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穀 -- 溪流

地球軌道是橢圓,不圓我有什麽辦法?
個人資料
正文

牛頓三大定律也是隻是適應於我們三維物質世界。這也是我這幾天琢磨的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一問,佛教那麽牛,為什麽沒有發展出科學

(2023-06-15 11:05:14) 下一個

我的一個解釋是:

  • 搞科學的人水平不能太低,這是肯定的。太低的水平啥也搞不出來。
  • 但也不能是佛那種人,那種人超越了這個世界,要帶人出三界的迷幻,破的是生死之謎。
  • 不過什麽叫“破生死之謎”,就有了如何“破三界惑”,然後又有“什麽叫三界”,東西就越來越多。
  • 還有,有些物理規律確實隻存在於這個世界,如果一個人走的世界多了,天上人間都跑過,他很難去專注於隻適應這個世界的規律。
  • 這個世界的規律(比如F=MA)屬於這個世界的人的共業。別的天人世界,心想事成,想吃的,飯就來了,不是根據F=MA設計的推車送來的,那就難以專心研究F=MA了。

但如果不說物理學,而說心理學,還有另一個問題,佛教和西方心理學的異同。這一段看的《Atomic Habits 簡稱AH》其中提到的 CUE, CRAVING, RESPONSE, REWARD。佛教裏也有所有心理過程都有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為什麽沒有發展出日常應用?也意識到兩者追求的差異。而且AH裏的Aware what you are doing. labeling 你的cue 和 craving 都是傳統佛教(特別是東南亞佛教傳統)裏的技術。但是佛教傳統講究禪修,那個環境裏本身就把什麽進到黑暗房間裏,你想有光明這些環境都取消了,你的禪修環境就是單一的房間,到時間自動開燈關燈,都是有人管理。所需要麵對的都不是外部的CUE,而是內心的CUE。

 

這個事兒越想,越可以提出更多問題,包括教育心理的問題。佛教包括東西太多,從教育心理學來看,如果“在一個人提出問題之前,就給了他答案”,那會影響他的求知欲和進步。而且,還有心理束縛,讓人麵對權威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很多佛教學者,已經不是自己探索進而應用,而是變成了經典的注釋者。類似當年歌德說,莎士比亞不能讀的太多太勤,否則自己寫不出東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