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穀 -- 溪流

地球軌道是橢圓,不圓我有什麽辦法?
個人資料
正文

謝謝lakelevon, 我挺歡迎咲媱的回答的。從她的回答,我拐彎想到比喻總是不全麵,進而想到了東西方的思維差別

(2023-10-06 22:30:07) 下一個

就是說:

宏觀上,麵對人生,有點像麵對熱力學定律,現象界總是熵增加,不可避免。推廣一下,也就是佛教說的:諸行無常。永遠有事兒,幹不完的事兒,不可能將來有某個時間說,好了,明天後天今後永遠沒事兒了。

基本上這也是老莊的觀點,人生有限,事情無限,知識無限,要想徹底解決那是以有限對無限。以有涯隨無涯,徒勞身心。

麵對這個現象,這裏就產生了東西方的兩條路:

1. 東方的路,就是修行。麵對這每天的負擔,反過來問一個問題,把問題推到極端:掃不掉落葉,我幹嘛非要掃?不掃會死嗎?類似老子說的,幹嘛非要維持身體?你天天憂心忡忡,就是因為有身體,如果沒有身體,何患之有?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基督教、佛教都是這個思路,就是認定這個世界的現象並不重要,不需要憂慮太多。極端點、說白了就是,你離開這個身體照樣活得好好的。但他們說這個,我是相信,人家已經實證,“自我存在”真的是可以脫離物質身體的。這是解決憂慮-worry-的根本出路。Why worry? 地球-甚至整個三界、現象界-就是個監獄,幻覺造成的監獄。你們先跟我學,獲得真正的自由。實證解脫後,再回到身體和現象界做事,想幹啥幹啥,完全自在。那就是菩薩遊戲人生,遊於畢竟空。

2. 西方科學的路。雖然掃不掉,但是能不能讓掃地變得輕鬆點,容易點,效率高點?腐敗葉子少點?把樹好好安排一下,搞點結構性、體製性變革。甚至,抽幹沼澤。這是政治體製改革的路,美國立憲的路,和一般科學的路。這屬於比喻性砍樹,不是真砍樹,砍的是滋生腐敗葉子的根源。還是為了愛護樹,愛生活。

3. 就真像咲媱說的,砍樹,這其實是邪教了。就像文革那樣,認定“這個、那個你是改造不好的人”,砍了,百分之五的比例砍。他們以為這樣砍,就能砍出一個新世界。結果,砍來砍去,砍到最親密的戰友了。死後別人把他老婆也砍了。

======

我是由此考慮人生心態,融合東西方的角度和方法:

該做的做,但是任何時間也不可能說我要做的“完美”,因為“現象界”就沒有完美的可能,總有事兒,而且總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總有掃不完的樹葉,也總有更好的種樹的方法。所以今天就做今天的。美國的憲法也是要加修正,微軟的windows也天天加補丁。

宏觀上要很明白的認知:哪個層麵沒事兒,哪個層麵會一直有事兒。做的同時,也能放下。自由人打掃衛生,和監獄犯人打掃衛生,差別在於心是否自由,是自選還是被迫。

上麵是東西方兩種文化擱置提出的解決方案,獨自發展了除了不同的文化和心態,也基本各自不太明白對方的好處。隻有當現在我們遇到對方後,才慢慢看出來單獨強調一方麵也可以有一定的弊端:

  • 如果單純從東方的角度講,從莊子的角度講: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永遠做不完,也就不做了。容易造成不思改進心態。
  • 如果單純從西方科學傳統講,也有弊端:就是把掃葉子,以及發明掃葉子的機器,當成了天大的事兒,好像發明個機器或者定理,就能徹底解決問題,甚至瘋狂到誤以為“這是最後的鬥爭”,從此不需要再麵對任何掃葉子的問題。而且從此就不朽,就永生了(注意人們潛意識裏渴望永生的念頭從來都不會中斷),真真實實是在試圖以有涯隨無涯,最後也造成很多心理困擾和掙紮。不是說科學家裏也有不少諾貝爾獎綜合症患者麽。

這些年人們一直問:為什麽中國沒有發展出西方科學,其實我覺得是因為有兩個層麵的問題,一個人如果水平不夠,是難以兼顧宗教和科學(性宗和相宗)的。另外,搞科學的人也是很難認識佛教、老子的,西方科學傳統裏的人也可以反問,我們為什麽沒有發展出佛教?類似叔本華,艾默生、梭羅等,都從東方的傳統中,看見一個不同的係統。

隻有到了現代,或者人們能夠兼收宗教和科學的長處,心態上能如佛那樣放下,做事上也能汲取科學的效率。

不過,題外話,要做到佛那樣真放下,布袋和尚那樣真放下,並不是“說說就算”的,那在佛教裏也是有檢驗標準的。就像工廠的產品,要蓋合格證,也是要經過震動、摔打檢驗的。必須能突破物質局限,而不僅僅是心理上的突破。真正合格的解脫自在者並不多,但並非沒有。最後,為了讓人不至於誤認為太遙不可及,我也得實說,最少我直接認識的解脫者,有幾個師兄師姐。
==========
這篇文確實是為了總結、清理思路。特別是為了整理日常生活、工作時如何用心,才能兼顧兩頭。
  1. 時刻知道每天每時的工作,永遠不是永久的解決,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做不完,也要每天做,生活就是這樣而已。
  2. 現象界的任何工作,任何成就,再大也不算大。哪怕做了牛頓、愛因斯坦的工作,也不算大。現象界的任何工作,都是有限的,不是徹底的解決。
  3. 既然任何工作結果都不是最大,人就應該做一個讓自己感到舒服的工作位置,而不必一定要強求什麽成就。滿足於當下的工作,可以平滑轉換工作,但不必一定要跳到另一個地方,
  4. 真正的解決,隻能是宗教層麵、本性的解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