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香港有千人上街示威,反對外傭居住滿七年就可以獲得居留權。示威由香港工聯會組織。
這令人想到加拿大早期的排華歷史。十九世紀末,大批華人前來加拿大參加興建鐵路。這工作辛苦,錢也不多,有時要受當地人白眼。但是當時的中國又窮又弱,政府根本沒法照顧國民。因此大批中國人爭先恐後的前來新大陸混飯吃。所賺的錢不僅可以餬口,還能寄回家鄉供養妻子兒女。情況好像今天的菲傭。
鐵路建好後,原有的華工滯留下來,當然要找工作。當時在溫哥華及維多利亞(域多利)等地,就開始有排華情緒。一方麵由於華工都不會說英語,二來是來自落後地區,因此衛生習慣受人另眼相看。最初組織反華的遊行也是由工會發起的,最直接的理由就是,華工收的工資低,又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工,很易就搶去他們的工作機會。當然種族亦是一個因素,在當時還是極大多數白人的社區,一下子來了這樣多黃麵孔。他們還特別願意將親戚都接來住,難不成很快就將社區變色?這是不是又很像今天香港的菲傭情況?
近年來,加拿大的華人一再發起抗議行動,指當年加拿大政府排華,岐視華人,要求賠償。結果加拿大政府道了歉,並且付出一筆補償,做為發揚中華文化之用。如果今天香港人及政府果真拒絕菲傭獲居留權,或是加嚴他們的居港權限製,是否構成岐視,及像加拿大一樣的歷史包袱?
這件事像是歷史在我們麵前重演。很多現在看來黑白分明的事,在當時都有其歷史因素。不是那樣的黑白分明。中國人是否因此可以更多了解當年加拿大人的排華情緒?(October 14,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