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探索

用不受宗教束縛的思想去看待聖經
正文

王守仁與牛頓

(2011-12-12 09:28:34) 下一個
明朝明武宗朱厚照當皇帝的時候,出過一個思想家——叫王守仁。此翁的思想我是不太熟悉,與社會有何益處,也不清楚,隻知道此翁是個狀元的兒子,而他不是狀元,但比他狀元老子有名氣。王守仁天資不錯,但為何不能像他老子那樣當狀元呢,這固然跟他自己運氣不夠有關,不過,主要還是他不是非常關注功名,沒有下大力氣去爭名次,隻是一心想做聖賢。所謂聖賢,當然是發現別人所不能發現,比如,牛頓就是聖賢,因為他可以從別人不很關注的蘋果掉地現象發現萬有引力。我所以要提牛頓,因為王守仁也曾盯著一樣東西看了很久,看了很多年,最後什麽也沒看出來。王守仁為什麽要盯著東西看呢?因為他在探索通向聖賢的道路上的時候,非常苦悶,讀遍四書五經沒有找到方向,有人就介紹他去研究宋朝的程朱理學。“朱”就是朱熹。在明朝的文人眼裏,是一位聖賢,明太祖朱元璋都想跟他攀上親戚關係。朱熹的教科書裏有一句“格物窮理”,也就是任何事物都是蘊含著“理”的,要透過這些物,去把理找出來。你研究物質的原理,就該先去學物理,再來研究自然現象。就像牛頓說的,我能有成就,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但王守仁學的是文科,不懂物理,沒有“巨人”可以被他站。所以,隻能按文科聖賢的教導去“格”物。“格”是什麽意思?估計就是研究的意思。怎麽“格”呢?按照程頤(程朱理學的另一位領袖)的說法就是,今天格一物窮其理,明天格一物窮其理,等把所以的“理”找出來,再匯總。於是王守仁就守著竹子求理,呆呆地一動不動,家人都以為他神經不正常,但這一窮理,就不直一天,從18歲,一直到兩鬢斑白,終於把這“理”給窮出來了,是什麽理呢?原來他的發現居然是:“理在我心裏”。看懂了嗎?如果你看不懂的話,我可以提醒你,他姓王。“王的裏”就構成了一個“理”字。於是,他成了聖賢,一些曆史學家認為,他的思想已經超越了程朱理學,是另一個學科——心學。但我認為,這個觀點有點站不住腳,因為曆史上,人們但知有孔子、莊子、朱熹等,卻不知有王守仁,這是因為王守仁受中國文字的束縛和迷惑,沒有找到真正的理。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上帝沒有把打開真理的鑰匙交給他,而是交給了牛頓。雖然他的勤奮程度不亞於牛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hhhh 回複 悄悄話 你不知道王陽明?明代最著名的哲學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