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林小仲:“老三屆”是新中國曆史上最具傳奇的一代

(2011-12-28 07:55:45) 下一個

曆史的長河容易淹沒人們的記憶,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史上,老三屆卻以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氣勢,為曆史留下可供評說,且有自己豐富傳奇的獨有經曆。

老三屆是指中國文化大革命爆發時,在校的1966級、1967級、1968級三屆初、高中學生。老三屆大都出生在共和國創立前後,他們的成長經曆了反右、大躍進、廬山會議、三年自然災害、中蘇論戰和文化大革命。這是共和國曆史上發展與挫折並存,光明與黑暗並存,進步與專製並存的特殊時期。老三屆的青少年階段處在中國社會矛盾突出,黨內鬥爭異常的曆史階段,也是新中國二十世紀罕見的階級鬥爭暴風驟雨年代。

我們這些被人們稱之為中國老三屆的一代人,有現代生活中大起大落,獨一無二的人生經曆。我們出生在紅色人民共和國初創的年代;中國大躍進的浪潮席卷著我們不懂事的童年;三年自然災害,天災人禍,忍饑挨餓的滋味對後人來講似乎是天方夜譚;九評蘇共中央公開信,把一代幼稚的孩子拉上了與政治的不解之緣;震撼世界的中國文化大革命,將我們這些中學生卷入了曆史的狂瀾;首都中學紅衛兵風起雲湧的曆史留下可悲的忠誠和被愚弄的光環。1968年前後,一千七百萬知青的上山下鄉,書寫著老三屆和他們的弟妹們知青歲月的青春荒原。

老三屆在曆史的風浪中磨練成熟,特別是經曆文化大革命巨變和苦難漫長的“知青上山下鄉”,在命運的抗爭中,在生活的風風雨雨中,許多人成為了社會中的中堅,絕大多數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以他們特有的責任感支撐起共和國的藍天。在中國結束文革動亂浩劫的抗爭中,在舉世矚目的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巨變中,老三屆這一代人為自己的祖國和民族做出過曆史性的積極貢獻。

老三屆的經曆連接著中國十年文化大革命和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做為老三屆人,我是他們中間一員,我對老三屆充滿感情,老夫聊發少年狂,我不妨也談談我對老三屆的評論和隨感。

一、英雄主義的情懷

老三屆大都是新中國創立後第一代兒女,他們誕生在共和國的禮炮聲中,成長過程中大都受到英雄主義的熏陶。教科書和接觸的文藝作品中也多是英雄主義的題材。董存瑞、趙一曼、江姐、歐陽海是他們學習的楷模。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長征組歌、黃河大合唱是他們生命交響曲。《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英雄兒女》、《鐵道遊擊隊》這些電影中的英雄成了他們理想的追求。英雄主義的激情既造就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盲從衝動,也成就了他們負有國家責任感的犧牲精神。由此出發就不難理解,上海知青金訓華大河中搶撈木材犧牲,天津知青張勇為救落水羊群而獻身,內蒙古花季年華女知青們為救一場無碣大局的荒火血染黃沙,從珍寶島中蘇之戰到中越自衛反擊戰,處處可見老三屆的軍人和知青英勇殺敵,為國捐軀。英雄主義情懷是老三屆的一大特征。

二、跌宕起伏的人生

和平年代何曾有過那一代人有老三屆這種大起大落的人生。1966年8月18日,多少穿著父輩軍裝的中學生在天安門城樓上,他們帶著紅衛兵袖章,親密簇擁在共和國開國領袖們的身旁,歡呼雀躍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為文革鳴鑼開道。但是他們何曾想到,他們中大多數人的父母也隨後成為文革迫害的對象。五個月後,他們中的聯動成員悲壯的在北京西直門古城樓赫然貼出大標語,“中央文革將我們逼上梁山,我們不得不反”。一夜間根正苗紅被中央文革稱之為“小太陽”的老紅衛兵中的骨幹成為了階下囚。

公安部門前兩派中學生劍拔弩張的抗爭,長安街上數以千計穿著各式軍裝男女紅衛兵的自行車隊呼嘯而過,北京展覽館兩派中學生激烈辯論的場麵愈演愈烈,“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竟是十幾歲的孩子們爭論的焦點。1967年取而代之的造反派紅衛兵,他們反血統論要求生存平等,他們也是血氣方剛的中學生,為了反抗昔日同學壓迫揭竿而起。其代表人物成為國家領導者們在人民大會堂經常召見的座上賓,縱論國事導演文革,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很快如老紅衛兵一樣為文革助紂為虐。而一年之後伴隨著工宣隊、軍宣隊開進清華大學,從大學的五大領袖到中學造反派頭目,霎間成為追捕“五一六”分子的對象。曾經少年壯誌、自信滿滿的老三屆,從天上回到人間,頃刻間成為被逐出城市上山下鄉知青的主力。

三、苦難悲壯的經曆

多數老三屆都經曆過苦難,三年自然災害時忍饑挨餓是多數人的記憶。文化大革命風暴無情的衝毀了老三屆求學的校園。除少數幸運者能去當兵或進工礦外,多數人都被卷進上山下鄉的洪流。在遙遠的邊疆、在貧困的山村、在艱苦的農場、在荒涼的草原、在許多缺少現代文明基本生存條件的地方。一千七百萬知青,包括老三屆和他們之後的多屆畢業生,許多人隻能勉強算小學畢業,將青春永遠留在那裏。在生存權利無法選擇的年代,許多人麵臨著不僅僅是勞作和生活的艱辛,他們更多背負著父輩們在政治鬥爭中的冤屈,被作為政治異類變相勞改,離鄉背井的痛苦和返城的艱辛是後人難以想象的。著名知青作家肖複興所著《絕唱老三屆》中說,1987年秋統計表明,到北大荒知青有40萬,陸續返城的36萬,還有3.7萬星星點點撒落在北大荒遼闊的黑土地。這個數字大而化之,在全國範圍就更可想而知了。新中國建國後有那一代人經受過這麽多苦難,除了老三屆和有過知青經曆的人們外,恐怕是少之甚少。

四、文革動亂的責任

老三屆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主力人群。1966年5月29日,清華大學附中部分學生在圓明園成立了紅衛兵,在偉大領袖和中央文革支持下,以幹部子弟為核心的紅衛兵運動席卷全國。造反有理,革命無罪成為衝擊黨政機關,揪鬥所謂走資派的上方寶劍。國人中所謂的地富反壞右和廣大知識分子成為革命對象,為創建新中國建立過功勳的各級幹部也大都成為這場革命的對象。善良的中國人被打成牛鬼蛇神,許多人含冤而死。而除了少數沒有人性的肇事者良心該受到拷問外,更多的責任不該歸咎當時隻是十幾歲孩子的紅衛兵,這是國家製度和時任領導者該承擔的曆史責任。我欣賞我的同齡人中有人反思文革時,能承擔責任,勇於向曆史道歉。我反感那些至今還用文革思維,文革語言,自持一貫正確,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人們。

文革的發動者和領導者在不同曆史階段,利用不同學生組織,推進他們的政治目標。按照他們政治目標去做的,他們稱之為革命組織,不按照他們政治目標去做的,他們稱之為反革命組織,馬上動用軍隊、警察、監獄、國家專製機器進行鎮壓。文化大革命是領袖左右群眾運動,還是群眾運動綁架了領袖,經曆者都該清楚,文革中的群眾運動的挑起都是領導者所為。文革中的群眾組織,老紅衛兵也好,造反派也好,不過都是文革領導者手中的工具。因此,將文化大革命的罪責加在當時還是中學生的老三屆身上是不公平的。當然少數“八旗子弟”凶殘成性,喪失人格的法西斯行為也為世人唾棄,一些打手後來暴死他鄉或精神分裂,也應該是一種報應。

五、先天不足的缺失

老三屆和地球上任何一代人一樣,都有這一代人的優點,也有他們的缺失和曆史局限。他們中即會有社會的精英,也會有社會的敗類。我們對老三屆這個集合概念評說,老三屆成長在新中國初創的年代,那是一個政治運動頻繁,階級鬥爭風聲鶴唳,空想社會主義和極左思潮泛濫的年代。
而這種政治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人生道路和心理曆程都會有這段曆史造成的烙印。文化大革命造成正值中學生的老三屆和接踵而來的多屆學生失學,使他們中很多人喪失了係統學習文化知識的機會。加之國家政治路線走偏,政治教育另類,封建帝王思想回潮,都對老三屆中的許多人產生了很大影響。造成相當多的一些人知識斷層,乃至影響到道德修養、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和文明傳承。在虔誠的個人崇拜和現代迷信破滅後,增加了幾分失落和彷徨。但這種先天不足的缺失,有些人通過後來勤奮加以補救,而有些人卻帶著這種缺失在社會上碰壁抱憾終生。文化大革命影響著幾代人,中華民族的理想情操,文明水準重塑仍需艱巨的撥亂反正。

六、浴火重生的機遇

對於老三屆來說,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許多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使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得以突出重圍、浴火重生。首先是國家領導者之間矛盾再次白熾熱化,1971年9月13日,林彪一家倉皇出逃,在蒙古境內的溫都爾汗,三叉戟256號專機爆炸,機毀人亡。這一事件驚醒了狂熱投入文化大革命人們的思維,特別是在上山下鄉中的老三屆和廣大知青,宣布中國現代迷信神話的破產。其二是1976年清明首都百萬群眾在北京天門廣場紀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老三屆又成了積極參與者,這場運動本身就是一次思想解放。同年十月“四人幫”下台,文化大革命結束,1977年、1978年大批知青落實政策返城。其間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曆史性改變,為建國後的各種冤假錯案平反,廢除階級出身考量,恢複平等高考。為多數已近而立之年的老三屆的人生帶來了偉大的轉折,許多人抓住了這些機會,勤奮學習努力,最終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試想文化大革命再耗幾年,試想我們再不糾正階級鬥爭年月的錯誤,包括老三屆在內的整個國家民族恐怕就會被帶到萬劫難複的深淵。

七、千差萬別的道路

老三屆是一個集合概念,應該說經曆文化大革命、經曆上山下鄉知青命運那個年代的同齡人,都應該是一代人。他們有共同的經曆和共同的苦難。但人生道路差別卻很大的。有道是往來千裏路常在,聚散十年人不同。地裏的莊稼、山上的樹林,也會在相同的氣候、土壤、水分條件下表現出成長的差異。人也是這樣,不要說老三屆成長過程有很大差異,就是一個班同學,幾十年後也會千差萬別。但就多數人而言,包括老三屆在內的中國人多數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老三屆中的多數人也都是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積極推動者。老三屆大都進入退休或將要退休年齡,在全國各大中城市眾多知青網站、知青合唱團、公園社區文體活動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許多不同經曆,不同工作崗位,不同社會地位,卻有著老三屆或知青共同的經曆者,又由於青少年時代相同命運,退休後走到了一,這是一個令人稱道的龐大社會群體。中國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如吏治腐敗的蔓延,施政成本居高不下,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環境矛盾突出,道德底線失守等社會問題日趨顯現。老三屆、特別有知青經曆的還有不少人工作在各級領導崗位上,他們由於經曆過新中國許多重大曆史進程,理應運用曆史正反兩方麵教訓,努力推進社會改革、社會進步、社會民主。

八、歲月如歌的自信

我於1977年7月結束了長達九年的知青生涯從東北返回北京,同年12月進入新組建的北京羊絨衫廠,上千人的企業中許多科室骨幹、生產一線的工人都是老三屆。我1981年至1990年在團中央機關工作,當年二百多機關幹部中,現有五人在政治局,近四十人在省部級崗位,他們中很多人也都是老三屆,許多人也都有上山下鄉的知青經曆。
我也曾從1990年至2003年在中央國企招商局集團旗下公司工作過13年,也見識機遇有時比能力更重要。我更喜歡那些不怨天尤天的人,隨遇而安,順其自然。人生的道路千差萬別,有的人有能力、又有機遇,還要有舞台,就脫穎而出,有的人平凡,卻快樂知足,也生活得無憂無慮。此外,現代社會成功與否,不應該與封建社會官本位並論。老三屆在中國現代生活的各界則都有成績斐然的代表人物。知青作家史鐵生大半生與病魔搏鬥,他的人品、他的成就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如何評估。中國的老三屆成為一個跨越國界和時空的話題。成功人士也好,平民百姓也罷,我們經曆過悲壯,我們見識過輝煌。我的老三屆的朋友們隻要自己覺得快樂,一切就都好。

在老三屆中的大部分人將退出工作崗位,有關老三屆、有關文革、有關紅衛兵運動、有關知青、有關上山下鄉的話題多了起來。懷舊頌揚也好,反思批判也好,既然是一段曆史,誰都有評判的話語權利。但願我們能將真實的曆史告訴後人。老三屆就是老三屆,老三屆及所有有上山下鄉知青經曆的人們經曆豐富,頗具傳奇,承載一代人的求索。畢竟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011年春節我填了首散曲贈友人:“人生何事辛苦,常被虛名誤。壯歲踏遍神州路。昔日朋輩居廟堂,忙碌,江山仕途,中興擔榮辱,烽火煙花,家國如霧。悠閑出江湖,草原晨曲賦,豪氣仍當年,興安嶺曾住。九十九頂氈房歡聚,馬頭琴,長調內蒙古。祝酒歌,佳人舞,春風自有歸處。”

我曾經回首過我的前半生,北大荒爬滿虱子的炕席我們滾過,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的紅地毯我們走過。從社會最底層到中央機關,從中央機關到中央國有企業,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人生的酸甜苦辣,功名利祿,是非榮辱,悟來悟去還是覺得宋詞裏說得好:“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ern2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好文!
很多地方正說我心裏的感覺。
讀裏很多老三屆的故事,對老三屆充滿感情和敬佩!他們是受害最深的一代,也是最堅強的一代。
問天兄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