根據這一《決議》,1917~1918年有100萬人被處決。
奧斯特洛夫斯基很可能參加了這期間紅軍對戰俘或“與白衛組織等有關的人”的鎮壓活動。出於人
道主義的考慮,他“拒絕參加對白軍的射擊”,因而受到法庭的審判。
同樣,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參加“契卡”工作期間,也可能目睹了“肅反”中的許多荒唐殘暴的事情,
激發了他的天良,因而反對“肅反”。對此,加林娜解釋說:“朋友們知道舅舅的性格:他絕對不可能容
忍鎮壓。人們在夜間把舅舅的許多好朋友、那些在戰鬥中經受過考驗的共產黨員給抓走了。索爾達托
夫本人在戰爭前的幾年裏是莫斯科—伏爾加運河建設工段主任。直到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不能忘記
他度過的那些無眠之夜,在那些日子裏他總是在床底下放著一個收拾好的小箱子,以備在夜裏隨時遭
逮捕。”
看來,奧斯特洛夫斯基並不是頭腦簡單的“螺絲釘”和“馴服工具”。他的思想活躍,有是非觀念,
又充滿著矛盾。在新版《鋼鐵》書中看到,在黨的兩派鬥爭中,“保爾”參加過“反對派”的活動,後來
又回到了斯大林的隊伍。
《鋼鐵》一書的出版,同樣經曆了矛盾和曲折。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初稿“完全寫自己的生平”,幾
次投稿被退回來,最後投到了青年近衛軍出版社。編輯部發現其中許多素材有用,於是派人與他合作
。“人們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傳記‘做了修訂’,把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變成了偶像、‘一個人
和革命者的典型’”,《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記者斯維特蘭娜?薩莫捷洛娃如是說。
“修訂”《鋼鐵》原稿的,是青年近衛軍出版社的兩位文學編輯——安?亞?卡拉瓦耶娃和馬?鮑?
科洛索夫。從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給卡拉瓦耶娃的一些書信中可以看到,這位編輯對《鋼鐵》一書作了
許多“指示和修改”,奧斯特洛夫斯基答應按照她的“鉛筆批注”“將書根本重寫”。他在一封信裏坦誠地
寫道:“現在我前麵有兩種障礙:第一是疲倦;第二還有許多事情,總起來可以叫做‘經濟危機’,因此
我這次才不得不讓步,並且同意按照青年近衛軍出版社的要求修改以後再出書。”
加林娜舉了一個例子:“在《青年近衛軍》雜誌上發表《鋼鐵》的最初版本時,真實地反映了奧斯
特洛夫斯基與妻子達婭中途分離的關係。但是考慮到黨的書報檢查,迫使他刪掉了這一切。在一個‘理
想的英雄’那裏,妻子也應該是一個‘無可指責的忠誠的同誌’。”
《鋼鐵》一書修改出版後,奧斯特洛夫斯基感覺到,書中主人公保爾與他本人的實際經曆有著很
大的反差。為了消除當時報刊界對“《鋼鐵》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傳和生活史”的誤解,他在《我的
創作經過》一文中特別聲明:“這是小說,不是傳記,這不是共青團員奧斯特洛夫斯基傳”,“我的小說
,首先便是藝術作品,其中我運用了想象的權利,在小說的基礎上放了不少實際材料”。這反映出他的
內心苦悶與前後矛盾。
奧斯特洛夫斯基一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經曆無數艱難曲折和和生死磨難後,他對自己的一生
,對自己參加的那場革命,有著深刻的反思:“我們所建立的,與我們為之奮鬥的完全兩樣!”多麽深
邃而又大膽的思想。這聲感歎裏,包含著多少難言隱痛和悲愴淚水啊!這也是具有同樣經曆的一代人
的心聲!朋友們相信:“奧斯特洛夫斯基是適時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如果科利亞(尼古拉的昵稱)不
是在1936年去世,稍後一些時間就會有人‘幫助’他離開人世。”奧斯特洛夫斯基逃脫了一場即將來臨的
劫難,然而作為一個作家,由於多種原因,他始終無法像高爾基那樣,給世人留下那些“不合時宜的思
想”,隻能將它們埋藏在心底,偶爾在親友前傾吐一下心中的積鬱和不平。這應該是他晚年生活中的最
大痛苦和遺憾吧。
“餘光”未滅
1991年,蘇聯解體,文壇“解凍”,《鋼鐵》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受到了批判。人們認為,這本書歪
曲了曆史,違反了“生活真實”。從大的方麵來說,《鋼鐵》所描寫的1915~1932年這段時期,是烏克
蘭與俄羅斯各族人民經受著劇烈社會動蕩的年代,接連不斷的國內或對外戰爭,黨內多次的鬥爭和清
洗,給人民和黨帶來了巨大災難。《鋼鐵》對許多重大曆史事件隻有簡單、傾向性的敘述,缺乏客觀
、全景式的描寫;特別是充滿困惑、陰謀、痛苦和悲劇性的黨內鬥爭,成了左派幼稚病者和斯大林路
線擁護者高唱凱歌、節節勝利的過程,這些人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災難卻被回避開了。更重要的是,
《鋼鐵》把當年為了實現烏克蘭獨立而戰、烏克蘭的民族英雄西蒙?彼得留拉描寫成為無惡不作的“匪
幫”,這是今天的烏克蘭人民難以接受的。
正是基於以上一些原因,在今天的俄羅斯和烏克蘭,《鋼鐵》被定位為一部有嚴重錯誤的作品而
被廣大讀者冷落。奧斯特洛夫斯基這一響亮的名字逐漸被人們淡忘。可在遙遠的東方,他的“知音”依
然存在。
1990年代,中國文壇掀起了一陣“保爾熱”:重拍《鋼鐵》電視連續劇;出版和再版《鋼鐵》的各
種書籍;各界人士熱烈地討論《鋼鐵》;一些專家學者質疑和批評“保爾熱”的“冷思考”,受到了主流
媒體的批評……人們又在“大煉”《鋼鐵》。這使我想起魯迅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名聲的起滅,也如光的
起滅一樣:起的時候,從近到遠;滅的時候,遠處倒還留著餘光。”(《略論梅蘭芳及其他》,《魯迅
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時至20世紀90年代,為什麽在我國還出現《鋼鐵》的“餘光”現象?
在我們國家,大多數人(包括某些製片人和報刊編輯)對《鋼鐵》一書真實的社會曆史背景並不
十分了解,或者說根本不了解,也就無法理解“解凍”後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人民對《鋼鐵》一書的感情
、認識和評價。
今天,50多歲以上的人看“保爾”,可能是在找尋年輕時的激情,或是重溫某種理想,因為“保爾”
畢竟影響與感染過他們。可對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而言,保爾隻是一個模糊的形象,打動他們心靈的,
可能是《鋼鐵》裏主人公成長過程中的苦難酸辛、那些青澀動人的愛情故事,或者僅是一段膾炙人口
的名言: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每個人隻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
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
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加林娜的珍貴回憶,填補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生平的空白,重新喚起了讀者對“保爾”的一些美好回
憶,使人們對這位“火熱的革命家”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想,隨著有關檔案的不斷披露和更多人的回憶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形象將會更加豐滿,更加可敬可愛,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內的讀者們,對當年
的“保爾”——奧斯特洛夫斯基會有全麵客觀的認識和評價。
來源: TJKCB 於 2013-04-10 19:28:55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723次
所有跟帖:
• 哈哈,第一張畫是這本連環畫的精典,記得,記得。 -聶耳- ♂ (6 bytes) (10 reads) 4/10/13 19:39:19
• 回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冬妮婭 -TJKCB- ♂ (6827 bytes) (74 reads) 4/10/13 19:42:48
• 記得1個文革時的笑話:紅衛兵去某人家裏抄家,看到書架上有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 -聶耳- ♂ (6 bytes) (111 reads) 4/10/13 19:54:53
• 回複:而且有好多司機! -輕拳- (0 bytes) (4 reads) 4/10/13 21:04:49
• 很有思想的文章,謝謝 -聶耳- ♂ (6 bytes) (1 reads) 4/10/13 20:25:36
• 覺得保爾罵冬妮婭有點變態。其實後來她已經“改造”過來了,在莫斯科教中學。 -數字證- ♂ (6 bytes) (29 reads) 4/10/13 20:27:27
• 冬妮婭美麗,善良,保持天真,活的幹淨。 -guanlaodu- ♀ (6 bytes) (2 reads) 4/11/13 06:50:57
• 現在看冬妮婭一般般呀,不是很美啊,嗬嗬。 -吾道悠悠- (0 bytes) (3 reads) 4/11/13 04:08:22
• 為我的記憶力自豪一把,這個畫麵出現了,冬妮婭坐在樹上。 -guanlaodu- ♀ (6 bytes) (4 reads) 4/11/13 06:49:43
• 文章寫得像電影劇本,鏡頭在文革現實和小說人物,二個全然不同的曆史被景中不斷地跳越 -聶耳- ♂ (279 bytes) (10 reads) 4/11/13 08:45:30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何在故鄉被指歪曲曆史 -lmjlmj- ♂ (13428 bytes) (13 reads) 4/11/13 16:34:55
• 謝謝你的信息,現在47歲以上的人,看鋼鐵,是懷念自己的童年小人書和青春的中學記憶 -guanlaodu- ♀ (6 bytes) (2 reads) 4/11/13 18:51:24
• 此文文字在一九九六年三月香港已發。鏈接:http://www.worlduc.c -lmjlmj- ♂ (97 bytes) (6 reads) 4/11/13 16:39:15
• 可在遙遠的東方,他的“知音”依然存在。在今天的俄羅斯和烏克蘭,《鋼鐵》被定位為一 -lmjlmj- ♂ (225 bytes) (26 reads) 4/11/13 16: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