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上次說過,“成語”多是“曆史文件”,完全不體察現實民情,教這類過時“成語”常態性的誤人子弟。
比如,說人憤怒之後一個“條件反射”的成語,“拔劍而起”。
“拔劍而起”?學此成語的孩子們肯定一頭霧水,說什麽呢?什麽是“劍”?
現在,牆內,有所謂關於“嚴格管製刀具”的各類規定,說“刀尖小於60度,刀身長超出六寸的(150毫米),或是刀尖很鈍(大於60度)但刀身長接近九寸的(220毫米),都屬‘管製刀具’”。這類刀(包括西瓜刀或是稍大號的菜刀),你甭說帶在身上,就是開車放後備箱裏都是可以被公安處罰的“犯法行為”。
“拔劍而起”?
還得看1994年的電視劇,說元末明初時的那位侃爺羅貫中笑談1800年前的曆史人物袁紹在不高興時把身佩寶劍給拔出來,以發泄怒氣。
作為“成語”,無劍,則“拔劍而起”失去現實意義,不應該再用。
可是此刻牆內的人不高興或是怒氣較濃是事實,這也能從“刀尖小於60度,刀身長超出六寸的(150毫米),或是刀尖很鈍(大於60度)但刀身長接近九寸的(220毫米)”都是管製刀具一事中看出來。如果人群相當高興又少有怒氣就不用如此體貼入微的管了,對吧?
所以,“拔劍而起”這個關於發送怒氣的“成語”的社會需求仍在,就是得把此“成語”更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給孩子們,也算是一種“中華文化傳承”。
其實新版的答案就放在那兒:
“白紙舉起”。
來自2022年底,當政府執行“動態清零”成為社會公害時,牆內的年輕人,以大學生為主,開始手舉一張空白的電腦打印紙站在街道顯著處示紙於人,以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怒氣濃度。
與那個“拔劍而起”是同一初衷,“白紙舉起”就是其此刻接地氣的表達方式。
所以,“拔劍而起”這個“成語”的新解是“白紙舉起”。
事實上,“舉紙”與“拔劍”並無“勇氣”上的不同。1800年前,那位“拔劍”的袁紹也沒被董卓同學怎麽樣了;而2022年底許多領頭“舉紙”的同學們是被抓過的。同學們的勇氣不亞於袁紹。
說到“勇氣”,想起另一個“成語”:“文官不愛財,武將不畏死”。這也是該有新解的一例。武將不提,此刻的文官有不少越界顯才華的,大有“文官不畏死”的意思。比如,著名國師金博士燦榮曾力推對台灣用兵,說打起來台灣軍人就是“一堆肉”什麽的;還有著名國嘴胡同學錫進曾建議對美國用兵,要“擊落佩羅西防台所乘美軍飛機”。這些“文官不畏死”的行為雖“勇氣”,但和“白紙舉起”的同學們不同。“白紙舉起”是勇氣在自身,有被抓被關的可能(事後真就發生過);而對台灣用兵和對美國用兵則不同,不是金博士燦榮或是胡同學錫進自己去“不畏死”。
說“白紙舉起”替代“拔劍而起”來新解“成語”,又捎帶出了這個“文官不愛財,武將不畏死”的問題成語。
那“文官不畏死”了,“武將”們有沒有越界愛財呢?
超時了,先侃到這兒,^_^。
前寨主胡某在其位不謀其政時軍務由徐郭兩大佬掌管。後來交代說所有升將官的人除了兩人外都給他倆送了錢。說明武將們不但愛財還都生財有道。
沒送錢的兩人是劉源和劉亞洲,都被現寨主給整肅了。
黃俄山寨出蔡奇:酷吏驅民寒夜中,媚上逆天作忠狗。
今不如昔卻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