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環遊巴爾幹】生命和陽光的禮讚:馬拉穆列什的木教堂

(2020-06-19 10:34:59) 下一個

馬拉穆列什位於羅馬尼亞的北部,靠近匈牙利、捷克和烏克蘭,曆史上曾屬於匈牙利、特蘭斯瓦尼亞。這裏的田野山川,風景優美,宛如世外桃源;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號稱是古代達契亞人的後裔,民風淳樸,生性達觀,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崇敬太陽、生命和大自然。這裏的木教堂和快樂墓園都是十分獨特的景觀,和羅馬尼亞東北部的摩爾達維亞布科維納地區,是此次羅馬尼亞之行到訪過的最具魅力和風情的地方。

那裏地處卡爾巴阡山,盛產木材,是著名的木材之鄉,以木質建築聞名。曆史上,曾經統治這個地區的異族政權禁止當地的東正教會修建磚石結構的教堂,當地人隻好因地製宜、就地取材,以純木結構建築教堂。馬拉穆列什現存42座木質教堂,其中三分之一的曆史,可追溯至200年前或更早,其特有的雙層屋頂和高聳的尖塔被稱為哥特式馬拉穆列什風格。代表該地區精華的八座木教堂,於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伯爾薩納(Bârsana), 布代什蒂(Bude?ti), 代塞什蒂(Dese?ti), 耶烏德(Ieud), 普洛皮什(Plopi?), 波耶尼萊伊澤(Poienile Izei), 羅戈茲(Rogoz), 蘇爾代什蒂(?urde?ti)。這種全木結構的教堂,在東歐和北歐地區比較常見,可能是因為這些地區森林茂密。幾年前在挪威,曾經造訪過那裏的幾座木板教堂。在波蘭、烏克蘭、俄羅斯也有類似結構的木教堂。本篇介紹的我們在馬拉穆列什參觀的幾座木教堂。

 

—— 布代什蒂約撒尼聖尼古拉教堂 ——

那天參觀的第一座世遺木教堂,是布代什蒂鄉的約撒尼(Bude?ti Josani)教堂,建於1643年,以聖尼古拉命名。

雕刻裝飾的木門是當地木建築的特色,上麵的繩索花紋象征生命之樹。

教堂外形呈長方形,長18米,寬8米,是馬拉穆列什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木教堂。教堂屋頂的雙層屋簷,是馬拉穆列什地區木教堂特有的。

教堂的塔樓高26米,在中央的尖塔周圍,還有四座小尖塔。

屋頂的鱗片狀木瓦。

教堂的大門和周圍的門框上雕刻著一些神奇的圖案和符號。

木教堂內部有精美的壁畫,可是我們來的時候大門上著鎖。這些木教堂除去禮拜日,平時都不開門,不過根據網上的說法,可以按照貼在門口的號碼打電話給教堂的管理人員,請他們過來開門。電話打過去,被告知這一天是休息日。

 

—— 布代什蒂蘇撒尼聖尼古拉教堂 ——

在這個布代什蒂村裏,還有另一座木教堂,布代什蒂鄉蘇撒尼木教堂(Bude?ti Susani),建造的年代較晚,是1760年,外觀上也不如前一座教堂,所以沒有入選世遺。這座教堂也叫聖尼古拉教堂,外觀差不多,又都在同一個村子裏,很容易搞混。

這座教堂規模較小,屋頂上的尖塔周圍也沒有四座小塔陪襯。

我們來的時候,這座教堂的門也鎖著。不過這次運氣不錯,在教堂門口一位石匠的幫助下,我們打通了電話,不一會兒,管理員來了,為我們打開門。木教堂內部裝修的雖然簡樸,但是很有當地的地方特色。

教堂裏的聖幛是1628年製作的,年代比這座教堂還要久遠。

教堂內部的壁畫出自Alexandru Ponehalschi之手,他是18世紀馬拉穆列什地區著名的壁畫家,很多木教堂內的壁畫都是他畫的,包括之前去過的約撒尼木教堂。在這裏看到了這些壁畫,多少彌補了之前在約撒尼木教堂的遺憾。

這些畫在木板上的壁畫,無論人物造型,還是色彩筆觸,都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我們在巴爾幹地區看到的那些濕壁畫差別很大。

牆上的壁畫。

教堂內地上鋪的,牆上掛的,裝飾聖像的,都是當地出產的特色手工織物,小小的教堂內,處處散發著濃鬱的風情。

教堂內陳列的聖物,貌似也有些年代了,讓人不禁感歎它們是如何在上個世紀後半葉那個專製時期幸存下來的。

 

—— 薩爾比蘇撒尼木教堂 ——

薩爾比村的蘇撒尼木教堂(Sârbi Susani),約建於1639年,專家從建築施工的特征推斷,這座教堂和布代什蒂鄉約撒尼木教堂(世遺),出自同一位木工大師之手。與世遺教堂不同的是,這座木教堂的屋頂隻有一重屋簷。

這座教堂的大門是馬拉穆列什地區木教堂中保存最為完好的。門框上雕刻的奇異圖案曾引發了宗教學符號學界的各種猜測。

門楣中央的圖案是一個三重十字架,兩邊各有一朵多瓣玫瑰花。有學者解讀,三重十字架象征耶穌受難,而多瓣玫瑰則象征古代達契亞人崇拜的太陽,一左一右代表夏至與冬至,一年的周而複始。

薩爾比村蘇撒尼木教堂。

 

馬拉穆列什的鄉村。

當地很多農家院子都建有一座這種傳統的木雕門,上麵刻著象征太陽的圓輪和生命之樹的繩索花紋。

河邊的水磨坊。

 

—— 瑟彭察修道院 ——

瑟彭察修道院(S?pân?a Monastery),它的前身佩裏修道院,是羅馬尼亞馬拉穆列什地區曆史最悠久的修道院之一,最早的教堂建於1391年,原址在烏克蘭境內。《福音書》《使徒列傳》等許多基督教典章都是在這裏首次被譯成羅馬尼亞文的。不過十八世紀之後,修道院門庭冷落,逐漸被人們淡忘。

1997年,人們在瑟彭察鄉重建了修道院。

修道院的天使長聖米迦勒教堂,高達7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木結構教堂,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瑟彭察修道院。

瑟彭察修道院。

瑟彭察修道院。

 

—— 伯爾薩納修道院 ——

伯爾薩納修道院(Bârsana Monastery)的老教堂建於1720年,是八座世遺木教堂之一。十九世紀,修道院被廢棄,這座木教堂也被搬到另外一個村莊。1993至1995年,在那座木教堂的舊址重建了伯爾薩納修道院。我們在伯爾薩納,隻看到了新修道院,沒有找到那座老教堂。

聖使徒教堂與鍾樓。教堂的尖塔高57米,在瑟彭察修道院建成之前,曾是東歐木教堂的第一高度。

聖使徒教堂內部。

教堂內部傳統風格的壁畫。

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工藝,隻用木榫木釘鉚接。

伯爾薩納修道院。

伯爾薩納修道院。

伯爾薩納修道院。

伯爾薩納修道院。

伯爾薩納修道院。

伯爾薩納鄉的秋色。

 

—— 耶烏德山教堂 ——

耶烏德山教堂位於馬拉穆列什縣耶烏德鄉,建於十七世紀初,獻給聖母聖誕,是八座世遺木教堂之一。

1921年,在這座教堂的頂樓裏曾發現了一部十四世紀的耶烏德法典(the codex of Ieud),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羅馬尼亞語文獻。

耶烏德山教堂是我們在馬拉穆列什的最後一站,到達的時候天色已晚,教堂外居然已經有三位遊客等在那裏,讓我們頗感驚奇。一路上像這樣偏僻的景點,向來都是空無一人的。

其中年紀較長的一位主動和我們打招呼,交談起來。他穿著一身教士的黑衣,自我介紹說是一位神職人員,來自摩爾達維亞的城市雅西,在那裏的一所大學神學院任教,教授音樂。他是陪同他的俄國同事,來自莫斯科音樂學院的一位教授,前來參觀這裏的木教堂。陪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一位年輕人,是他的研究生。

教堂的塔樓。

教堂的墓園。和別的巴爾幹民族相比,感覺羅馬尼亞人更看重身後事,哪怕是窮鄉僻壤,墓地都搞得很隆重,墓碑絕不是一根普通的十字架或簡單的石碑。

教授他們已經聯係過管理員了,不一會兒,教堂的管理員來把門打開,讓我們進去。教堂裏好像沒有安裝電燈照明,光線很暗,隻靠管理員帶來的一隻大手電,勉強可以看見牆上的壁畫。那位來自莫斯科的教授幹脆掏出手機,打著閃光燈拍照,管理員隻當沒看見,無所謂。看來有羅國當地人陪同,還是不一樣。我們也拿著相機開拍,不過沒好意思用閃光燈。

縱然光線很差,也依然能看出教堂內部的壁畫非常精美獨特。

教授還主動讓他的學生為我們講解牆上的壁畫。年輕的研究生來自烏克蘭,在雅西大學讀神學博士。他的英文雖然沒有他老師講得好,人卻十分誠懇熱情,一幅一幅打著燈光為我們講解,讓我們拍照。讓一位神學專業的博士生在教堂裏為我們做講解,這種專家級待遇,還是破天荒頭一遭,讓我們倍感榮幸。

耶烏德山教堂。

耶烏德山教堂。

耶烏德山教堂。

耶烏德山教堂。

耶烏德山教堂。

耶烏德山教堂。

耶烏德山教堂。

 

記得剛從塞爾維亞進入羅馬尼亞的時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並不太好。感覺羅馬尼亞人比塞爾維亞人要雞賊許多,曾在山區路邊遇到的小販,一串葡萄敢要天價,錫比烏博物館的相機票30美元一張,直到來到北部的馬拉穆列什和摩爾達維亞,才開始體驗到當地人們的淳樸、友好和熱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aranjuez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如斯' 的評論 :

雖然我們看這些壁畫,隻是從欣賞藝術的角度,屬於外行看熱鬧,但是能理解你的感受。
aranjuez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x123' 的評論 :

G兄這些年能叫得出來的國家都跑遍了,二刷三刷是必需的。
如斯 回複 悄悄話 真心想說,感謝你貼出這些教堂內部的壁畫,看得好感動。
gx123 回複 悄悄話 A兄玩得仔細。看得我想再去羅馬尼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