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必須做出選擇 ZT

(2012-06-28 16:07:19) 下一個

斯蒂格利茨:


美國必須做出選擇:如果在數十年來的老路上不回頭,那麽缺少機遇意味著社會分裂,經濟增速將降低,社會、政治和經濟不穩定性將提高。


美國的貧富差距已達到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最懸殊的地步。不管怎樣分配財富,那些社會頂層的少數精英們總是能夠占有大部分財富和資源;貧困線以下的人口越來越多。中間收入者與頂層精英們的差距也越來越遠。美國曾經自詡為一個中產階級國家,現在看來已經不是這樣了。


經濟學家們引用“邊際生產力理論”,即對社會貢獻更多的人就應該獲得更高收入,來為這樣的不均衡現象進行辯解。但事實上,那些真正用知識推進科技進步、改變我們社會的人,還拿著微薄的津貼,比如曾經發明激光技術、圖靈機,以及發現DNA的人。再看看那些華爾街的創新者們,拿著豐厚的報酬,將全球經濟拖到了毀滅的邊緣;這些所謂金融企業家們便攜巨資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如果滴入式經濟裏麵還有真相可言,也許人們就不會對貧富差距感到如此絕望。但今日美國的中間收入比15年前還低;全職工作的男性員工的中間收入比40年前還低。同時,收入金字塔頂層的精英們在過去從未如此春風得意。部分人辯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是市場經濟不可避免的副產品。但這並非事實:實例證明,有的國家做到了在縮減貧富差距的同時保持經濟增長。


市場是被規則塑造的。我們的政治體係製定了明確的規則,讓富人得益窮人受損。我們的金融規章製度允許掠奪性貸款和濫用信用卡,以便將財富從社會底層轉移至頂層;破產法給予金融衍生品特殊待遇也是同樣的道理。全球化的規則----資本可以自由轉移而勞動力不能----使本已明顯的交易不對稱性越來越突出:公司可以要挾國家如果工人不讓步就撤資。


教科書告訴我們,隻有放棄經濟增長或生產效率,才能實現更公平的社會。但仔細研究不難發現,我們為不平等付出的代價竟如此昂貴:貧富差距導致社會、經濟和政治局勢不穩定,也會降低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相對健康的西方國家(例如北歐國家)同時也是相對來說最平等的國家。


二戰之後美國經濟增長大幅提速,不平等問題較並不明顯,然而80年代之後社會財富不合比例的湧向頂層。縱觀各國,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平等、增長和穩定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


好消息是:通過減少尋租行為以及減輕財富分配的扭曲程度,可以使弱勢群體在同樣經濟產出之下,分到更多利益,最終使社會更公平,經濟更健康。稅務投機者們的稅率隻是那些社會的真正改造者們繳納的一半,這樣的稅法反映了我們的價值觀;這樣的法律也進一步扭曲經濟,鼓勵年輕人賭博投機而不務實業。既然頂層精英們的收入大多來自尋租行為,向他們征收更高的稅款將減少尋租行為。


人們曾經把美國看做機遇眷顧之地。今天,相比歐洲或其它任何發達工業化國家的兒童,一個美國兒童的機遇更多取決於其父母的收入狀況。美國努力的編製了遍地是機遇的美國夢,但今天才發現不過是黃粱一夢。


是的,美國可以重新成為機遇眷顧之地,但這不會憑空發生。隻要我們的政體還在削減公共教育,剝奪中下層人民機會,給頂層精英提供稅務優惠,美國就不可能成為機遇之地。奧巴馬總統支持這些投資,也支持向富人按收入比例征稅的“巴菲特規則”,他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共和黨領袖密特.羅姆尼關於進一步裁減公職人員的建議,以及他在投機行為資本所得稅是否應比誠實勞動所納稅率更低的問題上保持沉默,令人擔憂。


美國必須做出選擇:如果在數十年來的老路上不回頭,那麽缺少機遇意味著社會分裂,經濟增速將降低,社會、政治和經濟不穩定性將提高。意識到經濟已經失衡,美國曆史上的黃金時期迎來了進步的時代,浮華的1920年代最終走向了大蕭條,最終迎來了羅斯福的新政。每個時期,美國都看到了極端化發展的弊端,並最終回到正軌,問題是,這次美國還能重回正軌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