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到底是什麽?對我們的生活有多大影響?專家讀者座談會上聽答案 |
http://www.sgcc.com.cn/dlkp/dlhb/xgbd/63467.shtml |
發布時間:2007-07-11 點擊次數: |
(記者 嚴敏)12月15日下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級會員、教授級高工楊新村,浙江省核學會的教授級高工趙明華,與四位快報的讀者一起探討了關於電磁輻射的知識,並解答了熱線征集的問題。 因為座談會隻有短短的一個小時,還沒正式開始,讀者就迫不及待地向專家提問了。“醫療診斷X射線輻射對人有害嗎?”、“電腦對人輻射厲害嗎?”、“小區旁邊有個變壓器,對人有電磁輻射嗎?”…… “慢慢來,還是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 “電磁輻射”這個模糊概念存在的問題吧”,楊新村教授說。 “電磁輻射”原是電磁兼容專業領域中的一個基本術語,指的是能量以電磁波形式向空間發射與傳播的現象。把它引用到電磁場環境健康領域,很容易導致公眾誤解,把它與“核輻射”的高風險相聯係。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從數Hz到數百GHz的不同頻率的電磁源,對生物體的作用是不同的,絕不能混為一談。電磁環境曝露對生物體產生什麽影響,決定於電磁源的波長(頻率)及其能量的大小,隻有超過人體補償機製的生物作用才會對健康造成有害影響。 我們知道,“電離輻射(核輻射)”是極高頻的電磁波(X射線、γ射線、真空紫外線等)。它的每個光子能量高到足以斷開細胞遺傳物質分子的DNA化學鍵,並形成確定的健康危害。當然,自然環境中存在的或為醫療、診斷等目的,接受微量的核輻射也是可以有條件地接受的。 “非電離輻射”則是電磁頻譜中頻率和能量較低的頻段部分,其每個光子的能量小於12eV,波長大於100納米。不論“非電離輻射”的強度有多高,都不可能在生物係統中引起電離化。按頻率自高至低,包括紫外線、可見光波、紅外線波、微波、移動通信、廣播電視、中頻波、以及300Hz以下的極低頻場。其中,輸變電線路及用電設備在周圍空間產生的50Hz電力頻率的極低頻場,因為頻率太低、波長太長(一個波就長達6000km),不可能以電磁波形式,向周圍形成有效的電磁能量輻射,在環境中表現為可獨立存在的電場與磁場,它對人體的相互作用也隻是通過電場、磁場分別作用,在體內感應電流或電場,不會像無線電頻率那樣,直接以波形式穿透,在體內組織中產生發熱效應。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地在其官方文件中指出:沒有一個綜合評估已表明,低於國際導則限值的電磁場曝露水平,會具有有害的健康影響。它同時指出:較低頻率的電磁波通常應稱為“電磁場”,隻有非常高頻率的電磁波才可稱為“電磁輻射”。 因此籠統地宣傳“電磁輻射”,並不作區分地憑空渲染“幾大危害”,事實上已嚴重地誤導公眾,並導致公眾對應用電力與通信技術的擔憂。 李振光:我感覺居民區裏的變壓器離家太近,離我們家最近的隻有30米,很想了解這有關係嗎? 楊新村教授:小區內安裝的變壓器、隨處可見的輸電線路以及各類變電站等的建設,都必須遵循國家有關設計與環境評價的技術與管理標準,國內長期實踐表明,隻要符合標準的限值(通常限值本身已含有足夠的安全係數,而周圍實際的電場與磁場水平要比限值又低1~2個數量級),完全不需要擔心對健康是否安全。 讀者來電問:我國的電磁場標準能夠有效保護公眾健康嗎? 楊新村教授:我請媒體向公眾傳遞一個重要信息,即:世界衛生組織於2006年已經正式發布了關於電磁場曝露標準的官方文件(題名為《製定以健康為基礎的電磁場標準框架》。在該文件中,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發出了:“強烈推薦采納國際標準(包括曝露標準和排放標準)” 的要求。WHO在這個官方出版物中推薦的曝露標準是它正式批準的“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1998)導則”。 其中針對公眾的電場和磁場允許曝露限值分別為:電場強度5千伏/米,磁場強度為100μT。此國際標準對人體曝露已有足夠的安全因子。 把我國現行的電磁場環境評價標準(電場強度4千伏/米,磁場強度100μT)與上述兩個標準的限值進行對照,可以明顯看出,我國現行標準的各項限值指標都是嚴於或等同於上述國際標準的。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憂我國電磁場標準對公眾健康是否安全。 勞動路湧金花園的魏女士問:我們小區就有個手機發射塔,離小區最近的房子也就20米左右。我想想手機有很大輻射嘛,那手機發射塔的輻射就更大了,它要負責收集手機的信號,肯定有很多的電磁波的。我就想請你們幫忙了解一下在小區建發射塔的話對人體到底有沒有輻射的,輻射大不大。 趙明華教授:手機發射塔是兩部分組成的,基站的設備加上發射天線,一般都是裝在房頂上麵。手機基站的發射功率隻有3瓦,覆蓋範圍就是500米左右,天線是朝四周發射電磁波的。電磁波的強度跟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一般天線比較高在空中30米之外電磁波的強度就低於國家標準的(5.4v/m),電磁波到達居民房時強度已大大降低,而手機接受電磁波的靈敏度很高,足以維持通話需求。基站的設立均需要通過環境影響評價,故公眾不必擔心。 有些頂樓的居民說基站建在房頂對自己的影響最大,其實,電磁波對房頂部位的影響是很小的。為什麽這麽說,發射天線為了達到最大的覆蓋範圍,都是以一定傾斜角度向四周方向發射電磁波,不會對著房頂發射的,這樣不是將有用的電磁波白白損耗了嗎?另外,電磁輻射的穿透力也是很弱的,經過房頂建材的屏蔽後,基本上與背景水平差不多,樓頂建有發射天線的居民不需要恐慌。我們曾經做過一個電磁波強度的比較測試,同樣的地方,隻要在樹底下測,數值就低很多。連樹葉都擋得住,更何況房頂上有12厘米厚的混凝土,就更不用擔心了。 李振光:我看到有流行病學研究說,每天使用電腦超過4小時,新生兒失聰的患病率明顯增高,有這麽一回事嗎? 楊新村教授:這種說法是不值得采信的,世界衛生組織都沒有與上述"研究"相似的官方結論。但是,這位讀者提到的這類片麵報道,是很值得關注的,它反映了國內目前涉及公眾健康的環境衛生信息的嚴重不均衡。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流行病學的研究,講到針對某一疾病的病例對照研究,單就本身而言,似乎很直觀、很有說服力,實際上引申出來的結論是錯誤的。 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對一種行為(物劑)健康風險的評估,必須綜合流行病學、實驗室研究、動物研究、細胞研究等結果,按嚴格的評估準則才能作出。一個單一的流行病學研究是不能下這樣的結論。因此,上述報導是不值得輕信的。 陳華:家裏的家電都比較多,微波爐、電視機、電冰箱哪個都不能少,特別是節假日,電視機一天開到晚,但心裏又不放心,擔心有輻射。想問問哪些家用電器最容易產生電磁輻射,一般要達到什麽樣的標準才是安全的。 趙明華教授:電視機、微波爐等都會產生電磁輻射,但是強度非常低。譬如微波爐,本身就做好屏蔽的,但如果質量不好,可能有小部分會從門縫中泄漏出來。你一天看微波爐的時間有多少,可能是5秒或10秒,那這有什麽關係呢。隻要電磁輻射水平低於標準就是安全的。 楊新村教授補充:微波爐的微波頻率約為2.5GHz。同時,其周圍還存在磁通密度不超過幾十µT的50Hz低頻磁場,其數值很小,且在幾十厘米內快速衰減到極小。 金佳悅:我整天對著電腦工作的,看股票漲跌,辦公室裏有20多台電腦,相當於一個平方米一台,而且我前麵上下兩排都是顯示器,這有影響麽。還有,為了防輻射,我們把主機全部用木盒子套起來了,這樣的話有用麽?我聽人說鍵盤的輻射也很大的,顯示屏、主機、鍵盤、鼠標,到底是哪個輻射大? 趙明華教授:電腦的電磁輻射主要由主機和顯示屏產生。有人曾在學校的電腦室裏測試過電磁輻射,也是不高的,離電腦屏幕30cm,高頻電場強度最大為1.3v/m(包括環境背景值),與國家標準比還是很小的,因此不必擔心。用木盒將主機罩起來是沒有必要的。那為什麽在電腦房裏待久了有些人會出現頭暈、眼幹等不舒服的症狀呢?可能與環境空氣混濁、注意力高度集中、用眼過度等因素有關。 何穎:我是做財務工作的,辦公室裏都是複印機、電腦,我準備懷孕,這會對我有影響麽。現在賣的孕婦用的防輻射服有用麽,我知道說有一種檢測防輻射服效果好不好的辦法,把手機放在衣服袋裏或者用衣服包起來,接收不到信號就是好的,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趙明華教授:目前市場上還沒有防輻射孕婦服質量的相關標準,在織物中摻入金屬絲或碳纖維,就會對電磁場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在你的辦公室中電磁輻射本來就不大,是否要穿防輻射的孕婦服,隻能由你自己決定了。7-8年前,當時盛行在電腦屏幕前裝一塊防輻射屏,材質為碳纖維或特種玻璃,你看現在還有誰在用? 楊新村教授:世界衛生組織官方文件不推薦使用孕婦服,除了沒有與效果相關的質量檢驗標準以外,可能更主要的是WHO認為現有的公眾曝露標準對孕婦是足夠安全的。 顧先生:我的電瓶車經常要充電,電瓶是大功率的,有四個電池,隻要放在電視機旁邊,電視機的雪花就很厲害,長此以往對人的身體有沒有危害的。甚至連打蚊子的電子拍,打蚊子的時候電視上也會有雪花,這應該沒問題吧。 楊新村教授:電視機的雪花是由高頻電磁場幹擾引起的,低頻磁場也會對電視機偏轉線圈產生幹擾、引起掃描不穩定,影響收視。它本身與健康影響或危害不相幹。有一致的數據表明,采用常規CRT顯示器的電視機在1µT的低頻磁場幹擾下,就會產生掃描不穩定現象。換用液晶顯示器即沒有這個問題。 鏈接:有關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 "沒有一致的證據表明,暴露到我們生活環境中所經曆的極低頻電場、磁場,會對生物體的分子(包括DNA)引起直接的傷害。迄今為止進行的動物實驗結果提示,極低頻場並不始發或促進癌症"。(WHO. Fact Sheet No. 263 極低頻場和癌症,2001.10) 沒有一個重要的委員會已經得出低水平的場確實存在危害性的結論(WHO Fact Sheet,警戒性政策,2000.3) 在輸電線和配電線周圍的極低頻場水平並不考慮為對健康有危險(WHO Fact Sheet No.205,極低頻場,1998.11) 自然界存在的“天然”電場、磁場、電磁場以及放射性現象 趙明華教授回答說:宇宙空間廣泛存在由太陽及放射性物質產生的輻射,空間電磁波主要來源於天然電磁場源和人工電磁場源。天然電磁場源主要包括:來自宇宙空間的電磁噪聲、太陽係的電磁騷擾等。人工電磁場源主要包括:雷達、電視廣播發送機、信息技術設備、醫療設備等。此外,輸變電設備和高壓輸電線路、家用電器、電動工具會在其周圍產生工頻電場與磁場,從性質上講,它們有別於電磁輻射。由此可知,電場、磁場、電磁場以及放射性現象無處不在,而且在人類發明電之前,地球上就已經存在。因此,公眾不必畏懼,主要應注意電場、磁場、電磁場以及放射性的強度。如果周圍環境中電磁場或電場、磁場強度低於國家標準,則對健康來說就是安全的。 |
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