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與佛印關於牛糞的故事流傳千年:佛印禪師與蘇東坡在禪堂打坐時,向蘇東坡說: “ 你看我像什麽? ” 蘇東坡回答說: “ 您像一團牛糞 ” 。然後反問佛印說: “ 那您又看我像什麽? ” 佛印回應說: “ 我看您像一尊佛 ” 。 蘇東坡以為這一次是大占上風了,當他回家與蘇小妹述說這次與佛印談禪論道勝利的歡喜。蘇小妹笑著對哥哥說: “ 您這次談禪不但沒有贏到佛印,相反的您輸得很慘啊! ” 蘇東坡追問說此話怎講。蘇小妹解釋說:“佛印說您像一尊佛,這說明佛印心淨如佛,見到您也是佛。可是您看他像牛糞,這是說明您的心染濁不清,看到他才會認為他是一團大便,因為您的心垢不淨,才會看到佛印像一堆牛糞”。這就是“心,離不開物;物,離不開心”,外在認知是心靈體現的版本。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關於修養的版本:蘇軾由於政見不合被貶。聞得金山寺內有一法號為佛印的和尚名氣極大,決定到山上拜訪一下老和尚。在廟裏,蘇軾從治理國家講到為人之道。和尚靜靜聽著,蘇軾見佛印一直一言不發就從心裏有點瞧不起他。心裏想:大家都說他有本事,原來草包一個,來這裏是騙幾個香火錢的吧!話題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這時候佛印問道:“在先生眼裏老納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蘇軾正滿肚子鄙視,隨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裏看來是有本事,但那是因為他們淺薄,實際上你每天故弄玄虛,沒有真才實學,是個騙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應聲。蘇軾看到他這個樣子不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來,便問道:“在你眼裏我又是一個什麽人呢?”“你是一個很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老納自虧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後,蘇軾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製和尚的事給小妹講了一遍,蘇小妹聽後不以為然:“你貶低和尚他不僅沒生氣反而把你讚揚了一番,你說誰有修養?沒有學問哪來的修養?你還自以為自己比別人強?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蘇軾聽後恍然大悟,從此與佛印大師成了莫逆之交。
感覺很多美國人似乎不放長線:例如這次 A 出於什麽原因沒和 B 打招呼, B 一定會在下一次遇見 A 時給予同等待遇:短平快。要是說美國人沒修養也太武斷,太不負責任。那麽美國版本應當是這樣的:
有一次,東坡與佛印一起坐禪。坐了一個時辰,東坡問佛印:“禪師,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如何?”佛印看了一下東坡,點頭讚道: “ 像一尊佛。 ” 東坡非常高興,佛印隨口也問東坡: “ 你看我的坐姿如何? ” 蘇東坡揶揄地說: “ 像一堆糞。 ” 。佛印聽了,並不動氣,隻是置之一笑。過了一會,東坡又問佛印:“禪師,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如何?”佛印看了一下東坡道: “ 像一堆糞。 ” 東坡恍然大悟。佛印隨口也問東坡: “ 你看我的坐姿如何? ” 蘇東坡說: “ 像一尊佛 ” 。東坡回家告訴蘇小妹。蘇小妹頗不以為然的說:“這有什麽稀奇,就是個心理疆界問題。”。
我也隻能從心理疆界上解釋這些現象。很多人認為情緒對方須負責任。隻要對方改變了,自己的痛苦就能消除。可惜一般常情,想要改變對方總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無法輕易左右一個成年人的情感意誌或人格習慣。若從“疆界”的概念來看彼此的責任:改不改是對方的責任,也是對方的權利;而我的責任是“我懷有生氣這個情緒”。“生氣的情緒”是在自己的疆界裏,是屬於自己管理的,所以處理照顧它是自己的責任,因此,縱然是對方的態度與做法令我生氣,但是當我懷有這個情緒,就應該為我的情緒負責。
一個人唯有知道解決情緒問題是自己的責任,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事實上,沒有人可以使我們生氣,我們生氣與否,是我們自己選擇;我們是否表達自己的怒氣、怎樣表達,也是我們的選擇。同樣的,他人的情緒是他們自己的財產,應該由他們負責,我們不應該由於害怕對方的某種負麵情緒而感到內疚或者委曲求全。這和我們的傳統觀念有很大不同。
姐姐玩笑了~~俺就小範圍聒噪一下好了
嗬嗬~~每種哲學都有高明之處,就如同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要盡量采納精華,豐富自己。而不是去抵觸~~
沒有人可以使我們生氣,我們生氣與否,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這些東東遠不如來個“出軌”呀什麽的吸眼球~~出軌是必須寫的,而這些東東才是自己想寫的~~管他有沒有人看~~
一個人的情緒和眼睛裏的世界,的確是從“心”出發的,心裏麵裝著什麽,眼睛裏看出去就是什麽。
欣賞楓楓的文筆和銳利的思維:)
握手~~握手~~
很多人認為蘇小妹實無其人,因為在蘇軾的家信中重未出現過這個奇女子;也有人認為她是蘇軾的小姐姐或堂兄妹。不管怎樣,“蘇小妹其實就是蘇軾單純內心的另一個化身存在,而外人看來蘇小妹就是蘇軾的一個美麗的影子”。
佛印確有其人,而且儒釋道頗為精深~~
再看這國內外版本的蘇東坡和佛印對話使我遭雷擊一般恍然大悟“原來這故事想告訴他人的不是蘇和佛的修養和道行,而是借用他們隆重推出新寵蘇家小妹啊~~~~”
謝謝才女妹妹好文好字好疆界與我等分享~
謝謝,祝你快樂情人節~~
就是反家暴看了些心理學的東東,反家暴還挺有意義的哈~
祝姐姐得到更多的關愛~~
謝謝分享,節日快樂!
拿出最後一段,自己多讀讀:
一個人唯有知道解決情緒問題是自己的責任,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事實上,沒有人可以使我們生氣,我們生氣與否,是我們自己選擇;我們是否表達自己的怒氣、怎樣表達,也是我們的選擇。同樣的,他人的情緒是他們自己的財產,應該由他們負責,我們不應該由於害怕對方的某種負麵情緒而感到內疚或者委曲求全。這和我們的傳統觀念有很大不同。
林妹妹情人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