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千奇百怪的動物自療

(2013-07-27 12:30:49) 下一個

千奇百怪的動物自療(轉載)  
      
      春天來了,當美洲大黑熊剛從冬眠中醒來的時候,身體總是不舒服,精神也不好,它就去找點有通便作用的果實吃。這樣就能把長期堵在直腸裏的硬糞塊排泄出去。
      
      在北美洲南部,有一種野生的吐綬雞,也叫火雞。當大雨淋濕了小吐綬雞的時候,它們的父母會逼著它們吞下一種苦味草藥——安息香樹葉,來預防感冒。安息香樹葉是解熱鎮痛的,小吐綬雞吃了它,當然就沒事啦。
      
      熱帶森林中的猴子如果得了瘧疾,就會去啃金雞納樹的樹皮。這種樹皮中所含的奎寧,是治療瘧疾的良藥。
      
      野貓到處流浪,它如果吃了有毒的東西,就會急急忙忙去尋找藜蘆草。這種味苦、有毒的草含有生物堿,吃了以後會引起嘔吐,野貓的病也就慢慢好了。
      
      在美洲,有人捉到了一隻長臂猿,發現其腰上有一個大疙瘩,還以為它長了什麽腫瘤呢。仔細一看,才發現長臂猿受了傷,那個大疙瘩是它自己敷的一堆嚼過的香樹葉子。這是印第安人治傷的草藥,長臂猿也知道它的療效。
      
      有一個探險家在森林裏發現一頭野象受傷了,它就在岩石上來回蹭,直到傷口蓋上一層厚厚的灰土和細砂,像是塗了一層藥。有些得病的大象找不到治病的野生植物,就吞下幾千克的泥灰石。原來,這種泥灰石中含氧化鎂、鈉、矽酸鹽等礦物質,有治病的作用。
      
        在烏茲別克斯坦,人們常常遇到一種怪事:受了傷的動物總是往一個山洞跑。有一個人決定弄個水落石出。有一天,一隻受傷的黃羊朝山洞的方向跑去,那個人就跟蹤觀察,隻見黃羊跑到峭壁前,把受傷的身子緊緊貼在上麵。沒過多久,這隻流血虛弱的黃羊就止了血恢複了體力,離開了峭壁。獵人在峭壁上發現了一種黏稠的液體,像是黑色的野蜂蜜,當地人管它叫“山淚”。受傷的動物就是用它來治療自己的傷口的。科學家們對“山淚”進行了研究,發現裏麵含有30種微量元素,可以使傷口愈合。用它來治療骨折,比一般的治療方法快得多。在我國的新疆、西藏等地區,也發現了多處“山淚”的蘊藏地。
      
      濕敷是一種消炎方法,猩猩也知道用它來治病。猩猩得了牙髓炎以後,就把濕泥塗到臉上或嘴裏止痛消炎,然後再把病牙弄掉。
      
        美洲熊有個習慣,一到老年,就喜歡跑到含有硫黃的溫泉裏洗澡,往裏麵一泡,好像是在治療它的老年性關節炎;獾媽媽也常把小獾帶到溫泉中沐浴,一直到把小獾身上的瘡治好為止。
      
      野牛如果長了皮膚癬,就長途跋涉來到一個湖邊,在泥漿裏泡上一陣,然後爬上岸,把泥漿晾幹。洗過幾次泥漿浴以後,它的癬就治好了。
      
      1961年,日本一家動物園裏的一頭小雄豹左“胳膊”被一頭大豹咬傷,骨頭也折了。獸醫給它做了骨折部位的複位,打上了石膏。沒想到,手術後的第二天,小豹就把石膏咬碎,把受傷的“胳膊”從關節的地方咬斷了。鮮血一下流了出來,小豹接著又用舌頭舔傷口,不一會兒,血就凝固了。截肢以後,傷口漸漸地長好了,小豹給自己做了一次“外科截肢手術”。
      
      山鷸的腿斷了後,會忍著劇痛走到小河邊,用它的尖嘴啄些河泥抹在斷腿上,再找些柔軟的草混在河泥裏,敷在斷腿上。像外科醫生實施“石膏固定法”一樣,把斷腿固定好以後,山鷸又安然地飛走了。
      
      不少動物還能給自己做“複位治療”。
      
      黑熊的肚子被對手抓破了,內髒露了出來,它能把內髒塞進去,然後再躲到一個安靜的角落裏“療養”,等待傷口愈合。
      
      如果青蛙被石塊擊傷了,內髒從口腔裏露了出來,它就待在原地不動,慢慢吞進內髒,三天以後身體就複原了,又能跳到池塘裏遊泳了。
      
      動物自療的本領體現了動物的靈性及一定的智力,他們也懂得從實踐中獲得知識,或繼承前輩的經驗。不少動物的智力相當於7、8歲的小孩,殘殺動物像殺人一樣殘忍啊,人類應和動物和平相處,拒絕獵殺動物的冷血行為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