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高中時學習牛頓三大力學定理,有一次我產生頓悟,領會到它們能夠完全解釋宇宙,卻如此簡單明了,真了不起!我激動得徹夜難眠。之後日想夜想,發展出一些關於經典物理的心得,不過一直覺得那都是中學生的想法,大概別人早就知道。但是幾十年過去了,我沒讀到或聽到別人表達類似觀點。現在人到中年,覺得爛在肚子裏有點可惜,就鬥膽與大家分享,也許能激發當年的學霸們同樣說出以前沒機會說出的、自己對科學的獨特理解。
傳統牛頓三大定理以“力”為核心,最重要的用處之一就是對機械係統進行受力分析。本文提出的牛頓定律簡化形式,剔除了力的概念,實際上用“局部加速度”代替力。如果需要,任何原來的受力分析,都可以轉化成“局部加速度”分析來完成。在數值計算中,比如計算機編程,新形式比傳統三大定理形式更簡潔方便。
較傳統形式,這兩個新表達式都更好地體現了“場”的概念。牛頓定理強調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但現代物理廣泛采用場概念,經常反作用力不明確,也無需明確。比如在洛倫茲電磁力方程中,我們隻知道受力質點的情況,完全看不到反作用力在哪兒。
萬有引力的新表達式比舊表達式更明確地揭示了引力場的關鍵性質,就是場的強度決定“局部加速度”,與受力物的性質無關。比如在地球表麵,所有物體的重力局部加速度都是9.8m/s2。這個性質的另一個說法是,物質的惰性質量(inertial mass)永遠與其引力質量(gravitational mass)相等。牛頓第二定律中的質量就是惰性質量,代表物體阻滯本身運動的程度。萬有引力定律中的質量就是引力質量,代表物體對其他物體產生的引力場強度。仔細想起來,這兩種質量屬於不同概念,遠非必然相等,但科學家們通過非常精密的實驗發現,它們確實相同,非常特別,所以從古至今都吸引偉大科學家們的注意。比如伽利略從比薩斜塔上扔下大小兩個球的著名實驗。有人說他不在比薩斜塔上扔球,而把大小球從斜坡上同時放下,但意義還是一回事,都是驗證這個性質。
人們之所以被伽利略的實驗驚訝,是因為早已習慣了從亞裏士多德開始的、以“力”為出發點的古典力學思想。後來牛頓把這個思路推到極致。在這套思想裏,力是原因,運動或運動的變化是結果,比如它認為重力“造成了”物體加速下落。受這套思想影響的人,看到物體重量千差萬別,自然想象物體下落的加速度也會不一樣。但是本文提出的萬有引力新表達式表明,這個宇宙直接把引力加速度賦予受力物體,而不是引力本身。是人畫蛇添足地把這個加速度乘以受力物質量得到引力,再除以受力物質量回到加速度,然後再“驚訝”地發現受力物質量不影響加速度,沒有意識到這種驚訝完全是自己把引力加速度先乘以、再除以同一個數的多餘行為造成的。
引力場產生的局部加速度與受力物無關,也是廣義相對論的最核心基礎。愛因斯坦基於這一點進行思想實驗,發現時空扭曲可以完全解釋引力。時空與受力物無關。時空的變化可以解釋引力,就要求引力產生的局部加速度與受力物本身無關。本文提出的一個重要主張就是采用“局部加速度”代替“力”,並因此獲得萬有引力的新表達式,其中不含受力物質量m1,更直接地表達了引力的這個本質特征。
電場力與磁場力可以統一,被定義為電磁力,但電磁力與引力不可以統一,根本原因也在於此。電磁力不像引力,受電磁力作用的物體產生的局部加速度因受力物的不同而不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時空扭曲不能解釋電磁力。
在一般人心目中,“力”理所當然是力學的核心概念。從中學到大學,物理老師也都是這麽教的。但曆史上很多科學家早已從不同角度發現,力的概念在力學中並非必需。《為什麽現代科學誕生在西歐、不在中國》一文介紹過,中世紀法國神學家布裏丹Jean Buridan(1292-1363)突破了古希臘亞裏士多德的物理思想,提出基於“衝力”(Impetus)的力學理論【1】。布裏丹的衝力概念很近似現代的動量(momentum)概念,大致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他把衝力作為力學理論的核心,就繞過了力的概念。在概念層次上,衝力和動量都是力的積分。
我們現在相對熟悉的力學理論,源於牛頓在1687年出版的科學巨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拉丁語: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力是牛頓力學理論的核心,也是億萬中國學生在物理課堂上重點學習的概念。
但是在牛頓之後大約一個世紀,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於1788年創建拉格朗日力學(Lagrangian mechanics)。其中的核心概念是“作用量”(Action),它基於時間、位移、速度、和能量,完全繞過了力的概念。拉格朗日原本是意大利人,後來移民法國。我們在中學和大學裏學過拉格朗日函數、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等,都出自他的頭腦。
又過了半個世紀,愛爾蘭數學家哈密頓William Hamilton於1833年建立哈密頓力學體係。它由拉格朗日力學演變而來,基本變量包括時間、位移、動量、與能量,同樣略去了力。其中動量起著關鍵作用。可以認為漢密爾頓繼承了布裏丹的力學思路。
我在中學和大學裏從沒接觸過拉格朗日力學或哈密頓力學,因此以己推人,猜想至少那些非物理專業的同學們也沒有接觸過。在現代量子物理和電磁學裏,拉格朗日力學和哈密頓力學都比牛頓力學用途更廣泛,是很好的力學分析工具。借此機會我把它們介紹給大家。
與大多數人的印象相反,“力”在經典力學中並非必要。本文試圖在牛頓力學框架下剔除力的概念,並沒有因此破壞其理論體係的完整性,也沒有造成大的不方便,卻讓牛頓三大定律的形式大幅簡化,並且突出了萬有引力的關鍵性質。
2021年12月16日
電郵:yuanzhiluo@yahoo.com
博客網址:https://lyz.com ★ https://blog.creaders.net/u/13147 ★ https://www.haiwai.com/blog/user/29428 ★ http://luo-yuanzhi.hxwk.org ★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7482/all.html
http://my.cnd.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01755&foru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