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拿手菜:炒什錦菜
(2014-02-02 14:23:53)
下一個
炒什錦菜,算不上一道大菜,但,是一道傳統名菜,尤其在上海、江浙一帶。
炒什錦菜也是我家父母最吃重的一道拿手菜,看家菜。我在十八歲離家去北方上大學之前,從我有記憶起,幾乎每年過農曆年期間,都有這道菜。
那時候,我年幼而傻。過年頭幾天,我還不大吃這碗菜,眼光集中在平時不常吃的葷菜或海鮮、火鍋等大餐上。一連兩三天,三四天之後,胃裏嘴裏有點膩了。聖明的母親就及時換上了起先不為我們重視的特色菜,我手裏的筷子就專奔那道炒什錦菜去了,我的兄姐們也大抵如此。
這時候,我們才發現,這道菜的妙味。它實在不是那些大餐葷菜所可競爭的!
這是可以想像得出的。什錦,什錦,其實遠不止它的名字:什錦菜。它是可以無邊地延伸和擴大、增減的一道“彈性“菜。你可以憑借自己的想像,發揮你的功力,去巧妙地炒製出自家獨特的什錦風味。
我之所以稱之為我父母的拿手菜,念念不忘父母的這道風味菜,實在是他們做得太好吃了。
一進臘月,照例,父親就陸續往家買進幹年貨。什麽海參、冬菇、木耳、筍幹、開洋(曬幹的蝦仁)、發菜.....等等年菜的基本材料。接近年底時,姆媽負責發幹貨,泡海參,泡筍幹,磨糯米粉等等,同時要洗清洗亮各種陶瓷盆盆罐罐,壇子,缽頭,用來準備盛放各樣年菜、小吃。
單是這道什錦菜,就煞費心思和功夫!
除夕的前一天,姆媽就重點籌齊它的原料和配料、調料。我記得,做得最講究精致的一次,是我十幾歲時,大姐還未出嫁,阿哥還在上海,全家最興旺最團圓的一個春節。那一年,父母興致極高,精力也旺盛,加上有大阿姐做幫手,他們三人,買的買,洗的洗,而最吃力的是那刀功,每一種菜都要切得細細的,還要保留它的新鮮生嫩。有些比較需要功力的,往往是我父親親自出馬。那時,我記得,我所看到的,就有冬菇,開洋,黃花,木耳,雞絲,牛肉絲,冬筍絲,發好的幹筍絲,豆腐幹絲,油豆腐絲,百頁絲,油麵筋絲,各種蔬菜絲:芹菜,薺菜,黃豆芽,胡蘿卜絲,青、紅辣椒絲,.....,最絕的是,還有幾種必不可少的醬菜醬瓜絲,如:甜醬瓜,醬蘿卜,醬萵筍,醬黃瓜,醬陀螺,很多很多的薑絲,.....恕我老憊,我已記不全那麽多了。隻記得,切成的各種各樣幹鮮菜絲,堆滿了一大塊平時用來洗刷被單被褥的大木板台和另一張紅木台子,擺得層層疊疊,琳琅滿目。我從小就是一個“吃貨”,不關心每道菜的做的過程,隻關心它如何好吃。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於是父母雙雙出動(一個人真扛不住)。那可不是現在那樣大雜燴地炒,而是按父母設想的規矩程序工藝,先一樣一樣分門別類地小炒,然後集中到一個特大的鐵鍋裏邊炒邊放調料,直到炒透,一股股各種各樣獨特的原汁原味的菜香不斷傳來 ,然後,由二十多種富有個性又有合作性的眾多“姐妹”匯成的更獨特的濃烈香鮮味直衝鼻子而來。
姆媽先拿出一隻平時不常用的精美的金絲邊彩色盤子盛出一大盤,當天嚐新。
這一大盤裏,哪裏是菜,它簡直是一件藝術品!內容豐富,色澤鮮亮,異香撲鼻,不,它不是僅用“色香味”三字所可概括的。真正是百花齊放,花團錦簇的美的盛會!
剩下一大鍋,讓它們晾涼,再把它們徐徐盛放到一個高腰大瓷甕裏,封口,蓋蓋兒,放著!
直到初三四,這道被擱置一邊的什錦菜終於又嫋嫋娜娜閃亮登場了。這時,經過三四天的滲透,它像一個成熟女性似的,味道更足了!這盤菜是不能狼吞虎咽的,你得細細的品味,每一種菜它既保留了自身原有得味道,像芹菜,還有明顯的藥香味,黃豆芽,也仍保留著它的鮮味,其它各色菜肴,都仍吃得出各自的原味。但,它又不再是一種單調的味道,它們已經搖身一變,各自從裏弄裏的小家碧玉變成了一位味道更美更經得起品味的優雅的大家閨秀了;它不是獨唱獨奏,而是一支恢弘高雅,品位既淳樸大眾化,又五彩紛呈雅而不俗耐看耐咀嚼的交響樂隊了。
這時,所有的雞鴨魚肉都失色讓位了。飯桌上,屋子裏彌漫著一股蔬菜的清香,香菇等主料的濃香,等吃到嘴裏時,更咀嚼出那幾種不露聲色的醬瓜絲,薑絲等等“窮小菜”的鮮甜香辣脆的妙味。多麽神奇的組合啊!多麽令人難忘的奇妙的味道啊!它就像中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時豐富精致、韻味無窮的文化,把來自民間的精華又進一步升華,成為全社會的經典。這真是是一道全社會上下努力打造的成果,全體美食的優美結晶!
幾十年來,每逢佳節倍思親,每思親時也必想到他們的種種佳肴“傑作”,每想起父母的那些拿手菜時,便自然地想到這道什錦菜,嘴裏 似乎還感覺得出 當年的餘香妙味。
我也曾多次嚐試做一做父母的這道經典之作,但,東施效顰,徒增悲哀!畢竟,我已置身在一個隻重表麵,花裏胡哨的化工世界了。天然的農產品和山珍海味是越來越少了,僅剩的一些,也早已成為少數達官權豪們的專利了。
社會的物質和精神存在都變了, 一切的原料已不複純良正宗,那一代熱愛生活、誠實勤勞的普羅大眾也已陸續隱沒了,帶著他們的“本事”;我這一代生於末世的人,雖還趕上了一點當年的美味,留得一點記憶,還能“白頭宮女話當年”,但已無法繼承複製了;未來的孩子呢,曆史書裏是不寫這些生活瑣事的呀!吃慣了粗劣的假冒偽劣的或徒具形式的飲食的未來一代,對那些失傳了的真正的美的創造,美的生活,美食美味,怕是連想像也困難了!
每一種逝去的真正的美,是無法重複和模仿冒牌的,除非回複真正誠實真實的原貌,以更新更更高超的美,才能真正繼承和超越它!
01/02/2014遙想、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