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旅遊】之62:金張掖
從青海湖到甘肅張掖市,需要北行穿越祁連山。一千四百年前(公元609年),隋煬帝禦駕親征,在青海湖一帶擊敗吐穀渾軍隊。然後他經扁都口向北穿越祁連山到張掖召集在西域勢力範圍的27國國王來慶功、宣威。不幸在祁連山中段海拔三千多米的扁都峽穀口遭遇寒流,(陰曆)六月飛雪,所率數萬大軍凍死了一大半,隨行愛妃也被凍死,據說至今仍有娘娘墳在路旁。我們也走這條路去張掖,公路路況倒是很好。
過了扁都口,其北麵的張掖市屬民樂縣油菜花盛開美景,背景是祁連山:
漢武帝通西域設河西走廊四郡時,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命“張掖”郡名。北朝西魏因境內之甘泉而改叫甘州。和福建、安徽、江蘇一樣,甘肅也是以最重要的兩個州來為省命名的,即甘州和肅州(酒泉)。自古有金甘銀涼(武威)銅肅之說,第四郡是敦煌郡(沙州),老窮老窮的地方。可見張掖在河西走廊因水土宜人、物產豐富而居最滋潤、最重要的地位。那時黃河以東置五郡,統歸涼州管轄。 蘭州還未建邑,連縣治都不是。
張掖市容:
張掖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首屈一指的當屬境內臨澤縣倪家營鄉紅山灣村丹霞地貌。我們去時這景區剛開發,很少遊人。現在已是人頭湧湧了:
紅山灣村丹霞地貌就在西路軍當年覆滅的最慘烈戰場梨園口東南方3公裏處。它也是我的《古戰場遊記》係列的開頭第一篇:
古戰場遊記:血染的紅山灣 。其中紀念館和烈士墳墓照片都是在高台縣拍的:
張掖市內有西路軍紀念館,它比高台縣的西路軍紀念館小得多。當時我投稿時寄去兩份不同的照片。雜誌發表時卻采用了張掖市內西路軍紀念館的照片:
張掖市內西路軍紀念館 :
倪家營的五十多個村莊是西路軍最後覆滅處 :
張掖市內的大佛寺始建於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葉如來寺。寺內安放有國內最大的室內臥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槃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並排而坐。塑像龐大,我們的相機無法拍其全貌。這裏隻能貼一張張掖旅遊局的宣傳照:
臥佛寺大殿:
臥佛寺旁的古白楊樹是信眾們祈福處:
石塔寺:
張掖市內的隋代木塔寺:
張掖鎮遠樓俗稱鼓樓,又名靖遠樓,位於張掖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於此,是河西走廊現存最大的鼓樓:
最後我想強調說:張掖的一切,包括她的富裕、繁華、人口、曆史,都是從南麵祁連山流下來的黑河賜予的。黑河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河。沒有黑河,這裏就隻有戈壁灘。近幾十年來祁連山的積雪銳減,給我們敲起警鍾:大自然不可能對人類無限慷慨下去,一切自然資源都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