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sheng (拜月),
<本文發表於: 相約加拿大:楓下論壇 www.rolia.net/f >
http://www.rolia.net/zh/post.php?f=0&p=9251699
——由《爸爸去哪兒》看親子教育
心理醫生宮學萍(M)
K: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到底擔任著什麽樣的角色呢?
M:一個孩子要健康成長,他都需要一定的養育元素。這個元素在生命初期的時候,是養育者對孩子十分細膩的照顧和特別敏銳的反應,包括眼神交流、身體接觸等 等。在我們大家的印象中,這樣的營養者一般都是母親,當然現實生活中也的確是,大多數由母親來承擔的。然後,等到孩子早期的這些被照顧的營養元素被基本滿 足了以後,父親通常就是時候介入了,他要提供給孩子一些除卻母親的那種溫柔之外的,那些陽剛的、硬性的養育元素。
大概是在孩子2歲以後,父親作為一個社會規則的象征者出現,將規則意識帶入到孩子的世界,等到孩子逐步適應了父親之後,繼而他就會一步步再進入家庭以外的更大的社會。所以父親往往承擔規則的製定者的身份,他是一個權威,和獎懲的執行者。
不過以上都隻是書本裏的理論。我們發現其實這20年來,父親和母親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很多女性都不再是以往不工作,天天圍著孩子,黏黏軟軟的樣子。當代 社會女性受教育的時間越來越長,外出工作的人數比例也越來越多,同時男性的個性也隨之發生改變。所以我們以上所說的“父親”、“母親”都隻是一個比較抽象 的表達方式,不是絕對的限定。
我們隻能說,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這些養分,他需要身邊有照顧者,也有權威者,這些角色在一個家庭裏是有機結合的,沒有僵化到必須是爸爸還是媽媽。是誰其實不是那麽重要,具體是爸爸媽媽,或者是外公外婆,隻要這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中的營養成分是夠的,都沒有太大的事。
K:你剛才提到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元素給夠了就ok,至於是誰倒不是很重要,那你怎麽看隔代教育呢?
M:隔代教育的問題之一,就是當代老年人的這個群體,一大特點就是他們的一生受的苦太多,太不容易了,所以他們會過度的想把好東西給孩子,結果就常常是沒有底線的溺愛。
另外還有一點比較隱秘,就是隔代教育裏麵的競爭關係。如果隔代撫養中出現了很多的競爭關係,父母和祖父母之間總是暗自對抗,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恐慌,不知道 自己應該忠誠於哪一派?其實這些愛的付出者,自己的內心非常需要從孩子身上獲得“我是對你最重要的人”的這種確認感,很多隔代撫養的痛苦大多在此。如果兩 代人之間可以協調一致,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幫助爸爸媽媽照顧孩子,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K:但說回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跟條件自己帶孩子,需要隔代教育的時候怎麽辦才是最好的呢?
M:我們給家長的建議是,如果真的是隔代撫養,首先你就不要把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放在競爭者的位子上,你要首先感謝老人家的慷慨幫助,然後努力做好自己。如果你和老人每天都在對抗,之間持續有衝突,孩子不會獲得更大的受益。
還有,不管孩子小時候誰來帶,孩子的後半生還是會同父母在一起,青春期的孩子肯定都是跟父母鬥的。
K:係統論來說,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會犯錯,那到底是媽媽的影響大呢還是爸爸的影響大?
M:家庭人員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如果一個爸爸對媽媽態度很差,媽媽怎麽可能會每天對著孩子笑容滿麵呢?從這個方麵來講,到底是爸爸對孩子影響大還是媽媽對孩子影響大?實在沒有一個絕對的可比性。
K:可以說有些階段是媽媽的影響大,有些階段是爸爸影響的大嗎?
M:也可以這麽說。
2歲之前孩子就是需要寵溺,女人天生比較細膩,敏感度高,感受孩子需要的能力普遍更強一些。比如說孩子一哭媽媽就很快知道是冷了還是熱 了,但爸爸可能就會稍微有點遲鈍。所以說2歲以前可以說媽媽最重要。2歲以後孩子開始有規則意識了,這個時候就需要爸爸的介入,帶著孩子去看世界,這個時 候父親的作用就開始變得明顯一點。
K:那就說要說父親的缺席了,關於這點,你怎麽看呢?
M:有些女人會說,我們家爸爸從來不管孩子。但又有多少父親的缺席是因為母親在家中太過全能?
很多母親會享受跟孩子之間的黏膩感,無意識地會排斥父親的界 入。所以對於各位媽媽而言,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跟爸爸在一起的時間增多,首先你要邀請他,其次是不要總去幹涉父子/女在一起的狀態。媽媽不要認為爸爸要跟 你一樣帶孩子那才是好爸爸——如果爸爸做的都跟你一樣,那還要爸爸幹什麽?在爸爸帶孩子的時候,媽媽不要有那麽多批評和指導,要學著去信任。
K:父親的缺席到底意味著什麽呢?
M:我們說父親缺席的時候,是一種描述,而不是一種批評。它是一個流動的、在很多東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過程。回想我們這代人小時候的爸爸,30年前,父親 在家中的身份、價值、還有專屬他去所做的事情是非常多,非常明確的。但是你看看現在的爸爸,在家裏能幹什麽?這個社會的發展,城市化的發展,職業專業化的 發展,
以往父親能在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已經沒有了,爸爸是被擠出去的,現在的爸爸除了掙錢好像沒什麽事好幹。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是爸爸一步步退出去,還是 被媽媽擠出去的?還是我們所處的大文化背景下導致的?這是一個綜合的問題。爸爸的缺席不應該是被批評的事情,而是應該被關注的事情。
K:中國的家庭教育,父母和孩子總是缺少互動,還有就是不善於表達感情這方麵,也是中國的特色吧?
M:傳統的父親形象大多具備力量感和權威感,但是情感都不太容易外漏。每一個小男孩眼中的父親都是不會情感表達的,長大以後自然他也就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 情了。另一方麵,還有社會文化的不鼓勵,我們經常對男孩子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不過近二十年來,男性的這個特點已經在發生改變,情感細膩的父親比以往多 多了。
K:那父親細膩多一點好呢還是粗狂多一點好呢?像郭濤那樣的?
M:我個人覺得沒有標準答案,關鍵隻有一點——孩子能感受到愛就可以。假設,一個三歲的孩子,媽媽的照顧比較缺乏,如果有一個很溫柔黏膩的爸爸,他很可能 會非常享受。可是等到這個孩子長到十三、四歲,其他同學的爸爸有做將軍的,有做商業大腕的,可他爸爸隻會在家給他做蛋炒飯,那他的感覺會不會和小時候不一 樣?
我們不能隻看重三、四歲的時候,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還體現在孩子的青春期時候,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作用巨大。
K:孩子“愛粘人”是讓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之一,這樣的問題是怎麽出現的呢?
M:“愛粘人”常常是由於父母離不開孩子。當我們身邊有一個比我們更弱小的人的時候,會讓我們感到自身的強大。有很多“愛粘人”的孩子是被父母培養出來的。
另外,還有一點要明確:“勇氣”這個東西永遠不是被要求出來的。勇氣是一個很天然的東西,當我們覺得很安全的時候,就會有向外探索的勇氣。愛粘人這個事 情,如果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感到害怕,你去要求他不要害怕的時候,隻有一種情況下你會成功,那就是孩子由於太過懼怕你的懲罰,而不得不去麵對外麵那個 相對不那麽可怕的未知。
K:父母的行為是不是比言語的教育更重要?
M:這個是,包括人跟人的交流也是,語言的功能極其有限,也就30%吧,言傳身教當然很重要。
K:關於現在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家長不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各種情況你怎麽看?
M:我們不要簡單否認特長班這件事,而是要看這件事後麵的動因是什麽。家長讓孩子去學習更多的東西,特別是小孩子在敏感期多多去接觸體驗,這很好啊。問題 是你為什麽讓他們去做。有很多父母讓孩子上課,他們背後的很多動機是恐懼,對於被比較之後無法生存的恐懼,所以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就表現的很粗暴,甚至傷 害親子之間的感情。
還有,關於早教或者智力開發,有很多父母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把學習這個概念理解的太狹隘,認為一個孩子拿著卡片認“蘋果”二字是學習,一個孩子抱著蘋果玩就不是學習。
K:很多人會吐槽說,在成長的過程中,好像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對手,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很多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能算是一種激勵嗎?
M:關於比較,我也一直在想是不是我們這個民族資源有限,使得我們大家都貌似很喜歡競爭?總想用比較去激勵孩子更上進?這可能會有一定的作用,但這種無形的焦慮,這種“你不比別人好就一定完蛋”的觀念,籠罩在很多家庭的氛圍當中,實際效果常常是極度傷害感情和家庭關係。
<采訪整理:關於李天一事件的一點看法>
“
一個母親,如果她生活中各方麵的平衡感都不錯的時候,她就不會過多的在孩子身上找成就感,如果她各方麵都沒自信,都很脆弱,都很難受,就會把這種精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采訪嘉賓
茉茉宮 原名宮學萍,心理醫生
《空姐世界》:李天一屢屢犯案,在毆打案之後又出現在輪奸案之中,就您個人的觀察,你覺得李天一是一個什麽心理特征的孩子?”
茉茉宮:其實我不太讚成用間接的經驗去分析一個人,這是一件挺野蠻的事情,我們其實都不太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事情來探討一下跟他有 共同之處的家庭教育的問題。回到李天一,每次出事情之後,我們都聽不到這個孩子自己的聲音,可以看的出他是一個“被閹割”的人,在不能發聲的時候,他隻能 用行動來表達,一個十七八歲的孩子,發生了事情,卻發不出自己的聲音,這可以看出他母親的控製感是很強烈的。
《空姐世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不是會有幾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期,這些關鍵期的教育會影響到他以後的人格發展嗎?
茉茉宮:特別籠統的說,嬰兒期是基本安全感(的建立階段),1歲到3歲,是“我”的概念的初步建立,3-6歲的時候,孩子會進入一個比較有規則的世界,通 常一個高度抽象的表達就是,母親是提供愛和關懷的懷抱,而某種程度上,爸爸是這個社會的縮影,是這個社會規則在這個家庭中的體現,所以這個階段父親要有一 種“牆”的姿態,有些家庭可能是單親,但母親可以把這兩個功能做的都很好,這沒有問題。我看這個案子的最大感覺就是他父親的嚴重缺席,通常當孩子受到了攻 擊,父親其實是這個家庭的保護者姿態,當李天一出了事之後,他父親沒有出現,我想可能在他生活中很長一段時間他父親是缺席的。
當一個孩子處於一個向外探索的階段的時候,所有的界限,所有的限製,是保護,是安全感建立的基礎,父親應該做的就是幫孩子建立這樣的界限。我們經常說的 “限製即保護”,就是這個意思,被寵溺的孩子通常是安全感非常淡薄的,他永遠處在一個未知裏,到底哪一步是被讚許的或者被允許的,哪一步是安全的哪一步是 會受到懲罰的,人的一個自然反應,我們隻要踏到一個邊界,才能確定邊界內的安全。這個東西是我們的集體無意識中的,每個人都有。所以我會覺得李天一這個孩 子是一直在尋找生命的邊界的狀態,父親是社會規則的象征,如果父親不管的話,那這個社會規則就會來管教你。
《空姐世界》:雖然李天一的父親不管,但母親夢鴿就管的太多了,不止一個溺愛可以形容。
茉茉宮:所以可以看出夢鴿其實需要的是一個嬰兒,但是當孩子生下來,我們不能給他完整的自由,孩子隨著成長,做決策跟承擔結果的範圍要逐漸擴大,但是一個 溺愛孩子的母親,她就會要求這個孩子永遠不承擔結果,實際上她也是在永遠的剝奪孩子做出選擇跟承擔責任的體驗感。如果母親不停的像對待一個嬰兒似的對待一 個孩子,她那個操控度會讓這個孩子無法長大,而且她不斷的用自己的行為告訴孩子:孩子,你離不了我。
《空姐世界》:有句話說,對孩子的溺愛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
茉茉宮:也是一種不信任,或者家長自戀,他需要一個機會體會全能感,
《空姐世界》:那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真心的啊,可是當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的時候,要如何去處理父母這種全方位的愛?
茉茉宮:西方一個教育學家對孩子說的話:“父母是一堵牆,不管是闖過去,繞過去,跳過去, 你總得過去”,這個過程會有一定黏連的痛苦。父母的自戀感是什麽呢?當你有一個嬰兒的時候,我們能體會到很美好的全能感,比較健康的人,有良性自戀的人會 知道,孩子早晚會長大的,相對來說,一個母親,如果她生活中各方麵的平衡感都不錯的時候,她就不會過多的在孩子身上找成就感,如果她各方麵都沒自信,都很 脆弱,都很難受,就會把這種精力轉移到孩子身上,所以對於孩子來說,脫離一個生活中非常非常黏連的母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因為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培養孩子的愧疚感,再就是在日常培養孩子過程中會故意的不培養他的獨立能力,這個溺愛的母親會在生活中不斷的減損孩子的生活 能力,我不太建議孩子過度的跟父母去理論這件事,這是一個互相促進的東西,孩子要有一個機會去向父母證明“我可以自己做這件事情”,父母也要有一點點的鬆 動給孩子一個機會,哪怕他暫時做的不夠漂亮,不夠成功,你讓他去做,其實別人幫不了多少,不客氣的說,被淹沒的孩子有很多。
“作為一個女人,她其實蠻不容易的。她是一個成就動機很高的人,很多人都在追求成就,但她可能就更加不計代價一些,相對可以付出的更多。”
《空姐世界》:很多人也會說,李天一在成長的過程中很有才華,但遇到問題的時候又很有攻擊性,他這種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他有反社會人格嗎?
茉茉宮:攻擊性這種行為要分兩種,一種是以傷害為目的,另外一種是受到挫敗後的一種激發行為,我讀到的李天一後者味道會重一點,他的傷害不是目的,他的傷 害是自我維護的一種手段,夢鴿其實也是這樣的人,我們設想一下她腦子的世界,這個世界一片黑暗,都是壞人,就我是好人,她的內心很可能有很強列的被攻擊的 擔心,覺得這個社會充滿了被傷害的可能,所以我要保護自己,順便保護我的孩子。而李天一身上體現出一些衝動型人格的行為特點,但反社會人格不是特別重,反 社會人格一般都很冷靜。
《空姐世界》:夢鴿除了這方麵對孩子造成了影響,還有那方麵的問題呢?
茉茉宮:我首先會覺得他們很苦,當她在舉行婚禮的時候,得到過多少人真心的祝福,當她在演藝圈以他老公的名義取得一些成果的時候,有多少人是替她鼓掌的,通常我們看到一個壞人的時候,必須要知道她其實受到了很多相應的煎熬和相應的懲罰的。
作為一個女人,她其實蠻不容易的。她是一個成就動機很高的人,很多人都在追求成就,但她可能就更加不計代價一些,相對可以付出的更多。又加上她是一個很偏 執的人,她就會很容易把一些事情的價值感弄的很極端,比如把成就的價值標為100,把關係的價值標為0,夢鴿在婚姻中也許把親密感價值放到很低,那她就會 很黏孩子,這就是我們講的家庭治療,通常一個問題孩子的後麵,是一個缺席的父親跟一個焦慮的母親。如果一個女人,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成年人的支持和關心的 話,她會偷偷的找孩子補償一點。
《空姐世界》:一個人的成長會受到家庭、社會、學校很多方麵的影響,這樣看來的話是不是還是家庭的影響最大呢?
茉茉宮:統計學意義上來講,會認為童年期是最重要的,我個人並非十分讚同,家庭為什麽非常重要,是因為這個家庭跟孩子有充分的接觸時間,我們身上形成的痕 跡一定是實質跟量的共同作用,家庭的影響重,是因為她有足夠的時間作用在孩子身上,但我們不能回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那些給他正麵能量的人。
《空姐世界》:這些星二代、富二代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應該特別注重哪些方麵呢?
茉茉宮:通常這些星二代、富二代的父母都有自戀,但在這個時代自戀的人更容易成功,包括病態的自戀。其實這些星二代、富二代的孩子過的都很苦、都很委屈。 就是他們很難把自己的名字留下來,一提他,永遠是“xx的兒子”,他們都想做出一些自己的東西,我們年輕的時候也都在追求這些東西,但是這些孩子們的難度 更大。
《空姐世界》:你說他們難度更大,但是反過來說他們有我們沒有的平台跟資源呀,還有那些優勢,不是更容易成功才對嗎?
茉茉宮:這些星二代、富二代肯定會有相對的優勢、資源、錢、跟眼界,我覺得眼界很重要,但是他們很難在生活中書寫出自己的痕跡,他們的成功會得到更多的質 疑,同樣的兩個人去創業,一個是普通青年,一個是富二代,都成功之後,有多少人會為那個富二代鼓掌,他們想要獲得認可,不管是內心的認可,還是社會層麵上 的認可,他們的難度其實是更大的,還有一點就是他們的父母會非常急迫的把自己的經驗灌輸給他們。
《空姐世界》:在這場審判中,我們發現很多針對夢鴿或者李天一的批判,完全是一麵倒,您覺得群眾的這種憤怒這種非理性的行為反映了群眾一種什麽社會心理?
茉茉宮:首要的情緒應該是嫉妒,對他們擁有這種社會資源的嫉妒,中國文化中,一直缺少一種對成功者的尊重,當我們的自尊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會想辦法來保 護自己,我們不會承認別人比我用功,比我用心,比我努力,我們會覺得他是通過其他不正規的渠道,當我們用這種眼光去思考別人比我們優越的時候,我們會覺得 舒服一點,但隻有看到那些讓我們不舒服感到尷尬的東西的時候,我們才會基於現實做出改變,還有一種事實是,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群眾一方倒的現象應該是兩 層的,一層是現實的,一些特權的東西刺痛了我們,還有就是曆史文化裏的這部分,缺少對成功者的尊重。
《空姐世界》:說到這我想到李開複,他得了癌症還每天還在微博上輸出各種積極的價值觀,有人就怒了說“他怎麽就不能活的跟人似的,我去,我得了癌症,我傻逼了咋辦”,你怎麽看呢?
茉茉宮:發展心理學裏講,人到中年的時候,會追求一種繁衍感,這個繁衍感也是抽象的,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還剩下什麽?最簡單是生孩子,還有建築師 的建築物,這種感覺是非常美妙的感覺。李開複就屬於現在這個階段,而兩性心理學上講,男人不停的去追求事業建樹,是因為他不會生孩子,而女人通過生孩子代 謝掉了她的生存焦慮。
《空姐世界》:那女性的焦慮跟男性的焦慮是不一樣的嗎?
茉茉宮:是有一些共通的東西,但有一部分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大的文化背景下,女性在關係中投入的精力更容易在與孩子的互動中被體現或被傳遞,而男性代謝焦慮的方式就是不停的工作,或者生殖方麵,而大部分的女性的焦慮則更容易進入孩子的關係中。
《空姐世界》:我看李雙江跟夢鴿上節目,或者在媒體上露麵都會有種表演感,覺得他們有演戲的感覺。
茉茉宮:人的感覺是互通的,如果你感覺現場他們跟觀眾的互動是假的,那麽在他們眼中觀眾也是假的,鼓掌也是假的,做演員也好,做明星也好,他們有很多時候 會被當成嬰兒照顧,當他們有了被寵溺的感覺後,就會習慣了在很多場合下讓別人來感受他們的需要,這個時候他們就會覺得所有人的在注視著自己。
《空姐世界》:那你覺得李天一以後還有救嗎?
茉茉宮:很難說。
生活中我們看見過很多被媽媽搞死的孩子,當然,這個"搞死",是說被母親剝奪了生命力,變成母親附庸的意思。
<本文發表於: 相約加拿大:楓下論壇 www.rolia.net/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