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魯迅祭唯有深深鞠躬虔誠的閱讀

(2012-10-05 23:23:18) 下一個

題記:魯迅喜歡罵人?魯迅的名句:“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 16本魯迅全集幫我度過那求索年月。真奇怪,讀著木心先生挑選出的這些章句,仿佛魯迅先生就在身邊--文學素養,深刻的人生真諦,我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唯有深深鞠躬!

虔誠的閱讀才是深沉的紀念

(2006-12-15 11:00:11)
魯迅祭
虔誠的閱讀才是深沉的紀念

木心
 
  魯迅先生的人文業績行誼風範,曆來多有專門論著,本文僅限於對先生的文章特色略事詮釋,或有助於青年們重讀“魯迅”時簡練以為揣摩。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文體家”。

  文學家,不一定是文體家,而讀魯迅文,未竟兩行,即可認定“此魯老夫子之作也”。

  在歐陸,尤其在法國,“文體家” 是對文學家的最高尊稱。紀德是文體家,羅曼羅蘭就不是。

  魯迅這種強烈的風格特征,即得力於他控製文體之為用。文體,不是一己個性的天然自成,而是辛勤磨礪,十年為期的道行功德,一旦圓熟,片言隻語亦彪炳獨樹,無可取代,試看“五四”迄今,誰有像魯迅那樣地一枝雷電之筆。
 
  《野草》集,“秋夜”篇: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就隻這幾句,已是使我認知天才之迸發,驟爾不可方物。

  當“秋夜”被選入國文課本後,全國中學教師講課時都為難了,怎麽也無法解說這兩句的巧妙,為什麽不是“有兩株棗樹”,而卻要“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呢,孩子們哈哈大笑,魯迅先生不會寫文章——這是魯迅的得意之筆,神來之筆,從沒有人用過此種類型的句法,乍看淺白、稚拙,細味精當凝練,這是寫給成年人老年人看的——在文學上,凡是“隻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思維和意象,字句的功能就在於偏要絕處逢生,而且平淡天真,全然口語化,令人會心一哂,輕輕帶過,不勞注目。
 
  魯迅發此一文,文壇為之震驚,它的藝術水準,可謂橫絕一時,。論體裁,是西洋的散文詩,論文氣,是離騷、九歌的鬱勃駘蕩。整體深藍,“非常之藍”,然後配以粉紅(小花)雪白(燈罩)猩紅(梔子)蒼翠(飛蟲),印象色彩,顯示出一個畫家的眼光和手段來。“秋夜” 的調子是非常之藍的背景,明豔的色點布置其間,讀的時候宜一瞥而過,不要糾纏,這樣就作者讀者兩瀟灑,留下以後重讀的餘地。

  “秋夜”雖偶露戾氣,但非荒誕,夜半聽到吃吃的笑聲,竟發乎自己的嘴裏,既魔幻又有深意——他退出自己,旁觀自己,以構成美學:

  “我即刻聽出這聲音就在我嘴裏,我也即刻被這笑聲所驅逐,回進自己的房,燈火的帶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這三個“即刻”的連續出現,意象和節奏極有力度,而且優美神秘,緊接著在深藍的夜的氛圍中,突然拈出一支猩紅的梔子,是畫在雪白的燈罩上的,這對比,這反差,越顯得詭譎明麗——文章已告完成,但餘緒未盡,精彩尚在後頭:

  “我點起一枝紙煙,噴出煙來,對著燈默默地敬奠這些蒼翠精致的英雄們。”

  前麵先有“看那老在白紙罩上的小青蟲,頭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隻有半粒麥子那麽大,遍身顏色蒼翠得可愛可憐”,這是充分的伏筆,然後揮下最後一句“對著燈默默地敬奠這些蒼翠精致的英雄們”。神完氣足,寓意深長。
 
  再看《好的故事》:

  “河邊枯柳樹下幾枝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吧,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裏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雲……也都浮動著。大紅花一朵朵被拉長,這時是潑辣奔迸的紅錦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

  此一段的繪畫性之強,畫家也該欽服,知先生之不盡也。畫家都不忘為自己畫像,尤其是倫勃朗,單憑他的幾幅自畫像就可名垂千古。魯迅先生在其“一覺”篇中有意無意地作出了“文字自畫像”,恬漠而莊嚴,一代文豪的形象永留人世:

  “在編校中夕陽居然西下,燈火給我接續的光,各樣的青春在眼前一一馳去了,身外但有昏黃環繞,我疲倦著,捏著紙煙,在無名的思想中靜靜地合了眼睛,看見很長的夢,忽而驚覺,身外還是環繞著昏黃,煙篆在不動的空氣中上升,如幾片小小夏雲,徐徐幻出難以指名的形象。”

  與“一覺”同樣寫得好的是“怎麽寫”(夜記之一):

  “我沉靜下去了,寂靜濃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後窗外骨立的亂山中許多白點,是叢塚,一粒深黃色火,是南普陀寺的琉璃燈,前麵則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簡直似乎要撲到心坎裏,我靠了石欄遠眺,聽得自己的心音。”

  “寂靜濃到如酒,令人微醺”是我至愛之句,隻有魯迅寫得出。
 
  魯迅全集中我尤為欽佩喜悅的作品,謹列如下:

  孔乙己
  故鄉
  社戲
  在酒樓上
  孤獨者
  傷逝
  秋夜
  雪
  好的故事
  一覺
  無常
  範愛農
  理水
  采薇
  鑄劍
  出關
  怎麽寫

  《故事新編》,可謂找到了最“魯迅風”的文體,這以前的散文和小說是有木刻味漫畫味的,《故事新編》是文筆史筆兼施了,又好在超乎考據故實之外而入乎人性情理之中,句法老到,諧趣橫生,已非“幽默”二字可資恭維了——這無疑是魯迅的成熟之作,巔峰之作,近百年來無人可以比擬的文學傑構。

  有一點始終令我驚詫的是,魯迅的文章,上來就是成熟的,蒼勁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一發表,真有石破天驚之勢,蔡元培在致周作人的信中說:“讀了令兄的《孔乙己》和《藥》,實在佩服到了五體投地呀五體投地……(大意)”魯迅是學醫的,轉為文學家好像不需要預備期練習期,也因此證見其才份之高之大。
 
  廿一世紀再讀魯迅的雜文,當年的是非曲直善惡已成了曆史觀照,但營營擾擾之間,事實的正負然否的基本原則還是存在的,不可含糊的。凡與魯迅筆戰過的人,後來的作為、下場都不見好,甚而很可恥,益顯得魯迅目光的犀利精準,魑魅魍魎一一難逃魯迅的雷電之筆——看魯迅的雜文,要著眼看整體,這麽多的“論敵”攻上來,魯迅都分別迎戰,或一槍刺於馬下,或連篇周旋到底,或投一光輝照澈來犯者的嘴臉,喜笑怒罵,皆成文章,但我總是為他叫屈,先生用不著與此輩歹徒耗費時間精力,他們實在不配與魯迅論戰的。可慨先生已成了象征性的人物,他為真理而戰,為正義,為民族,為軒轅(中國)而奮鬥不息。有人說這是因為魯迅脾氣壞,原因在於婚姻不如意,——真是小人之見,先生慷慨豪放溫厚慈祥,小人口蜜腹劍,先生口劍腹蜜,他的天性極其純良真摯,每見於其對幼年的回憶雜感的篇章中,至情至性,率然流露,讀來心為之酸,眼為之熱,是可傳必傳永傳的。

  大哉魯迅,五四一人,凡愛讀魯迅文者都可能成為我的良友。

  另附:

  諸位:今天南方周末文化版刊出魯迅專輯,有木心先生《魯迅祭》。他回國後接受一些媒體的書麵采訪,但為報刊寫文章這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次談論魯迅。現在貼上,給沒有讀到南方周末的朋友一閱。

  該專輯同版刊出上海朱學勤先生《魯迅的思想短板》,較長,是近年有關魯迅先生文字中極有份量的力作,視野寬闊,理論框架大,曆史意識清晰,大異於曆來評價魯迅先生,非正既反的套路,而是以魯迅為題旨,展開多維度反省,極可一讀。朱先生文章,我零碎讀過一些,記

  • 斬首之邀2006-12-16 06:50:28 [舉報]

    魯迅的文章我也很喜歡,初中的時候第一次,也是到現在為止唯一一次存過錢,買了一堆古典樂的磁帶,和一套《魯迅選集》,當時翻了幾翻,莫名其妙。後來舊書讀多了些,反過來讀魯迅,才頗有敢說看懂了一點的意思。於是乎慢慢搜全了一套單行本的魯迅集。魯迅無論是諷刺,或者是憤怒,或者是悲痛,或者是沉鬱,都能動人心,這其實是寫文章最難做到的,他寫文章,是把自己放到文章裏邊,而絕不做旁觀者的姿態。不用說那些極被人稱道的文章,就是一些轉引小報上的消息,略加評論幾句的雜文,也總讓人拍案。
    倒是想說說魯迅與儒家。在我一直的看法,魯迅也可以算是儒家,雖然他反傳統,手上還有一本《魯迅批判孔孟之道手稿選編》,文物版的,文革產物。魯迅是章太炎的弟子,國學底子很深。我覺得不了解魯迅的時代,不懂魯迅讀過的書,很難說能看懂魯迅。就比如說魯迅之與儒家,儒家也有很多派別,孔孟可以算一派,漢儒又是一派,宋儒又是一派,等等,魯迅所批的,與其說是孔孟,倒不如說是宋以來的迂儒腐儒,大家知道,自尊朱子之學為正統以後,寫八股文的人們,大部分可以算做迂儒了,其實這種趨勢並不自宋始,漢代已經開始了,隻不過宋以後尤劣。我讀《論語》,實在覺得孔子是一個很鮮活勇猛的人,我也覺得其中很多話實在太有道理的,是做人最基本的東西,千古都不可變。魯迅也很合孔子所說的“狂”這個路子。現在大家對中庸都有很深的誤解,以為中庸就是做老好人,論語裏邊說過,中庸實在是很難達到的一個境界,從古到今也沒有幾個人能達到,而老好人,實在是孔子最深惡痛絕的鄉願,鄉願德之賊也。做不到中庸,沒有關係,退一步就是狂狷,也很好,我們看看曆史,大部分我們很佩服的人,非狂即狷。如魯迅很喜歡的嵇康,就是狂,而陶淵明呢,則是狷,阮籍呢,亦狂亦狷。魯迅就是孔子說的“狂”,他的反傳統,是因為在那個時代,不得不如此,就像嵇康在晉時以老莊反當時變質了的儒家一樣。也就是魯迅自己說的,想開窗戶不許,隻好提議拆屋的辦法。他也知道屋子是不會讓拆的,但借機開些窗戶,也是好事。
  • 斬首之邀2006-12-16 06:51:02 [舉報]

    中國的舊文化,並沒有被新文化毀掉,倒是建國後被政治毀掉了。現在很多人,碰到什麽事動不動就罵到傳統上去,我就不明白了,五十年代以後,中國還有什麽傳統文化可言,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傳統文化”,並非在中國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而是五十年代以來培養出來的“傳統文化”。魯迅那個時候罵傳統,有他的原因,現在再動不動去算祖宗的帳,就頗讓人覺得妄了。當然,魯迅的思想來源複雜的很,我隻是說我認為的其中的一個方麵。魯迅其實和孔子是一樣的,都是被人別有用心的扭曲和利用了。
    還有一點喜歡魯迅,魯迅喜歡的那些碑版、版畫、信箋一類,也是我喜歡的。
    魯迅的古文也很好,比如中國小說史略,學術價值早有定論,不必多說,那文章也好,很幹淨的文言文。
    買魯迅的書,初版本自然是很難得,但現在民國魯迅全集版的還可以找到,再不然就找五十年代人民文學版的單行本,或者上海書店八十年代的影印本,因為這幾個版本都是用的初版封麵,也就是魯迅自己設計或選定的封麵,真是很有味道。
    斬首之邀的意思,斬首之邀是納博科夫一本小說的中文譯名。又陳寅恪有句詩叫“晚年為詩欠砍頭”,雖然離晚年還早,但我也覺得自己欠砍頭。又我喜歡美杜莎和莎樂美的故事和畫,或者也許我有戀頭癖,我不知道。總之很喜歡這個名字。剛聽了索爾蒂和普萊斯的威爾弟安魂曲,又聽了一張管平湖的古琴,睡不著,又來廢話。
  • 斬首之邀2006-12-16 07:03:39 [舉報]

    對了,還想說說我理解的罵與恕。魯迅愛罵人,又不恕。罵是不可少的,因為有些人,除了罵他,再沒有別的辦法,而且文人,除了罵人,也再沒有別的辦法,我這裏說的罵不是潑婦罵街那種罵,是諷刺那種罵。恕這種東西,我向來的看法是,有些人當恕,有些人不當恕。無才無德的人,有時候可以恕,因為這是一些蠢人,隻要不太傷天害理,是可以恕的。而有才無德的人,卻不可恕,因這類人最害人。魯迅罵而不恕的,就是這類人,當然這個“無德”,是魯迅自己的標準。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yuanfang2012 回複 悄悄話 告訴你一件有意思的事,昨天我和在國內當小學老師的妹妹通電話,說道海子的那首詩,我妹妹馬上說,噢,我知道,中學課本裏有。然後順口背出幾句。我這個汗顏啊。多虧你把這首好詩,也是名詩介紹給我,否則我還不知道蒙昧到什麽時候呢,真是露怯!
    yuanfang2012 回複 悄悄話 近幾年,國內有些人以罵魯迅來標新立異。其實,魯迅的博大精深,和他在自己所處的時代裏表現出的清醒,後人有幾個讀得懂?魯迅是值得我們敬仰的。我記得去年給上二年級的小女兒從圖書館借了一本書,英文的,給小孩子看的,好像叫“影響曆史的100個人”,其中就有魯迅!評語大概說的是,魯迅開創了中國現代的語言文學形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