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毛澤東與賀子珍結婚兩年後,楊開慧才壯烈犧

(2012-05-10 16:57:36) 下一個

 1931年初,當在井岡山的毛澤東從敵人的報紙上知道楊開慧遇難的消息時,毛澤東那天沒吃飯,並且失眠了。他甚至朝賀子珍發了一通無名之火。毛澤東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和賀子珍結婚的時候,遠在湖南板倉的楊開慧正在家鄉堅持艱苦的地下鬥爭。


毛澤東萬萬沒有想到,他和賀子珍結婚時,楊開慧還在人世,他和賀子珍結婚兩年後,楊開慧才壯烈犧牲的。


 


 


這一事實一直折磨著毛澤東。特別是當他知道楊開慧的確是在1930年被何健所殺的準確消息後,他常常吃不下飯,經常失眠。


毛澤東和賀子珍是1927年10月在井岡山相識的。


當時的毛澤東正值壯年,初識賀子珍,就被賀子珍那俏麗、迷人,充滿青春活力的魅力所打動。自和楊開慧分手後,毛澤東一直不知道開慧的行蹤和消息,秋收起義,毛澤東把隊伍拉到了井岡山後,曾用暗語給楊開慧寫過一封信。


信中的大意是:我在這裏做買賣,賺了錢,生意興隆,堪以告慰;並提到了自己的腳傷。但一直沒有收到楊開慧的回信。楊開慧生死未卜。他愛開慧,思念開慧。可他是男人,他需要女人的愛撫和柔情。在與賀子珍的接觸中,他也讀懂了賀子珍這個年輕、漂亮、質樸、純正的姑娘那顆愛慕的心。


愛情超越了一切,毛澤東和賀子珍同居了。那是1928年的夏天。


此後,賀子珍成了毛澤東的秘書。英雄美人殊死戀,是古今不變的法則,全心全意的結合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那段時間,他們熾情如焚,體驗到了人生情愛的全部溫馨與甜蜜。


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在這段蜜月生活中,毛澤東很少單獨與賀子珍在戶外活動,如一起散步,一起出門。毛澤東似乎覺得這樣做影響不好。對此,著名作家王行娟,女作家,著有《賀子珍的路》、《李敏·賀子珍與毛澤東》等。曾經很細膩地這樣描述:


有一次,毛澤東要到下麵視察工作。臨行前,他深情地看了看剛剛給自己收拾好行李的賀子珍,柔聲地提出了一個要求:


“我要走了,你送送我好嗎?”


賀子珍答應了。馬夫牽著馬在前麵走,他們兩人在後麵慢慢地跟著,一麵走,一麵談話。僻靜的山路上沒有行人。走了一段路以後,毛澤東忽然說:


“我先走一步,在前邊等到你。”


他上馬走了。賀子珍莫名其妙,不知發生了什麽事,隻得按他的意思,繼續往前走去。沒走出多遠,迎麵遇到一個拄拐棍的傷病員。賀子珍又往前走,看到毛澤東果然在前邊等著她。毛澤東迎上來解釋說:


“剛才要經過紅軍醫院,我們走在一起,怕影響不好,所以我先走一步。”


賀子珍理解地點點頭……


毛澤東與賀子珍同居在當時是公開的事,按理完全無需有任何避諱。但是毛澤東卻偏偏在公開場合下特別注意。是因為毛澤東作為黨的領導人,理所當然的應當遵守當時在江西製定的《婚姻法》,而當時的他尚是楊開慧的合法丈夫,不可能與賀子珍辦理正式結婚手續,因此不願在官兵中造成不良影響而損害自己的形象?還是因為毛澤東在他不知楊開慧死活的確切消息的情況下,便與賀子珍同居,以致在內心深處時時閃出對楊開慧的負疚之情,使他不得不采取這樣一種特殊方式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呢?


毛澤東與賀子珍的婚姻,反映了毛澤東提倡婚姻自主的理念,提倡婚姻自主,使每個人享受到幸福婚姻生活的同時,也反對無節製的縱欲早婚,獨身和其他異常行為。他還堅持紅軍戰士的妻子隻有經丈夫同意或兩年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後才可以提出離婚。同時,毛澤東還兼顧農民的傳統習慣,不讚成性自由的觀點。


《毛澤東傳》的作者特裏爾寫道:“這一點很合毛的脾氣,他篤信誠實的鄉土美德。他不同於那些‘五四’型的知識分子,在他們看來,大膽的社會實踐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他和開慧及子珍的婚姻在當時的環境中都是穩定的。確實,毛澤東並不看重結婚的儀式。然而,一旦確定這種關係就會穩固地保持下去,直到因外部因素而發生突變。”


毛澤東不僅是這種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的大膽倡導者,更是這種觀點的勇敢實踐者。


但毛澤東怎麽也想不到,楊開慧還活在世上,為此,他的一生都永遠懷念著這位偉大的女性。


1931年初,當在井岡山的毛澤東從敵人的報紙上知道楊開慧遇難的消息時,毛澤東那天沒吃飯,並且失眠了。他甚至朝賀子珍發了一通無名之火。毛澤東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和賀子珍結婚的時候,遠在湖南板倉的楊開慧正在家鄉堅持艱苦的地下鬥爭;更沒有想到,他和賀子珍結婚兩年多後,楊開慧才剛剛犧牲,並且她的犧牲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她是毛澤東的夫人。


事實上,毛澤東一直惦念著楊開慧和他們的孩子們。盡管他長期得不到楊開慧和孩子們的消息,但還是想方設法打聽他們的下落。1929年11月28日,毛澤東在給當時上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的信中還說道:“開慧和岸英等我時常念及他們,想和他們通訊,不知通訊處,聞說澤民在上海,請兄替我通知澤民,要他把開慧的通訊處告訴我,並要他寫信給我。”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槍殺在長沙城瀏陽門外的識字嶺。行前,她把孩子摟在胸前,輕聲說:“孩子,我沒有別的話要說。如果你將來見到爸爸,就說我沒有做對不起黨的事。說我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幫他了,請他多保重。”楊開慧懷著對毛澤東和孩子無盡的愛,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走向刑場,結束了29歲年輕的生命。


楊開慧犧牲後,當地革命群眾冒著生命危險,連夜把烈士遺體運回板倉,葬在青鬆環繞的棉花坡上。


一個月後,毛澤東從敵人的報紙上知道楊開慧遇難的消息。曆曆往事,湧上心頭,他懷著沉重的負罪之感,提筆給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寫了一封信,信中表示:“開慧之死,百身莫贖。”並寄款為楊開慧修墓立碑,上刻“毛母楊開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龍刻。民國十九年冬立”等字。


毛澤東與楊開慧之間雖有矛盾、誤解,乃至關山遠隔時毛澤東為各種傳言所惑,不明實情,與賀子珍同居,但在毛、楊的婚姻關係中,居主導地位的仍是他們真誠的相愛,彼此的相互依戀。他們之間的感情是一種刻骨銘心,融於靈魂的感情,是一種超越生命和時空的感情。也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在其一生中始終深摯懷念著楊開慧。


1957年夏天,毛澤東在會見20年代家中女傭陳玉英對她說:“看見你就像又見到了開慧。”說罷淚水流了下來。


1962年,楊開慧的母親向振熙逝世。毛澤東沒有忘記開慧對母親的愛,特地寫信寄去500元葬儀費,並對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說:“葬儀,可以與楊開慧同誌我的親愛的夫人同穴。我們兩家同是一家。”並重複:“是一家,不分彼此。”


特別是在50年代,毛澤東與江青的關係越來越不和諧,毛澤東心裏更加懷念楊開慧。也就是在這種心情下,毛澤東於1957年5月11日,含淚寫了這首《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裏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