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是94歲的錢學森向溫家寶總理提出的建言,也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錢學森之問提出後,激起了中國全國上下的一片熱議。然而,一陣熱過後,很多人就把這一問題置諸腦後了。但是仍然有一批關心中國前途和未來的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苦苦探索著。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李政道先生就是一個熱心解決錢學森之問的人。最近,他在擔任首屆“創新中國論壇”主席時,從兩個方麵對錢學森之問進行了解答:
一,要實現“一對一”的精英教育模式。
二,教與學必須要有創新。“要創新,需學問;隻學答,非學問。要創新,需學問;問愈透,創更新”。
那麽李政道教授給出的這兩個答案能不能解答錢學森之問呢?我看恐怕不行。
第一,實行“一對一”精英教育的前提是必須有一批本身就很有創新意識的教授,本身就有擁有自己科研成果的導師。但是中國的教授本身的創新意識如何?中國各大高校的導師本身的科研成果能拿得出手的有多少?“打鐵先要本身硬”,教授自身尚且在創新上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又怎麽指導學生?導師本身拿不出什麽像樣的成果,又怎麽指導研究生?中國教育遇到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恰恰是教授本身就是創新意識的扼殺者,導師本身就是創新人才的毀滅者。我們的教授缺乏一種愛迪生精神,不能在百折不撓的實踐中展開論題導向性研究,經受原始經驗積累期檢驗,真正把真知灼見傳授給學生。他們教授給學生的是從古今中外各大權威那裏搜集整理出的一大堆教條。而我們的導師的所謂成果,不過是越來越厚的從各處搜集而來的知識編輯而成的書本而已。讓他們來進行教育,既使“一對一”又怎麽樣?因此,中國高校能培養出傑出人才並不在於精英教育而在於教授教育、導師教育。如果把教授、導師教育好了,既使不是“一對一”,也照樣會有大批傑出人才湧現。“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各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教授、導師的創新素質真正提高上來了,僅僅是稍加點撥,學生就可以受益無窮,隻要是引導學生入門,學生就可以通過自己修行成長為傑出人才。
第二,教與學必須要有創新。“要創新,需學問;隻學答,非學問。要創新,需學問;問愈透,創更新”。這個提法其實是愛因斯坦“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升級版。事實上既使是愛因斯坦的這個提法也欠妥。因為僅僅是提出問題而在解決問題上不力,豈不是問題會越積越多?中國現在提出問題方麵早就形成題海大戰之勢了。你問題提出再透,豈不是也隻能處於題海大戰的包圍之中?因此,我們應該堅持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統一起來,集中優點和長處逐步解決缺陷和問題,才能走出一條創新之路。把提出問題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分割開來本身就不科學,業已造成嚴重的題海大戰。李政道先生再來強調一遍,豈不是讓題海大戰更為嚴重?豈不是讓題海大戰淹沒更多學生?豈不是讓題海大戰給中國教育增添更多煩惱?
正因為如此,李政道教授給出的兩個答案並不能解決錢學森之問。真正要解決錢學森之問,還需要了解古今中外各種教育,需要集思廣益、集大而成,堅定不移走論題研究型之路,實現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之統一,集中優點和長處逐個解決問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走出一條創新之路,高校才能培養出一批傑出人才。
前人的成就以及我們過去的一切成就都是我們不可放棄的根據地而不是我們不可逾越的頂峰。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對客觀世界了解越多,我們自身的知識圈越大,接觸的問題會越多;對客觀世界了解不多,我們自身的知識圈越小,接觸的問題會越少。正因為如此,我們永遠不要擔心前人已經把許多好項目研究了,發達國家已經把好多核心技術掌握了。隻要我們相信潛能、珍惜機緣,永遠可以發現更好的項目,掌握更核心的技術。對待機緣,我們要搜尋、要挖掘、要捕捉、要提煉,絕對不能守株待兔,才能好運連連。
我們的優點和長處在促進我們奮發進取,我們的缺陷和問題則在使我們的潛能沉睡不醒。我們相信潛能,對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充滿信心,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同時我們承認缺陷和問題,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自高自大,以唯物主義精神承認自己的有限,珍惜機緣,與他人團結合作,善待後人。這兩個方麵合起來就是積極唯物主義。我們創建積極唯物主義,集中優點和長處,逐個解決缺陷和問題,完全可以取得使現有的一切科技成果相形見拙的更多更大成果!
我們的教育必須結束死讀書、讀死書現象,把自身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聯係起來,使每個人的受教育生活變得富有價值和意義。魯迅先生批評的鐵屋子必須打碎,教育決不能變得一潭死水,而應該傾聽經濟社會發展的呼聲,認真接受錢學森教授的意見和建議。我們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為人在各個方麵的辦事創業加油鼓勁,決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現實、實踐決不能逃避,而隻能在其中做得更精采、更出色。我們每個人要經曆原始經驗積累期、專業經驗積累期、事業發展期、社會共享期四個階段的奮鬥,才能在這個社會上大有成就,在科學上、在經濟上、在各個方麵做出傑出貢獻。
第一 在原始經驗積累期,科學的入口處正如在地獄的入口處,你必須毫不猶豫、豪不怯懦,經過長期的努力、艱辛的付出,才能在一團漆黑中豁然開朗,發現其中奧秘,積累到人生第一桶金;
第二 在專業經驗積累期,你必須善於整理,善於總結,善於反複揣摩,善於耐心磨礪,才能找到其中的規律,把握準各大實踐要領,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熟能生巧、遊刃有餘,技高一等;
第三 在事業發展期,你必須放眼社會,跳出專業內,不在書本中,關注社會需求、人民喜好、群眾疾苦,才能不是以陌生的專業術語拒人於千裏之外而是以熱情的專業服務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在社會大舞台上叱吒風雲、謀高一等;
第四 在社會共享期,你一定要拿得準,放得穩,不專橫傲慢,不做守財奴,才能成為全社會尊重的帶頭人,促進社會共富共贏。
科學其實很樸實,離我們每個人很近,隻要教育引導得法,我們自身願意從點點滴滴做起,則經過四個階段的奮鬥,我們許多人都可以成長為傑出人才。
隻要我們全社會有足夠的誠意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我們解答錢學森同誌的提問、培養傑出人才,就決不是遠在天邊的夢想而是近在眼前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