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戰場遊記之六十二:千裏烏江,百裏畫廊, 照片和視頻(上)
龔灘烏江畫廊遊客中心:
1927年十月初,南昌起義軍在廣東潮汕失敗後,除朱德、陳毅帶領三河壩少量殘部成建製向贛南撤退外,其餘領導人均分散逃亡。總指揮賀龍逃到上海,次年3月由中央派遣,和周逸群一起到湘鄂西建立根據地,並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鼎盛時期湘鄂邊、洪湖兩個根據地連成一片,覆蓋58個縣市,擁有2萬正規紅軍和近5萬地方武裝,威震武漢。但後來在中央派來的代表夏曦等極左路線(尤其是肅反)統治下,實力大減,未能粉碎第四次圍剿。遂縮編為三個師,萬餘人的紅三軍。1932年秋不得不撤離根據地,轉戰豫西南、陝東南、川鄂邊、最後經川南的彭水(今屬重慶市)溯烏江下遊逆江而上,1934年夏初在沿河(今屬貴州)一帶開辟黔東北根據地。此時隻有兩個師,不足3千人馬。慘淡苦戰經營3個月,陸續恢複到約5千人左右,在烏江下遊(現在的百裏畫廊)這一帶暫時駐紮下來,司令部設在酉陽縣南腰界(今屬重慶市)。南腰界距烏江約2公裏,山清水秀,民風淳樸:
紅三軍從彭水進入烏江流域經過說明碑:
沿河縣城和平鎮街道旁的紀念雕塑:
烏江上的“天街”---跨江商業橋:
從我們住的旅館俯視“天街”夜景:
此時南腰界唯一的電台出了故障,與中央斷了聯係。10月上旬的一天,賀龍在南腰界小學看到國民黨報紙一條消息:“江西蕭克匪部第六軍團竄入黔東,企圖與賀龍匪部會合”。賀龍、關向應經過反複分析,認為這條消息是可靠的,於是兵分三路西渡烏江主動去接應紅六軍團。
賀龍率軍跨江紀念碑:
紅軍第六軍團是在1934年8月7日,作為長征先遣隊,由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從江西遂川突圍西征,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奮戰,於10月經湖南桂北進入貴州東部。在石阡縣甘溪遭桂軍突襲,紅六軍團損失慘重,兵力從近萬人減到3000人。向北突圍到沿河縣的烏江西岸。彈盡糧絕,幾逢覆滅。10月15日,賀炳炎(那時他還有兩隻手)率紅三軍獨立團在沿河縣的水田壩接到了衣衫襤褸、形體消瘦的軍團參謀長李達帶領的紅六軍團約百把人的部隊。同一天,紅三軍九師26團(團長常德善,政委湯成功)也在沿河縣鉛廠壩接到紅六軍團另一支殘部, 有的已餓昏倒在路上。此後紅三軍陸續尋找到散落的紅六軍團部隊和戰士。10月24日,賀龍、關向應終於在貴州印江縣木黃接到了任弼時、蕭克率領的紅六軍團主力部隊。兩天後,兩軍團所屬各部隊陸續到達南腰界,8000紅軍戰士紮滿了方圓20裏的村寨。
穀歌地圖,示水田壩和龔灘鎮在烏江兩岸。假如沒有賀炳炎過江, 李達也應該找得到紅三軍 (那時這裏有渡口) :
穀歌地圖,示鉛廠壩在烏江西岸。假如沒有常德善過江, 這部分戰士的命運就難說了 :
紅二、六兩軍團木黃會師紀念碑:
1934年10月27日上午,兩支紅軍部隊在南腰界的貓洞大田舉行會師大會。紅三軍恢複紅二軍團稱號。由於烏江兩岸這一帶的貧瘠,經濟無法支撐,匯合後的紅軍第二天就立即動身東移, 輾轉進到湘西北的永順、龍山、桑植一帶發展,並配合已開始長征進入湖南、貴州的中央紅軍活動。1936年經貴州、雲南進入四川匯合朱德、張國燾。紅二、六軍團合並為第二方麵軍,與紅四方麵軍共同北上。10月22日,一、二、四方麵軍會師於甘肅會寧。那是後話。
從烏江岸(電站建立後)被遺棄的舊民居看,以前這裏確是貧窮:
當年紅三軍活動的這片地區,是比較偏僻貧窮的烏江下遊兩岸。今天已成為美麗的烏江百裏畫廊 ( 盡管還是相對偏僻貧窮 )。是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組成的風景名勝區,處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阿蓬江、酉陽桃花源(桃花源美景我將另文介紹)和沿河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交界,是一處集自然山水、曆史古鎮、民俗風情於一體的高品位的風景名勝區。山似斧劈、水似碧玉、虯枝盤旋、水鳥嬉翔,奇山、怪石、碧水、險灘、古鎮星羅棋布。尤其是從沿河縣城和平鎮到酉陽縣龔灘鎮這68公裏一段為精華所在:黎芝峽、白芨峽、土坨峽。
今天從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縣城和平鎮到重慶市彭水土家族自治苗族縣萬足鎮每天有一班對開的小客船,早上9時起航。乘客均為當地沿途村民。若要看風景,最好坐船頭甲板處。甲板沒有工作人員管理,到中途站上下船時根本沒有停船,乘客一跨就下船了。不信請看我拍的視頻 ( 船頭還擺有一輛全新的摩托車 ):
哪怕是大站 ( 這一站叫思渠鎮 ),也不拋錨或任何固定的。我們後來在龔灘下船也這麽跨下去:
再看另一個下客站, 請注意這兩位村民下船的整個過程中客船一直在移動中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