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傳人

祖國在唱紅歌。祖國山河一片紅。 文革在延續,因為有文革的傳人。 文革不是毛主席的文革,不是文革一代人的文革。是我們民族的文革。
個人資料
文革傳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第1章 鬥私批修 咱們的道德

(2011-07-01 18:06:58) 下一個


文革中每個人都說都做的事之一,就是鬥私批修。

1967年中,文革搞了一年,太祖爺拿下劉少奇和他的人馬(注1)。大局已定,於是出京南巡,鞏固成果。這一巡,巡出了問題。 “群眾” 為太祖爺幹革命,成功地把劉少奇等一幹“走資派”的權奪了。可是如何為太祖爺繼續幹革命,每個“群眾”都有“我”的版本,肯定有利益衝突,自然要出現彼此不服之處。不服就鬥爭,鬥爭中兩極分化,導致各地都出現兩派。兩派鬥急眼了就打,於是就有了自國共戰爭以來國內最大的武裝鬥爭,史稱武鬥。很多地方兩派開仗,連槍帶炮,甚至坦克炮艇,大打出手,大江上下硝煙彌漫。太祖爺南巡到武鬥最猛的武漢,差一點被爭著替太祖爺幹革命的一派裹挾進去。

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在這個情況下,太祖爺讓革命群眾“鬥私批修”。“鬥私” 就是與私心鬥爭,不要考慮“我”的利益,就是放空自我,就是無“我”。你無“我”了才能聽我太祖爺的,替太祖爺我幹革命。你們就不用操心自己的革命版本了。“批修”聽上去跟“鬥私”不搭界,好像關係挺複雜,其實簡單至極。當時把所有和馬克思主義有出入的東西叫做“修正主義”,“修正” 馬克思主義的主義。既然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是一回事兒,那麽修正主義就是十惡不赦的東西。太祖爺不喜歡的就是修正主義。蘇聯和太祖爺不對付,蘇聯就成了修正主義大本營。當時沒人管它叫蘇聯,直呼“蘇修”。所以修正主義是最反動的意識形態,沒人敢不批。顯然“批修”就是批判和太祖爺不同的想法,批和太祖爺有不同想法的人。放在一起,“鬥私批修”就是放棄自我,所有事情聽太祖爺的。你不鬥私,你就要修。不僅要鬥私,還要“很批私字一閃念”(注2)。那年月,七億人民走火入魔,都象修了禪功,個個沉浸在無我境界。

這原本是衝著兩派開仗的具體問題提出來號召,但具有深刻的戰略意義。因為去掉自我事關重大。私,從根本上說起來就是自我意識。從幾隻猴子走出林子進入人類文明,到幾千年的人類社會,自我意識或私心始終是這個世界得以發展的最原始動力。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今天的民主社會產生的前提,正是自我意識催生的獨立意識並由此衍生的對人的尊重和對彼此的尊重。可是在咱們的文化裏,“私”是個髒字。 除了皇帝的“私”是國家的長遠利益之外,其餘任何人的“私”都是不道德的隱疾。試圖讓咱們摒棄一己之私的道德先生古來就有,太祖爺不是頭一位。孔夫子孔大聖人就讓咱們“克己複禮”。去除皮毛,鬥私批修和克己複禮這兩個相差兩千多年的道德訓示其實是一個意思,就是放空自我,為聖上和社稷而努力奮鬥。 

太祖爺的道德事業和孔大聖人的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孔大聖人的套路是靠勸說和修煉,咱們全民族就是修煉了兩千多年修成了現在這份德性。太祖爺的道德事業,在孔大聖人的一套上麵“而今邁步從頭越”(注3),有了可操作性,鬥私批修就是一項可以執行的道德工程。

所以,“鬥私批修”被提出後就遠遠超出了各地爭著為太祖爺幹革命的兩派“群眾”的局限,成了改造全民族思維方式的係統工程。小學生也包括在內。文革時小學每天都有 政治課。政治課主要是活學活用太祖爺語錄為主。太祖爺語錄就是現在大家說的所謂的小紅書《毛主席語錄》。裏麵大概有幾百段太祖爺說過的話。老師每節課要每個同學寫一段當天是怎樣用太祖爺的語錄來指導自己行動的短文。基本的模式是,你自己初始對某事的想法是有問題的,因為如果你的想法是對的,那就不需要太祖爺指導了。 然後你要想到太祖爺語錄中的一段,這一想,就把你原來的錯誤想法否定掉,新的,正確的想法於是產生,並導致了你最終作對了該事。“鬥私批修”雖不在語錄中,可卻是被引用最多的太祖爺“指示”,因為“鬥私批修”的故事最好編。而有的活學活用課,就變成了單一的“鬥私批修”課。常見的“鬥私批修”故事可以是如下:“昨天下午我去踢球,路上看到一位老大娘拿著一大包菜走得很吃力,我知道應該去幫助她,可我太想踢球了,就假裝沒看見走了過去。 可這時我忽然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導 ‘你們要鬥私批修’。去踢球可以讓我自己玩得高興,但隻想自己就是有私心。 毛主席的教導讓我提高了覺悟,我於是走了回去,幫老大娘背起菜,把她送回了家。盡管我沒踢成球,但我鬥倒了私心,做了我應該做的事”。 該不該幫老大娘一把,是社會道德水準問題,拿社會道德壓製孩子的自我意識,進而消滅全社會的個人意誌,使每個人最終成為社會工具,成為“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注4), 那樣才能使統治者得心應手。

文革中 “鬥私批修”的行為沒有幾個是自願的,並且大部分故事是編出來的, 因為無處不在的政治壓力,加上真正自私的別有用心。全社會說假話,使太祖爺的思想改造變成了一台全民大戲。

咱們的前輩們,在太祖爺手下打工糊口,有革命的有被革命的,有運動的有被運動的。由於各種原因,大概都編過故事。可他們編故事是在成人之後開始的,說假的起碼知道是假的。咱們可就不一樣了,還沒真懂事兒就要“鬥私批修”。當時太祖爺神聖的程度是史無前例,全社會都照著太祖爺的諄諄教導放空自我,越年輕放得越狠當然沒有不照辦的餘地。每天都要“鬥私批修”,小小年紀還玩不夠的孩子們隻好亂用想象力了。沒幫老大娘的也幫了,幫完了還對老大娘說這是毛主席讓我幹的;沒碰上老大娘也冒出一個老大娘來;以至於根本沒出門去踢球的孩子們也把踢球一塊兒編了。每日一篇“鬥私批修”,變成了每日一編。 學到的真功夫就是,形勢比人強時,編個故事混過去是正當和有效的自我保護辦法。臉不紅,心不跳,該撒謊時就撒謊。一輩子沒撒過謊的人可能有,而文革中“活學活用”“鬥私批修”過的人說沒撒過謊一定是在撒謊。習慣成自然,對正在形成世界觀的孩子來說,這出戲演的殘酷。十年文革下來,留下隱患,咱們長大成人後,見什麽人說什麽話,投機取巧成了遇到實際問題的本能反應。

對個人而言,滿嘴瞎話投機取巧在我們這代人中雖多見,但多少是個不良品質,在後太祖爺時代碰個頭破血流之後大多數人能在生活中自省。而對於整個社會,“鬥私批修”帶來的傷害就深遠了。

成年人“鬥私批修”都是應付,十年過去也能成為笑談。可是孩子鬥私批修,結下的是惡果。 孩子們“鬥私批修”去掉自我之後,變成一片空白也不行。既然無私,就“一心為公”吧,也就是廣義上的“做好事”。這樣,做好事就自然和“鬥私批修”銜接上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鬥私批修”的效果要看你是不是做了公益。於是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需要幫助的老大娘老大爺,學校教室裏要經常被擦拭的玻璃窗,紅小兵指導員(注5)辦公室門外一塊總被打掃的樓道。而幫助老大娘並不是真為了老大娘的生活更滋潤一些,擦玻璃不是為了教室的光線更明亮一些,打掃樓道不是為了校園更整潔一些。做這些是為了證明自己“鬥私批修”,是毛主席的紅小兵,是為了受到老師的表揚。那時候到處都是“鬥私批修”“活學活用”積極分子被表彰,被冠予各式榮譽。

由於“鬥私批修”是林彪(注6)“活學活用”的一個重要部分,林彪出事之後“鬥私批修”從政治課裏淡出了。可太祖爺改造人的思維方式的大戰略仍在繼續。取代“鬥私批修”的是大力提倡始於文革之前的學雷鋒運動。雷鋒是一位解放軍戰士,在一次事故中不幸去世。雷鋒出名倒不是他如何死的,而是因為據說他做了很多無我無私,助人為樂的事。比如幫其他戰士洗衣服,把自己的錢拿出來讓別的戰士應急用,幫素不相識的老大娘背東西等等。總之,雷鋒是已經完全解決了“鬥私批修”問題的人。現在有不少關於雷鋒的爭論,包括是不是曾有過雷鋒這個人,雷鋒是不是真做過傳說中的那些事,甚至雷鋒的精神是否正常。其實這些都不重要。就算雷鋒真是夢幻出來的虛擬人,世界上多出一個忘我無私,助人為樂的傳奇故事絕對是好事。有個美國朋友曾問筆者之一雷鋒是怎麽回事兒。筆者解釋說,雷鋒就是和基督耶穌差不多的一個角色。這位朋友很不高興,上帝的弟子那能隨便出分支?可對咱們這些無神論者,這樣比較很簡單:二位都大公無私,都不太在乎自己的切身之苦,都把芸芸眾生的幸福作為自己的享受,生前都不招搖,死後都被用來去影響大眾。唯一不同是雷鋒沒有拯救苦難眾生,這活兒太祖爺包了。不管怎樣,學習雷鋒精神挺好。問題出在太祖爺對學雷鋒的“運動”的操作。

相對於淪為全民演戲的“鬥私批修”,學雷鋒運動按說更實際。如若成為純粹的熱心公益,友善待人的社會運動,民族和國家都會大為受益,雷鋒也沒準兒真能成為中國版的基督耶穌。可太祖爺讓大家學雷鋒,重點還在雷鋒是“毛主席的好戰士”。這就是延續“鬥私批修”的核心意圖--別亂想,聽我的。所以學雷鋒運動是一個具體可行的的訓練大家聽太祖爺話的工具。可是太祖爺的話太抽象了,就七個字:“向雷鋒同誌學習”。至於雷鋒幫老大娘背東西這些事,應該屬於不被太祖爺看中的雞毛蒜皮枝節問題。太祖爺曾不止一次的說過他不待見“婦人之仁”。因此,學雷鋒的異化產生了。太祖爺要的是雷鋒的聽話,孩子們做公益為的是表現自己,證明自己聽太祖爺的話,以博老師領導以至太祖爺的歡心。顯然,做公益本身對太祖爺和孩子們都是個工具。這樣,鬥私批修的人們在繼續尋找著老大娘們,繼續擦玻璃,繼續掃樓道。鬥私批修的模範成了學雷鋒的標兵。換了個名義,仍然是為了迎合太祖爺,為了得到賞識,繼續功利著。老大娘們所代表的需要幫助的弱勢人群的利益並不是人們在乎的焦點,但卻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提供了達到各自目的的機會,因此老大娘們也得到實惠。何樂而不為?何害之有?

犧牲自我利益,討得帝王們歡心其實不是什麽新東西。咱們的倫理道德的核心價值是君臣父子。天下都是皇帝的,孝敬皇帝就是最高的境界。為了皇帝的利益,犧牲自我太常見了,把性命捐出來都不在話下。現在網上爭得厲害的“愚忠”典型諸葛亮和嶽飛其實都算不上“愚忠”的極端。試想諸葛亮和嶽飛如若不“愚忠”而拿下政權自己抗“魏”抗“金”的話,他們倆就都得違法政變篡權。諸葛亮護阿鬥和嶽飛護趙構雖都是悲劇,不過從法理上說隻算盡忠職守而已。離真正的“愚忠”遠著哪。最好的“愚忠”例子是漢初的田橫五百門客。和劉邦同爭天下的齊國之王田橫,戰敗流落到一個海島上匿身,身邊還跟著五百個忠實的門客。田橫被劉邦發現,被 “請”入朝。路上,不願屈居劉邦之下的田橫一勇敢,抹脖子自殺了。田橫雖不曾當過皇帝,但是做過獨霸一方的一國之王。門客不是奴隸,全是自由之身的齊王追隨者。他們對齊王如此之忠,生命的價值就全在維持齊王的幸福快樂上,早就沒了自我之私。齊王一死,生命沒有意義了,五百門客在齊王之後也抹脖子自殺走人了。這是最極端的“愚忠”,他們“鬥私批修”做的比雷鋒還徹底,連生命都是屬於我王的。咱們的皇權文化當然願意臣民們都象這五百門客一樣的君臣父子,所以田橫這五百人史書上被叫做五百壯士。文革中我們“鬥私批修”,以做公益向太祖爺表衷心雖也慘不忍睹,不過比漢朝還是進步了,太祖爺辭世之時,跟著太祖爺赴死的大概有限。

太祖爺的“鬥私批修”和學雷鋒這兩招讓眾臣民“放空自我,聽聖上的”套路並沒有超出皇權文化的格式。太祖爺在世,代表真理,代表國家,代表正義,威力無邊,讓你做公益你就做,沒人提出異議,起碼沒人敢提出異議。聽話就有功利,做公益能表現聽話的程度,於是大家就邊演戲邊做公益邊對付著。後太祖爺時代就不一樣了。引入了市場,引入了資本主義,利益有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形式。功利和原來大不相同,獲取的手段當然也要更新。當做公益不再能帶來功利時,做公益就被淘汰。再提出無私奉獻就顯得滑稽。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社會上出過一段順口溜,把人分成十個層次,其中最上層的是“第一類的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而處在最下層的大眾是 “第十類的是百姓,學習雷鋒幹革命”。沒有利益在裏麵,讓百姓無私貢獻給前九類人享受,這樣的公益當然沒人做了。

扶老攜幼,公共責任,體現良心與善良,源於人性,本是文明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當一位年老體弱的老大娘顫抖著爬上公共汽車的時候,你會想想太祖爺說要鬥私批修向雷鋒同誌學習?如果你忘了太祖爺的教導,或從來不知道太祖爺是誰,你會對這位老大娘視而不見?不。你會什麽也不想,隻是伸出手扶老大娘一把。因為你有良心,因為你有人性,因為你是文明的人。但是,鬥私批修和學雷鋒運動讓人們把這些美好的人性變成自己無私無修的表白,變成邀寵尋賞的功利手段。公共道德變成了功利的附屬品,社會良心變成投機的伎倆。孩子們從小小年紀就滿腦子功利意識,對每件事都一肚子盤算。文革時鬥私批修的佼佼者,就算是孩子,其主意之老到手段之成熟為人之圓滑讓咱們今天想來都毛骨悚然無以應付。這代人長大了,沒有了當年的政治壓力,麵對思想解放市場經濟帶來的彌漫在空氣中的各種利益,他們能不個個爾虞我詐笑裏藏刀不擇手段惟利是圖?這才有了今天的社會公共道德水準低入深淵,價值真空。用穀哥上網檢索“路人,無動於衷”,一下子就出來八萬多條新聞。小偷沒人抓,溺水無人救,摔傷無人理。尊老愛幼,拾金不昧,見義勇為這些正常的行為都成了奇聞。大公無私,助人為樂,舍己為人這些更高層次的行為準則就更無從談起。一個沒有誠信沒有道德標準的社會靠什麽發展以誠信和道德為基石的現代經濟?隻能當雇農扛長活,不管你創造多少GPD。這種價值觀扭曲的後果,是社會的倒退。這是“鬥私批修”和學雷鋒運動帶給社會的危害。

這種倒退,把人們帶回隻剩自私的人性原始起點。這種“私”是從太祖爺的紅小兵,齊王田橫的五百壯士這種臣民心態中的一種掙脫。也好,重新開始,重建文明, 從叢林生態再出發。十三億無及它顧的“私”雖不成社會,總比太祖爺一己之私淩駕一切危害小。

人性可以扭曲,但不會徹底消失。希望還在。 巨大的打擊和失落有時候可以讓人性閃現。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史上罕見,生靈塗炭,損失空前。麵對災難,消聲匿跡的人性湧現。出人出力出財產,同胞自願救助同胞,一時之間愛心充盈社會,壓製人性的“鬥私批修”和學雷鋒所造成的危害好像一夕清除。當然不會如此輕鬆。太祖爺的“鬥私批修”和學雷鋒如此好用,是因為咱們的基礎好。隻要有個“目的正確”作掩護,總會有“社會道德”全無顧忌的衝上去壓製人性。就在汶川地震之後人性複蘇,愛心湧現之際,道德工程師們立馬如影相隨,大模大樣的為社會打造道德標準,把文革時的“鬥私批修”用量化的捐款數改頭換麵的推了出來。於是有了逼捐運動,有了捐款榜。尤其是個性張揚的社會名人們,成了被逼捐款的首選。

對道德工程師而言,對名人逼捐比“鬥私批修”還有益無損,畢竟“鬥私批修”是全民運動,誰也跑不了。而對名人逼捐有殺富濟貧的味道,是一種“打土豪分田地”加“鬥私批修”的雜交新品種,玩起來更刺激也更無遮攔。我有沒有“私”你不用管,可是你不能有“私”。但是,名人們也不是省油的燈,也懂“鬥私批修”的遊戲,絕非土改時孤陋寡聞的地主老財可比。你拿道德壓我? 我道德比誰都高。於是十萬,百萬,千萬的數字滿天飛。 從本質上,一千萬和“鬥私批修”時被幫助的一個老大娘沒什麽不同,先吹出去再說。於是逼捐就成了一種雙贏遊戲,道德工程師成為正義化身自我感覺良好,名人們大筆承諾,助人為樂,從簡單的名人躍升成愛國名人,皆大歡喜。至於汶川受災的同胞在逼捐的過程中收到何種實惠則是另外一回事,已經不重要了。當然也有倒黴蛋。 像電影明星章子怡章大妹子就捅出個“捐款們”,前邊認捐的數和後麵落實的數對不上讓人抓了包。章大妹子可能是涉世未深,不懂得“鬥私批修”的要素,“老大娘”一定要模糊而通用性強,不可太具體太細節。而文革過來人著名作家餘秋雨餘大俠就老到的多,報出來的捐款數與到位數不符被懷疑之際,餘大俠亮出了王牌,捐的是書,不是錢,你折算去吧!

讓所有的“老大娘”都活的更滋潤理應是全社會的追求。助人為樂,關懷弱勢,尊老護幼,維護公益當然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觀,不是什麽雷鋒精神,應該用不著向誰學。隻有自願的公益才會有持久的公益,演戲的惡果已經很清楚了。現時社會大眾對公益的冷漠,關鍵還是對拿做公益換取功利的一種反動和報複。公益與聖上的荒謬連接還沒理清楚。社會不是我的,是聖上的,我為什麽要給社會貢獻?每個人都承擔一份社會責任,是文明社會的基礎。人權和民主是多數人熱愛社會,使做公益成為風氣的前提條件。為什麽美國人熱愛他們的國家?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哪個國家所代表的社會的主人,行使主人的權利,更盡主人的義務。“私”是鬥不得的。沒有了私,沒有了自我,就什麽都沒有了。做公益讓社會更美好,美好的社會也有益於“我”的私利。公共汽車上有人給老幼婦孺讓座,“我”媽和“我”兒子也受益。今天我幫汶川的同胞擺脫震後的苦海,日後我的家鄉發生水災,也有其他有“私”也有愛心的同胞會幫我找一塊落腳的高地。不把“鬥私批修”的邪惡理清楚,社會的道德還得繼續烏煙瘴氣。

 

1:劉少奇在文革開始時是中國國家主席,二號人物,也是毛澤東的首要政治打擊目標。

2:文革時的流行語,據說出自毛澤東的“親密戰友”林彪元帥。

3:出自毛澤東1935的詩詞“婁山關”,也是文革時的流行語。

4:這是“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的著名的“無私”語言。

5:紅小兵是文革時小學裏取代少先隊的兒童“先進組織”,一般有一位專職教師作為“指導員”進行監管。

6:文革時毛澤東的“親密戰友”,後來成了反叛而暴死。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Fieps 回複 悄悄話 提到武鬥,可能太祖爺控製不了局勢,所以把殺紅了眼的小將們趕到鄉下去,來個知青上山下鄉吧?再回到鬥私批修,這有點和基督教的懺悔相似,不同的是,向神父懺悔是隱私,而鬥私批修是公諸之眾,人格掃地,唯有太祖爺最高。哎,什麽年代!和希特勒時代的黑暗有得一比。
文革傳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艾媽媽的評論:
再次謝謝大妹子的鼓勵與評論。滅“私”其實是從孔氏儒學到太祖爺的封建皇權一直在進行的“治世之本”。“私”沒了,順手自然把“社會”也給滅了。 如同“股份公司”裏沒有“股份”何來“公司”? 可是“私”又是滅不了的,牛還護犢子呢,何況人乎? 結果隻是沒有光明正大的“私”,沒有可親可愛的“私”,沒有氣定神閑的“私”。 然後享用醜陋“私”,奴性的“私”,和最扭曲的“私”。你前兩天轉的那個說郭妹妹事件的帖就是最好的證明。在最該有社會和“公”的地方,“私”以最醜陋的形式,旁若無人的在眾人眼前爆炸。 郭妹妹的乘興之作對咱們“特色”的詮釋,比十個胡大人的“綱領性文件”都給力。社會走到這一步,“私”不說清楚,很多事兒想再混過去已經沒戲了。
小艾媽媽 回複 悄悄話 又是一篇深刻到位的好文章,補了一堂曆史文化課,受益匪淺啊。我最近看了一本,〈animal Farm>,影射斯大林鐵腕下的前蘇維埃政權,那些伎倆套路和太祖爺如出一轍,各有千秋。也可以說太祖爺雞尾酒混搭風的馬列主義+秦始皇+聖人備書的封建奴性合理化更勝一籌。曆久不衰,至今影響深遠。馬克思預言的革命勝利後利益分享兩極化正在中國無限的擴大,他老人家也沒給個解決的方略就急匆匆向上帝領賞去了。

看過一篇文章提到,人之初,性本不善不惡,性本私,承認這一點很有必要。私私網中尋求國家社會平衡點也是必須要切實做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