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方言是一個文化烙印

(2013-01-29 09:09:07) 下一個
    昨天我家姑娘給我看了段視頻,講中國人說英語的口音,大笑一頓後想跟她說點什麽,張開嘴,又合上了。
    首先要聲明的是我們家的基本法是關上門以後要說中文,家裏人的交談除中文外都不允許。因為生活在魁北克語言實在很混亂。我姑娘曾經是堅定的法語分子,上了中學之後,特別是每天泡在facebook上以後發現不說英文很是吃虧。堅持說法語這個再沒提起過。兒子讀的是英文的幼兒園。他無所謂。但偏向法語的電視節目。兩個孩子還是以法語為思考語言的。然後四個人分了好幾幫,我和姑娘能說標準的普通話(老婆和兒子的普通話麻麻地啦),她們娘三個看法語電視(我徹底歇了),我們爺三個看英語電視(我老婆能說,一般不露絀)。妥協之下說粵語吧。
    原來也沒發現兒子普通話不行,直到有朋友來玩發現他竟然溝通不了,數數時直接將“9”發成“狗”了,才發現要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本來還想過一段才送去中文學校,變成立即送去中文學校,普通話發音算是提高不少還算字正腔圓。“貓和狗”的話柄算是落下了。後來想想也就釋然了,這些個CBC或準CBC(我家丫頭出生在中國)能說中文我就跟我爹能交代了。能有幾個人學貫中西,有的都是辜鴻銘那樣的怪物。我兩孩子沒那本事,中文比北京那個駱先生好點就行了。要是他們將來要移民回中國,就跟我沒關係了。我要來加拿大我爹不也沒管嗎?
    讓他們說中文是想把中國文化留點種子在他們心裏。總有一天我要去找我爺爺奶奶,到那一頭去。到時現在的小朋友們,除了事業上的事,還會回中國的最大動力是:在中國的某個地方還有一大群人說著他爹媽從小跟他說的一種語言。那麽他會簡單的認為,這地方跟我肯定有大關係!就像他們現在說的加拿大法語一樣,在外地一張嘴,嘿!魁瓜一個。交談者距離迅速拉近。人情世故古今中外,東南西北皆出於此。我覺得這比要求他們背唐詩、三字經更實際些。
    造成我有這種想法的隻有一個原因,在我家,我媽跟她媽說桂林話,因為我媽在桂林長大的,我跟我媽說鄭州話,我在鄭州長大的。我姑娘跟我媽說普通話,跟我爸說廣東話。家裏沒人覺得不妥。每回回國也習慣去鄭州看看,除了有舅舅在那,也覺得那個地方很親切。隻是有一點在家裏我能說鄭州話,出了門就張不開嘴,張嘴就是普通話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