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剛過, 看著老美過節, 我卻被迫在公司加了兩天班, 做一些必須立刻處理的事, 並沒有真正融入到老美感恩節的狂風暴雨中去. 說實在話, 來美國許多年, 隻有兩次被美國人請到家裏去吃火雞大餐.
第一次是在 Kansas 州的一個小城 Emporia (我那時剛來美國不久, 中國的窮學生們把這個小城命名為 "美國的蘭考"), 主人請了我們幾個中國學生出席晚餐, 也就是所說的 "感恩"了. (可惜附近沒有印地安人好請!) 吃飯時, 我的一位老弟把男主人認出來了, 在我耳邊說: "就是這家夥, 每次到餐館吃飯都會打鐵!" 解釋一下: 所謂 "打鐵", 就是不付小費, 這是中餐館裏流行的行話. 早期來美國自費留學的中國窮學生大多都在餐館打過工. 洗碗切菜送外賣, 其中的酸甜苦辣, 隻有做過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打餐館的流動性很大, 要 熬過些日子以後才能升級做 Waiter, 那時才有些額外的小費收入. 要知道, 餐館老板付給Waiter 的底薪極低, 小費才是他們的主要收入. 做 Waiter 的人, 自然極其瞧不起那些打鐵的食客, 幾十塊錢的飯吃得起, 幾塊錢的小費卻覺得肉疼! 所以這次晚餐, 也讓我看到了少數美國人的虛偽.
第二次是在 San Diego 了, 是我的直接上司 Gene 單請我們一家與他們共度感恩節. Gene 非常善良, 也很能幹. 他除了當小老板, 還得應付大老板, 又與其他部門打交道, 為我們遮風擋雨, 同時還負責一整塊編程的工作, 而我們的關係都處得很融洽. 令我驚異的是, Gene 還有一手非常漂亮的木工活兒, 在他家裏欣賞到他自己打做的電視櫃, 選料精良, 造型別致大方, 做工極細, 令人拍案叫絕! 他的夫人在兒童醫院做護士長, 他的女兒雖已成年, 但是因為有一點心理問題, 沒有出去工作, 在家裏受到父母的悉心愛護. 他的兒子剛結婚, 帶著漂亮的太太來團圓, 一起分享火雞大餐. 我們也沒空著手去, 包好了韭菜餡兒的餃子, 到了他們家, 再煎成鍋貼, 趁熱吃, 大受歡迎! 他的兒子更是毫不客氣, 把剩下的鍋貼和我現場調配的作料統統打包帶走了. 熱心的主人也把火雞和其它一些美國菜打了幾包, 不容分說地塞到了我們的車裏, 讓我們帶走了很多溫暖!
其實到了現在, 美國的感恩節已經變味兒了. 原先的傳統, 隻剩下了火雞大餐. 現在卻又多了兩個節目, 一是酗酒, 二是瘋狂搶購, 帶給我的印象都不太好: 隨處可見的車禍和飛車, 滿街的警車開罰單, 擠得滿滿的停車場, 排著大長隊的收費處, 都給人一種末日將臨的感覺. 這算什麽節日啊! 還不如自己去海邊坐一會兒呢. (說了半天, 這跟成都錦裏有什麽關係呢?)
常言說, "每逢佳節倍思親"! 感恩節雖說算不上中國節, 畢竟還有幾天休息. 與三五位好友相聚小酌, 依然會勾起思鄉之情. 我生於重慶, 雖然自幼在北方長大, 但是籍貫一直填的是成都, 家裏的親人們也大都聚居在成都. 父母親在家裏一直是講成都話, 我也就聽得很習慣, 也就會講一些. 而好多年來父母的工作都一直引領著全家人生活在北方: 東北, 西北, 和華北. 所以我哪兒的方言都會講幾句. 跟東北人在一起時, 我會滿口大楂子味兒, 可能比趙本山更土. 和北京人侃起來, 我也能來一口京片子, 氣死侯寶林. 遇到山西或內蒙的老鄉, 也能說幾乎正宗的山西話, 堪比華國鋒. 隻可惜在嘉峪關的戈壁灘上僅生活了一年半, 沒來得及學說甘肅話, 那是個新建的鋼鐵基地, 每天見到的全是東北人. 如今在美國混生活, 天天都得拽洋文. 但是我最喜歡聽的, 還是四川話! 想當年那一台四川話劇 "抓壯丁" (後來還被改編成電影了!), 風趣, 詼諧, 聽過之後仍然餘音繞梁, 三日不絕, 太過癮了! 來美國之前, 前後隻有兩次機會回過四川. 我也就抓緊機會練習我的 "椒鹽四川話", 成都, 重慶, 宜賓, 瀘州, 樂山, 雅安, 每去一個地方, 我都爭取跟親戚們講四川話, 終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讓我心裏非常欣慰. (賽過鄧小平.) 在內心深處, 我始終認為自己是四川人.
拉拉雜雜地閑扯了一通, 其實隻是為了貼一些成都的照片給大家看一哈, 同時也撫慰一下自己的懷鄉之情. 人在曹營心在漢, 祖國的山水, 故鄉的親人, 時時縈繞在心頭. 前兩年回了一次國, 其中在成都住了一個星期, 主要的任務是為父母親掃墓, 還要拜見多年不見的親人們. 剩下的時間就不多了, 隻能走馬觀花似的玩了幾處名勝古跡. 趁著感恩節休息, 在這裏給老鄉們傳染一些思鄉之情.
說到成都的錦裏, 其實大家也都知道, 那整條巷子都是重新建起來的, 商業氣息過濃. 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海外遊子而言, 畢竟還能在這兒找到不少成都味道, 又兼隔壁就是武侯祠, 安排作一日遊, 巴適得很. 何樂而不為呢?
1. 在成都錦裏的入口處, 你可以看到一幅極為簡略的導遊圖.
2. 桃園三傑和五虎上將的小雕像, 是這裏的特色紀念品.
3. 哈哈! STARBUCKS 竟然也能在這裏占有一席之地.
4. 古色古香的小門臉, 引人遐想.
5. 錦裏一條街, 集文化與飲食之大成.
6. 小店出售的臉譜麵具, 多姿多彩!
7. 這幾篇短文, 介紹了錦裏的前世今生.
8. 室無陶不雅
9. 在這裏吃午飯, 牆上的童謠吸引了我的注意. 用成都話念出來, 真是別有韻味.
10. 記得兒時最喜歡聚在吹糖人的小擔前, 看他變魔術一般吹出那些大千世界. 買一個, 舉回家, 好久都舍不得吃!
11. 人稱 "西蜀第一街"!
12. 吃一碗清湯抄手, 再來幾個葉兒芭. 雖然味道清淡, 卻也一解鄉愁.
13. 在葫蘆上賦詩作畫, 也很有趣.
14. 遊客來自五湖四海.
15. 皮影戲, 不知為什麽, 讓我想起葛優演的 "活著". (別說, 他還真有幾把牙刷! :-)
16. 要有一個很大的胃, 才能裝下這許多小吃.
17.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 其實是賣草鞋出身.
18. "結義樓" 內是餐館.
19. 又見皮影戲, "帝王將相, 才子佳人".
20. 這塊頑石, 莫不是賈寶玉的舊相識?
21. 傳統波絲糖, 沒敢嚐.
22. 剪紙藝人, 把老馬老毛, 蒙娜麗莎, 五虎上將, 觀音菩薩, 一網打盡.
23. 換一個角度來看錦裏的入口處.
24. 附庸 "風雅"!
25. 廣寒宮
26. 三英戰呂布
27. 看看這個諸葛亮, 夠誇張吧!
28. Goodbye, 錦裏!
如果想看大圖, 請點擊下麵的鏈接:
http://bbs.wenxuecity.com/chengdutravel/307772.html
謝謝幸福劇團, 握你的手!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