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2013-08-21 16:52:59)
下一個
近日,我參加了一個由華界人士創辦起來的"康信慈善基金會"座談會,獲得了不少啟發和教益。
" 康信慈善基金會"是一個"非政治非宗教 非盈利"的新西蘭政府認證的合法慈善事業機構。它才成立三年多時間,參加的人數還不多,但已做出了不少實際有益的業績。隻是由於幾位實幹家隻注重於默默耕耘,宣傳力度不夠,在華人同胞中影響還不夠大。
我也是初次見到和了解到他們的簡況。接觸後,感覺這是一群充滿愛心也熱情獻身慈善公益事業的中青年群體!
近年來,我因年老多病,經常出入於醫院醫生之間,受到新西蘭的治療和人道關懷、慈善服務,深深體悟到這個社會的愛心和高貴奉獻精神,常常在我國同胞群和中文報紙上禮讚新西蘭和奧克蘭的醫療服務製度和高尚的人性道德情操及人道主義精神。我因之也受到這種精神的感化和鼓舞,也願盡自己的一分綿薄之力;我更夢想我們的華界也能有一個具有同樣精神和規模的慈善機構或團體 來為自己同胞中的老弱病患服務,也為新西蘭社會出力。現在,它產生了,但還幼小,需要全體中國同胞一起來出力扶植,來幫助推動,使之成為一個在新西蘭奧克蘭成長發展的強大 慈善團體。
我們中國移民曾經多少有過無愛無助的艱難經曆和感受 ,現在有幸一起生活在異國他鄉,享受新西蘭社會友好慈善的陽光雨露。但是,新西蘭畢竟是個人口不多,不發展高科技工業,因而經濟力量不算強大的島國,作為移民也是主人的中國和亞洲僑胞也有責任來幫助參加這個國家的興邦旺國的社會公益事業。
我們的兒女是這個國家勤勞誠實的納稅人,才令我們老一代移民得以享受社會對我們的贍養照顧。就我所知,老人們經常在心裏嘴裏感謝和滿意新西蘭的社會福利製度和公益精神。也有不少老人願為社會公益事業出力。他們因受語言和駕駛技能的局限,不能發揮更多的力量來奉獻社會。但也有幾位我認識的七十多歲的老年朋友,曾在醫院和慈善團體做過義工或捐過善款。
經過多次疾病的得救和愛心服務,我由衷地感恩新西蘭。在這塊美好的土壤上不斷受到感化和熏陶,我也很想加入到服務社會的行列中去,盡自己的一點心和力。從不多的實際行動中,我深深體會到,在這個友好真誠的"大家庭"裏,"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不是一句空話,是見實效的。而且,我更體會到,一個人對社會對他人付出了愛心,伸出熱情的手以後,自己也同時收獲到愉悅、快慰、健康的回報,這種付出和收獲是於人於己互動互利的好事,也是不斷增加社會和個人的正能量的善舉!
中華民族一向具有"樂善好施"的優良道德傳統。在新西蘭這個美好的國家,一個普通民眾對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達到86.7%概率的國家,我們作為華人移民也會感到驕傲和幸福。我們也要為這個幸福的生存環境付出愛心和力量,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奉獻。這也是為我們自己維護好幸福家園的應做的本份之舉。我希望,我們華界新創辦的"康信慈善基金會"得到廣大中國同胞的熱情支持和群策群力的讚助,讓它茁壯成長,成為我們華界對新西蘭和華人同胞有所奉獻的精神家園。
生命不在長短,愛心不分厚薄。隻要有益於人,有益社會,種瓜一定得瓜,種豆也必得豆,人人種樹,人人乘涼。今天我伸手幫扶他人,它日也必有人給我溫暖和愛心,這才是一個美好社會的正常的良性循環。
更重要的是,我們華人,不論老少貧富,要向當地同胞學習,把我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幸福感,化為動力,把參加社會慈善事業活動當做一種義務,一份責任,當做自己生活的一個部分,形成一種自覺的習慣和風氣。我相信,一個美好的共同目標一定會變成一種凝聚人心的力量,把我中華同胞真正團結為一支被異國民眾尊敬和學習的社會力量。
聖經有言:施比受有福。西方人普遍篤信基督教,故民眾皆富愛心,大多重施獻愛,養成了普遍的奉獻精神。而中華民族更早就有儒家"仁者愛人"的優良傳統;佛家也倡導慈悲為懷?????,信仰雖不同,宣揚的愛的宗旨和精神則一。
有一首歌唱得好: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從中華大國走出來的子民同胞一起發揚中國人民的優良傳統,把我們的愛心和慈悲胸懷慷慨地澆灌新西蘭這塊淨土和樂園,也共同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道關懷精神,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播下一分陽光,收獲一分滋潤!
18/0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