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精髓
隻有人類認祖宗,有老師,有傳統並代代相傳。 欺師滅祖就會失去尊嚴,就有可能失人性, 導致獸性大發。現在眾多已經被判刑的領導人們不就是泯滅人性與動物同流合汙,好像是人在向動物方向演變嗎?並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千秋萬代,貽害無窮。為此,我們炎黃子孫必須重視和盡速補上缺失傳統文化這一課。
自從1949年開始半個多世紀以來對傳統文化,尤其是對我們的古代哲學家們的否定,使得幾代人不了解甚至於曲解受到世界人民尊重的我們古代哲學家們對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孔夫子成了劣跡斑斑,騙元宵吃的孔老二,孔子;與此同時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老師成了被教育的對象。長期國內無老師,隻有一位“偉大的導師”。有鑒於此,現將在“傳統文化討論會”上杭誠教授發言中關於儒家思想的內容轉載如下,供參考,以辨別真偽。
首先向各位介紹在世界各地均可以見到的我國古籍中記載的部分古訓名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上帝即天,天地;道出自上帝,與上帝為一。神有多種1,其中最多的是階級鬥爭的對象牛鬼蛇神。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孔夫子,主要代表有孟子和荀子。以下是摘錄部分古訓名言,請各位進行核對:
“上帝是抵”(《禮記·閑居》),“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中庸·十九章》),“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孟子·萬章上》),“夫成功則天地” (見《孟子·梁惠王下》),“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論語·顏淵》),“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
“天能生物” (《荀子·理論》) ,“天地者, 生之本也, 先祖者類之本也”(《荀子·禮論》),“惟人萬物之靈。”(《尚書· 泰誓上》)
“天下有道” (《論語·季氏》),“天有常道矣”(《荀子 ·天論》),“天地之道, 可一言而盡也: 其為物不貳, 則其生物不測。” (《中庸·二十六章》)“士誌於道”(《論語·裏仁》), “君子謀道”(《論語·衛靈公》),“修道而不貳”(《荀子 ·天論》),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醜下》)。
“務民以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也”(《論語·雍也》),此處神為貶義詞 。孔夫子反對由人製造的一切神。
我國古代哲學儒,道,法,墨等等各家思想的基礎和共性是唯獨敬“天”,重“道”,是對“道”的存在及生成萬物認識完全一致。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篇第八》),即順從上帝,不順從被造物。可見孔夫子對上帝的感恩敬仰和對“道”的遵循程度。如果,忽視敬“天”重“道”的基礎就不可能正確理解我們古代哲學家們的名言。“德”是建立在敬“天”重“道”的基礎上的。對動物講“德”是無的放矢,對牛彈琴,隻能是自欺欺人 。
人類生存在無形的“道”場中,“道”無形,不能度量,也不可能充滿;平等地作用於世界上每一個人,毫無例外,任何人脫離不開“道”場。上帝對人類是公平的,對於世界各地、各族人民不偏不倚。上述古代名言都在《聖經》舊約與新約出版、發行前。由於“人靈多蔽”我們長期視而不見,無所知。人類的一切發現、發明、創造都是在“道”的作用下,成事的是“道”。電、磁、生物場、……都是“道”中的小場;這個論、那個論都是“道”中的小論。人通過“道”認知“天”。但是,知易;遵循“道”順天意行卻不易2-5。 為此,要 “誌於道,據以德” (《論語·述而》),“導之以德, 齊之以禮, 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參考書目
1. 對提高翻譯質量的探討[J]. 海外英語,2014, 23: 289-291.
2. 融入傳統文化提高英語教學質量[J]. 校園英語. 2015, 32: 29.
3. 提高翻譯質量:我國古代哲學和Bible中主要名詞的傳統翻譯錯誤[J]. 校園英語. 2016,1:232.
4. 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雙學”提高外語專業教育和外語教學質量[J]. 校園英語. 2016,1: 16.
5. 虛心學習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J]. 校園英語. 2016,1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