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起念頭,要寫這麽一篇東東。首先聲明,寫得有點淩亂,請讀者海涵。
2011年4月19日,麥當勞宣布招工6.2萬人。一時間,人們議論:美國的經濟也許開始複蘇了。可是,事實令人深思。其一,應聘人數超過93萬(也就是說,15個人搶1份工作);其二,快餐館工作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時9美元(相當於年薪2.1萬美元)。麥當勞這次招工的員工薪水,比同行業的平均薪水還略低。人們戲稱,就是搶這種 “麥工”(McJobs),也要打破頭!有人幹脆就把美國經濟稱為“麥工經濟”(McWork Economy)。美國經濟衰退之嚴重、就業形勢之嚴峻,由此可見一斑。
據路透社報道,蘋果iPod公司2006年在美國國內一共雇有1.4萬員工,平均年薪是5.4萬美元。進一步分析表明:在這1.4萬員工當中,大約有6千名做工程師和設計方麵的工作,平均年薪8.6萬美元;超過總數一半的員工(約8千名)做銷售和服務方麵的工作,平均年薪為2.8萬美元。可見,在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企業如蘋果公司裏工作,薪水差別也非常大;而蘋果做銷售服務工作的員工的薪水,與“麥工”薪水相比較,是同一檔次的(年薪都低於3萬美元)。
美國在經濟上、在收入方麵的兩極分化程度都已經相當嚴重。工作市場的一端,是受高等教育而拿高薪的工程技術人員、律師、醫生和其它作“創意設計”的專門人員(相信經常訪問WXC的網友多屬此類高薪人士,嗬嗬)。要指出的是,這些高薪工作當中(如製造業及其中間設計,計算機軟件程序等等),有相當一部分已經轉移、或者外包到美國國外。據報道,一些著名的會計樓,已經把會計的一些計算工作外包;某些大醫院的放射科,也開始通過互聯網請在外國的醫生、或者放射科專家來讀照片。
美國工作市場的另一端,是一部分大學畢業生、高中畢業和高中未畢業的階層,幹的大多是銷售、做漢堡包、清潔衛生、或者照顧兒童和老人等之類的低薪工作。這些服務性質的低薪工作,是無法轉移到海外去的。
在電台和電視節目上,人們能聽到、或者看到一些第一流大學(包括普林斯頓大學)的某些文科畢業生暫時屈就,去當餐館服務員(高學曆的臨時“麥工”)。甚至華爾街失業的極少數大腕,也得低下高傲的頭,在紐約曼哈頓當臨時“麥工”。
筆者有兩位朋友,他們的孩子先後畢業於哈佛,輾轉幾年後,現在都在中學教書。我絕對無意貶低教師工作。但是,上一個著名大學,貸款超過十幾萬美元,畢業之後去做中學教師,恐怕不能算是一個明智的投資。
顯然,受到高等教育並不保證找到穩定的、比較高收入的工作。7月8日,美國聯邦政府下屬的航天中心(NASA)發射了最後一次載人飛船。據CNN報道,NASA可能要裁掉9千名員工。這些NASA員工當中,不乏擁有理工科研究生學位的人。
美國聯邦政府的公務員,一般要求至少是大學畢業,而且必須是美國公民。美國聯邦政府通常不讚助H-1簽證。2009年美國聯邦政府全職公務員(不包括軍人)為253萬人,加上半工職員一共是283萬人。眾議院最近有一個提案,其中要求:聯邦政府每離職(包括退休)三人,隻能雇一個新人,聯邦政府必須在2015年之前,把公務員人數減少10%(即減少大約25萬人)。
據美國勞工局的數據,自2008年以來,美國的州和地方政府一共裁了40萬人(大約相當於兩級政府全職雇員總數的3%)。美國州和地方政府的裁員過程,尚未結束。應聘美國州和地方政府招工,通常有綠卡身份就合格了。
蓋洛普最近的民意調查發現:隻有27%的美國人認為經濟已經開始增長了,26%的人認為經濟還處在“衰退”(Recession)時期,而29%的人認為現在仍然處於“大蕭條”(Depression)之中。後麵這兩個組的調查對象加起來為55%(代表了美國的中產、中下層階級?)。
幾年前,經濟學和社會學的專家學者就開始認為,高科技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造成了美國的“啞鈴型經濟”(中間小兩頭大),以及由這種經濟所引起的“中產階級空心化”(Hollowing of the Middle Class)。中產階級,曾經是美國的社會的“中堅”。眾所周知,美國的民主製度是建立在一個穩定而強大的中產階級的基礎之上的。 那麽,“中產階級空心化”的後果是什麽呢?
最後,回到題內話:目前正在美國上大學和當研究生的中國留學生數量不少,也許此文可以給他們的就業規劃提供一丁點有用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