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
我比較喜歡看美國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因為這些電影大多勵誌,有故事,也不缺乏衝突,比較吸睛。電影《卡特教練》,《Coach Carter》 就是其中一部。
卡特教練不但訓練隊員的運動技巧,帶領隊伍過五關斬六將,使一支生存於貧民區的,一盤散沙的籃球隊,最後成為一支鋒芒畢露的勁旅。更重要的是他非常注重隊員的學術教育,教導年輕人提高自我期望,並把目光放遠,他認為指引隊員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與贏得籃球比賽一樣重要。就因如此,產生了故事。
教練卡特,由黑人演員塞繆爾·傑克遜扮演,我覺得他真就是本色出演。
卡特教練從他自己的經曆和他的隊友的經曆,得出一個深刻教訓,隻有將學校的教育塑造與籃球訓練結合,讓孩子們有毅力、紀律和團隊精神,足夠的學術才能,才會成為有光明未來的籃球運動員。
當他第一次走進訓練場,那幫不知深淺,粗魯散漫的隊員還以為他像上任的老教練一樣善良好欺,誰知人高馬大的卡特,以武治武,以粗製粗,一個下馬威,就此翻開了新的一篇。
他要求隊員和他簽訂合同,學分必須要達到2.3, 才能繼續訓練和比賽。上課必須坐前排,比賽當日必須穿西服打領帶。以此喚起隊員的學習熱情,自律和自尊。這也是他接受學校聘請他當教練的唯一條件。當這些自由散漫的隊員表現出不滿,抵觸。他對隊員們說:“我看見的是一個不給你們出路的教育係統,裏士滿高中畢業率是50%,畢業生中隻有6%能上大學,每間教室裏,大約隻有一個能上大學。在這個社區,33%的18-24黑人男性都會坐牢的。在你與你的左右同伴中,就有一個要坐牢。生長在裏士滿,坐牢與上大學的比是80比20。”
卡特教練針對運動員的問題,運用他特別的方法,讓這個隊像一匹黑馬騰空而出,氣勢如虹,如秋風掃落葉般擊垮其它隊伍,在那個賽季,保持連續13場不敗。整座城市都在為這支不敗的球隊而瘋狂,隊員和他們的家庭似乎已看到成功的曙光。
但是在錦標賽即將到來的緊要關頭,卡特教練作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關閉訓練館,所有隊員到圖書館複習功課,直到學分達標方可恢複訓練,參加比賽。一石激起千層浪,可以想象全學校乃至全社區的震驚和憤怒。因為裏士滿是一個工人階層聚居的城市,高失業率使得人們飽償貧困和生的重壓,跟隨卡特學習籃球的45個孩子中許多都來自單親家庭,像科比和沙克一樣有名有錢是許多隊員的夢想,許多家長已經將籃球視為孩子衝出裏士滿、獲取成功的唯一方式。
為了平息這場紛爭,學區決定召開公聽會。麵對責難,卡特擲地有聲:“你們一定要認真考慮你們會給孩子們灌輸一種什麽樣的信息。這也是我們社會對職業運動員灌輸的信息。就是他們可以不受紀律,高於法律。我所要告訴孩子們是遵守紀律才能有所作為,見來才有更多的謀生的機會,如果你們對15,16,17歲的孩子說你們可以不用遵守紀律,可以違反合同,那你們說他們還需要多久就會犯法呢?我三十年前就在這裏打球,當時與現在一樣,我的隊友一些死了,一些坐牢,我現在接受這份工作,就是想改革。為了一隊出色的小夥子而改革。”真是一腔熱血。雖然學區決定開放訓練館,但卡特拒絕屈服,他選擇辭職。
在訓練館門前,卡特撿起剪斷的門鎖,心中一定是百感交集。當他進入訓練館,一幕他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現,所有的隊員坐在訓練館中央認真學習。
隊員克魯茲站起來說:“我們最怕的不是別人看不起我們,我最怕的是我們前途無量。我們真正怕的是我們光明的一麵,不是我們陰暗的一麵。我們平庸,世界依舊,沒努力就不會有成就。我們都是前途無量,不僅是我們,所有人都一樣。讓我們發揮我們的潛能,我們身邊的人自然而然也會效仿。讓我們自己從恐懼中解脫出來,我們的行為也能讓他人解脫。”
卡特教練總是問他的隊員:“你怕什麽。”沒人理解他的用意。正是這個克魯茲當初不服管教,脫離隊伍,跟隨他表哥販毒,結果親眼見到表哥血濺街頭。驚恐萬分的他哭求歸隊。所以感悟深刻,能說出那一番話。
卡特教練的堅定信念和執著熱情得到了回報,所有的隊員在幾個老師的幫助下,學術成績達標。思想得到升華的隊員們,如下山的猛虎撲進比賽中,一路高歌,勢不可擋。雖然最後以一球之差敗給了強隊,但他們雖敗猶榮。有這樣一個超凡脫俗的教練,讓他們懂得了人生的的真諦,明了他們的人生方向,這比贏得一次比賽更為重要。
那一年,四個隊員獲得獎學金,進入大學。這裏還值得書寫一筆的是卡特教練的兒子,他本來已被卡特教練送入當地最好的高中,並被選入校籃球隊。出於對父親的崇拜和信任,他堅持轉入裏士滿高中,要在父親手下打球。他果然沒有辜負他父親的期望,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後在裏士滿高中的得分超過他的父親,而且以全額獎學金進入西點軍校。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得到的指導 ,那將決定一生,所以高中導師,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