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外對中藥的研究引進了現代生物學的概念和技術,這本身是好事。遺憾的是,很多研究存在兩個致命的缺陷:第一,低估了有關研究的複雜性;第二,忽略了中藥方劑的特異性,大部分研究最終沒有獲得令人信服的結果。有些人,包括一些名人專家,據此得出中醫不科學,中藥治病是心理作用的不客觀結論。
本文並不打算用中醫中藥臨床應用的實例來證明這個問題,因為已經有太多太多的例子。這裏我想就有關研究本身在理論和方法上的缺陷作一些探討分析。
吃糖的問題:
談到糖,大家都很熟悉,是個既讓人喜歡又招人恨的東西。從化學結構上來說,我們食用的糖主要是單糖或雙糖分子,包括葡萄糖,果糖和乳糖等。所有的糖都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所以又稱作碳水化合物。糖隻是最簡單的一類小分子碳水化合物,人體攝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於食物中的澱粉和纖維素。但是人體缺乏降解纖維素的酶,隻有澱粉可以被降解成可被人體利用的單糖。
糖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提供能量來源,和作為合成人體所需其它生物分子的前體。從生物化學和生理學來看,人體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必須首先被轉化成糖,才可以被肌體吸收利用。也就是說,糖是碳水化合物的有效成分,是細胞可以利用的活性物質。在進行細胞學,組織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的研究中,我們可以或者隻能提供含有糖分的營養液,完全合理也容易控製,所得結論具有科學價值。
可是問題是,如果作為一個生物體,人可以不可以用吃糖代替吃飯?
或者更具體說,代替食物中的澱粉類?不能!很可笑是不是?這個結論不需要大科學家給你證明,稍微有點常識的人,自己都可以想出太多隨之而來的問題。比如,口腔失去了咀嚼功能,慢慢會引起唾液分泌退化和真菌感染;失去了食物刺激,胃酸分泌會紊亂,腸胃蠕動會失常;小腸吸收功能被完全打亂;血糖會驟然升高和跌落,全身電解質和酸堿度出現問題。
同理,雖然人體不能利用纖維素,並不表明食物中的纖維素沒有營養價值。也許在分子或者細胞水平上,纖維素並非有效成分,但是纖維素攝取不足,一樣會影響人體消化功能和生理健康。
可以說,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合理的應用到器官,係統,或者生命體,不一定就正確。
討論中美朝鮮戰爭,很多文章引用過前參謀長聯合會議主席Bradley的名言:“在錯誤的時間,跟錯誤的敵人,進行錯誤的戰爭”。可是,這句話省略了一個前體,原文是“如果把戰爭擴大到共產黨中國......”。有沒有這個前體,意思完全不一樣。
有朋友會說科學是真理,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其實任何科學結論都有局限性,而且是以一定假設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