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崚子

人生如夢, 經曆過多少風風雨雨? 我願意把自己經曆過的酸甜苦辣, 與大家分享.
個人資料
嘉崚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北京 新北京 4 - 閑逛王府井

(2015-04-01 00:05:33) 下一個
當我還住在北京的那些年裏, 北京人 (尤其是外地人) 逛街買東西的主要場所有三處, 那就是大柵欄, 西單, 和王府井. 其實那時候北京的商業已經很發達了, 主要街道兩邊商鋪林立, 衣食住行, 門類齊全. 當然, 那會兒沒有賣汽車的, 人們隻能買自行車. 到委托行裏, 沒準兒你還能碰上侯寶林的車, 就那種除了鈴兒不響剩下哪兒都響的車. 那時候也沒賣房子的, 誰敢賣房子得先進班房 - 哈哈, 開個玩笑啦, 說實話那時候誰手裏有房可賣? 個兒把有房的, 也不舍得賣, 更不敢賣!

按說這三個地方, 熱鬧歸熱鬧, 其實還是各有特色的. 前門外大柵欄的京味兒最濃, 許多北京的老字號都集中在這裏, 同仁堂, 六必居, 全聚德, 瑞蚨祥, 等等等等, 能列出一長串名字來, 是北京人和外地人都願意逛的地兒, 有些特別的貨品, 除了這兒, 您還真沒處找去. 此外, 這裏還有曆史上出了名的八大胡同, 用現今時髦的詞兒來說, 就好比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 或者像前幾年被封掉了的 "天上人間", 裏邊迎新送舊, 兒女情長, 燈紅酒綠, 藏汙納垢, 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腐敗無邊. 從這兒再往南一點兒, 便是有名的天橋, 解放前是民間藝人的天下, 侯寶林等一大批藝術家就是打這兒冒出頭來的. 當然了, 那時候還有一句話, 叫做 "天橋的把式, 光說不練", 則是北京人諷刺那些嘴皮子倍兒溜, 但是手裏沒活兒的人的說法, 真是形象而又生動. 解放後, 藝人們收編的收編, 改行的改行, 大街上也少有賣大力丸的了. 但是天橋這裏, 卻出了個有名的全國先進單位, 叫做天橋商場, 貨品那個齊全, 勝過當今沃馬特, 您要是想找點兒什麽針頭線腦兒的, 真還都找得著. 更別提服務態度了, 那叫一個好, 您要是走進去了不買點兒什麽東西, 還真不好意思空著手出來.

其實我住北京時最常去的, 還是西單. 其原因, 一是因為順路, 二是因為全. 我這裏所說的"全", 是指貨品的類別和檔次都全, 符合我的需求和消費水平. 那時候通常的程序是先逛一個西單商場, 再去一個稻香村, 該買的東西就大概齊了. 實際上, 整條西單大街, 包括宣武門外大街, 從菜市口一直到新街口, 馬路兩邊的各種商店一個挨一個, 幾乎就不斷溜兒. 騎自行車從那兒路過時, 碰到想買東西的店, 一徧腿兒下車就進去了, 絕對方便. 這就是西單的好處.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西單服裝店前麵那片自行車停車場, 每天晚上就是倒爺們的天下, 人擠人, 熱鬧非凡, 在當時也算是北京一景. 現在, 這西單服裝店早就沒了. 當然, 燈光球場外臨街一麵的西單民主牆, 開始時被提倡, 到後來被拆除, 這段曆史,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至於王府井大街,對當時的我們而言, 因為商品檔次較高, 也要算做一個奢侈的去處了. 南起東長安街, 北至中國美術館,這三裏多長的路,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街. 路口的新華書店和工藝美術品商店, 是我們每次必逛的, 就算不買東西, 看著也是享受. 至於王府井大街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 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更是號稱 “日進鬥金” 的寸金之地. 在早, 王府井大街是可以通車的, 各種車輛和自行車擠在一起, 交通極其繁忙. 我出國以後, 這裏改為步行街, 就暢快多了.

去逛王府井之前, 先溫習一點兒曆史吧. 王府井大街定名於1915年。遼金時代,王府井隻是一個不出名的小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後,這個小村落開始熱鬧了起來,並有了 “丁字街” 的稱呼。明成祖時,在這一帶建造了十個王府,便改稱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滅亡了以後,王府也隨之衰落了,人們便稱它為王府街。到清光緒宣統年間,這裏開始繁華,街的兩旁出現了許多攤販和店鋪,還有一個“官廳”,成為當地有名的一個市區。1915年,北洋政府內政部繪製《北京詳圖》時,就把這條街分成三段:北街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麵槽,南段由於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側,現今的大甜水井胡同)而稱王府井大街了。後來,逐漸用王府井稱呼整條街了。

2014 年夏天回北京, 有幾天是住在台基廠的. 這裏離王府井很近, 走幾步就到了. 這幾年在很多文章裏讀到一個說法, "北京人不逛王府井, 上海人不去南京路". 理由嘛, 人們大概也都想象得到, 至於正確率究竟有多高, 還真沒有一個認真的統計. 我現在已經算不上是北京人了, 出國多年, 每次回去都是瞎忙, 還真沒好好逛過王府井. 為了證明上麵那句話的正確, 我們兩個非北京人還真找了一天去逛王府井. 說是逛, 還真就是逛, 一沒計劃買什麽東西, 隻想看看如今的王府井到底變成了什麽樣, 還能不能找到一點兒過去的感覺. 二呢, 也想去體驗一下那個小吃街. 聞名已久, 去嚐嚐鮮吧.

從台基廠走到了王府井大街南口,才發現這裏的繁華卻是大不如前了. 路上不走車了, 行人相對稀少, 雖然是普通的日子, 卻有全副武裝的特種部隊士兵在巡邏. 走進新華書店, 買書的人稀稀拉拉, 也沒有椅子可供人們坐下來瀏覽一下感興趣的書. 再看看音像製品, 門類既不齊全, 價格又非常可觀, 隻好帶著一些失望離開了.這可能是收緊思想控製的副作用, 也可能是互連網衝擊的結果吧, 總之這已經不是八十年代令我流連忘返的書店了. 再走幾步, 進了久違的王府井百貨大樓, 也發現滿不是那麽回事, 一樓幾乎全是化妝品的天下, 卻沒有幾個人在買東西, 隻有一些衣著光鮮的售貨員小姐在聊天. 上樓看看, 也是一些價格昂貴的時裝, 比起美國, 隻貴不便宜. 逛了一圈, 興趣缺缺, 走出門去, 隻看見當年優秀售貨員張秉貴的胸像寂寞地立在那裏, 大概隻能讓人們依稀回憶起曾經的王府井風貌. 失望之餘, 也不想再去逛不遠處的東安市場了. 總的感覺, 好像北京人真的不怎麽逛王府井, 而且這王府井也確實不如從前那麽吸引人了. 我出國之前, 北京的燕莎中心剛剛落成, 那時我卻已經沒有心思也沒有時間去逛了. 現如今的北京, 五光十色的大小商城滿哪兒都是, 隻好以後有機會再慢慢逛吧.

瞧著遠處的八麵槽, 卻不想往那邊走了. 隻是在心裏默默地回憶, 當年那裏有三個商店對我吸引力最大, 那就是外文書店, 體育用品店, 和一家開張不久的音樂品店. 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時候, 我在那兒買過一盤原版錄音帶, 花去我一個月工資的七分之一, 隻因為那盤帶裏有一首我極愛的 "塞爾維亞理發師" 序曲! 雖然沒錢, 卻也夠任性, 現在可真是沒有這種豪情了. 更遠處的中國美術館, 那時候也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 第一次看到羅中立的油畫 "父親", 曾經給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震撼和衝擊, 讓我嚐試用一種不同的視角來看社會和人生, 對從前受到的僵化教育實在是一種顛覆, 這可能是作者和美展舉辦者都沒意料到的效應吧.

好在王府井小吃街就在眼前, 這本來也是我們今天逛王府井的目的之一, 於是就一頭鑽了進去, 希望能在這兒一飽口福. 誰不曾想, 那撲麵而來的怪異氣味幾乎立馬把我嗆一跟頭. 按說賣吃食的地方應該是飄溢出誘人的香味兒, 總不該這樣不堪吧? 可是這裏的味兒確實是不對勁兒, 我覺得就好像香港一些街上的油炸臭豆腐味兒, 再混進一些別的不三不四的味兒, 說不清道不明, 反正就是讓你不想停留. 硬著頭皮走了一圈兒, 瞧著這些食品, 不是看著不對路, 就是覺得不衛生, 反正是勾不起食欲來. 可再怎麽說, 來了一趟, 總得嚐點兒什麽不是? 終於發現了搭褳火燒, 好像還是那麽回事兒, 來一個嚐嚐吧. 一口咬下去, 嘿, 滿不是那麽回事兒, 說不出是什麽味兒, 就感覺是嚼了一嘴拆遷下來的碎磚爛瓦, 根本不想再咬第二口, 直接就扔垃圾桶裏去了. 於是我對這小吃街的興趣降到了冰點以下, 走人了. 後來聽說, 真正的北京小吃現在該去寬街, 那就下次再說了, 眼下要出去吃, 隻好找正宗餐館. (再說了, 還真不知道下次會是哪一年呢!)

這王府井, 也就逛到這裏為止了. 下邊想捎帶說一下崇文門外的一個小公園, 因為住處離得近, 我們大清早去逛過兩次, 倒覺得是個好去處. 說起北京城裏的老城牆, 解放後因為礙了黨中央的眼, 都已經陸陸續續地被扒得差不多了. 隻剩下不多的幾處, 不知道因為什麽, 陰錯陽差地活了下來, 被現在的北京人當成了寶貝, 恨不得成天捧在手心兒裏頭了, 這崇文門外的一截兒老城牆, 就是幸存者之一, 順著公園的小徑, 你可以一直走到建國門內的古天象台. 每天清晨, 住在這附近的男女老幼們就喜歡到這小公園來, 有的溜彎兒, 有的慢跑, 有的打太極, 有的踢毽子, 還有的逗狗, 有的下棋. 當然更少不了大媽們跳舞, 老頭兒們侃山, 挺熱鬧. 要是碰到個雨後的早晨, 霧霾幹淨了, 小風再那麽一吹, 人們來這兒轉一圈, 瞧瞧紅花兒綠葉, 聽聽百鳥爭鳴, 還真有那麽點兒老北京的味兒, 確實是挺舒坦的. 說實話, 比逛王府井好!

1. 王府井大街和東長安街的交叉口, 當天還有荷槍實彈的軍人在巡邏, 我沒敢把鏡頭瞄向他們.




2. 著名的全國勞模張秉貴, 在那個老年代, 是王府井百貨大樓糖果部的售貨員, 據說有 "一把抓" 的神功. 現在他一直為百貨大樓站崗.




3. 王府井百貨大樓化妝品部的女售貨員們, 不知在聊著什麽. 好在我不需要買什麽, 否則都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她們 - 肯定是不敢稱 "同誌" 或 "小姐" 什麽的了!




4. 王府井路口附近, 著名的中國照相館, 主櫥窗裏, 一如既往, 擺著毛劉周的大照片.




5. 台基廠天主教堂一景




6. 王府井大街上, 韓潮泛濫.




7. 工精料美的旗袍, 猜猜多少錢?




8. 等你回家.




9. 這哥兒們比我專業! 這大熱天裏, 我可扛不動三腳架了.




10. 請來喝, 王老吉!




11. 王府井大街的廣告, 感覺真是沒有創意.




12. 夫妻雙雙把家還.




13. 禮儀小姐準備上崗.




14. 答案在這兒呢: 這一身, 要價接近五千人民幣.




15. 閑著就是閑著!




16. 閃開閃開!




17. 東來順的涮羊肉, 那真是名不虛傳. 隻是今兒天太熱, 不想吃火鍋了!




18. "兩位! 裏邊兒請了您哪!"




19. 到王府井小吃街去瞄一眼, ......




20. 這小胖子, 嘛意思?




21. 這個, 想吃嗎?




22. 滿街筒子都是人.




23. 這個, 敢吃嗎?




24. 這個, 可以吃.




25. 這個, 沒敢吃.




26. 把個小吃街都快走到頭兒了, 肚子還空著呢.




27. 這個, 我出國前在北京還真吃過.




28. 吆喝一聲, "白水羊頭!"




29. 覺得這個夠安全吧, 來一趟, 總得嚐點兒什麽不是? 倆人買了一個, 沒吃到一半, 扔了. 這也忒不是味兒了, 咳!




30. 瞧著就不敢吃!




31. 拜拜了您哪, 王府井小吃街! 這滋味兒, 酸甜苦辣 (從右邊往左數哈)!




32. 餓著肚子出了小吃街, 在王府井飯店樓下找了家餐館, 坐下了. 您別說, 生意還真清淡.




33. 一碟兒小菜, 兩碗麵, 花了 90 大元. 那兩碗麵長得什麽樣兒? 不照也罷.




34. 在崇文門附近看見了功德林, 這是家當年上海遷京的素菜館.




35. 在外邊看了看, 沒進去.




36. 崇文門外的小公園, 離我們的住處比較近, 早晨起來, 就去遛個彎兒.




37. 老兩口兒的退休生活, 挺有味兒的.




38. 部分修複了的殘破城牆, 當年的漏網之魚, 如今成了寶了.




39. 小學生在校園裏出早操.




40. 這個拐角兒完全修複了.




41. 老房子, 新房子, ......




42. 終於能鬆鬆快快地起大早遛鳥兒去了!




43. 趕早班的姑娘




44. 附近的居民是挺有福氣的哈!




45. "你們家大孫子結婚啦? 有房嗎?" "哪兒有啊, 這不, 還跟我們擠著過呢!"




46. 小公園旁邊的街道, 不堵車, 也沒霧霾 - 今兒天不錯.




下一集, 去看哪兒? 好嘞, 那就圓明園吧.


原帖鏈接:

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452838.html

http://bbs.wenxuecity.com/photography/1408918.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嘉崚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洋藍' 的評論 : 我也喜歡那兒的涮羊肉. 89年有一次去吃, 服務員建議直接蘸調料生吃, 不要涮. 試了試, 還真不錯. :-)
海洋藍 回複 悄悄話 愛東來順的涮羊肉^^
嘉崚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匆匆客' 的評論 : 謝謝匆匆客! 現在的社會風氣就是這樣. 北京上樑不正, 別處下樑也會歪.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是啊!我在2013年去北京由於時間關係隻去了前門大街,對北京商業的現狀也是點頭少,搖頭多。北京的大爺心態要改一下。
嘉崚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jin09061999' 的評論 : 謝謝! 你提到那些北京傳統小吃, 在那兒還真是沒找到. 寬街應當有吧? 下次再去找!
jjin09061999 回複 悄悄話 同感!2013 去北京,這是自從1996後第一次回國去北京,非常渴望吃老北京的耳朵眼炸糕,。。。 係列小吃,可惜沒吃到。逛了一趟王府井小吃街,滿心的期望變成失望,看了一圈,什麽都沒敢吃, 隻敢買了點糖炒栗子, 失望大過期望!

想想過去,王府井大街背後有一小吃店買混沌 燒餅 腸的,。。。東單的菜場,素什錦,各種式樣的北京腸,。。。。 西單的小吃店,擔擔麵,。。。,。。。都不見了,真的好失望。北京是我以前的最愛,現在再也愛不起來了。傳統的沒保留,好的也沒學到,現在是烏七八糟,什麽都不像了。今後再回國,都不想在北京停留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