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戰爭紀念碑 ” 的設計者林瓔( Maya Ying Lin , 1959 年 10 月 5 日-),參加越戰紀念碑設計競賽時她才 21 歲,上大學三年級。
在耶魯大學上學時,教授們告訴林瓔,你要麽到建築學院學建築,要麽到藝術學院學雕塑,但不能兩者都學。 要知道 林瓔的姑姑林徽因1924年 同梁思成一起先在康乃爾大學修習美術相關暑期課,後赴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 學習建築,由於當時建築係不招收女生,隻得到美術學士學位。但畢業時獲得優異成績。林瓔後來承認,她是建築學院正式學生,但經常偷跑到藝術學院聽雕塑課。由於同時受兩個領域的訓練,這無疑為林瓔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基礎。她說: “ 雕塑是詩,而建築是散文。 ”
在設計時,林瓔研究了各個領域藝術和文化,了解曆史上各個時期的紀念物是如何紀念死者,還閱
讀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關於戰士的雜誌。兩個星期以後,她做出了模型。林瓔的老師將她的設計評為 B ,卻仍然鼓勵林瓔將設計寄走。結果林瓔的設計在眾多設計師 的作品中獲得第一名,反倒是應征者中那些國際知名的建築師們 —— 其中也包括林瓔的老師選送的設計名落孫山。
按照林瓔自己的解釋,好像是地球被(戰爭)砍了一刀,留下了這個不能愈合的傷痕。黑色的、像兩麵鏡子一樣的花崗岩牆體,兩牆相交的中軸最深,約有 3 米,逐漸向兩端浮升,直到地麵消失。 V 型的碑體向兩個方向各伸出 200 英尺,分別指向林肯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碑,通過借景讓人們時時感受到紀念碑與這兩座象征國家的紀念建築之間密切的聯係。後者在天空的映襯下顯得高聳而又端莊,前者則伸入大地之中綿延而哀傷,場所的寓意貼切、深刻。
中國 古代早就運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閣,借贛江 之景: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嶽陽樓近借洞庭湖 水,遠借君山 ,構成氣象萬千的山水畫麵。杭州西湖 在 “ 明湖一碧,青山四圍,六橋鎖煙水 ” 的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 ” 互借,各個 “ 景 ” 又自成一體,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麵。 “ 借景 ” 作為一種理論概念提出來,則始見於明末著名造園家計成所著《園治 》一書。計成在 “ 興造論 ” 裏提出了 “ 園林巧於因借,精在體宜 ” ; “ 泉流石注,互相借資 ” ; “ 俗則屏之,嘉則收之 ” ; “ 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 ” 等基本原則。北京頤和園 的 “ 湖山真意 ” 則是“得景則無拘遠近”的典範:遠借西山 為背景,近借玉泉山 ,在夕陽西下、落霞滿天時賞景,景象曼妙。
林瓔的設計引起了廣泛爭議。雖然藝術界與新聞界均對她的作品讚許有加,但退伍軍人協會卻表示不滿。一些越戰老兵認為,紀念碑本該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與阿靈頓國家公墓和硫磺島 升旗雕塑那樣反映傳統軍隊形象不同,她的這份色調灰暗且樸實無華的設計方案是對戰死者的不敬,還有人認為,陣亡者的名字應該按照英文字母的順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們戰死的時間排列;甚至,由於她是華裔,受到種族主義分子和一些越戰老兵的抵製。他們從政治上施加壓力,要求評審委員會更改原設計。
但是在重新組織評審團後,第二次評審結果她的設計仍然獲得第一名。委員會為慎重起見,重新仔細審閱了林瓔的作品,審閱之後覺得仍然是一個佳作,就拒絕了退伍軍人的要求。當時,內政部長華特還曾經出麵,下令暫停工程進度,並要求在 V 字型建築的中間,放一座雕像並懸掛一麵美國國旗。林瓔麵臨種種壓力仍不肯妥協,毅然要求撤回自己設計人的名字,因為,她覺得如此這般的要求和篡改,已經破壞了她的原設計精神,刻上她名字不但是個謊言,對她來說也是一種侮辱。在她的堅持下,插國旗之舉取消,三位越戰軍人的雕像也被移往 V 型碑石的側麵。 (另一種說法認為,是由於出資人的刁難,最後決定將她的設計和第二名的設計一起在華盛頓特區建造)就是因為林瓔的堅持原則和據理力爭,我們才能看到今日的越戰紀念碑,才能看到一位才華橫溢的華裔女性的原創精神。林瓔說: “ 當你沿著斜坡而下,望著兩麵黑得發光的花崗岩牆體,猶如在閱讀一本敘述越南戰爭曆史的書。 ”
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越戰是一場噩夢,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為此付出了代價,這段黑色的牆揭示了美國曆史上黑暗的一頁,訴說著過往沉重的苦難,但是,它所體現出來的超越於政治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敢於直麵曆史的勇氣,卻讓參觀者對美國人民肅然起敬。這座看似簡單的紀念碑無言地促使美國人正視越南戰爭的結局,開始了治療戰爭創傷的漫長曆程,特別在那些越戰老兵的心中,這座紀念碑引發了他們無窮的思考,促使他們來到這裏,懷念戰死的人們,思索生活的意義。
是我接錯姐姐的火了。林瓔的父親林桓(不是林恒)是個陶瓷學家,曾任俄亥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謝謝飄飄姐姐的提醒,特此更正。
真的嗎,楓楓? 我好像有點亂套了。。我記得林恆是個飛行員,好像是沒有孩子的,很年輕就在抗日戰爭中犧牲了。。是不是啊?
沒看過這個紀錄片,我猜是美國拍的。要是中國拍的,一定會把姑侄兩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和越戰紀念碑聯係起來講。
梁啟超有十幾個妻妾,估計林長民也少不到那裏去。而且有的地方提到林恒很反共,他是49年移民到美國。這是不是可以解釋“林瓔說她成年後才知道在中國她有個很出名的建築師姑姑”。
以上皆猜測,猜錯不負責~~
是啊。。林家的人都了不起。我還以為林瓔是林恒的孩子呢
===========================================
林瓔的確是林恒的孩子。謝謝你的補充。
本以為片中會有她那個風華絕代的姑姑,讓我覺得意外的是,林瓔說她成年後才知道在中國她有個很出名的建築師姑姑。
是啊。。林家的人都了不起。我還以為林瓔是林恒的孩子呢,記憶中好像他沒有後嗣就離世了。原來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梁林的理念在當時是超前的。幸虧林徽因去得早,否則趕上運動。。。
嗬嗬,燕兒給我安排了親屬關係,高攀了~~俺準備梯子去聊~~
問好花自飄飄零。林瓔的父親和林徽因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妹。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巴黎和會的中方代表,黃花崗烈士林覺民和林尹民是林徽因的堂叔。林家名人濟濟哈~~
林徽因梁思成當年就要求保護北京城牆,可惜他們生活在不由分說的時代。今天聽林妹妹介紹才知道林瓔是林徽因侄女(也是你們林家的人呐),有才氣有個性,佩服!
原來林徽因是林瓔的姑姑。。了不起的作品!
來看看林楓:)問好:)
也問好樓下的桐姐姐:)
以後抽出空來我也要讀一讀喬幫主傳記~~謝謝桐兒姐姐的提醒,我把梁林正式入學前在康乃爾大學上了有關美術繪畫的暑期課的部分加入了正文。
謝謝MM關心。我今天很精神。午飯的時候我還讀了4頁喬布斯傳.:)
在國內遇到過的一個越戰老兵(後來從事計算機)說:那是一場荒謬的戰爭,也是我的一段經曆。
壓抑和沉重是我參觀越戰紀念碑的感覺。
梁林正式入學前在康乃爾大學上了有關美術繪畫的暑期課,我猜這是林瓔兼修美術的原因。不理解那麽一所好大學的教授會認為藝術和建築不能兼修,難不成指望學生去設計火柴盒式的建築?
今天姐姐的精神怎樣?
林瓔的老師將她的設計評為B,但最後結果獲得第一名。 這個故事一直為大家津津樂道。 我那年帶著孩子耶魯大學玩的時候,導遊就指著林瓔別的設計,講這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