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探母記(完)

(2011-06-21 19:39:29) 下一個
宛秋離開上海前的最後一天,天開始下雨。想想好笑,名為回來探母,但宛秋似乎天天馬不停蹄地在外麵跑,看婆婆,看公公,看兩個姑媽,把家裏長輩都探望了一遍,除此之外沒幹什麽事-連陪母親去看病都沒有,母親說過兩天就要繼續看專家門診,剛巧這幾天是個空檔。去銀行給父母轉錢的事,也從第一天拖到了最後一天。父親說下雨天,別出去了,宛秋說那怎麽行,便打著傘去銀行,把一萬元存入父親的存折,取了兩千現鈔給母親,點齊了四千元和那張交通卡一起還給父親。這些都辦完了,宛秋收拾起行李,準備明天的回程了。

母親自然不舍,女兒回來幾日又要匆匆回去。宛秋知道母親希望自己能留在她身邊,家中大小諸事都可有個依靠。可宛秋覺得自己有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有作妻子和母親的責任,基於現實的種種考慮,宛秋並不願意海歸。宛秋出國前工作過三年,兩邊的工作生活經驗比較下來,宛秋願意把家安在美國。母親以前常說國外有什麽好,上海現在如何如何地好,又是奧運,又是世博,熱鬧得不得了。宛秋和母親說不清楚,但宛秋深知如今的中國社會和父母所熟知的年代已經大不一樣了,宛秋明顯地覺得上海是越來越陌生的地方了。在上海一份好的工作需承受的壓力絕對不小。為照顧家裏老人和孩子而請假?老板會認為那應該請個保姆搞定。反而是美國的同事,無論是上級同儕還是下屬,都似乎比較容易理解,樂意提供一定的靈活自由度。

宛秋更覺得撫養兒子是自己的責任,不願錯過孩子一晃即逝的成長歲月。家裏兩邊老人身體都差,宛秋從來不指望老人幫忙,也不願讓他們累著或是給他們添麻煩,兒子是自己和老公一起帶的,雖然辛苦但一晃幾年也就帶下來了。如今兒子依然稚嫩,而父輩們年紀不算大卻已開始日益衰老,身體不斷地出各種問題。宛秋常常擔心焦慮,不知將會麵對的是什麽。

宛秋清楚作為女兒自己對父母的責任。事實上,自己和老公兩個人麵對的是四個老人的責任。如今四個中的兩個已是要依靠別人照顧了。宛秋不敢想,又無法不去想,老人們將來會怎麽樣?宛秋覺得美國的環境好,到處青山綠水,鬱鬱蔥蔥,氣候也更好一些。上海如今的夏天,宛秋真不敢想像怎麽過,很快就進入潮濕悶熱的梅雨季節,然後是愈來愈恐怖的夏季高溫,光是在蒸籠似的廚房裏忙一天三頓飯,就讓人生畏。唉,父親還要每天煎兩大包中藥呢。去年夏天,父親在宛秋這裏待的三個月裏,也許並不太習慣,但其實人休息得很好,連母親都說,父親剛回去那會兒,聽力都好了不少。但母親估計就不行,身體經常這不舒服那有問題的,在美國看病會成問題。

宛秋身邊的中國朋友裏,有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好幾年的,有像候鳥一樣準時往返探望的,也有幹脆辦了移民,住進老年公寓的。宛秋每每看到身體健康、開朗愉快的老人們,總是說不出的羨慕。宛秋多麽希望自己的長輩能像他們那樣,宛秋也希望自己將來能像他們。畢竟,誰不想有個健康幸福的晚年呢?

宛秋的思緒回到當下,想起昨天回家後和父母的閑聊。宛秋對母親說:“小姑媽就是這樣的脾氣,說話做事不一定會想到別人的感受。媽媽你要是想要熱鬧,盡管和小姑媽往來,隻是如果聽到不順耳的話,自己一定不能生氣,不妨在心裏暗暗說‘屁話屁話,不算不算’,千萬別往心裏去,最多轉身走走開。要是你做不到這一點,就和小姑媽少來往,有什麽要緊要慢的事,找大姑媽去。”

母親說:“你爸爸就叫我少和你小姑媽攪在一起。但如果我們有什麽事,為什麽不去找你小姑媽呢?你爸爸不愛說話,我都快成啞巴了,家裏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要麽就是我好心跟他說兩句,反被他訓一頓,弄得不好就要吵起來。”

宛秋試圖開導母親,“人和人都是不同的,你不能指望別人總是按照你的意思說話做事,這很正常。如果你想開點,不去計較,就不會那麽生氣了,生氣沒有用,對自己身體更沒有好處。”

“比如說,”宛秋繼續著,“你一直說小姑媽待表妹像女兒一樣,比和我親近多了,我同意。我當然知道從小到大小姑媽小姑父待我和表妹是不同的,但這有什麽關係呢?我不在乎,我不會因為這個煩惱。你看,我這次回來,表弟表妹的小孩子我一樣都給紅包,表妹還我禮,送我兒子衣服,表弟家條件要比表妹家好許多,卻什麽也沒有。我當然看見這不同,但我不在乎,我不會為表弟這樣而生氣。他怎麽做是他的事,我自己做的事站得住理,就行了。”

母親點點頭,“你不在乎,當然不會生氣。可是我有點什麽事,還是要靠別人的呀,我怎麽不在乎得起來呢?”

宛秋無語,也許自己高估了母親的能力,或是低估了她的處境。母親又說,“還有,跟別人講講我的病,別人總會出些主意。你說,別人的主意是聽好呢,還是不聽好呢?不聽的話,人家怕還不高興呢。”

是啊,宛秋自己這短短幾天裏就聽到不少主意,但宛秋覺得可以告訴父親的並不多。母親拿來一本什麽會員的雜誌,從頭到底全是各種各樣營養品、藥品、補品的廣告,無一例外都很昂貴。宛秋理解有這個病那個痛的人當然希望能試一下,說不定會有效,但又有誰能真正搞得清楚,哪些有用哪些沒用呢?

“中國正在跑步進入老年化社會。”六點的晚新聞廣播裏傳來這樣一句。宛秋很同意,這話沒有提到的是中國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況堪憂,人們又是如何應付的。宛秋見到的自己家裏的老人們,大多各種病痛纏身,有的已經不能自己做什麽事了,有的還在積極看病,有的讓自己忙得沒時間去多想,有的也許寧願糊塗,有的則是抑鬱不已。。。

要改善母親的抑鬱,宛秋不知道除了勸解自己還能做什麽。父母之間的矛盾衝突,有些是性格,有些是觀念認識的不同,長年累月積起來的,又都是這把年紀了,想改變談何容易。做女兒的就算一直在他們身邊,也難指望能真正解決什麽問題。

宛秋想得很多,也許是太多了。那一晚宛秋睡得很不好,第一次十點多就醒了,然後半夜一點多又醒了,三點,四點,五點,宛秋時時醒來。一樣的雞鳴,一樣的晨光裏,宛秋將踏上歸程,前頭又是新的一天。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鳥鳴嚶嚶 回複 悄悄話 寫得非常生動真實。我也是上海人,覺得故事很親切,一口氣看完了,感慨多多。謝謝!
wenhao1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很現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