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斷碣殘垣今猶在——塞爾丘克懷古

(2013-08-02 07:10:34) 下一個

來土耳其的遊客,無論跟團還是自助,有三大熱點一般都不會錯過:首推橫跨歐亞的千年古都伊斯坦布爾;其次是土耳其中部地貌奇特的卡帕多西亞地區;另一個就是位於土耳其西海岸,以古跡著稱的塞爾丘克。

塞爾丘克(Selçuk),雖然現在隻是個人口不過幾萬的小城,但是在古希臘時代,這裏是著名的以弗所城邦,屬於愛奧尼亞同盟(Ionian League)的十二城邦之一。以弗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是古希臘規模最大的神廟,曾經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著名的以弗所人包括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一個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就是他的名言。公元前一世紀,以弗所並入羅馬帝國。作為羅馬帝國小亞細亞行省的省會,以弗所一度是東地中海最繁華的都會,人口多達五十萬。存留至今的以弗所廢墟,是地中海東岸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遺跡。聖經裏也多次提到以弗所,傳說當年聖母瑪麗亞在使徒約翰的護送下,從耶路撒冷輾轉來到小亞細亞,最後在以弗所城外的山裏隱居。瑪利亞隱居的小屋和使徒約翰的陵墓,如今是基督教的聖地。這些曆史遺跡和宗教聖地,吸引了大批觀光的遊客和朝聖的信徒,每年光是來以弗所參觀的遊客就超過兩百萬。

塞爾丘克是我們土耳其之行的第一站。前一天晚上經過長途飛行轉機,到達伊茲密爾,再從機場租車開過來,到旅館安頓好,已經快到半夜了。第二天不到5點,就被外麵的鳥鳴和清真寺晨禱的高音喇叭吵醒。由於時差的關係,無法接著入睡,索性起來,隨便在鎮上逛逛。

1. 旅館房簷下的兩隻燕子,原來就是它們吵得人無法休息。

2. 鎮上的民居:白牆紅瓦藍門,典型的地中海式建築。

3. 天色尚早,街上沒有什麽行人。趴在牆上的這條狗,很友好地打量著我們。



4. 塞爾柱風格的伊薩貝清真寺(?sa Bey Mosque),是當地領主伊薩於1375年修建的。Bey是突厥人的一種頭銜,類似 “總督 ”“領主”,據說來源於漢語裏的“伯”(爵)。後來的突厥語裏,Bey成了一種尊稱,相當於“老爺”“先生”。阿凡提故事裏的巴依老爺,就是Bey。

5. 因為主要的景點要到8點鍾才開門,街上也沒有太多可看的。回到旅館,坐在院子裏享受一下寧靜的晨光。



6. 早飯就開在院子裏。在土耳其的第一頓早飯,麵包,蔬菜,水果,果醬,橄欖,除了一個煎雞蛋,沒有肉類。典型的土耳其早餐,以素食為主。

早飯之後 ,按計劃開車先去參觀以弗所遺址。以弗所遺址有兩個入口,正門和南門。旅行團的大巴,隻能停在正門外的停車場,旅遊旺季,每天早晨9點一過,大批旅行團蜂擁而至,正門就堵的水泄不通。要避開旅行團的高峰,建議從南門進去,而且去得越早越好。我們是八點鍾剛過,就來到以弗所的南門。以弗所一直的門票每人25TL,差不多合14美元。這還不包括Terraced Houses,要另收15TL,加在一起超過20美元。以弗所是我們在土耳其見到的最宰人的景點,而且遊客花了錢,卻連一張紙的導遊圖簡介都沒有。土耳其旅遊資源之豐富,比起歐洲國家一點不差,但是管理方麵,差距還是不小。

7. 以弗所遺址,通向圖書館的庫雷提斯(Curetes)大道。我們那天到的早,街道上幾乎空無一人,等到出來的時候,這裏已經是人山人海 了。



8. 塞爾蘇斯圖書館(Library of Celsus)。賽爾蘇斯是公元二世紀初羅馬帝國住小亞細亞的總督。死後,他的兒子修建了這座圖書館,賽爾蘇斯的靈柩,就埋在圖書館下麵。圖書館的正麵寬21米,高16米。



9. 圖書館收藏書籍12000卷,是當時的第三大圖書館(排在亞曆山大和博加盟之後)。



10. 圖書館正麵的四個凹龕裏雕像,分別代表了賽爾蘇斯的四大美德:智慧,賢德,才智和知識(聽著有點車軲轆話)。雕像的原件給弄到了維也納,擺在這裏的是複製品。這一座是代表賢德的女神Arete。



11. 建於公元二世紀的哈德良神廟(Hadrian Temple),為紀念羅馬“五賢帝”之一的哈德良訪問以弗所而建 。



12. 勝利女神耐克(Nike)石雕。

 

13. 著名的公廁,現在已經用繩子攔起來,不能隨便坐了。



14. 以弗所大劇場,能夠容納25000名觀眾,是現存最大的古羅馬劇場。



15. 以弗所遺址裏的另一條主要街道是連接圖書館和大劇場之間的大理石大道(Marble Street)。刻在這塊石板上的幾個圖形,被認為是最古老的妓院廣告。至於美女頭像,帶麻點兒的心,和那個腳印到底是什麽意思,各種解釋都有,各位見仁見智吧。



16.  以弗所瑪麗亞教堂遺址。公元431年,基督教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前文介紹過,基督教最初的幾次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在基督教發展史上,意義重大。基督教一大把耶穌封為聖子,二大又加上了聖靈,構成三位一體。而在以弗所的三大上,瑪麗亞被封為聖母。



17. 以弗所Terraced Houses是當年城裏的富人建在山坡上的豪宅。現在有幾處宅子被發掘出來,為了保護這些古跡,在上麵加蓋了巨大的鋼架玻璃棚子。



18. 其中一座宅子裏的馬賽克地磚畫。 



塞爾丘克鎮上的另一處古跡: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Artemis Temple)的遺址。最初建於公元前7世紀的神廟,供奉的是希臘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亞曆山大大帝在位期間,神廟的規模達到鼎盛,長137米,寬69米,共有127根18米高的大理石柱。公元4世紀,由於哥特人的入侵,神廟毀於兵燹。如今隻剩下一根被修複的石柱,孤零零的佇立在廢墟上。

19. 阿爾忒彌斯神廟遺址上的石柱。背後的建築依次是伊薩貝清真寺,聖約翰教堂,和山頂上的塞爾丘克城堡。



在離以弗所遺址幾公裏的山上,有座小屋,傳說是瑪麗亞當年隱居的地方。據記載,耶穌在臨刑前,把母親托付給十二門 徒中年紀最輕的約翰。耶穌升天之後,約翰護送著瑪麗亞,離開耶路撒冷,輾轉來到小亞細亞的以弗所。瑪麗亞從此隱居 在附近的山中,度過了餘生。十九世紀末,一位法國傳教士根據一位德國修女的描述,在以弗所附近的山上發現了一座廢 棄的石屋,當地的基督徒世代相傳,認為那就是聖母瑪麗亞臨終前住過的。雖然沒有證據支持這種說法,可人們還是願意相信傳說,來朝聖的信徒絡繹不絕,連梵蒂岡的教皇也把這裏封為聖地。

20. 瑪麗亞的小屋。



21. 小屋前的聖母瑪麗亞銅像。



22. 小屋外的許願牆(The Wishing Wall),上麵掛滿了信徒們許願的布結。



23. 瑪麗亞小屋外麵的聖約翰石雕。



聖約翰,又稱使徒約翰(John The Apostle),或神學家聖約翰,是耶穌十二門徒中最年輕的一個,也是耶穌最鍾愛的弟 子。耶穌殉道以後,約翰護送聖母瑪麗亞,來到小亞細亞的以弗所,隱居起來。瑪麗亞死後,約翰繼續留在以弗所,傳播 基督教。按照基督教的說法,新約聖經裏的《約翰福音》和《啟示錄》,都出自約翰的手筆。不過有些曆史學家認為,使徒約翰,和福音書與啟示錄的作者,很可能是三個不同的人。約翰逝世於公元100年左右,死後就葬在以弗所。

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聖約翰在以弗所的墓地成為教徒朝拜的聖地。公元六世紀,查士丁尼大帝在聖約翰的墓地 上修建了聖約翰大教堂(Basilica of St. John)。以弗所也更名為聖神學家(AyaSoluk or Saint Theologian),直到二十世紀初,土耳其人才把這個地方改成塞爾丘克(源於塞爾柱突厥)。

曆史上,聖約翰大教堂幾經戰火的破壞,十三世紀被塞爾柱突厥人一度改為清真寺,最終,於十五世紀初,被入侵的帖木兒大軍夷為廢墟 。

24. 聖約翰大教堂的遺址。



25.  傳說中聖約翰的墓。



26. 部分修複後的教堂。



原本還計劃參觀塞爾丘克著名的以弗所博物館,不巧趕上內部維修,已經閉館快半年了,要到2014年才重新開放。之後在安卡拉 ,伊斯坦布爾又碰到幾次類似的情況,算是此行的一點點美中不足。

以弗所博物館沒有看成,多出一些時間,決定到附近的小鎮?irince掃一眼。?irince,中文名字叫徐林傑,在塞爾丘克城東的一座山穀裏。十九世紀的時候,一批獲得自由的希臘奴隸,不願回希臘,躲到山裏避世。因為怕外來人的打擾,他們給這個地方起名叫Çirkince,意思是“醜陋”。後來人們發現這個小鎮一點兒也不醜,而是十分秀麗,宛若世外桃源,於是把它的名字改成?irince,土耳其語裏是“快樂”的意思。?irince很好地保留著19世紀奧斯曼式小鎮的風貌,可以說是一個小號的番紅花城。如果沒有機會去番紅花城的話,可以到?irince來體驗一下這種風情。

27. 小鎮徐林傑,以奧斯曼式的建築和出產葡萄酒著稱。



28. 鎮子不大,街道兩邊都是做遊客生意的小商店,出售各種當地特色的工藝品。



29. 賣香料幹貨的鋪子。



在?irince稍作停留,接著啟程去下一個目的地,迪迪瑪的阿波羅神廟。迪迪瑪(Didyma)是愛琴海濱的一座小城,在塞爾丘克南部約一百公裏。古希臘時期,迪迪瑪屬於米利都 (Miletus)城邦,和以弗所同屬愛奧尼亞同盟。迪迪瑪的阿波羅神廟(Temple of Apollo)是古希臘第四大神廟,規模上僅次於以弗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薩莫斯的赫拉神廟和西西裏的奧林匹亞神殿。

在古希臘語裏,迪迪瑪是“孿生”的意思 ,因為阿波羅和阿爾忒彌斯是一對孿生姐弟。在希臘神話裏,阿波羅是光明之神,具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所以阿波羅神廟的祭司,便是阿波羅在人間的代言,所以每逢大事,古希臘人都要到阿波羅神廟求卦問卜。在古希臘世界,除了最權威的德爾菲阿波羅神廟,其次就要數迪迪瑪了。

迪迪瑪的阿波羅神廟,最初建於公元前7世紀,後來由於波斯人入侵而被毀,亞曆山大時期開始重建。神廟的基座長120米,寬60米,上豎120根直徑兩米,高19.5米的愛奧尼亞式大理石柱。19.5米的高度是古希臘神廟中最高的,每根石柱需耗費20000個人工日,折合白銀170公斤。由於工程過於浩大,直到羅馬帝國時代也未能完工。公元四世紀初,神廟祭司因為反對基督教,被皇帝康斯坦丁罷黜,神廟也改建成教堂。後來經曆了一場大地震,變成一片瓦礫。從上個世紀初開始,經過考古學家的發掘整理,部分建築得以複原。

30. 迪迪瑪阿波羅神廟遺址。

 

31. 複原的兩根石柱。



32. 這些石柱的直徑近兩米,雖然是殘垣斷柱,仍然是十分震撼。



33. 石柱根部雕刻著精美的花紋。



34. 巨大的美杜莎石刻頭像成了迪迪瑪阿波羅神廟的標誌。



35. 神廟的內庭。



36. 牛頭石雕。



37. 精湛的石刻技藝。



38. 石刻細節:獅鷲(Griffin)。



39. 迪迪瑪鎮上的街道。



40. 街頭的賣水人銅像。



參觀完阿波羅神廟,已是接近傍晚,晚飯就在這兒解決了。迪迪瑪既然靠海,一定有不錯的海鮮館子。經過一番打探,再加上GPS的幫助,終於在海邊的碼頭附近找到了這家Kamaci 2餐館。坐在餐廳的露台上,麵對著愛琴海的無敵海景,享用我們在土耳其的第一頓晚餐。

41. 烤鯛魚(Seabream),肉質非常鮮嫩。



42. 海鱸魚也很不錯。每條魚差不多20美元,在這個海濱小鎮上,這個價錢算是不便宜了,不過配上無敵海景,也算物有所值。



43. 餐館的露台下麵是個小碼頭,黃昏時分,有不少當地人在悠閑地垂釣。



當晚,我們住在一個叫艾登(Ayd?n)的城市。艾登本身不是旅遊城市,但是交通便捷,與伊茲密爾之間有高速公路連通。我們住的Anemon Hotel,四星級商務酒店,屬於土耳其本地的一家連鎖旅店。出乎我們意料的是,這家旅館無論硬件設施,還是服務管理,都非常正規化,質量無可挑剔,與Hilton,Marriott同級別的酒店相比,毫不遜色。這裏的早餐格外豐盛,光是醃橄欖,就有十好幾種。

44. Anemon Hotel的早餐。



在艾登至棉花堡的途中,經過一段曲折的山路,來到一處古羅馬遺址,阿弗洛狄西亞斯(Aphrodisias)。阿弗洛狄西亞斯是土耳其境內最古老的宗教聖地之一,早在公元前6千年,當地的居民就在那裏祭祀象征生育豐饒的大地女神。後來的希臘羅馬人在此修建了供奉愛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相當於羅馬人的維納斯)的神廟,城市也因此而得名。凱撒家族號稱是維納斯神的後裔,凱撒和他的繼承人奧古斯都(Augustus)對阿弗洛狄西亞斯都青睞有加。奧古斯都稱帝之後,更是將其欽定為自己在亞細亞的直屬領地,賜予自治權和免稅權。直到基督教的興起,阿弗洛狄西亞斯才逐漸淪落,隨著塞爾柱人的入侵,最終淪為廢墟。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才逐步得到發掘修複。阿弗洛狄西亞斯遺址的麵積很大,有幾處很壯觀的古跡,博物館的收藏也甚為豐富,10TL的門票絕對超值。隻不過地處深山,交通不便,相比以弗所,來訪的遊客要少得多。

45. 阿弗洛狄西亞斯城的儀仗大門,四柱門(Tetrapylon),建於公元2世紀。



46. 大門有前後兩重,每一重由兩排四根科林斯式的大理石柱組成。


 
47. 門洞上方的石刻。



48. 公元一世紀的阿弗洛狄忒神廟(Temple of Aphrodite)。神廟基座為長方形,長邊和短邊分別各有13根和8根艾奧尼亞式柱子。



49. 哈德良浴池(Hadrian Bath)。



50. 市政廣場(Agora)。



51. 圓形劇場。



52. 殘留的石柱。



53. 長圓形的大競技場,規模宏大,長270米,寬60米,能容納30000人。



54. 公元一世紀的塞巴斯托(奧古斯都)神殿(Sebasteion or Augusteum,希臘語裏塞巴斯托就是奧古斯都),同時供奉阿弗洛狄忒和奧古斯都皇帝。



55. 阿弗洛狄西亞斯考古博物館,收藏了很多當地出土的石像和浮雕。



56. 這座無頭雕像就是當年供奉在神廟裏的阿弗洛狄忒神像。和米羅的裸體維納斯不同,這座愛神上上下下都捂得很嚴實。



57. 女神的大理石頭像。



58. 羅馬暴君尼祿(Nero)和他的母後阿格裏皮娜的雕像。


 
59. 這塊浮雕描述的是愛神阿弗洛狄忒和特洛伊王子安科塞斯(Anchises)幽會的情景。阿弗洛狄忒手裏抱著的是小愛神丘比特,浮雕左上角的月亮女神表明幽會發生在夜裏。根據希臘和羅馬的神話傳說,愛神看中了人間的美男子安科塞斯,化身為一位公主,與他相會。他們的兒子埃涅阿斯(Aineas),在特洛伊亡國之後,逃到今天的意大利,成了羅馬人的祖先。



離開阿弗洛狄西亞斯,我們的下一站是棉花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