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醉在彩雲之南 麗江篇 4 束河白沙

(2015-06-19 11:26:14) 下一個

束河古鎮

束河古鎮位於大研古鎮之北,村後有聚寶山,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集聚地之一,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也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束河,納西語稱“紹塢”,意為“高峰之下的村莊”,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走在束河的街頭,一眼看上去和麗江古城差不多,也是納西的民居,也是如織的遊人,也是喧鬧的酒吧,也是滿目的商品。但仔細琢磨還是大有不同,比起麗江古城的小資店,這裏更加樸實原始,房屋沒有翻修得那麽漂亮,色彩也不那麽斑斕鮮豔,我還是更喜歡這裏。

束河的遊人也不少


這裏也有四方街




民居也都成為一個個的商鋪




不知這裏的魚是否或缺左須,或是獨眼


但是總體而言,束河的商品比較樸實






當然時髦的酒吧、商店也是不少








撇開人群我們向縱深走去,村頭兩處泉源:西山有九座山峰,稱為九鼎,山下有潭稱為九鼎龍潭,又稱為龍泉,另一條為束河。兩泉泉水清澈、波光淋漓,沿著人們的房前屋後、菜園田邊穿流而過。使得束河古鎮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鄉之秀。青龍河上的青龍橋由木氏土司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
400多年的曆史。橋長25米,寬4.5米,高4米,是麗江壩子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石拱橋。橋體斑駁蒼老長滿了野草,數百年的風雨洗刷、人馬穿行,使得橋麵光滑入鏡,行走在上麵必須十分小心,我幾次差點摔交。三聖宮,又名龍泉寺,原為九鼎龍王廟,始建年代不可考。清光緒年間,在龍王廟遺址上改建三聖宮,供奉觀音、龍王、和孫臏,是村民拜佛、求雨、祭奉皮匠祖師爺之場所。這種佛道人同住一家,共享一處香火狀況很有意思,體現了納西人的和諧。有民間傳說九鼎龍王覬覦100米外的束河龍潭,便率兵與束河龍王作戰,結果九鼎龍王被斬斷左須,束河龍王被刺瞎右眼,後來九鼎龍潭中的魚均沒有左須,束河龍潭的魚全是獨眼龍,我們沒有在束河吃飯,也不知沒有左須和獨眼魚是否屬實。

三眼井,麗江人獨特的用水方式。按地勢而成,從高到低第一眼水井為飲用水,第二眼洗菜,第三眼洗衣。下塘水不會汙染上塘水


青龍橋,麗江壩子最古老的石橋,橋身長滿野草


別看石塊參差不齊,可是已被磨得非常光滑,走在上麵容易摔交


龍潭看不出甘泉的樣子




走過長廊進入三聖宮,長廊房頂掛滿了人們祈求發財、求子、求平安的祈福條


佛道人共居的三聖宮


三聖宮院落,門後是間茶室。據說用龍潭泉水泡茶,甘甜清香。可我看了看龍泉,怎麽也不敢在這兒飲茶。大概和我同樣想法的人不少,茶室關閉,沒有生意

白沙村

白沙村是麗江納西土司木氏家族的發源地。早在唐朝時期南詔王封玉龍雪山為“北嶽”時,木氏祖先就在這裏修建了白沙街和北嶽廟。直至宋元年代,白沙一直是麗江商貿、政治、文化的中心。明朝初年木氏家族遷移到大研古鎮,白沙的政治經濟功能逐漸為大研鎮所代替。今天的白沙保留了非常完整的納西風格建築的文化古跡,沒有大研和束河那麽商業化,是原生態的納西村落。大寶積宮、琉璃殿裏保存著大量的壁畫,稱為白沙壁畫。白沙壁畫興起於明朝初期並延續到清初,先後繪製了300多年,是麗江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東巴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壁畫融漢、藏、納西文化為一體,眾教合一,展示了藏傳佛教和儒、道的生活故事。除了建築與壁畫,白沙村還保持許多民族傳統,包括祭典,每年正月二十都會開大殿祭神。我們來到這裏欣賞納西族原生態音樂歌舞《納西印象》,以便更好地了解神秘的東巴文化、傳統的納西古樂、以及原汁原味的民間歌舞。《納西印象》用古老的音樂和歌舞將納西文化的精髓展現出來,包括東巴祭天、白沙細樂、民間歌舞、納西口弦、勒巴舞等等10多個節目。首先以“東巴祭天”開場,東巴祭天不僅是東巴教的祭儀,也是納西族民俗活動,整個儀式需四至七天完成。東巴是東巴教人神通靈的祭司,是納西人的智者。東巴在納西族地位極高,並且世襲相傳。東巴舞是古老的宗教祭祀舞蹈,以模仿動物形態求得天神護庇,以及驅鬼降魔。我們今天所觀看的歌舞便是祭典舞的再現與縮影。接下來是“白沙細樂”,白沙細樂是納西族傳統民間音樂,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歌舞”,麗江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地,這裏生活著納西人、摩梭人、傈僳人、藏人、彝人等等,民間歌舞集合了各民族最為本真和原生的歌舞表演,邊唱邊跳將現場推到了高潮。

白沙壁畫




《納西印象》,祭司摸樣的人坐在門口




東巴祭天



民族歌舞


 

 哭嫁

祝福


證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