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75)
2018 (91)
2021 (49)
古戰場遊記之十二:第三次以阿戰爭-----六日戰爭(下)
戈蘭高地, 以色列-黎巴嫩邊界的布雷區。
在實施空襲後的半小時,以色列地麵部隊5個師以坦克裝甲車為前導,自加沙、阿裏什和阿布奧格拉,向西奈半島大舉進攻。西奈半島是相當平坦的沙漠地區,所有的地麵部隊全暴露在飛機的肚皮底下,完全掌握了製空權的以軍穩操勝券。當時,埃軍在西奈半島有5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共約12萬人,分別據守在各個戰略要點上。以軍在空軍的掩護下,占領了加沙地帶,進入了西奈半島的阿裏什、阿布奧格拉等地。接著,以軍兵分三路,向蘇伊士運河地區進攻:北路攻打坎塔臘、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亞、南路對準陶菲克港和蘇伊士城。雖然埃軍頑強抵抗,發動了兩次反攻,但終因沒有空軍支援而失敗。7日,北路以軍攻抵坎塔臘附近、中路以軍越過比爾吉夫賈法、南路以軍進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軍退路。於是,埃軍不得不封鎖蘇伊士運河。到6月8日,以軍全殲了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5個師,一直挺進到蘇伊士運河東岸。當日埃、以雙方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僅僅三天時間,西奈半島就全部落入以軍之手。
在耶路撒冷,戰前以軍控製新城,而舊城由約旦占領。約旦最初不願意參戰,但埃及提供的虛假勝利讓約旦動心,宣布參戰。約旦軍隊向耶路撒冷新城發起炮擊。戰爭之初,約旦部隊包括11個旅共約5.5萬人,配備了大約300輛現代西方坦克。其中的9個旅(45000人,270輛坦克,200門大炮)被部署到約旦河西岸,包括精銳裝甲第40旅。約旦的阿拉伯軍團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有素。當時約旦皇家空軍的實力十分弱小。他們僅有24架英國霍克獵人式戰鬥機。該戰鬥機的基本性能與以色列空軍的幻影戰鬥機相同。為了對付約旦軍隊,以色列部署了大約40000人的部隊(8個旅)和200輛坦克。[以色列中央司令部部隊包括五個旅。其中兩個部署靠近在耶路撒冷,這兩個旅被稱為耶路撒冷旅和機械化哈雷爾旅。第55傘兵旅也從西奈前線被召喚到西岸。
6月5日下午,以色列空軍利用空襲摧毀了約旦皇家空軍。到當天晚上,耶路撒冷步兵旅南移到耶路撒冷,而機械化哈雷爾旅和傘兵旅從城市北部包抄過來。在發動對約旦的地麵進攻時,以色列攻打的戰役目標是先奪取耶路撒冷舊城南北的製高點,然後奪取舊城。與埃及陸軍的命運相同,沒有空中掩護的約旦守衛部隊和增援部隊,就像靶子一樣任由以色列戰機屠戮。幾個小時之內,約旦的全部有線通訊線路都遭破壞。約旦河西岸的約軍司令部遭到以色列飛機的狂轟濫炸後被迫撤到東岸。當日深夜,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城西高地上的探照燈把約軍的陣地照得如同白晝,以色列炮兵輕鬆地摧毀了約軍陣地。6日淩晨,以軍突入城區,7日上午,以色列軍隊對已是空城的耶路撒冷發起了總攻,上午10時就推進到了猶太教中著名的哭牆腳下。
猶太人在哭牆前禱告。
以色列攻打耶路撒冷時,也同步展開了對約旦河西岸北部地區的進攻。5日下午,以色列越過停火線,6日淩晨占領傑寧。6日夜晚占領納布盧斯。7日,約旦和以色列雙方接受了聯合國緊急發出的停火決議,而此時以色列已經奪取了約旦河西岸歸約旦管轄的全部地區。
在6月7日及6月8日分別與約旦和埃及實現停火後,以色列的視線轉向了東麵的敘利亞戈蘭高地。戈蘭高地是敘利亞西南邊境內的一條狹長山地,長達60多公裏,中部最寬處約20多公裏。戈蘭高地上公路縱橫,交通便利。庫奈特拉城是高地的首府也是高地上的戰略要地,從這裏有一條公路直通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戈蘭高地與以色列接壤,高地居高臨下,海拔600到1000米。而戈蘭高地上駐守的敘軍炮兵陣地,被以色列視為肉中刺,必除之而後快。高地上的巴尼亞斯泉位於黑蒙雪山腳下,每秒鍾出水約4立方米,是約旦河重要源頭之一,對極度缺水的以色列至關重要。所以,雖然以色列和敘利亞都已經宣布接受聯合國的立即停火決議,但以色列仍於6月9日中午對敘利亞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敘利亞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激戰到夜晚,以色列占領了卡拉、紮烏拉和巴尼亞斯三個城鎮。6月10日,敘利亞一方麵在聯合國控訴以色列違反停火決議,另一方麵命令仍在戈蘭高地抵抗的軍隊迅速回撤以保衛大馬士革,使以色列輕鬆控製了戈蘭高地的大部分地區。當天下午6點30分,以色列再次宣布停火。
戈蘭高地上的巴尼亞斯泉位於黑蒙雪山腳下,每秒鍾出水約4立方米,是約旦河重要源頭之一。
至此,第三次中東戰爭落下帷幕。以軍死亡近千人,3個阿拉伯國家死亡近2萬人。以軍損失戰機26架,卻擊毀了對方400多架飛機,以色列占領了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而淪為難民,成為中東局勢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四個月後,即1967年11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242號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六天戰爭後占領的它國領土,也要求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的獨立與安全。
以色列隱基底自然保護區的努比亞野生山羊。
這場戰爭的結果在阿以問題的曆史上地位極為重要,它基本確立了現在中東的格局:隨著蘇聯的解體,今日周邊阿拉伯國家已無人再願意和以色列對抗,埃及最早和以色列和解並要回了他們的西奈半島,西岸和加沙上以色列通過重大讓步也使和平和巴勒斯坦立國從最初的天方夜譚變成了一個艱難的現實,可以這樣說:沒有這場戰爭就沒有以色列生存下來及和對手談判“以土地換和平”的本錢。當我看到居住在加沙的巴勒斯坦年輕人(他們在六日戰爭時尚未出生)排著隊,讓以色列士兵檢查證件並搜身後才能通過哨所到耶路撒冷找工作(像我這樣的遊客卻通行無阻),心裏總覺得這種狀況不可能永遠維持下去。隨著1990年代初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大批來自前蘇聯和東歐的猶太移民遷入以色列定居,原巴勒斯坦難民回遷的可能性越發渺茫。未來會怎麽樣?隻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