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高棉微笑的魅力——吳哥行(3)女王宮,吳哥雕刻的藝術之鑽

(2024-05-22 16:51:21) 下一個

女王宮(Banteay Srei)

女王宮浮雕之精美、色彩之鮮豔,是吳哥遺址群之最,素有“吳哥藝術之鑽”美譽。雖然名為女王宮,其實和女王以及後宮半點關係都沒有。它建於公元967年,闍耶拔摩五世在他晚年的時候,為感謝國師的功勞,賞給他一塊土地,讓他建立寺廟,以利修行。由此可見女王宮實際上是一座私人建造的寺廟。可就是這唯一的一座非國王建造的寺廟,卻是那麽的精致漂亮,以至於法國人發現它以後,誤認為它一定與內宮有關,便取名為女王宮。寺廟不大,以東西為軸,三道圍牆包圍,供奉印度教三大神衹:梵天(Brahma)、濕婆(Siva)、和毗濕奴(Vishnu)。整個寺廟由紅砂岩建造,紅色砂岩和紅土地在烈日下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女王宮最大的看點就是它漂亮的雕塑,整個建築上密密麻麻覆蓋著漂亮的浮雕,裝飾著每一寸表麵,那麽精致細膩,層次分明,如織毯、如錦繡,很難想象它們是在堅硬的石頭上雕刻而來。無論歲月如何侵蝕,女王宮之美駐足於藝術殿堂,永不退色。

女王宮為三道圍牆包圍,處處可見精美絕倫的雕塑。雕塑可分為兩大類,巨大的三角門楣和建築體牆麵。三角門楣以神獸馬卡拉(Makara)彎曲的身體形成的門框,框內雕刻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故事,這些故事大多取材於印度史詩《摩柯婆羅多》和《羅摩耶納》神話。而牆壁雕刻多為女神雕像和印度教寓意的各種圖案。首先我們來到東門,東門楣雕刻的中心是因陀羅神(Indra),他是天空之神,是眾神的主宰。因陀羅神騎在坐騎三頭大象艾拉瓦塌(Airavata)身上,而大象則是騎著卡拉(Kala)身上,周圍是翻起的浪花。卡拉是時間的象征,它是一個食欲旺盛的怪物,一次因為偷吃濕婆的祭品,被濕婆(Shiva)處罰自己吃自己,直到隻剩下一個腦袋,最後被罰看門。

進入東門,是一條150米長的紅色參道,兩邊樹立著象征濕婆的林伽(Lingam)

參道兩旁的建築已倒塌,按照吳哥寺廟的布局,它們應該是藏經樓。殘垣斷壁上的雕刻卻異常精美。

北側藏經樓門楣描述的故事:獅身人麵像的納拉辛瑪(Narasinha,它是毗濕奴的化身)將阿修羅(Asura)撲倒在地,用手撕開它的胸膛。

南側藏經樓的門楣上描述的是濕婆神和妻子烏瑪(Uma)騎著神牛南迪(Nandi)身上,舉行婚禮的故事

參道盡頭是寺廟的第一圍牆大門,所有的人都在此駐足,它被譽為最美塔門。門楣為雙重山形牆,簷角呈螺旋狀,整體線條流暢,造型優美,雕刻精細;中央是毗濕奴坐在卡拉身上,威武莊嚴。此門楣被柬埔寨政府印在50瑞爾柬幣上。

接下來是那幅著名的《大象沐浴圖》:毗濕奴妻子吉祥天女拉克西米(Lakshmi)坐在蓮花寶座上,兩頭大象噴灑著聖水為她沐浴,周圍是翻卷的浪花。下半部是金翅鳥伽魯達(Garuda)和蛇神那伽(Naga)爭鬥的場麵。

來到第三圍牆,塔門為雙層門楣,雕刻之繁複令人咂舌。門楣雕刻的故事是《跳舞的濕婆神》。濕婆是破壞之神,他通常是坐著不動,如果他有動作,馬上會引起地動山搖。這裏講述的故事是:在世界劫難之時,濕婆睜開他平時緊閉的第三隻眼,目光所及之處產生烈焰,摧毀一切,然後萬物重新生長。在濕婆的下方左邊是一位王妃卡裏拉米亞(Kalilamia),她美麗無比,在丈夫去世後,受到各國國王爭奪,她祈求濕婆毀掉她的容貌,濕婆實現了她的願望,使她成為奇醜無比的婦人。

濕婆睜開他平時緊閉的第三隻眼,目光所及之處產生烈焰,摧毀一切

左:美麗的王妃卡裏拉米亞(Kalilamia),在丈夫去世後,受到各國國王爭奪。她祈求濕婆毀掉她的容貌,使她變成奇醜無比的婦人。右:是雷神因陀羅(Indra)在敲鼓。下:金翅鳥伽魯達一手揪著象鼻,一手捂著獅耳,威風凜凜

進入第三塔門,來到女王宮核心地區,隻可惜不讓進入,隻能在外圍轉一圈。正中央台基上排列三座塔樓,分別供奉濕婆(居中),毗濕奴(左),和梵天(右)                            

中央主殿供奉濕婆神                                     

殿前每道門有兩尊神獸守衛,共有四組分別是:獅神辛馬,神猴哈努曼,神鳥伽魯達以及人麵勇士。

神殿的建築構思很有講究,充滿宗教寓意。塔殿代表大千世界三個境界:塔基是欲界(Kamadhatu),主體為色界(Rupadhatu),即人世間,因而滿滿都是雕刻;上層屋頂則是無色界,也就是所謂極樂世界。從主體繁複的雕刻裝飾過渡到毫無修飾的屋頂,代表人們的修行從色相逐漸進入無色界,最終到達極樂世界。

神廟門前站立著身材曼妙的女神,她們麵帶微笑,扭動身體,拿捏各種手勢,非常漂亮。前法國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侯(George Andre Malraux)年輕時來到這裏,被這些漂亮的女神深深吸引,他喜愛得如癡如狂,竟盜出女神像企圖偷運回國,在海關被截。後來他當上文化部長,曾自嘲:年輕時沒有那樣的愛美之心,是做不好文化部長的。

下麵這座三角門楣講述的故事出自《羅摩耶納》。魔王拉瓦納(Ravana)命手下化身為金鹿吸引羅摩(Rama)的妻子西塔(Sita)注意,西塔告訴丈夫希望得到一條金鹿皮製作的裙子,羅摩前往獵鹿,拉瓦納乘機擄走西塔。圖中拉瓦納抓著西塔,兩邊羅摩和弟弟拉斯曼(Shri Lakshmana)趕緊追上來。                                         

西側出口門楣雕刻為《波林之死》。猴王波林(Valin)指責弟弟蘇格力瓦(Sugriva)企圖篡位將它逐出,蘇格力瓦在森林中遇見正在尋找西塔的羅摩兄弟,三人結為好友一起對付波林。波林有一種魔力,可將對麵之人的力量轉移到自己身上,羅摩在背後射死波林。蘇格力瓦成為猴王,後來為感謝羅摩兄弟,幫助羅摩打敗拉瓦納奪回西塔。

三座主塔樓兩旁分別有一座藏經樓,左邊藏經樓門楣為《拉瓦納震動凱拉薩山》。魔王拉瓦納打敗因陀羅後來到凱拉薩山(Mt. Kailasa)挑戰濕婆神,它用魔力使得凱拉薩山晃動以幹擾濕婆修行。濕婆用腳踩住拉瓦納,將它困在凱拉薩山下。

細看多頭多手的魔王處於不停的晃動中,動物們倉皇逃命,恐慌神情刻畫得惟妙惟肖,特別是捂著胸口的獅子,一副怕怕的樣子,十分有趣。                                                                   

右邊藏經樓浮雕為《伽陀婆森林》,這段故事來自《摩柯婆羅多》。浮雕上方騎著三頭大象的因陀羅正在施法降雨,以保護蛇王那伽。右下方火神正在製造一場大火,企圖燒死那伽(中間森林上方),左下方的黑天(毗濕奴的化身)放箭阻止雨水落下,密密麻麻的箭形成一個天棚將雨水托住。

這座門楣所講的故事是:濕婆和烏瑪一起修行冥想,因世界出現混亂,烏瑪受打擾放棄冥想,而濕婆仍在冥想。烏瑪於是請愛神幫忙,卡馬欲射出愛之箭,被濕婆發現將其燒死。後來濕婆答應妻子的請求將愛神複活。複活後的愛神的靈魂永不消失,從此愛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                                       

此外其他雕刻細節也令人讚歎                                                           

建築上的黑色是清理樹木造成的。為了殺死長在建築上的樹木,修理隊噴灑了一種藥物,當初認為對建築沒有影響,可是一段時間後,出現一片片黑色,此時後悔已來不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