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關鍵還是錢
專欄作家 陳錫文
大家都希望農民工盡快轉為市民,但這麽多問題不解決,說空話沒有用,解決需要資源配置,其中最重要的是錢,每一個指標都涉及到錢的問題。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很多,社會資源的配製和社會製度的現狀,都決定著不改革,就沒出路。
在農村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城鎮化,越來越多的農業人口離開農村、農地,從事非農產業,甚至大量進入城鎮。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大概到今年三月末,離開土地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力總數字大概在兩億六千萬,其中,離開鄉鎮到外地的總數到三月末是一億六千六百萬,在本鄉鎮內從事非農產業大概是一億人,這一億人中大家特別關注的是城鎮農民工,如何才能使更多農民工順利轉為市民是大家高度關注的。
在農民工轉為市民的問題上,現在麵臨的挑戰極為嚴峻,最起碼有四個問題要解決好。第一是就業問題。要想讓農民更多轉為市民,第一條就必須保障農民工就業。
一億六千多萬農民工在城裏打工,就業當然要靠市場,在各類企業的就業人口分布中,國有部門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都算在內,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依靠國有部門給農民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可能性不大,更多要靠微型和中小型民營企業。到去年年底,注冊的私營企業隻有1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有4000萬戶,這應該為今後農民工進城就業提供崗位的主力。
另一方麵,政策環境對這些企業未必有利,所以國務院再三提議給民營經濟一個公平的待遇,讓他們能夠在市場上平等競爭。一定要從觀念上認識到,中國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靠國有部門能力非常有限,應該更活躍各種各樣非國有經濟,才能保證解決就業問題。
第二點要解決的是住房,不是說一定要有產權房,穩定住所就可以,現在的情況應該說並不樂觀。前些天有關部門已經公布一些數據,用工單位給農民工提供宿舍的,絕大多數都是集體宿舍,有相當部分還是在建築工地的工棚,隻能是打工者自己住在那兒,家庭是安不進來的,這一比例占到52%。另外47%是農民工自己租房,主要是租住在城鄉結合部或城中村,這兩部分加在一起達到99%。而真正擁有自己產權住房的農民工,據前年年底的統計占0.7%。
同時,這麽多進城農民工繳納住房公積金的在前年底還不到3%,住房問題沒有得到製度性的解決,交住房公積金人數所占比例又非常低,將來進城到底靠什麽辦法解決住房,現在其實還沒有解決。
第三是農民工的社會保障。中國和已經實現城鎮化的發達國家相比,不僅有階段上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國情不同,人口總量不同,基礎底子不同。發達國家在大規模推進城鎮化之前,城鄉之間均等的社會保障製度基本已經建立,進城之後這方麵的差別不是很大,但是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都會麵臨這樣的問題,原來沒有社會保障或者社會保障很低,一旦轉到社會保障程度較高的城市,就會出現問題。
雖然農村社會保障逐步開始建立,但如果轉到城裏,就很麻煩,差別太大。去年年底我們做過調查,農民工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占22.2%,繳納醫療保險的占24.2%,繳納工傷保險的占41.7%,繳納失業保險的占14.1%,最高的是工傷保險。為什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除工資水平低等原因外,非常重要的是國家對用工的管理還不健全,真正簽訂正規勞動合同的比例很低,而用工製度建立後,企業成本又會增加,有很多矛盾需要解決。
去年有關部門就農民工在城鎮就業到底要交多少保險,在武漢市做過一個調查,根據相關規定,農民工一個月要為自己交166塊錢,企業要為他交516元,一個月加起來就是682元,一年就是8000元,除去個人繳納的部分,現在的缺口有多少?一億六千萬農民工,一年差不多就要一萬億,這是很現實的,農民工自己拿不出來,企業也是,政府社保基金估計短期內也拿不出這麽多錢。
第四個必須解決好的是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農民工子女教育確實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都在探索,而且探索的層次還比較低。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到去年年底,隨父母進城的農民工子女,也就是農業戶籍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總量為1260萬人。全國義務階段的孩子大概是一億五千萬,其中2500萬在城鎮,一億兩千五百萬在農村,隨父母進城的義務階段農民工子女就有1260萬。
比如,上海為解決農民工主要是外地農民工子女在當地的義務教育問題,從2010年開始規劃,到2020年十年中要興建一千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2010年上海共有2000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現在準備用十年時間再建1000所,上海一些官員說建學校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老師的問題,而是在哪裏去建。上海土地總麵積是6600多平方公裏,陸地麵積5500平方公裏,國務院批準的上海市城區建設規模到2020年應該是2800平方公裏,現在已經用光。按照國際上的城市規劃標準,城區麵積不能超過區域總麵積的30%,現在已經到了一半。
矛盾的尖銳性在哪裏?大城市不是不想發展教育資源,但向前想一下,今年在城市的有1260萬義務階段的農民工子女,相當於農村義務教育人數的1/10,過兩年可能就會有2/10。我到大量農民工子弟學校調查,附近的居民都有意見,家長不讓自己的孩子與農民工孩子一起上學,但願意不願意由不得個人,經濟要發展,城市有就業,農民工就得來,就會把孩子帶過來。市長們現在也都很清楚,搞的越好,來的農民工越多,但是又不能不搞,這是很現實的矛盾。
從義務教育到高中教育,一直到大學教育,資源怎麽配製,已經到刻不容緩的時候,整個發展的進程比政府部門估計到的要快得多,而新的辦法還沒有。
大家都希望農民工盡快轉為市民,但現成問題在那兒放著,這麽多問題不解決,說空話沒有用,解決需要資源配置,其中最重要的是錢,每一個指標都涉及到錢的問題。
我們進入這樣的階段,中國發展的必要性和動力非常強大,但是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很多,不僅是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社會資源的配製和社會製度的現狀,都決定著不改革,就沒出路。
(本文節選自陳錫文2015年6月9日在中國農業大學[微博]發表的《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幾點思考》主題演講。)
(本文作者介紹: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