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大智若愚,2戰後美國的蠢豬戰略 ZT

(2012-12-26 11:56:55) 下一個

從根本上說,美國能成為第一,靠的是統領在各族人與自然環境的一體存在、貫通於經濟和政治與文化的一致發展的社會理念,靠的是與世界其他各國的優化性的戰略博弈。


社會理念是指人們對社會基礎、構成、核心及追求的理解觀念。美國的社會理念:社會首先是由自然與人組成,人的自然權利不可剝奪;否定了自然權利,就破壞了一個社會作為人的家園的基礎。


依據不可剝奪性,權利就與權力不同,權利是以人類為主體的自然屬性,而權力則是以公民為主體的社會力量;權利是本原,權力是合成;權利的保護會強化人民的自治,權力的占有會滋生官員的腐敗。自治與防腐都需要信仰。


依據信仰必然性,自由就與任性、宿命都不同,任性與自由都有自主,但任性沒有服從;宿命與自由都有服從,但宿命沒有自主。自由的本性就是服從的自主性或自主的服從性。自由的基礎是自知,自由的核心是自律,自由的追求是自覺。


依據自覺追求性,做人就與承擔角色不同,做人遵照心性,依據心性原則來生活;承擔角色按照社會責任,按照外在的社會規矩來行事。適合角色會讓人適合群體、社會、環境,有現實的利處。但這種扮演過程就造成了一夥人與另一夥人的矛盾、一個階層與另一個階層的衝突、一種現象與另一種現象的對抗。


把握這些必然性,才會形成社會發展的整體戰略。


戰略是對事物作為一個整體世界的多重關係思維的韜略與方略。社會戰略是對社會作為世界而具有的多層關係的統一把握。它不僅依據於客觀與主觀兩方麵以及它們的統一,而且依據這種統一是在人們的活動中。人們的活動,不僅發生著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發生著人與人、人與自身的關係。


人同自然的結合就產生了經濟,所以經濟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需要,同自然進行交換的社會勞動及過程。這裏的需要是內在動力,自然是客觀基礎,交換是實現機製, 社會勞動是實質。勞動生產改造了自然,滿足了人的需要,這是經濟的本性;但它必須在一定社會關係中、並受製於這些關係才能進行,這就是經濟的本質。美國調整經濟矛盾采用了兩種觀念:共和黨抓住了經濟本性,主張起點平等,實際上是守住了生產力;民主黨抓住了經濟本質,主張終點平等,實際上守住了生產關係。


人同人的結合就產生了政治,所以政治是人們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與他人進行權利與權力互換協商的活動及過程。其中,利益是基礎,權利是核心,協商是中介,權力 是關鍵,公正是最高原則。權利追求內容公正,美國實行多元民主、選舉團製、陪審團定罪等方式;權力維護程序公正,美國實行三權分立、三級所有、政府公平執法在先等原則。程序公正依據的是角色公平,而內容公正依據的是人性正義。公平維護的是生意關係、商業交換;而公正維護的是人際關係、社會協作。


人同自己信仰的結合就產生了文化,所以文化是人們為了自我的意義需要,對人生理念、願望、理想等追求進行創造的外化及規範化過程。意義追求是文化的內在根 據,社會規範是文化的外在顯現。美國通過實行政教分離、信仰自由原則來保證意義的追求;通過堅持自由、平等、民主、選舉等多重性的觀念來保護規範的融合; 通過主張客體、主體、自我三層的教育與管理方式,培養人們寬容、自省、自治的自覺性。


正是對這些經濟、政治、文化等多重關係的統一理解,才讓美國形成並實施了統一化的社會戰略。


美國的秘密是戰略博弈。


所謂博弈,指人們之間的較量,其關鍵是看誰能把握對手的可能性,現實地研究出對自己最為有利、最為合理的對策來。博弈的最高境界是參與各方都願意與你合作, 並看起來你還吃點兒虧。智豬博弈中的小豬會選擇“搭便車”,那是因為小豬這樣做會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占點兒便宜。大豬采取的對策是去踩機關,表麵上看是吃點兒虧,但這樣不僅大、小豬各有所得,而且大豬會越來越主動。


美國二戰後的行為極似大豬,主動幫助歐洲重建,甚至不惜成本支持日本、南韓等亞洲國家發展經濟、協助其防務、開放其市場。這些國家都覺得占了美國的便宜,但 回過頭來看,美國才占了最大便宜。如果這些小豬不想餓死,那隻有跟著大豬的一條路子了。反過來想想蘇聯的做法,如果當年他們不從中國撤走專家,哪怕象大豬那樣光為了自己不撕毀同中國的合同,蘇聯會有今天這樣不僅丟掉了整個社會主義陣營,而且自身也發生了分裂的結局嗎?


由此可見,美國在世界博弈中的戰略,不能完全被歸於陰謀。雖然作為角色的需求,美國政治家們玩弄陰謀是不可避免的,總統、議員、法官沒有不耍陰謀、玩貓膩 的。但角色的背後卻是人在支撐著,同樣是扮演這些角色,每個人的扮演及其過程、結果卻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就是扮演者在背後作為人的不同。如果隻耍陰謀,隻知道陰謀,那角色真的就把人給異化了。陰謀成性,就把政治家變成純粹的政客角色。異化了的政客,絕對不會在乎人民的。為了首相、總理、總統那個角色,不惜 犧牲人性,殘殺人性;為了大和、日耳曼民族,可以任意滅絕其他種族。在角色冷酷的理性欲念中,不會有關心人、保護人民的真正長遠設想,不會有接納融入其他 種族的融合觀念。


把美國的發展歸於“陰謀論”,實際上是隻看到了外在的角色性,沒有看到扮演者背後的理念差別。例如,傑佛遜的“不可剝奪權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大 羅斯福維護中國主權的“門戶開放”,小羅斯福的“衡量社會進步的標準是看給窮人帶來了什麽”,肯尼迪的“把對一國自由的威脅看成是對人類自由的威脅”等等,都奠定了美國戰略背後的理念基礎。


陰謀與戰略的差別在於:


從性質上看,陰謀隻注重自己單方麵的占有獲得,所以會不擇手段,自私自利;而戰略則關注整體的效應,包括對手的應得利益,所以會互惠互利,結果雙贏;


從功利上看,陰謀隻注重暫時的得益,而戰略則關心長遠的根本,例如,陰謀會教唆政府應在統治穩定上多想招數唬民眾,不用真在老百姓的事兒上下功夫;可是,戰略卻認為,一個對自己百姓都不親的政府,怎麽可能調動大多數民眾的積極性、維護真正長久的穩定呢?


從目的上看,陰謀隻關心內部的利益,而戰略則要求全局的平衡,例如,陰謀會堅持國家應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管它什麽他國的事;可是,戰略卻強調,一個連兄弟國家都不予保護的國家,怎麽可能保持自己的國際陣營呢?


然而,這種差別隻有提升到關係思維的哲學層麵,我們才能真正看清楚,才會自覺地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